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佛山:发挥制造业优势融入大湾区创新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佛山:发挥制造业优势融入大湾区创新圈

9月23日,广深港高铁全线正式开通运营,佛港距离进一步“缩短”,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将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加速流动,大湾区内佛港澳等城市间的交流合作将迎来新的更大机遇。

9月23日,广深港高铁全线正式开通运营,佛港距离进一步“缩短”,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将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加速流动,大湾区内佛港澳等城市间的交流合作将迎来新的更大机遇。

积极参与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佛山该如何抢抓机遇,在大湾区建设中实现新的更大作为?近日,国家教育部科技委委员、国际电机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会士余成斌教授在接受佛山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佛山港澳乡亲资源丰富,应充分利用大湾区交通大串联和制造业发达优势,汇聚人才加速产业优化升级,对接“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圈,助力打造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发挥制造业优势融入大湾区创新圈

佛山要做好制造业升级这篇文章,树立佛山在大湾区发展的比较优势。

“佛山港澳乡亲多,开展合作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良好基础”。祖籍佛山南海的余成斌认为,港澳年轻人在内地创业就业选择城市时,会优先考虑熟人多、朋友多的地方。在广深港高铁香港段通车后,港澳居民来佛山创业就业等将更为便利,他们来佛山发展的意愿将更强烈。

但是,余成斌认为,吸引更多人才来佛山创业就业,仅仅满足于交通之变还不够。在他看来,交通的便利性对于在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广州、东莞、深圳、珠海等城市而言都是存在的,佛山关键还是要利用自己的独特优势尤其是产业优势吸引人才。

余成斌留意到,佛山近年来在加速产业优化升级,坚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打造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走‘世界科技+佛山智造+全球市场’之路,大湾区科技创新大发展将为佛山带来良好机遇。”他认为,制造业就是佛山的突出特色,制造业的优化升级将强化佛山在大湾区的竞争优势和地位。

事实上,走创新发展之路,不仅是佛山的选择,也是大湾区发展的方向。8月15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强调,要积极吸引和对接全球创新资源,建设“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打造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从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到“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余成斌认为,广深港高铁等基础设施逐渐启用,尤其是港珠澳大桥作为一个连接点,将把整个粤港澳大湾区连成一个闭环的创新圈。澳门、珠海等地有港珠澳大桥之便,佛山则可依托广佛同城、直通港澳等深化合作,大湾区内城市有望形成环状的创新走廊。

余成斌认为,“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并不意味着只关注广深港澳几个城市的科技创新,而是要以这几个城市为中心,将珠江东岸和西岸两个走廊串在一起,使得创新资源要素得以在整个“大湾区创新圈”内自由快速流动。

“佛山要做好制造业升级这篇文章,树立佛山在大湾区发展的比较优势。”在余成斌看来,推动大湾区内各城市合理分工、功能互补,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制造业基础良好的佛山应该立足自身产业优势,将智能制造产业做大做强,形成在大湾区的独特竞争力。

提升城市生活品质让创新人才留下来

各地都推出较为相似的引才政策,想办法留住人才是考验人才政策的关键点。

“科技创新型企业选择在哪个城市发展,一般最看重的两大因素就是人才和产业。”在余成斌看来,相比大湾区内的其他城市,佛山在产业上的优势有目共睹,但在人才吸引能力上仍有待提升。

科技创新关键还是在人才。余成斌认为,佛山制造业发达,加速制造业优化升级,建设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在很多方面都需要人才,人才将是影响城市发展和竞争力的至关重要因素。

“各地都推出较为相似的引才政策,想办法留住人才是考验人才政策的关键点。”结合在佛山等地考察的体会,余成斌建议,佛山在吸纳引进广深港澳等地高校人才的同时,要注重加强城市配套建设,提升城市生活品质。

无论是广深港高铁还是港珠澳大桥,交通的极大便利让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在大湾区内城市间的流动更加便捷自如。在这样的情况下,余成斌认为,城市生活品质高,能满足人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地方才是有吸引力的地方。

在余成斌看来,人才不仅是在城市工作,更要在城市生活。在子女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尤其要有能吸引人才留下来的条件,让这些人才能够扎根佛山,这样才能持久释放创新红利,推动科技创新取得丰硕成果。

与此同时,余成斌认为,虽然目前佛山制造业已经进入了大多数中高技术行业,但在这些行业很多仍然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水平,佛山制造业还须进一步优化升级。在他看来,当制造业形成高端产业的集聚效应,会产生巨大的高素质人才需求,自然会吸引带动更多人才集聚。

了解到佛山目前正推动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建设,余成斌认为在集聚区重点发展新兴产业且将建设季华实验室作为重要抓手是非常好的做法,是佛山应该好好把握的机遇。“通过高端实验室等平台,吸引创新资源和人才集聚,佛山未来城市发展的潜力会更大”。

