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房价问题,中国影视产业的切肤之痛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房价问题,中国影视产业的切肤之痛

越来越高的房价,拉升了各项成本,让人人头上都卡着生存这把剑。

图源:视觉中国

文/连博

编辑/陈默

面对快速上涨的房租,犀牛娱乐曾发布一篇《“有一天不爱这行了,我也许会走吧” | 影视圈北漂租房50人调查》,其中一位做电影发行的朋友无常说道:“来京5年,搬过七次家,自如住了3年,每次续签,房租涨价400元到500元,这次一下子还要涨800元。我月薪1万元,到手7000多,感觉穷死了,现在的房租已经快难以承受”。

一线城市租房价格不断上涨,有不少北漂的影视工作者感叹现在“连手都不敢分了”,因为分手就要重新租房。

在中国房地产测评中心近日发布的《2018年7月中国城市租赁价格指数报告》显示,在其监测的35个城市中,有10个城市7月租赁价格指数环比上涨,北上广深4个一线城市全部在内。

7月各城市租赁价格环比变化表

据贝壳研究院数据统计,2018年上半年深圳住宅租金75.3元/平方米·月,套均租金5490元,同比分别上涨12.7%、12.3%。北京平均涨幅则达到了25%以上。

在犀牛娱乐的影视行业租房调查显示,房租普遍占据影视从业者40%以上的收入,剩下的工资除去日用,还要再买一身体面的衣服之后,就所剩无几了,影视工作者并不像他们表面表现的那么鲜亮。

很多人抱怨,面对物价上涨,影视行业最近一两年都没有涨过工资。尤其是行业寒冬到来的今年,在项目开工减少,行业资金链普遍紧张的情况下,很多公司选择了裁员来度过寒冬,这让影视从业者的生存状况雪上加霜。而高房价对电影行业的影响,现在也仅仅显露了冰山一角。

房价上涨过快加速香港电影的衰落

香港电影产业的衰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房地产价格太高,使电影拍摄成本上涨太快,使得影视产业无利可图。

纵观香港影视产业的发展,更廉价的土地资源和人工成本的优势,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占据主要因素。

在土地资源方面,香港的地产价格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在飞速上涨,导致政府为了财政收入,收回文化产业用地,然后把这些地卖给地产开发商,因为从经济利益上,地产商能给政府带来更多的税收。

香港拍摄影片的片场,主要是地产价格低廉的60、70年代发展出来的几个,比如邵氏片场,嘉禾片场等。但在80年代,由于香港的地产价格上升,香港的影视产业拍摄电影的场地就受到了限制,比如嘉禾的租约到期了,就没有钱续约保留片场。

邵氏在60年代就为了拍摄电影买下一批地产,建成了邵氏片场。香港能拍古装、历史电影的大多来自于邵氏的片场。但遗憾的是,邵氏片场的面积太小了,这就造成我们看到的电影里,港片出现的皇宫,甚至还不如地主老财的大院阔绰,让电影看起来格局太小,限制了电影的想象力,更限制了邵氏的片场拍不出大格局的历史戏。

在电影产业的基础设施跟不上需求的时候,香港电影就自然难以向更大格局发展。

而影视产业本质上是一个小规模产业,占用同样土地面积的经济产出,是远远不如制造业的。

比如有的实体制造业一个占地几十亩的工厂,好的年产值就可以做到几亿港元甚至十几亿港元。雇佣的人,也仅仅需要几千人。而当时的香港影视产业从业者数万人,但是创造的经济产值并不比一个工厂更高。

也正是因为如此,香港的影视文化产业,所拥有的拍摄用地越来越少,现代都市题材的作品因为不需要搭景,还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但香港作为东方好莱坞很强势的古装,武侠等类型的电影,因为没有合适的场地以及租金费用上涨,导致这种类型的影视作品产量不断地萎缩。

