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多地探索课后托管解决“三点半”难题 业内人士:还需激活社会资源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多地探索课后托管解决“三点半”难题 业内人士:还需激活社会资源

孩子放学早,家长下班晚,放学后去哪儿的“三点半”难题由来已久。近年来,多地组织开展了试点工作。同时强调,决不允许借课后服务之名,行变相补课之实。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孩子放学早,家长下班晚,放学后去哪儿的“三点半”难题近年来备受关注。

8月23日,北京市教委有关负责人透露,为解决“课后三点半”难题,北京将从新学期开始,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学校内全面推广课后服务。

近日,北京市教委公布《加强中小学生课后服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原则上学校每天应为学生提供课后服务,形式包括课外活动和课后托管,时间持续到下午5:30,期间禁止补课、禁止乱收费。同时引入符合条件的社会力量参与课后服务。

《意见》要求,应在教师自愿的前提下,调动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工作。同时引入符合条件的社会力量参与,区教委要建立参与课后服务的社会力量准入条件和提供服务的质量要求,学校、教师要加强对社会力量提供课后服务的管理和指导。此外还有动员家长委员会、校外教育机构、社区、关工委、志愿者团体、公益组织等方面的力量,联合开展课后服务工作。

据媒体报道,北京已有不少学校通过开设兴趣班等方式,让放学时间延长到5点至6点半。例如海淀区清华附小开设的兴趣班,既包括课程的延伸,也包括体育、美术、乐器等兴趣班。实现类似功能的兴趣班“课后330”,学生们正常的下课时间本应为下午3点50分左右,参加兴趣班的孩子们则会延长到傍晚5点至6点半放学。

“作为首善之都的北京,在中小学课后服务方面的行动和步伐其实要慢于广州、深圳等城市,我们希望北京市可以参考其他省市对于‘课后三点半’具有可操作性强的行业规范和指导意见。” 中国学后托管教育联盟主席张洪伟认为,北京目前的解决方案很难长期坚持,无论是操作层面还是配套资源都存在欠缺,“学校是否有足够的师资和课程资源支撑每周五天、每天2小时的课后服务?校方和老师是否有足够的动力驱动这件事?”

事实上,“课后三点半”难题由来已久,由此衍生出的托管机构也是乱象横生。2017年2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规划各类资源和需求,努力形成课后服务工作合力。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等方式对参与课后服务的学校、单位和教师给予适当补助,严禁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课后三点半”成为讨论教育工作的热词。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全国两会部长通道上表示,“对于这个问题,教育部高度重视。去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解决这个问题的通知,一年来已取得初步成效。全国25个省份下发了通知,我们也已经初步探索出4类解决该问题的方案。”

其中安徽、重庆、宁夏、广东等12个省份组织开展了试点工作。同时强调,决不允许借课后服务之名,行变相补课之实。

界面新闻梳理发现,自2017年春季学期开始,南京所有公办、民办小学从每学期开学第二周起实行“弹性离校”;今年2月,广东省教育厅公布《关于做好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明确校内课后服务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中小学生是否参加校内课后服务,由学生家长自愿选择;杭州市小学也将于9月份起,全面实行免费晚托班,向政府兜底构建托管机制迈出了重要一步;吉林长春市按生均每天2元安排托管经费,支持各小学试行学生课后托管服务;上海市公办小学普遍向家庭看护确有困难的学生提供课后免费看护服务等。

在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储朝晖看来,由学校来进行托管是最好的一种选择。“一方面学生不需要离开学校,避免了在路上的交通风险。另一方面,学校的责任主体没有变,仍然需要对学生负责“。

重庆市人民小学校长杨浪浪则告诉界面新闻,“孩子的教育不仅是家庭的事情,还应该是社会和政府共同的责任。社会整体需要形成大教育的认知观念,明确课后服务工作事关每一个人。”

杨浪浪建议,要想解决“三点半”难题,还需激活社会资源,使开展课后服务工作的主体拓展为社区、志愿者、有特长的家长、各领域的专业人才乃至专业社会管理组织和机构等。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多地探索课后托管解决“三点半”难题 业内人士:还需激活社会资源

