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高房价对电影行业的影响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高房价对电影行业的影响

房租上涨不仅仅在影响电影院的经营,也同样提高的制片方在多个环节上的费用。

《超时空同居》中谷小焦和陆鸣租的小房子

作者 : 吕世明

一般人都认为,对电影行业颠覆最大的是互联网。

其实,近十余年,真正对电影市场起到促进因素,其实是房地产业的大幅度发展,没有房地产商提供足够多的实体商场,内地影院终端的崛起不会如此之快,电影产业发展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借助了地产业的兴盛。

目前像恒大、万达、金逸都在致力于投资房地产和电影产业,一些以发行起家的影视公司也同样参与到房地产的投资,可以说电影院和房地产的关系紧密程度要超互联网。

BAT(暨百度、阿里和腾讯)本质上仍然是内容提供和数据支援,线上购票的初衷和意义是拉进了观众和影城的距离。真正和电影产业相爱相杀仍然是房地产业。

而从最近的一系列事件来看。让人颇感意外的是,如此关系紧密的房地产业正在“杀死”电影行业。

高房价曾“毁了”港台电影,国内电影院首当其冲

谈到房地产,大家第一印象往往是目前房地产业正在杀死中产阶级,破灭年轻人的梦想。在一个大的社会环境之中,所有的经济行为和现象都有一定关联,房地产业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是至上而下,波及到全产业体系,电影行业自然不例外,甚至影响程度是巨大的。

很多人说过度开放的政策和影人北上是导致港台电影衰败的原因,道理是这样没错,但这并不是港台电影目前不景气的主要因素。

香港电影《一念无明》中的“太空舱”

杀死香港电影其实是香港的房地产和高房价。

香港电影最繁荣时期曾经至少有千百余家电影公司,影剧院也星罗棋布,但受到97回归、以及2008金融危机的影响,香港房价飙升,直接导致大部分影视公司的成本飙升,其房租成本甚至高于了收入,大批的影视公司和产业相关公司只能歇业或者以及其微小的模式来生存。

租不到好的写字楼,连和投资人商谈的门面都没有。目前香港真正念得上名字的影视公司仅十余家,这些公司每年更多需要和内地影视公司合作来拍片,过高的房价几乎把香港电影业从根基上直接摧毁。

目前国内的情况同样不乐观。2017年内地银幕数量突破五万块、影城数量也突破一万家。但不客气的说,大部分票房不足千万的二三线城市都是亏损的。如果你的影城在二线城市,是一个拥有六厅以上的影厅,年票房仅仅五六百万,那基本是维持生计的状态。

一般情况二三线千个座位的影城,其租金在二百万到六七百万之间波动,影城的票房收入扣除掉票房分成和员工开支之后,基本都要来缴纳房租,过几年他们就会开始关门,无人接盘。

“理论上来说,一个影城较好的模式是532,暨票房分成和员工开支占到5成左右,房租则最好可以控制到3成上下,剩余的2成则是影城的剩余的利润“

一位院线影管的朋友私下和拍Sir算了一笔账,但表示,其协管的大部分影城房租要占到票房收入的45%乃至55%以上,一些影城甚至会达到6成,这部分影城则会被末位淘汰,直接关门或者出售转让。

“现在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影城处于亏损状态,上面公司还是要坚持经营,我们影城的房租还是总部对总部(商城经营方)谈的,本来依照我们自己意思是希望走票房分账模式,但现在总体情况不良好,而且还在逐年上涨”

很多影城其实都想走房租分账票房模式,但这并不由影城方自己可以决定,甚至在大部分商城不能提供良好业态的前提下,影城租金没有减少,可以说目前大部分低票房影城自身经营虽然会存在问题,但更主要的原因仍然是商城方的租金压力和低品质的业态服务所导致的。

影视城、摄影基地场租上涨,补贴退潮,制片方费用增加2-4成

王宝强的成功,给电影行业带来了不算特别好的示范作用,大批的横漂和北漂都热切盼望自己也成为第二个王宝强,以至于尔冬升也拍了一部《我不是路人甲》,告诫众人横漂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最终《我是路人甲》中所有素人的群演目前无一成功,男主演万国鹏虽然也在几部影视作品中有正面台词的演出,目前仍然不被公众所熟知。

那些抱着成为王宝强第二明星梦非科班出身的“演员”,目前状况更加糟糕,横店区域针对他们的房屋租金费用已经攀升,如果面临三五天不开工,不上戏,可能要去承担房租无照落的尴尬境地。

