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李河君兵法:首富是如何炼成的?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李河君兵法:首富是如何炼成的?

一些人眼里,他做慈善、念旧、有眼光、有视野和格局。另一些人眼里,他是赌徒、画饼高手、满嘴跑火车,是一个张扬的“政商 "。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作者:叶晓

(图说1:从稳赚水电站时的低调,到进入光伏业后的高调,李河君如今忙着为汉能赢得更多的博弈资本。)

在汉能的官网上,公司的介绍是“全球规模第一、技术第一”的薄膜太阳能企业。

这是李河君嘴里的“汉能奇迹”:用三年半时间成为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阳能生产商,华丽转身,战略升级,立马成为行业领导者。

他不止一次强调,进军光伏是因为汉能“不差钱”。坐拥一个年挣几十亿的“印钞机”水电厂,李河君宣称,汉能是一个最没有风险的公司。

围绕着汉能和李河君的争议从未散去,但就在一片质疑和批判声中,汉能野蛮生长,李河君成了首富。

水电站起家

2002 年,正在考察金沙江水电项目的李河君一口气签下 6 座水电站,总投资约 750 亿元,规划总装机容量约 1400 万千瓦。

彼时,华睿集团(汉能控股前身)刚刚成立 9 年,最初还走着粗放野蛮型的发展路子,什么赚钱干什么,涉足房地产、国内外贸易、高科技等众多领域。仅在北京太阳宫,华睿就至少曾投资数套楼盘。

2002 年以前的华睿进行着早期的原始资本积累。然而,与一口气吞下6座水电站的体量还差得太远。“

所有人都以为这是个笑话。”此前,还从未有一家民营企业做过百万千瓦级的水电站。如此庞大的工程必须得到各部委批准。就在各部委陆续开绿灯时,华睿被国家发改委卡住了。情急之下,李河君把国家发改委给告了。

“国家发改委准备把电站都拿给国有企业,一个不留给我们,做得很绝,把我逼急了。当时张国宝主任就是不信,说你怎么可能干得了,里面肯定有什么猫腻。”

后来的博弈结果是,几家电力央企进入,瓜分了华睿原本准备吃下的 6 座水电站,而华睿最终获得了其中一座——金安桥水电站。

事实上,这应该值得李河君庆幸。因为仅仅就是这一座金安桥水电站,就几乎将华睿一度拖累致死。

在“八年抗战”中,华睿卖掉了数个建设完的优质电站,动用了积累多年的风险准备金。

2011 年 3 月, 金安桥水电站首台机组正式投产发电。2012 年 8月,四台机组全部并网发电,年发电量超过 130 亿度。汉能集团最终熬过了李河君口中 90% 的“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分”,坚持到了最后的10%,成功跻身百万千瓦级大型水电项目建设的行列。

豪赌薄膜太阳能

有了第一次“汉能奇迹”的刺激,李河君紧接着又开始布局第二次豪赌:薄膜太阳能。

国内水电资源几乎已被瓜分干净,水电红利也眼看着难以长期稳定地保持暴利。于是,2009 年,在金安桥还未开始正式投运之时,李河君就开始布局光伏。

眼前的形势是,论规模,汉能在太阳能界里并不算大;论时间,2009 年金融危机后才入局的汉能已是后来者。如何一鸣惊人?李河君选择了剑走偏锋。

与当时尚德、英利等主流企业不同,汉能选择了薄膜技术。事实上,当时刚刚经历过一波晶体硅价格虚高,薄膜电池驶上了一段发展快车道。薄膜技术和晶硅技术的全球产量比例尚在二八左右。但后来,晶硅价格逐渐回归正常,价格从最高 400 美元下降到目前 20 美元左右,而且晶硅技术的效率提升很快。

就在 2009 年汉能进入光伏领域时,薄膜电池已经告别了这一波高速发展周期,晶硅电池成为业界主流。如今,薄膜技术和晶硅技术的全球产量比例已经减少到 0.5:9.5左右。目前除了美国的福思第一太阳能(First Solar)从事薄膜电池生产,国内外大厂主要生产的都是晶硅产品。从技术上看,薄膜相对于晶硅技术来说,技术壁垒更高,成本下降曲线更缓慢,除此之外,薄膜太阳能电池转换率低,无法与晶硅太阳能电池抗衡。

