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人在江湖漂,谁能不挨刀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人在江湖漂,谁能不挨刀

文艺片爱好者无需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对商业片嗤之以鼻,普通观众也不必因为不理解就杀死一批优秀的类型电影。

想写《江湖儿女》很久了。

自从首映日看完,便在心里酝酿了很久,却迟迟未能下笔。

喜欢《江湖儿女》的人则大多是热爱电影阅片量高、对电影要求不仅仅是用作放松娱乐的观影群体,他们对文艺片一般有较高的欣赏能力。

小猩始终认为电影市场要真正做到百花齐放,就必然要对所有类型的电影持包容态度。简单来说,就是——

可以不爱,但别诋毁。

文艺片爱好者无需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对商业片嗤之以鼻,普通观众也不必因为不理解就杀死一批优秀的类型电影。

当然了,小猩说的是对类型包容,而不是对每一部电影都包容。

《爱情公寓》?《逐梦演艺圈》?《前任3》?

那是不可能包容的。

科长与胡总编的争论,不过是因为前者对大众接受文艺片的程度过分期待,后者又对文艺片的理解过于苛刻生疏导致的。

再详细些,如果就《江湖儿女》这部电影的内容来说,其实就是对“黑帮电影”的期待不同。

事实上,中国一直不缺黑帮电影。

最出名的大约是80、90年代时的香港警匪片,《古惑仔》《黑社会》风靡全国;而大陆亦有《黑冰》《永不瞑目》这类经典。

纵观黑帮电影,都离不开这些共同点——

离奇、激动、情节发展曲折、刀光剑影侠肝义胆、爱恨情仇根深蒂固。

少部分人的现实生活或许会比电影还要奇幻,但大部分普通人经历的生活,其实却总是无奈、无趣、无聊,再带一些忧伤的。

这也是大众如此喜爱黑帮电影的原因。

但贾樟柯却说:

“现在的江湖电影都形成一种类型,里面的故事会脱离这种现实,很离奇式的,我想拍的不是那种离奇式的江湖。”

于是,这部流淌于现实生活的黑帮电影,应运而生。

当然,他们更愿意称之为“江湖”——

《江湖儿女》

Ash is Purest White

插句题外话:

《江湖儿女》的海报都太好看了!!感兴趣的可以搜来看看~

对于大众而言,这其实是一部不太爽的电影。

它并不像《古惑仔》那样快意恩仇、荡气回肠;更没有清晰易见、激动人心的江湖恩义。

所以胡总编看了之后会觉得很失望很堵,这很正常,他只是说出了普通观众的感受。

和以往的黑帮电影不一样,《江湖儿女》是平缓的,悲哀的,世俗的,最重要的——

它是真实的。

这种真实不仅仅意味着影片取材于真实人物事件,更是芸芸众生最常经历的普通生活。

贾樟柯之所以拍一部如此另类的江湖片,按他的话来说,是源于童年时期的一段故事:

“在我七八岁的时候,我们县城里面就很多大哥,那些大哥我小时候都特别崇拜。长的都很帅,大哥用山西话来说必须精干。幻想自己长大也像他们一样,有种力量感。其中有一个是我最喜欢的,觉得他最厉害。

有一次我们那儿发大水,然后我去上学,结果我过不了马路,因为那个马路上都是洪水在往下流。正在发愁的时候,有一个人把我夹在胳膊底下,趟过去,到了马路对面把我一扔他就走了,我就好崇拜啊。

但是到我上大学的时候,有一年暑假回家,路过老家的某条街,就看到一个中年人蹲在阴凉地里吃面,穿着那种背心,然后我一看竟然是他。我觉得时间太可怕了,把曾经那么一个精干的男人变成了一个大叔,非常日常、非常居家的这样一个男人形象。”

斌哥(廖凡 饰)就是这样的江湖大哥,甚至,最后要比故事中的大哥更悲惨、落魄一些。

但斌哥也曾辉煌过,司机专车接应,马仔一呼百应。最重要的是,他还有巧巧。

巧巧(赵涛 饰)是典型的“大哥的女人”,身子板挺得笔直,性格可柔可硬。

而无一例外,他们都未如我们从前认知的一样——

大哥最终背信忘义,女人始终两肋插刀。

在大街上群殴开枪,等待你的不是帮派荣耀小弟群拥,而是五年牢狱。

在监狱度过几年时光,迎接你的不是痴情守候男主角,而是你求也求不回来的“渣男”。

但有什么办法呢,这才是现实最真实的模样,这才是黑帮大佬的真面目。

其实,电影里还有许多细节值得细细玩味。

例如在舞厅跳舞时斌哥不小心掉下的枪、例如巧巧设计骗走中年油腻男张译一万多元、例如葬礼前跳国标舞的荒诞、例如略过夜空的超现实UFO……

例如,在火车上偶遇骗子徐峥。

小猩始终觉得,徐峥这一段,最能体现贾樟柯所想表达的真实与忧伤。

两人在开往新疆的狭窄车厢中生硬地拥抱,刚抱下去后不太对劲,又换了一边继续抱。

徐峥说:我其实只有一个小卖部。

巧巧说:没关系,我刚刑满释放。

这时候,观众早已幻想出一个奇异激荡的新疆生活。

但故事中的他们真的没关系吗?