不仅仅是横漂和路人甲,目前横店和国内其他影视基地的场地租金也照比几年前有较高的提升,并且面临较长的排期。因考虑到演员、场工、其他工作人员和剧组人员的协调性和档期等因素,大部分场地的租用时间都被压缩到极限,但费用并不见缩减。即便如此,所有的场地均要面临全年无休的状态。

之前一些税务优惠地区、产业园、开发区的优惠政策也逐步停止,并不在对新进企业开放。一个影视公司的朋友表示:“现在不用说去享受补贴了,能安全渡过目前的查账就不错了。”

一名编剧工作室的负责人表示:“之前说好的优惠政策已经停止,我们的收入并不算高,但也要面临税务的重新调查,租用的办公室明年房租也要上涨15%,我们的费用如果扣掉优惠政策祛除之后,直接成本加上房租上涨会增加近3成。”

制片方同样不好过,虽然在小崔怼范爷之后,明星的高额片酬情况会有所缓解,但各个方面拍摄场地的费用则大幅度增加,同时目前影视剧的制作周期往往会被人为拉长,租金费用各个环节的增长直接导致了目前影视公司在制片环节上费用的增加。

在优惠措施减少,房租场租增加到前提下,各个环节上的人员他们在拍摄场地的费用也同样叠加到影片的成本之中去,导致这个雪球越滚越大。

装修过新房的朋友肯定都知道,材料用已经逐步降低且透明,但人工费用则逐年在上涨,甚至很多人工费用要超过材料费用,这些临时工人也和横漂北漂一样,也面临到个人租住费用的上涨。

究其原因,房租上涨不仅仅在影响电影院的经营,也同样提高的制片方在多个环节上的费用。

高房租劝退从业者,房租压力没你想的那么容易

照理说在帝都和魔都的发展势必会更好一些,但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要逃离北上广。

“房租实在太贵了,以我的能力而言,目前在家乡的收入和在北京收入是持平的。”

一位刚刚从帝都返乡的影业人员说,“如果你在北京不能做到年薪20万,还是不要考虑去北京发展,虽然很多影视公司会开出极为诱惑力的招聘条件,但帝都房租会让所有人的梦想破灭。”

帝都高涨的房租不仅仅给影视公司带来一定的压力,也给大部分北漂的影视公司打工人员更大的痛苦,大部分年薪十万左右的均要付出近一半收入到房租上面,好在于影视公司大部分会实现错高峰的工作时间,否则很多租住居所距离公司较远的员工会更为痛苦。

高层员工其实不用担心和害怕,很多人本身就已经在北京打拼多年,有了自己的房产。但大部分初来乍到的新人并不能适应高涨的房租,迫于压力,要么垂死挣扎,要么逃离帝都。

按理说,如果你不能适应所在地的房租,其实是不具备最基本的生存权,被城市淘汰是理所应当的。

但事实上,一个健康合理的产业是需要有完整的生态圈和产业人员构成,他不仅仅需要有顶级和高层的管理人员,在至上而下的各个环节中都需要有不同的人员为其提供服务,高涨的房租对她们的压力是一种无奈之举。

影视公司也同样要面临这样的问题,她们租金费用几乎等同于影城,但其又不能像影城那样有相对稳定的主业收入。虽然目前内地影视公司数量不如鼎盛时期的香港,但其仍然和逐步衰败的香港电影一样,感受到房租压力所带来的影响。

“早几年老板们有钱的时候还好,现在房地产越来越热,他们都拿钱去炒房,给我们的资助越来越少”

一家有房地产背景的影视公司人员表示,房地产低迷时,热钱容易向影视来靠拢,但目前房地产越来越热,回报率也高,影视的回报并不算十分明朗,给予影视方面的投入也在逐步的减少。

但当下一个比较矛盾和无法化解的状况是,政策面其实一直都想用各种策略来打压房价和抑制过快上涨的租金,同时互联网平台也在试图参与到房地产和房屋租赁之中去,但收效甚微,房价和房租仍然是当下中国大部分中产和中低收入者最大的压力。

和婚姻的围城一样,没有拿到个人住房的人永远迫切希望房价和房租下跌,一旦拥有了房子则没有一个人会想房价的下跌。

可怕的是,所有拥有房子的人,往往是较强势的一方,往往拥有了更强的定价权,他们虽然不是房价上涨的主导者,但却是房价和租金坚挺的拥趸者。

高涨房价和房租,已经“杀死”了中产阶级,也在一步步“杀死”中国电影行业。

来源:电影情报处

原标题:高房价”杀死”电影行业?