近几年,大批薄膜技术企业破产,李河君抓住了这一波时机,趁机抄底那些曾在业内风光一时的薄膜技术企业,包括德国 Solibro、美国 MiaSole、GlobalSolarEnergy 和AltaDevices。汉能希望借收购来补齐汉能在薄膜太阳能技术上的短板。

2010 年,汉能收购铂阳太阳能。媒体上流传的版本颇具传奇色彩。铂阳太阳能原先为汉能光伏基地供应设备,但设备质量不过关,生产出的薄膜太阳能面板良品率低。后来,李河君约谈铂阳的负责人。“在一栋楼上,楼下就是警车,李把收购协议扔到对方面前,‘要么你签字,要么我送你去警局’”。内部人士透露,“李还是比较仗义,协议给的价钱还是很公道的。”

进入薄膜太阳能领域后的李河君,开始频频出现在媒体上,不时发布各种豪言壮语,对外宣称金安桥水电站是“印钞机”,每年带来几十亿的现金流。然而,李河君的争议不仅在于身家之谜,即便是这水电站的盈利之说也一直被外界质疑。媒体披露,金安桥水电站的资金多来自外部,一是现金流绝大部分要流向债主。二是云南省弃水严重,金安桥能否按照装机量满发也是一个问题。

从稳赚水电站时的低调,到进入光伏业后的高调,李河君如今忙着为汉能赢得更多的博弈资本。谋得更多的社会和政府头衔,通过高调宣传汉能的强大实力和“千亿扩张光伏”计划,李河君获得了大量的政策优惠和银行的持续输血,同时也不断抬升了铂阳的股价,为汉能在资本市场持续“打鸡血”,身家也随之水涨船高。

掘金太阳能汽车

(图说:汉能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太阳能芯片植入阿斯顿马丁赛车,为其提供部分动力,减少发动机功率在空调等车载电器上的损耗,达到提高赛车性能的目的。)

车顶铺满太阳能发电薄膜,把汽车停在阳光下晒着,汽车就能自动充电,下班时就可以开车回家了。这是汉能最新跨界的领域——太阳能汽车。

2015 年 2 月,基于自身太阳能薄膜发电技术的积累,汉能宣布与国内外五家汽车设计公司,联合开发太阳能动力汽车,首款车型将于10 月份亮相,未来还计划推出 3 至5 款车型。

“今年股票会有更好的表现,股价四块、五块不算什么,汉能面前是一百块钱的空间。”李河君自信满满,在他眼里,汉能集团的总目标是千亿销售额。

他讲述了自己在飞机上和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的一拍即合,决定俩人一起开发太阳能电动汽车。

“汉能未来的重点业务将是全太阳能动力汽车。”事实上,汉能集团虽未涉及汽车整车制造,但与车企早有多次跨界合作。2015 年 1月底,汉能与广汽本田合作,启动了 17MW 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这也是中国汽车行业规模最大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

2014 年 4 月,汉能和特斯拉合作,宣布将在中国建设太阳能超级充电桩。2014 年 6 月,汉能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汉能太阳能集团公司与超跑生产商阿斯顿 . 马丁合作,共同开发在竞技比赛中如何应用太阳能技术提升跑车舒适度。此次合作正是太阳能汽车开发的试水。在天窗或者后窗安装一层太阳能薄膜,在不影响汽车整体表现的情况下,不依靠燃油便可为空调或其他附属功能提供能源。汉能未来进军太阳能汽车的路径,便是将太阳能薄膜大面积覆盖于汽车表面,以实现太阳能向电能的转化。

以太阳能汽车为切口延伸薄膜太阳能的商业用途,汉能集团看中的是潜力巨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汉能宣称,以电动汽车为例,全球保有量已经超过了 40 万辆,预计到2020 年,全球电动车保有量将会达到 500 万至 1000 万辆。这又是一个市场买账的美好故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李河君

  • “汉能系”9家公司破产清算,被“首富”拖累的金融机构还好吗?
  • 汉能系九家核心公司集中破产清算:水电、光伏资产均在列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李河君兵法:首富是如何炼成的?