“对科学研究要舍得给资源、给资金,而且不能急,要一步步来。”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的发展,从事科研工作多年的余成斌建议,政府先不要以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为唯一考虑,对科技创新尤其要有耐心,要有长远眼光,尤其是要有容错机制,逐渐营造社会科技创新氛围和环境。

大湾区城市协同合作推动高质量创新

各地优势互补加强科技创新协同合作,打造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的互联互通,最终是要建设成为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余成斌认为,包括佛山在内的大湾区城市,聚力创新是今后共同努力的方向。

根据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2018)》,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的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7%,和美国、德国基本处在同一水平线。粤港澳大湾区还有不少创新型企业如华为、大疆、华大基因等,具有建立世界顶尖科技企业的良好经验和基础。

“大湾区内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已经比较完善,‘双创’ 氛围非常浓厚。”余成斌认为,佛山制造业发达,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且聚集了一批高素质人才和领先企业,港澳高等教育、科技金融、现代服务等发达,港澳青年在科技领域的兴趣也很浓厚,城市间的合作交流空间无限。

但余成斌认为,粤港澳大湾区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创新创业基础,具有建设世界一流湾区的良好条件,但是要清醒认识到关键性的创新能力和水平与世界一流湾区相比,依然有相对距离。

以专利申请和引用为例,根据《2017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深圳和香港专利申请量有4.1万件,比美国的旧金山湾区还多。但是近五年来,两大湾区专利引用的数量仍有较大距离,粤港澳大湾区专利平均引用量仅为旧金山湾区的33%。

“这说明高质量创新在粤港澳大湾区内仍然比较缺乏。”余成斌认为,利用良好的政策条件和大好机遇期,大湾区内城市可结合各自特色,各地优势互补加强科技创新协同合作,打造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世界一流创新湾区。他建议,佛山等大湾区城市要着力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和质量,提升大湾区整体的核心竞争力。

余成斌认为,包括佛山在内的各地政府和社会资本可一起组建大湾区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和科技创新基金,通过如湾区联合大学、联合研究院、联合实验室等平台,引进国内外一流高校、实验室和企业打造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中心带,吸引、培育和集聚高端人才,构建完整的“产学研用”生态链,提升创新能力和科研转化能力,从而产生实际的经济效益,推动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发展。

来源:佛山日报

原标题:教育部科技委委员余成斌教授建议佛山发挥制造业优势融入大湾区创新圈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佛山:发挥制造业优势融入大湾区创新圈

9月23日,广深港高铁全线正式开通运营,佛港距离进一步“缩短”,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将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加速流动,大湾区内佛港澳等城市间的交流合作将迎来新的更大机遇。

9月23日,广深港高铁全线正式开通运营,佛港距离进一步“缩短”,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将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加速流动,大湾区内佛港澳等城市间的交流合作将迎来新的更大机遇。

积极参与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佛山该如何抢抓机遇,在大湾区建设中实现新的更大作为?近日,国家教育部科技委委员、国际电机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会士余成斌教授在接受佛山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佛山港澳乡亲资源丰富,应充分利用大湾区交通大串联和制造业发达优势,汇聚人才加速产业优化升级,对接“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圈,助力打造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发挥制造业优势融入大湾区创新圈

佛山要做好制造业升级这篇文章,树立佛山在大湾区发展的比较优势。

“佛山港澳乡亲多,开展合作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良好基础”。祖籍佛山南海的余成斌认为,港澳年轻人在内地创业就业选择城市时,会优先考虑熟人多、朋友多的地方。在广深港高铁香港段通车后,港澳居民来佛山创业就业等将更为便利,他们来佛山发展的意愿将更强烈。

但是,余成斌认为,吸引更多人才来佛山创业就业,仅仅满足于交通之变还不够。在他看来,交通的便利性对于在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广州、东莞、深圳、珠海等城市而言都是存在的,佛山关键还是要利用自己的独特优势尤其是产业优势吸引人才。

余成斌留意到,佛山近年来在加速产业优化升级,坚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打造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走‘世界科技+佛山智造+全球市场’之路,大湾区科技创新大发展将为佛山带来良好机遇。”他认为,制造业就是佛山的突出特色,制造业的优化升级将强化佛山在大湾区的竞争优势和地位。

事实上,走创新发展之路,不仅是佛山的选择,也是大湾区发展的方向。8月15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强调,要积极吸引和对接全球创新资源,建设“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打造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从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到“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余成斌认为,广深港高铁等基础设施逐渐启用,尤其是港珠澳大桥作为一个连接点,将把整个粤港澳大湾区连成一个闭环的创新圈。澳门、珠海等地有港珠澳大桥之便,佛山则可依托广佛同城、直通港澳等深化合作,大湾区内城市有望形成环状的创新走廊。