而在人工成本方面,对于从事影视行业的电影人,除非成为当红明星,否则不如选择其他行业更稳定地工作,也比在影视行业混更靠谱。

出走香港来内地拍摄的艺人佘诗曼

香港影视行业的中低端从业者,从业多年的辛苦收入也难以追赶上疯涨的房价。而跟组的工作人员很多又没有电影公司肯把他们划入正规编制,只能像打零工一样,有项目就跟在剧组,没项目就出去暂时做别的工作。

这也造成香港影视圈银幕上活跃的一直是熟悉的那几张面孔,新人面孔很难在看到。这就是因为房价疯涨导致生存成本上涨,新人入行难以生存,大家都选择了其他行业,导致香港影视行业青黄不接,再后来面临人才缺乏,也难以重现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风光。

横店成功的本质

因为国内影视基地的蓬勃发展,高房价并没有造成拍摄用地的减少。高房价在国内地产对电影行业主要的影响,是在于人力成本上升的因素。

大家都知道,很多电影拍片都是去非常偏僻的地方,除了便于取景之外,更重要的是生活成本低。毕竟能够给剧组省钱的基地,才能得到更多青睐。

比如横店,之所以如此受各大剧组欢迎,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横店不同等级的酒店搭配合理,价格低廉。横店除了在当地建了几个四五星级酒店之外,更大规模的是价格便宜的一星二星酒店。

在横店进行拍摄的影视剧

要知道,在剧组里往往只有一线明星才会被安排住四星五星级酒店,美工等工作人员普遍住三星级酒店,像场务、助理、灯光等工作人员通常住一星,二星酒店。

此外,房租价格也会影响到影视城周边的生活配套设施的成本。换言之,影视城所在地的土地价格,会对商铺租金产生很大影响,影视城要给各大剧组营造一个“物美价廉”的生活氛围,所在地就要保证对外出租价格始终是在一个相对便宜的区间,这样才能使得影视城各个商业链不会因为地产价格过高,造成生存困境。显然横店也做到了这一点。

可以说,横店模式的成功,本质上就是一种经济成本和效率提升的胜利。横店这种大片场模式让场景更为集中,从而会为剧组节约大量的交通成本,更因为人才资金的汇聚,带来各种资源的高度整合,可以极大地降低拍戏所需的成本,让拍戏更有效率更省钱。

而当一个剧组开始因为住宿价格而考虑这个影视基地是否适合拍片的时候,对于行业内大量的普通从业者来说,生存越发显得尤为困难。

房价压垮电影从业者

中国电影行业一个很大的特点是,从业者收入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项目奖金,每月工资只是保底薪水。而提成的奖金直接取决于电影的票房收入。

像电影《阿修罗》,号称7个亿的投资,上映只3天就因为票房问题被立刻下映,背后的鉴真影业和宁夏影业被亏到吐血。影视投资风险极大,因为一部所谓的大制作而让一个公司倒闭的事情并不是没有。

电影《阿修罗》剧照

在这种风险下,电影的拍摄更多的是考虑观众是否喜欢,票房是否漂亮。理由很简单,让观众看得欢乐,票房能保本盈利,制作公司就能活下去。

这也就是为什么一度出现要么一味迎合观众,票房漂亮但却不叫好,要么一味追求艺术价值,却发现观众根本不埋单,这样的口碑票房两极分化现象。

但是电影公司还能怎么办?面对飞涨的房价,上升的制作成本,拍电影肯定要首先保证有票房收入,不然大家就钱包瘪瘪,何谈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公司会选择拍几部所谓一般质量的电影,这样成本也不是很高,赌其中一、二部电影会被市场接受,从而盈利带来收入。

烂片横行,错不只在于电影行业,因为从事这一行业的人们也要生活,也要吃穿住行。越来越高的房价,拉升了各项成本,让人人头上都卡着生存这把剑。

电影本来就有艺术属性的,如果有人问什么样的人才能拍出好电影,不少人会倾向财务自由的艺术家更容易做出好电影,因为他们可以不计成本。

高房价不仅制约实体经济的发展,也压缩着电影从业者的梦想。要生存?还是要理想?居高不下的房价将这一问题摆在了众多电影从业者的面前。

来源:壹娱观察

原标题:房价问题,中国影视产业的切肤之痛

最新更新时间:09/18 13:17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房价问题,中国影视产业的切肤之痛