孩子放学早,家长下班晚,放学后去哪儿的“三点半”难题由来已久。近年来,多地组织开展了试点工作。同时强调,决不允许借课后服务之名,行变相补课之实。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孩子放学早,家长下班晚,放学后去哪儿的“三点半”难题近年来备受关注。

8月23日,北京市教委有关负责人透露,为解决“课后三点半”难题,北京将从新学期开始,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学校内全面推广课后服务。

近日,北京市教委公布《加强中小学生课后服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原则上学校每天应为学生提供课后服务,形式包括课外活动和课后托管,时间持续到下午5:30,期间禁止补课、禁止乱收费。同时引入符合条件的社会力量参与课后服务。

《意见》要求,应在教师自愿的前提下,调动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工作。同时引入符合条件的社会力量参与,区教委要建立参与课后服务的社会力量准入条件和提供服务的质量要求,学校、教师要加强对社会力量提供课后服务的管理和指导。此外还有动员家长委员会、校外教育机构、社区、关工委、志愿者团体、公益组织等方面的力量,联合开展课后服务工作。

据媒体报道,北京已有不少学校通过开设兴趣班等方式,让放学时间延长到5点至6点半。例如海淀区清华附小开设的兴趣班,既包括课程的延伸,也包括体育、美术、乐器等兴趣班。实现类似功能的兴趣班“课后330”,学生们正常的下课时间本应为下午3点50分左右,参加兴趣班的孩子们则会延长到傍晚5点至6点半放学。

“作为首善之都的北京,在中小学课后服务方面的行动和步伐其实要慢于广州、深圳等城市,我们希望北京市可以参考其他省市对于‘课后三点半’具有可操作性强的行业规范和指导意见。” 中国学后托管教育联盟主席张洪伟认为,北京目前的解决方案很难长期坚持,无论是操作层面还是配套资源都存在欠缺,“学校是否有足够的师资和课程资源支撑每周五天、每天2小时的课后服务?校方和老师是否有足够的动力驱动这件事?”

事实上,“课后三点半”难题由来已久,由此衍生出的托管机构也是乱象横生。2017年2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规划各类资源和需求,努力形成课后服务工作合力。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等方式对参与课后服务的学校、单位和教师给予适当补助,严禁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课后三点半”成为讨论教育工作的热词。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全国两会部长通道上表示,“对于这个问题,教育部高度重视。去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解决这个问题的通知,一年来已取得初步成效。全国25个省份下发了通知,我们也已经初步探索出4类解决该问题的方案。”

其中安徽、重庆、宁夏、广东等12个省份组织开展了试点工作。同时强调,决不允许借课后服务之名,行变相补课之实。

界面新闻梳理发现,自2017年春季学期开始,南京所有公办、民办小学从每学期开学第二周起实行“弹性离校”;今年2月,广东省教育厅公布《关于做好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明确校内课后服务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中小学生是否参加校内课后服务,由学生家长自愿选择;杭州市小学也将于9月份起,全面实行免费晚托班,向政府兜底构建托管机制迈出了重要一步;吉林长春市按生均每天2元安排托管经费,支持各小学试行学生课后托管服务;上海市公办小学普遍向家庭看护确有困难的学生提供课后免费看护服务等。

在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储朝晖看来,由学校来进行托管是最好的一种选择。“一方面学生不需要离开学校,避免了在路上的交通风险。另一方面,学校的责任主体没有变,仍然需要对学生负责“。

重庆市人民小学校长杨浪浪则告诉界面新闻,“孩子的教育不仅是家庭的事情,还应该是社会和政府共同的责任。社会整体需要形成大教育的认知观念,明确课后服务工作事关每一个人。”

杨浪浪建议,要想解决“三点半”难题,还需激活社会资源,使开展课后服务工作的主体拓展为社区、志愿者、有特长的家长、各领域的专业人才乃至专业社会管理组织和机构等。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