余成斌认为,“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并不意味着只关注广深港澳几个城市的科技创新,而是要以这几个城市为中心,将珠江东岸和西岸两个走廊串在一起,使得创新资源要素得以在整个“大湾区创新圈”内自由快速流动。

“佛山要做好制造业升级这篇文章,树立佛山在大湾区发展的比较优势。”在余成斌看来,推动大湾区内各城市合理分工、功能互补,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制造业基础良好的佛山应该立足自身产业优势,将智能制造产业做大做强,形成在大湾区的独特竞争力。

提升城市生活品质让创新人才留下来

各地都推出较为相似的引才政策,想办法留住人才是考验人才政策的关键点。

“科技创新型企业选择在哪个城市发展,一般最看重的两大因素就是人才和产业。”在余成斌看来,相比大湾区内的其他城市,佛山在产业上的优势有目共睹,但在人才吸引能力上仍有待提升。

科技创新关键还是在人才。余成斌认为,佛山制造业发达,加速制造业优化升级,建设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在很多方面都需要人才,人才将是影响城市发展和竞争力的至关重要因素。

“各地都推出较为相似的引才政策,想办法留住人才是考验人才政策的关键点。”结合在佛山等地考察的体会,余成斌建议,佛山在吸纳引进广深港澳等地高校人才的同时,要注重加强城市配套建设,提升城市生活品质。

无论是广深港高铁还是港珠澳大桥,交通的极大便利让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在大湾区内城市间的流动更加便捷自如。在这样的情况下,余成斌认为,城市生活品质高,能满足人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地方才是有吸引力的地方。

在余成斌看来,人才不仅是在城市工作,更要在城市生活。在子女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尤其要有能吸引人才留下来的条件,让这些人才能够扎根佛山,这样才能持久释放创新红利,推动科技创新取得丰硕成果。

与此同时,余成斌认为,虽然目前佛山制造业已经进入了大多数中高技术行业,但在这些行业很多仍然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水平,佛山制造业还须进一步优化升级。在他看来,当制造业形成高端产业的集聚效应,会产生巨大的高素质人才需求,自然会吸引带动更多人才集聚。

了解到佛山目前正推动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建设,余成斌认为在集聚区重点发展新兴产业且将建设季华实验室作为重要抓手是非常好的做法,是佛山应该好好把握的机遇。“通过高端实验室等平台,吸引创新资源和人才集聚,佛山未来城市发展的潜力会更大”。

“对科学研究要舍得给资源、给资金,而且不能急,要一步步来。”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的发展,从事科研工作多年的余成斌建议,政府先不要以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为唯一考虑,对科技创新尤其要有耐心,要有长远眼光,尤其是要有容错机制,逐渐营造社会科技创新氛围和环境。

大湾区城市协同合作推动高质量创新

各地优势互补加强科技创新协同合作,打造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的互联互通,最终是要建设成为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余成斌认为,包括佛山在内的大湾区城市,聚力创新是今后共同努力的方向。

根据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2018)》,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的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7%,和美国、德国基本处在同一水平线。粤港澳大湾区还有不少创新型企业如华为、大疆、华大基因等,具有建立世界顶尖科技企业的良好经验和基础。

“大湾区内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已经比较完善,‘双创’ 氛围非常浓厚。”余成斌认为,佛山制造业发达,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且聚集了一批高素质人才和领先企业,港澳高等教育、科技金融、现代服务等发达,港澳青年在科技领域的兴趣也很浓厚,城市间的合作交流空间无限。

但余成斌认为,粤港澳大湾区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创新创业基础,具有建设世界一流湾区的良好条件,但是要清醒认识到关键性的创新能力和水平与世界一流湾区相比,依然有相对距离。

以专利申请和引用为例,根据《2017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深圳和香港专利申请量有4.1万件,比美国的旧金山湾区还多。但是近五年来,两大湾区专利引用的数量仍有较大距离,粤港澳大湾区专利平均引用量仅为旧金山湾区的33%。

“这说明高质量创新在粤港澳大湾区内仍然比较缺乏。”余成斌认为,利用良好的政策条件和大好机遇期,大湾区内城市可结合各自特色,各地优势互补加强科技创新协同合作,打造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世界一流创新湾区。他建议,佛山等大湾区城市要着力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和质量,提升大湾区整体的核心竞争力。

余成斌认为,包括佛山在内的各地政府和社会资本可一起组建大湾区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和科技创新基金,通过如湾区联合大学、联合研究院、联合实验室等平台,引进国内外一流高校、实验室和企业打造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中心带,吸引、培育和集聚高端人才,构建完整的“产学研用”生态链,提升创新能力和科研转化能力,从而产生实际的经济效益,推动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发展。

来源:佛山日报

原标题:教育部科技委委员余成斌教授建议佛山发挥制造业优势融入大湾区创新圈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