越来越高的房价,拉升了各项成本,让人人头上都卡着生存这把剑。

图源:视觉中国

文/连博

编辑/陈默

面对快速上涨的房租,犀牛娱乐曾发布一篇《“有一天不爱这行了,我也许会走吧” | 影视圈北漂租房50人调查》,其中一位做电影发行的朋友无常说道:“来京5年,搬过七次家,自如住了3年,每次续签,房租涨价400元到500元,这次一下子还要涨800元。我月薪1万元,到手7000多,感觉穷死了,现在的房租已经快难以承受”。

一线城市租房价格不断上涨,有不少北漂的影视工作者感叹现在“连手都不敢分了”,因为分手就要重新租房。

在中国房地产测评中心近日发布的《2018年7月中国城市租赁价格指数报告》显示,在其监测的35个城市中,有10个城市7月租赁价格指数环比上涨,北上广深4个一线城市全部在内。

7月各城市租赁价格环比变化表

据贝壳研究院数据统计,2018年上半年深圳住宅租金75.3元/平方米·月,套均租金5490元,同比分别上涨12.7%、12.3%。北京平均涨幅则达到了25%以上。

在犀牛娱乐的影视行业租房调查显示,房租普遍占据影视从业者40%以上的收入,剩下的工资除去日用,还要再买一身体面的衣服之后,就所剩无几了,影视工作者并不像他们表面表现的那么鲜亮。

很多人抱怨,面对物价上涨,影视行业最近一两年都没有涨过工资。尤其是行业寒冬到来的今年,在项目开工减少,行业资金链普遍紧张的情况下,很多公司选择了裁员来度过寒冬,这让影视从业者的生存状况雪上加霜。而高房价对电影行业的影响,现在也仅仅显露了冰山一角。

房价上涨过快加速香港电影的衰落

香港电影产业的衰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房地产价格太高,使电影拍摄成本上涨太快,使得影视产业无利可图。

纵观香港影视产业的发展,更廉价的土地资源和人工成本的优势,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占据主要因素。

在土地资源方面,香港的地产价格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在飞速上涨,导致政府为了财政收入,收回文化产业用地,然后把这些地卖给地产开发商,因为从经济利益上,地产商能给政府带来更多的税收。

香港拍摄影片的片场,主要是地产价格低廉的60、70年代发展出来的几个,比如邵氏片场,嘉禾片场等。但在80年代,由于香港的地产价格上升,香港的影视产业拍摄电影的场地就受到了限制,比如嘉禾的租约到期了,就没有钱续约保留片场。

邵氏在60年代就为了拍摄电影买下一批地产,建成了邵氏片场。香港能拍古装、历史电影的大多来自于邵氏的片场。但遗憾的是,邵氏片场的面积太小了,这就造成我们看到的电影里,港片出现的皇宫,甚至还不如地主老财的大院阔绰,让电影看起来格局太小,限制了电影的想象力,更限制了邵氏的片场拍不出大格局的历史戏。

在电影产业的基础设施跟不上需求的时候,香港电影就自然难以向更大格局发展。

而影视产业本质上是一个小规模产业,占用同样土地面积的经济产出,是远远不如制造业的。

比如有的实体制造业一个占地几十亩的工厂,好的年产值就可以做到几亿港元甚至十几亿港元。雇佣的人,也仅仅需要几千人。而当时的香港影视产业从业者数万人,但是创造的经济产值并不比一个工厂更高。

也正是因为如此,香港的影视文化产业,所拥有的拍摄用地越来越少,现代都市题材的作品因为不需要搭景,还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但香港作为东方好莱坞很强势的古装,武侠等类型的电影,因为没有合适的场地以及租金费用上涨,导致这种类型的影视作品产量不断地萎缩。

而在人工成本方面,对于从事影视行业的电影人,除非成为当红明星,否则不如选择其他行业更稳定地工作,也比在影视行业混更靠谱。

出走香港来内地拍摄的艺人佘诗曼

香港影视行业的中低端从业者,从业多年的辛苦收入也难以追赶上疯涨的房价。而跟组的工作人员很多又没有电影公司肯把他们划入正规编制,只能像打零工一样,有项目就跟在剧组,没项目就出去暂时做别的工作。