一些人眼里,他做慈善、念旧、有眼光、有视野和格局。另一些人眼里,他是赌徒、画饼高手、满嘴跑火车,是一个张扬的“政商 "。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作者:叶晓

(图说1:从稳赚水电站时的低调,到进入光伏业后的高调,李河君如今忙着为汉能赢得更多的博弈资本。)

在汉能的官网上,公司的介绍是“全球规模第一、技术第一”的薄膜太阳能企业。

这是李河君嘴里的“汉能奇迹”:用三年半时间成为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阳能生产商,华丽转身,战略升级,立马成为行业领导者。

他不止一次强调,进军光伏是因为汉能“不差钱”。坐拥一个年挣几十亿的“印钞机”水电厂,李河君宣称,汉能是一个最没有风险的公司。

围绕着汉能和李河君的争议从未散去,但就在一片质疑和批判声中,汉能野蛮生长,李河君成了首富。

水电站起家

2002 年,正在考察金沙江水电项目的李河君一口气签下 6 座水电站,总投资约 750 亿元,规划总装机容量约 1400 万千瓦。

彼时,华睿集团(汉能控股前身)刚刚成立 9 年,最初还走着粗放野蛮型的发展路子,什么赚钱干什么,涉足房地产、国内外贸易、高科技等众多领域。仅在北京太阳宫,华睿就至少曾投资数套楼盘。

2002 年以前的华睿进行着早期的原始资本积累。然而,与一口气吞下6座水电站的体量还差得太远。“

所有人都以为这是个笑话。”此前,还从未有一家民营企业做过百万千瓦级的水电站。如此庞大的工程必须得到各部委批准。就在各部委陆续开绿灯时,华睿被国家发改委卡住了。情急之下,李河君把国家发改委给告了。

“国家发改委准备把电站都拿给国有企业,一个不留给我们,做得很绝,把我逼急了。当时张国宝主任就是不信,说你怎么可能干得了,里面肯定有什么猫腻。”

后来的博弈结果是,几家电力央企进入,瓜分了华睿原本准备吃下的 6 座水电站,而华睿最终获得了其中一座——金安桥水电站。

事实上,这应该值得李河君庆幸。因为仅仅就是这一座金安桥水电站,就几乎将华睿一度拖累致死。

在“八年抗战”中,华睿卖掉了数个建设完的优质电站,动用了积累多年的风险准备金。

2011 年 3 月, 金安桥水电站首台机组正式投产发电。2012 年 8月,四台机组全部并网发电,年发电量超过 130 亿度。汉能集团最终熬过了李河君口中 90% 的“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分”,坚持到了最后的10%,成功跻身百万千瓦级大型水电项目建设的行列。

豪赌薄膜太阳能

有了第一次“汉能奇迹”的刺激,李河君紧接着又开始布局第二次豪赌:薄膜太阳能。

国内水电资源几乎已被瓜分干净,水电红利也眼看着难以长期稳定地保持暴利。于是,2009 年,在金安桥还未开始正式投运之时,李河君就开始布局光伏。

眼前的形势是,论规模,汉能在太阳能界里并不算大;论时间,2009 年金融危机后才入局的汉能已是后来者。如何一鸣惊人?李河君选择了剑走偏锋。

与当时尚德、英利等主流企业不同,汉能选择了薄膜技术。事实上,当时刚刚经历过一波晶体硅价格虚高,薄膜电池驶上了一段发展快车道。薄膜技术和晶硅技术的全球产量比例尚在二八左右。但后来,晶硅价格逐渐回归正常,价格从最高 400 美元下降到目前 20 美元左右,而且晶硅技术的效率提升很快。

就在 2009 年汉能进入光伏领域时,薄膜电池已经告别了这一波高速发展周期,晶硅电池成为业界主流。如今,薄膜技术和晶硅技术的全球产量比例已经减少到 0.5:9.5左右。目前除了美国的福思第一太阳能(First Solar)从事薄膜电池生产,国内外大厂主要生产的都是晶硅产品。从技术上看,薄膜相对于晶硅技术来说,技术壁垒更高,成本下降曲线更缓慢,除此之外,薄膜太阳能电池转换率低,无法与晶硅太阳能电池抗衡。

