正在阅读:

交易商协会公布评级机构最新评价结果 大公国际无悬念垫底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交易商协会公布评级机构最新评价结果 大公国际无悬念垫底

从此次评价结果来看,评级机构评级质量问题更为凸显,信用风险揭示能力有待提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大公国际被罚一事还在继续发酵。

9月14日,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下称交易商协会)发布的2018年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信用评级机构业务市场化评价结果显示,从事该业务的5家评级机构排名依次为: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大公国际毫无悬念排名垫底。

此前,在今年8月17日,大公国际因为在评级业务中涉及典型的利益冲突违规行为,被交易商协会勒令停业整顿,暂停债券评级资格一年。同日,北京证监局也对大公国际下达处罚,责令限期整改一年,期间不得承接新的证券评级业务,并更换不符合条件的高管人员。

据公告称,本次评价依据《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信用评级机构业务市场评价规则》(下称《评价规则》)进行,分为“机构素质及业务评价”、“投资人评价”、“其他市场成员评价”、“专家评价”四大类指标,并设置了减分项。评价对象为从事银行间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信用评级业务的5家评级机构,评价期为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

本次评价中,交易商协会组织了120家市场成员代表以及43名市场专家,对各评级机构的业务素质、评级结果质量、评级报告质量、评级服务质量等各方面进行评价,其中投资人和来自投资机构的专家数量为82个,评价指标权重合计70%。在评价期内,因受到行政处罚、自律处分或评级上调率、累积违约率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情况,根据《评价规则》对相应机构作相应的减分处理。

从此次评价的结果来看,5家评级机构的综合评价低于上一评价期,这反映了债券市场违约常态化的背景下,评级机构评级质量问题更为凸显,信用风险揭示能力有待提高。

公告同时指出,当下评级机构主要存在三大问题。

一是在机构素质及评级表现方面,评级机构的人员稳定性、研究能力、信息透明度较上年有所提升,但评级结果检验情况未能显著改善。

二是投资人及市场专家对各机构评级质量的评价得分较上年下降,评级机构在评级结果的风险揭示程度、级别合理性、对违约发行人的风险揭示及时性方面,与市场预期水平有较大差距。

三是评级机构因违规行为、级别上调率或累积违约率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而被扣分的情形较上年更为突出;特别的,个别机构合规意识薄弱,因受到协会自律处分而被扣减相应分数。

当前,市场普遍认为,国内债券市场评级机构主要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信用评价虚高、以级定价、以价定级等现象一直是行业痼疾。在此之前,交易商协会8月份对大公国际的处罚也曾揭开了国内评级机构乱象的冰山一角。信用评级机构作为“把关人”的功能也因此而受到了广泛的质疑。

对此,9月11日,在大公国际被处罚还不到一个月后,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2018年第14号公告称,将围绕逐步统一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评级业务资质,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监管和监管信息共享,推进信用评级机构完善内部制度,统一评级标准,提高评级质量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除了排名垫底外,大公国际的麻烦缠身。9月15日有媒体报道称,多家民营企业融资业务负责人透露,大公国际在对公司进行评级时,这些公司会被推荐使用一套“供应链金融信用管理系统”,但这套系统收费高昂,大公能够从使用者身上收取的费用将超过千万元。另一方面,据彭博社报道,有知情人士透露,大公国际资信评估(香港)有限公司正考虑放弃在香港的信贷评级服务牌照。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交易商协会公布评级机构最新评价结果 大公国际无悬念垫底

从此次评价结果来看,评级机构评级质量问题更为凸显,信用风险揭示能力有待提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大公国际被罚一事还在继续发酵。

9月14日,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下称交易商协会)发布的2018年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信用评级机构业务市场化评价结果显示,从事该业务的5家评级机构排名依次为: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大公国际毫无悬念排名垫底。

此前,在今年8月17日,大公国际因为在评级业务中涉及典型的利益冲突违规行为,被交易商协会勒令停业整顿,暂停债券评级资格一年。同日,北京证监局也对大公国际下达处罚,责令限期整改一年,期间不得承接新的证券评级业务,并更换不符合条件的高管人员。

据公告称,本次评价依据《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信用评级机构业务市场评价规则》(下称《评价规则》)进行,分为“机构素质及业务评价”、“投资人评价”、“其他市场成员评价”、“专家评价”四大类指标,并设置了减分项。评价对象为从事银行间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信用评级业务的5家评级机构,评价期为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

本次评价中,交易商协会组织了120家市场成员代表以及43名市场专家,对各评级机构的业务素质、评级结果质量、评级报告质量、评级服务质量等各方面进行评价,其中投资人和来自投资机构的专家数量为82个,评价指标权重合计70%。在评价期内,因受到行政处罚、自律处分或评级上调率、累积违约率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情况,根据《评价规则》对相应机构作相应的减分处理。

从此次评价的结果来看,5家评级机构的综合评价低于上一评价期,这反映了债券市场违约常态化的背景下,评级机构评级质量问题更为凸显,信用风险揭示能力有待提高。

公告同时指出,当下评级机构主要存在三大问题。

一是在机构素质及评级表现方面,评级机构的人员稳定性、研究能力、信息透明度较上年有所提升,但评级结果检验情况未能显著改善。

二是投资人及市场专家对各机构评级质量的评价得分较上年下降,评级机构在评级结果的风险揭示程度、级别合理性、对违约发行人的风险揭示及时性方面,与市场预期水平有较大差距。

三是评级机构因违规行为、级别上调率或累积违约率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而被扣分的情形较上年更为突出;特别的,个别机构合规意识薄弱,因受到协会自律处分而被扣减相应分数。

当前,市场普遍认为,国内债券市场评级机构主要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信用评价虚高、以级定价、以价定级等现象一直是行业痼疾。在此之前,交易商协会8月份对大公国际的处罚也曾揭开了国内评级机构乱象的冰山一角。信用评级机构作为“把关人”的功能也因此而受到了广泛的质疑。

对此,9月11日,在大公国际被处罚还不到一个月后,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2018年第14号公告称,将围绕逐步统一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评级业务资质,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监管和监管信息共享,推进信用评级机构完善内部制度,统一评级标准,提高评级质量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除了排名垫底外,大公国际的麻烦缠身。9月15日有媒体报道称,多家民营企业融资业务负责人透露,大公国际在对公司进行评级时,这些公司会被推荐使用一套“供应链金融信用管理系统”,但这套系统收费高昂,大公能够从使用者身上收取的费用将超过千万元。另一方面,据彭博社报道,有知情人士透露,大公国际资信评估(香港)有限公司正考虑放弃在香港的信贷评级服务牌照。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