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全球金融危机十周年:金融的终点是回归实体经济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全球金融危机十周年:金融的终点是回归实体经济

金融产品是虚拟化的产品,但是仍然是植根于经济增长的实体经济。

十年前的2008年,在很多国人心里,透过奥运会看得到的是国力的显著提升。而另一场改变也深刻影响着每一个人后来十年的命运。

10年前的2008年9月15日,美国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因资金链断裂宣布破产,也就意味着房产次贷危机开始蔓延至整个美国金融体系。雷曼破产直接影响了美国的金融中心华尔街。一石激起千层浪,随即引起全球市场的恐慌,一场国际金融危机迅速席卷全球。

10年之后,当我们回过头来,回顾整个事件的时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金融过度“虚拟化”,特别是金融产品的过度发行,金融本应该是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但是08年前后,金融扭曲发展是对实体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华尔街是一个聚集财富的地方,同时也聚集着邪恶。诸如电影《华尔街之狼》里主人公作为股票经纪人在三分钟内赚取1200万美元的事情其实已经不能作为“一夜暴富”的样例。

在华尔街,在看不到的地方,充满着投机、充斥着贪婪,甚至铤而走险。

其实,次贷危机和十年之后我国金融市场上P2P带来的行业震荡在一定程度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金融市场上的衍生产品超发,虽然满足了市场投机性交易者的需求,但是最直接后果就是让整个金融体系十分脆弱,尤其是原本稳健、正常的金融市场秩序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围绕着房贷,相关金融机构发行的次级贷款,在房地产高度证券化,投机者可以反复炒作。

“羊毛出在羊身上”反复炒作和多级发行把银行推到了悬崖的边缘。当购房者还不起贷款,当“多级中间贷款”资金链断裂,银行自然只能倒闭。

横向来看,由市场恐慌引起的刚性兑付成为压倒众多P2P的最后一根稻草,但是始作俑者,其实是P2P平台高利息、高回报率等“虚假市场情绪带来的不良资产的无法长生更多实际的价值。

投机的成分大于实际的价值,金融虚拟产品发行过度,而在实际业务场景中无法创造更多的收益。

次贷危机之后,欧洲、美国经济纷纷陷入低迷。经济低迷,社会就开始出现不稳定的因素。直至现在,“房产次贷危机”影响依然还是存在。

中国政府面对这场“世纪危机”推出了“四万亿“用于国内基础设施建设。虽然投资扩张在一定程度上支撑起了接下来每年不低于6%的GDP增长,但是不可否认,货币扩张在十年之后,还是带来了新的问题。

而近些年“去杠杆”在一定程度上其实是在弥补当年“负债前行”带来的影响。

从两件本身似乎没有关联的事件来看,其实,“防风险,去杠杆”依然是金融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关注的焦点。

与此同时,金融还是应该回归现实,回归理性,金融监管依然需要务实。依然需要和金融业务良性发展一样同步循环。

次贷危机带来的金融泡沫、P2P各家平台“百亿平台”烘托出的互联网金融的虚假繁荣让金融发展脱离了现实。

脱离了“对钱负责,为人服务”的本质。金融产品是虚拟化的产品,但是仍然是植根于经济增长的实体经济。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全球金融危机十周年:金融的终点是回归实体经济

金融产品是虚拟化的产品,但是仍然是植根于经济增长的实体经济。

十年前的2008年,在很多国人心里,透过奥运会看得到的是国力的显著提升。而另一场改变也深刻影响着每一个人后来十年的命运。

10年前的2008年9月15日,美国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因资金链断裂宣布破产,也就意味着房产次贷危机开始蔓延至整个美国金融体系。雷曼破产直接影响了美国的金融中心华尔街。一石激起千层浪,随即引起全球市场的恐慌,一场国际金融危机迅速席卷全球。

10年之后,当我们回过头来,回顾整个事件的时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金融过度“虚拟化”,特别是金融产品的过度发行,金融本应该是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但是08年前后,金融扭曲发展是对实体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华尔街是一个聚集财富的地方,同时也聚集着邪恶。诸如电影《华尔街之狼》里主人公作为股票经纪人在三分钟内赚取1200万美元的事情其实已经不能作为“一夜暴富”的样例。

在华尔街,在看不到的地方,充满着投机、充斥着贪婪,甚至铤而走险。

其实,次贷危机和十年之后我国金融市场上P2P带来的行业震荡在一定程度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金融市场上的衍生产品超发,虽然满足了市场投机性交易者的需求,但是最直接后果就是让整个金融体系十分脆弱,尤其是原本稳健、正常的金融市场秩序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围绕着房贷,相关金融机构发行的次级贷款,在房地产高度证券化,投机者可以反复炒作。

“羊毛出在羊身上”反复炒作和多级发行把银行推到了悬崖的边缘。当购房者还不起贷款,当“多级中间贷款”资金链断裂,银行自然只能倒闭。

横向来看,由市场恐慌引起的刚性兑付成为压倒众多P2P的最后一根稻草,但是始作俑者,其实是P2P平台高利息、高回报率等“虚假市场情绪带来的不良资产的无法长生更多实际的价值。

投机的成分大于实际的价值,金融虚拟产品发行过度,而在实际业务场景中无法创造更多的收益。

次贷危机之后,欧洲、美国经济纷纷陷入低迷。经济低迷,社会就开始出现不稳定的因素。直至现在,“房产次贷危机”影响依然还是存在。

中国政府面对这场“世纪危机”推出了“四万亿“用于国内基础设施建设。虽然投资扩张在一定程度上支撑起了接下来每年不低于6%的GDP增长,但是不可否认,货币扩张在十年之后,还是带来了新的问题。

而近些年“去杠杆”在一定程度上其实是在弥补当年“负债前行”带来的影响。

从两件本身似乎没有关联的事件来看,其实,“防风险,去杠杆”依然是金融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关注的焦点。

与此同时,金融还是应该回归现实,回归理性,金融监管依然需要务实。依然需要和金融业务良性发展一样同步循环。

次贷危机带来的金融泡沫、P2P各家平台“百亿平台”烘托出的互联网金融的虚假繁荣让金融发展脱离了现实。

脱离了“对钱负责,为人服务”的本质。金融产品是虚拟化的产品,但是仍然是植根于经济增长的实体经济。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