最新更新时间:09/22 08:30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高房价对电影行业的影响

房租上涨不仅仅在影响电影院的经营,也同样提高的制片方在多个环节上的费用。

《超时空同居》中谷小焦和陆鸣租的小房子

作者 : 吕世明

一般人都认为,对电影行业颠覆最大的是互联网。

其实,近十余年,真正对电影市场起到促进因素,其实是房地产业的大幅度发展,没有房地产商提供足够多的实体商场,内地影院终端的崛起不会如此之快,电影产业发展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借助了地产业的兴盛。

目前像恒大、万达、金逸都在致力于投资房地产和电影产业,一些以发行起家的影视公司也同样参与到房地产的投资,可以说电影院和房地产的关系紧密程度要超互联网。

BAT(暨百度、阿里和腾讯)本质上仍然是内容提供和数据支援,线上购票的初衷和意义是拉进了观众和影城的距离。真正和电影产业相爱相杀仍然是房地产业。

而从最近的一系列事件来看。让人颇感意外的是,如此关系紧密的房地产业正在“杀死”电影行业。

高房价曾“毁了”港台电影,国内电影院首当其冲

谈到房地产,大家第一印象往往是目前房地产业正在杀死中产阶级,破灭年轻人的梦想。在一个大的社会环境之中,所有的经济行为和现象都有一定关联,房地产业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是至上而下,波及到全产业体系,电影行业自然不例外,甚至影响程度是巨大的。

很多人说过度开放的政策和影人北上是导致港台电影衰败的原因,道理是这样没错,但这并不是港台电影目前不景气的主要因素。

香港电影《一念无明》中的“太空舱”

杀死香港电影其实是香港的房地产和高房价。

香港电影最繁荣时期曾经至少有千百余家电影公司,影剧院也星罗棋布,但受到97回归、以及2008金融危机的影响,香港房价飙升,直接导致大部分影视公司的成本飙升,其房租成本甚至高于了收入,大批的影视公司和产业相关公司只能歇业或者以及其微小的模式来生存。

租不到好的写字楼,连和投资人商谈的门面都没有。目前香港真正念得上名字的影视公司仅十余家,这些公司每年更多需要和内地影视公司合作来拍片,过高的房价几乎把香港电影业从根基上直接摧毁。

目前国内的情况同样不乐观。2017年内地银幕数量突破五万块、影城数量也突破一万家。但不客气的说,大部分票房不足千万的二三线城市都是亏损的。如果你的影城在二线城市,是一个拥有六厅以上的影厅,年票房仅仅五六百万,那基本是维持生计的状态。

一般情况二三线千个座位的影城,其租金在二百万到六七百万之间波动,影城的票房收入扣除掉票房分成和员工开支之后,基本都要来缴纳房租,过几年他们就会开始关门,无人接盘。

“理论上来说,一个影城较好的模式是532,暨票房分成和员工开支占到5成左右,房租则最好可以控制到3成上下,剩余的2成则是影城的剩余的利润“

一位院线影管的朋友私下和拍Sir算了一笔账,但表示,其协管的大部分影城房租要占到票房收入的45%乃至55%以上,一些影城甚至会达到6成,这部分影城则会被末位淘汰,直接关门或者出售转让。

“现在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影城处于亏损状态,上面公司还是要坚持经营,我们影城的房租还是总部对总部(商城经营方)谈的,本来依照我们自己意思是希望走票房分账模式,但现在总体情况不良好,而且还在逐年上涨”

很多影城其实都想走房租分账票房模式,但这并不由影城方自己可以决定,甚至在大部分商城不能提供良好业态的前提下,影城租金没有减少,可以说目前大部分低票房影城自身经营虽然会存在问题,但更主要的原因仍然是商城方的租金压力和低品质的业态服务所导致的。

影视城、摄影基地场租上涨,补贴退潮,制片方费用增加2-4成

王宝强的成功,给电影行业带来了不算特别好的示范作用,大批的横漂和北漂都热切盼望自己也成为第二个王宝强,以至于尔冬升也拍了一部《我不是路人甲》,告诫众人横漂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最终《我是路人甲》中所有素人的群演目前无一成功,男主演万国鹏虽然也在几部影视作品中有正面台词的演出,目前仍然不被公众所熟知。

那些抱着成为王宝强第二明星梦非科班出身的“演员”,目前状况更加糟糕,横店区域针对他们的房屋租金费用已经攀升,如果面临三五天不开工,不上戏,可能要去承担房租无照落的尴尬境地。

