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相、阳子
近日,风王“山竹”终于走下舞台,宣布退场。然而,本以为收拾好心情,就可以开心上班去的广东人,却迎来了另一股“台风”。
9月16日,“一个没有感情的广东人”的梗火遍网络,引发网友热议,热度甚至一度冲进了热搜榜前十。
一锅“汤”引发的误会
广东中山的吴先生,在台风中不惧危险,发挥大爱精神,在排灌站上,英勇救下了一只乌龟,随后发朋友圈,并号召朋友为其起名。然而第二天早上,吴先生在朋友圈发的一张炖汤的照片,并自嘲是“没有感情的广东人”,在网上引起了不少误会,瞬间成为了网友口诛笔伐的对象。
虽然事后,这位吴先生连忙澄清:喊冤,龟没炖,照片来自网络,自己还为龟买好了一个饲养盒和饲料。但网友并不买账,雪亮的眼睛,似乎看清了真相。
有的网友神回复到:乌龟逃得了台风,却逃不了广东人的宿命。有的网友更是脑洞大开,直言不讳:这就是老鹰宁愿在窗外瑟瑟发抖,也不进广东人厨房的原因!
这场半开玩笑的口水战,表面上看似网友间的一次自娱自乐,但实则背后,则是网友看到小动物被受伤害后,心中感到无奈的情绪发泄。尽管吴先生说的是事实,但一句"没感情的广东人"的自嘲,还是触动了网友们的敏锐神经。
此时,广东人什么都能放进嘴的片面形象,是再次入木三分的浮现在网友眼前。而那句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老话:天上飞的除了飞机,四条腿的除了桌子,广东人什么都吃的名言……也犹言在耳,在网友耳边回响。
“食在广东”的印象
众所周知,广东素有“食在广东”的美誉,多年来各地游客慕名而来。
改革开放40年,国内经济腾飞,虽然全国各地美食早已串门,地域隔阂也逐渐消失,但是广东作为经济的排头兵,广东美食在全国依旧独占鳌头,在全国人民心中的刻骨铭心。
不过反过来看,也无需讳言,广东人什么都吃的印象,也在很多人心中根深蒂固。尤其是近些年,自媒体泛滥,在其无责任的传播下,似乎什么东西,都有可能被广东人摆上餐桌,放进口里。
广东人什么都吃?本地人喊冤
拨开迷雾,厘清黑白,要找到这背后真相,我们或许需要走进一条时光隧道,回到历史的长河中,去寻找答案。
从历史社会发展角度看:在古代,广东属于岭南地区,对比中原,经济较为贫瘠,加上的社会制度与耕作方式的落后,使得广东人进入农业社会较晚。这样一来,野味自然成为广东人生存的重要食物,久而久之,形成了饮食习惯,并成为传统,一直延续至今。二来,站在传统医学养生角度:广东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天气高温多雨,长年瘴气重,让人易得病。而人要维持健康,传统医学认为,可以通过中草药来平衡身体阴阳。
所以在广东,你能看到特有的凉茶,以及各种奇异药材频繁出现在餐桌上。
最后从地理位置去观察:广东位置近海,为当地人提供了捕捉海鲜的便利。
据了解,广东捕捞业早在旧古器时代就已开始,多年来出土大量的鱼、蚌、螺、贝、蛤、鳖等的骨壳,是狠狠地实锤了这点。所以各类生猛海鲜河鲜,成为了如今广东人餐桌上的一道独特风景,也可为是顺理成章。在历史社会经济的发展、医学、地理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如今广东人餐桌上,植物、动物,海鲜的一应俱全,并非空穴来风,这些无奇不有的背后,都是广东人生存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事实上,宏观看,各地在饮食上,都有自己独特的习惯与习俗,但由于广东的地理历史文化的特性,让其如今在众多省份中较为突出。
同时,在经济上,也因广东一直位居国内前列,各地人才聚集,也放大了这一差异化特性,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如今大众对广东人留下了“什么都吃”的印象。相信大家看了以上广东人饮食的来龙去脉,如今对其也是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同时那个根深蒂固的“广东人什么都吃”的误解和偏见,也得到了纠正。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广东对卫生健康、自然环境,和野生动物的重视,以及其相关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完善,如今广东人早已是戒掉了吃野味的陋习。所以时下的粤菜,更多的是在保留了原有口味的基础上,加强对食物本身味道的追寻,不再为追求高档,寻求猎奇,而去摄取一些凤毛麟角的食材,最大力度的保护大自然。
如今随着中秋节临近,广东人这么爱吃,自然少不了美食相伴。
中秋特色的粤菜小吃,既要追求清淡、鲜嫩、本味的特色,又要符合广东的气候特点和现代营养学的要求,除此之外,粤菜还非常讲究时令性,秉持“不时不吃,不鲜不吃”的宗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