近几年,大批薄膜技术企业破产,李河君抓住了这一波时机,趁机抄底那些曾在业内风光一时的薄膜技术企业,包括德国 Solibro、美国 MiaSole、GlobalSolarEnergy 和AltaDevices。汉能希望借收购来补齐汉能在薄膜太阳能技术上的短板。

2010 年,汉能收购铂阳太阳能。媒体上流传的版本颇具传奇色彩。铂阳太阳能原先为汉能光伏基地供应设备,但设备质量不过关,生产出的薄膜太阳能面板良品率低。后来,李河君约谈铂阳的负责人。“在一栋楼上,楼下就是警车,李把收购协议扔到对方面前,‘要么你签字,要么我送你去警局’”。内部人士透露,“李还是比较仗义,协议给的价钱还是很公道的。”

进入薄膜太阳能领域后的李河君,开始频频出现在媒体上,不时发布各种豪言壮语,对外宣称金安桥水电站是“印钞机”,每年带来几十亿的现金流。然而,李河君的争议不仅在于身家之谜,即便是这水电站的盈利之说也一直被外界质疑。媒体披露,金安桥水电站的资金多来自外部,一是现金流绝大部分要流向债主。二是云南省弃水严重,金安桥能否按照装机量满发也是一个问题。

从稳赚水电站时的低调,到进入光伏业后的高调,李河君如今忙着为汉能赢得更多的博弈资本。谋得更多的社会和政府头衔,通过高调宣传汉能的强大实力和“千亿扩张光伏”计划,李河君获得了大量的政策优惠和银行的持续输血,同时也不断抬升了铂阳的股价,为汉能在资本市场持续“打鸡血”,身家也随之水涨船高。

掘金太阳能汽车

(图说:汉能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太阳能芯片植入阿斯顿马丁赛车,为其提供部分动力,减少发动机功率在空调等车载电器上的损耗,达到提高赛车性能的目的。)

车顶铺满太阳能发电薄膜,把汽车停在阳光下晒着,汽车就能自动充电,下班时就可以开车回家了。这是汉能最新跨界的领域——太阳能汽车。

2015 年 2 月,基于自身太阳能薄膜发电技术的积累,汉能宣布与国内外五家汽车设计公司,联合开发太阳能动力汽车,首款车型将于10 月份亮相,未来还计划推出 3 至5 款车型。

“今年股票会有更好的表现,股价四块、五块不算什么,汉能面前是一百块钱的空间。”李河君自信满满,在他眼里,汉能集团的总目标是千亿销售额。

他讲述了自己在飞机上和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的一拍即合,决定俩人一起开发太阳能电动汽车。

“汉能未来的重点业务将是全太阳能动力汽车。”事实上,汉能集团虽未涉及汽车整车制造,但与车企早有多次跨界合作。2015 年 1月底,汉能与广汽本田合作,启动了 17MW 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这也是中国汽车行业规模最大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

2014 年 4 月,汉能和特斯拉合作,宣布将在中国建设太阳能超级充电桩。2014 年 6 月,汉能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汉能太阳能集团公司与超跑生产商阿斯顿 . 马丁合作,共同开发在竞技比赛中如何应用太阳能技术提升跑车舒适度。此次合作正是太阳能汽车开发的试水。在天窗或者后窗安装一层太阳能薄膜,在不影响汽车整体表现的情况下,不依靠燃油便可为空调或其他附属功能提供能源。汉能未来进军太阳能汽车的路径,便是将太阳能薄膜大面积覆盖于汽车表面,以实现太阳能向电能的转化。

以太阳能汽车为切口延伸薄膜太阳能的商业用途,汉能集团看中的是潜力巨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汉能宣称,以电动汽车为例,全球保有量已经超过了 40 万辆,预计到2020 年,全球电动车保有量将会达到 500 万至 1000 万辆。这又是一个市场买账的美好故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