不仅仅是横漂和路人甲,目前横店和国内其他影视基地的场地租金也照比几年前有较高的提升,并且面临较长的排期。因考虑到演员、场工、其他工作人员和剧组人员的协调性和档期等因素,大部分场地的租用时间都被压缩到极限,但费用并不见缩减。即便如此,所有的场地均要面临全年无休的状态。

之前一些税务优惠地区、产业园、开发区的优惠政策也逐步停止,并不在对新进企业开放。一个影视公司的朋友表示:“现在不用说去享受补贴了,能安全渡过目前的查账就不错了。”

一名编剧工作室的负责人表示:“之前说好的优惠政策已经停止,我们的收入并不算高,但也要面临税务的重新调查,租用的办公室明年房租也要上涨15%,我们的费用如果扣掉优惠政策祛除之后,直接成本加上房租上涨会增加近3成。”

制片方同样不好过,虽然在小崔怼范爷之后,明星的高额片酬情况会有所缓解,但各个方面拍摄场地的费用则大幅度增加,同时目前影视剧的制作周期往往会被人为拉长,租金费用各个环节的增长直接导致了目前影视公司在制片环节上费用的增加。

在优惠措施减少,房租场租增加到前提下,各个环节上的人员他们在拍摄场地的费用也同样叠加到影片的成本之中去,导致这个雪球越滚越大。

装修过新房的朋友肯定都知道,材料用已经逐步降低且透明,但人工费用则逐年在上涨,甚至很多人工费用要超过材料费用,这些临时工人也和横漂北漂一样,也面临到个人租住费用的上涨。

究其原因,房租上涨不仅仅在影响电影院的经营,也同样提高的制片方在多个环节上的费用。

高房租劝退从业者,房租压力没你想的那么容易

照理说在帝都和魔都的发展势必会更好一些,但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要逃离北上广。

“房租实在太贵了,以我的能力而言,目前在家乡的收入和在北京收入是持平的。”

一位刚刚从帝都返乡的影业人员说,“如果你在北京不能做到年薪20万,还是不要考虑去北京发展,虽然很多影视公司会开出极为诱惑力的招聘条件,但帝都房租会让所有人的梦想破灭。”

帝都高涨的房租不仅仅给影视公司带来一定的压力,也给大部分北漂的影视公司打工人员更大的痛苦,大部分年薪十万左右的均要付出近一半收入到房租上面,好在于影视公司大部分会实现错高峰的工作时间,否则很多租住居所距离公司较远的员工会更为痛苦。

高层员工其实不用担心和害怕,很多人本身就已经在北京打拼多年,有了自己的房产。但大部分初来乍到的新人并不能适应高涨的房租,迫于压力,要么垂死挣扎,要么逃离帝都。

按理说,如果你不能适应所在地的房租,其实是不具备最基本的生存权,被城市淘汰是理所应当的。

但事实上,一个健康合理的产业是需要有完整的生态圈和产业人员构成,他不仅仅需要有顶级和高层的管理人员,在至上而下的各个环节中都需要有不同的人员为其提供服务,高涨的房租对她们的压力是一种无奈之举。

影视公司也同样要面临这样的问题,她们租金费用几乎等同于影城,但其又不能像影城那样有相对稳定的主业收入。虽然目前内地影视公司数量不如鼎盛时期的香港,但其仍然和逐步衰败的香港电影一样,感受到房租压力所带来的影响。

“早几年老板们有钱的时候还好,现在房地产越来越热,他们都拿钱去炒房,给我们的资助越来越少”

一家有房地产背景的影视公司人员表示,房地产低迷时,热钱容易向影视来靠拢,但目前房地产越来越热,回报率也高,影视的回报并不算十分明朗,给予影视方面的投入也在逐步的减少。

但当下一个比较矛盾和无法化解的状况是,政策面其实一直都想用各种策略来打压房价和抑制过快上涨的租金,同时互联网平台也在试图参与到房地产和房屋租赁之中去,但收效甚微,房价和房租仍然是当下中国大部分中产和中低收入者最大的压力。

和婚姻的围城一样,没有拿到个人住房的人永远迫切希望房价和房租下跌,一旦拥有了房子则没有一个人会想房价的下跌。

可怕的是,所有拥有房子的人,往往是较强势的一方,往往拥有了更强的定价权,他们虽然不是房价上涨的主导者,但却是房价和租金坚挺的拥趸者。

高涨房价和房租,已经“杀死”了中产阶级,也在一步步“杀死”中国电影行业。

来源:电影情报处

原标题:高房价”杀死”电影行业?

最新更新时间:09/22 08:30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