这也造成香港影视圈银幕上活跃的一直是熟悉的那几张面孔,新人面孔很难在看到。这就是因为房价疯涨导致生存成本上涨,新人入行难以生存,大家都选择了其他行业,导致香港影视行业青黄不接,再后来面临人才缺乏,也难以重现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风光。

横店成功的本质

因为国内影视基地的蓬勃发展,高房价并没有造成拍摄用地的减少。高房价在国内地产对电影行业主要的影响,是在于人力成本上升的因素。

大家都知道,很多电影拍片都是去非常偏僻的地方,除了便于取景之外,更重要的是生活成本低。毕竟能够给剧组省钱的基地,才能得到更多青睐。

比如横店,之所以如此受各大剧组欢迎,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横店不同等级的酒店搭配合理,价格低廉。横店除了在当地建了几个四五星级酒店之外,更大规模的是价格便宜的一星二星酒店。

在横店进行拍摄的影视剧

要知道,在剧组里往往只有一线明星才会被安排住四星五星级酒店,美工等工作人员普遍住三星级酒店,像场务、助理、灯光等工作人员通常住一星,二星酒店。

此外,房租价格也会影响到影视城周边的生活配套设施的成本。换言之,影视城所在地的土地价格,会对商铺租金产生很大影响,影视城要给各大剧组营造一个“物美价廉”的生活氛围,所在地就要保证对外出租价格始终是在一个相对便宜的区间,这样才能使得影视城各个商业链不会因为地产价格过高,造成生存困境。显然横店也做到了这一点。

可以说,横店模式的成功,本质上就是一种经济成本和效率提升的胜利。横店这种大片场模式让场景更为集中,从而会为剧组节约大量的交通成本,更因为人才资金的汇聚,带来各种资源的高度整合,可以极大地降低拍戏所需的成本,让拍戏更有效率更省钱。

而当一个剧组开始因为住宿价格而考虑这个影视基地是否适合拍片的时候,对于行业内大量的普通从业者来说,生存越发显得尤为困难。

房价压垮电影从业者

中国电影行业一个很大的特点是,从业者收入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项目奖金,每月工资只是保底薪水。而提成的奖金直接取决于电影的票房收入。

像电影《阿修罗》,号称7个亿的投资,上映只3天就因为票房问题被立刻下映,背后的鉴真影业和宁夏影业被亏到吐血。影视投资风险极大,因为一部所谓的大制作而让一个公司倒闭的事情并不是没有。

电影《阿修罗》剧照

在这种风险下,电影的拍摄更多的是考虑观众是否喜欢,票房是否漂亮。理由很简单,让观众看得欢乐,票房能保本盈利,制作公司就能活下去。

这也就是为什么一度出现要么一味迎合观众,票房漂亮但却不叫好,要么一味追求艺术价值,却发现观众根本不埋单,这样的口碑票房两极分化现象。

但是电影公司还能怎么办?面对飞涨的房价,上升的制作成本,拍电影肯定要首先保证有票房收入,不然大家就钱包瘪瘪,何谈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公司会选择拍几部所谓一般质量的电影,这样成本也不是很高,赌其中一、二部电影会被市场接受,从而盈利带来收入。

烂片横行,错不只在于电影行业,因为从事这一行业的人们也要生活,也要吃穿住行。越来越高的房价,拉升了各项成本,让人人头上都卡着生存这把剑。

电影本来就有艺术属性的,如果有人问什么样的人才能拍出好电影,不少人会倾向财务自由的艺术家更容易做出好电影,因为他们可以不计成本。

高房价不仅制约实体经济的发展,也压缩着电影从业者的梦想。要生存?还是要理想?居高不下的房价将这一问题摆在了众多电影从业者的面前。

来源:壹娱观察

原标题:房价问题,中国影视产业的切肤之痛

最新更新时间:09/18 13:17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