事实是,被吓到的徐峥回到位置上装睡,拗不过自己的巧巧偷偷下了火车。

你明知道如果你是电影中的他们,大概率也会做出他们那样的选择,却执拗的希望现实会有不同。

贾樟柯说:

“我想用电影去关心普通人,首先要尊重世俗生活。在缓慢的时光流程中,感觉每个平淡的生命的喜悦或沉重。

我的江湖式扎根在现实生活跟这种日常场景里面的。因为对我来说,准确的写出中国人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在戛纳首映后,有媒体称这部电影为“Once Upon a Time in China”,也就是中国版“美国往事”。

这个名头过重了,但也算不上偏颇。

不论是影片中运用到的贯穿17年的真实素材(影片中有用DV机纪录的部分),又或是隐藏在电影内涵中的时代隐喻,《江湖儿女》用一个群体,描绘了过去十几年中国社会的剧烈变革。

你无法不承认,现实就是有那么辛苦、压抑、负能量的一面。

这些阴暗与辉煌一起,变幻十几年,形成中国独有的复杂而多样的社会画像。

而直至今日,每一个普通人依旧在时代的洪流中贡献着自己的成就与黑暗。无论否认哪一面的存在,都不过是自欺欺人式的乐观与悲观。

事实上,作为贾樟柯的第9部剧情长片,《江湖儿女》已经是他所有电影中商业性和可观赏性最强的一部。

上映6天拿下5500万票房,甚至成功打破其个人票房最高纪录。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众或许对贾式文艺的接受度已在不断提高,可或许,这也不过是中国电影市场爆发的附带效应。

但不论如何,《江湖儿女》都是中国电影中不可或缺的一类存在。

它并不像《我不是药神》那样直截了当,感人肺腑。

却用赤裸裸的现实告诉了观众——

什么是真实的江湖,什么是真实的儿女。

对一部分观众来说,直面现实的黑暗反而能让人从中获得共鸣与力量。

遇见这样的电影,欣喜若狂。

对另一部分观众来说,看电影不过为了放松娱乐,这种平淡无高潮的压抑片,只会让他越发难受。

这两者并没有谁对谁错,谁高谁低。

那问题应该怎么破?

很简单。

后者,不看,不就得了。

至于耿直Boy胡总编也别因为发个影评被怼得体无完肤这事感到忧桑,

毕竟,人在江湖漂,谁能不挨刀?

在舆论场上,你也是江湖儿女啊。

- E N D -

撰文:倪小猩

出品:影视猩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人在江湖漂,谁能不挨刀

文艺片爱好者无需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对商业片嗤之以鼻,普通观众也不必因为不理解就杀死一批优秀的类型电影。

想写《江湖儿女》很久了。

自从首映日看完,便在心里酝酿了很久,却迟迟未能下笔。

喜欢《江湖儿女》的人则大多是热爱电影阅片量高、对电影要求不仅仅是用作放松娱乐的观影群体,他们对文艺片一般有较高的欣赏能力。

小猩始终认为电影市场要真正做到百花齐放,就必然要对所有类型的电影持包容态度。简单来说,就是——

可以不爱,但别诋毁。

文艺片爱好者无需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对商业片嗤之以鼻,普通观众也不必因为不理解就杀死一批优秀的类型电影。

当然了,小猩说的是对类型包容,而不是对每一部电影都包容。

《爱情公寓》?《逐梦演艺圈》?《前任3》?

那是不可能包容的。

科长与胡总编的争论,不过是因为前者对大众接受文艺片的程度过分期待,后者又对文艺片的理解过于苛刻生疏导致的。

再详细些,如果就《江湖儿女》这部电影的内容来说,其实就是对“黑帮电影”的期待不同。

事实上,中国一直不缺黑帮电影。

最出名的大约是80、90年代时的香港警匪片,《古惑仔》《黑社会》风靡全国;而大陆亦有《黑冰》《永不瞑目》这类经典。

纵观黑帮电影,都离不开这些共同点——

离奇、激动、情节发展曲折、刀光剑影侠肝义胆、爱恨情仇根深蒂固。

少部分人的现实生活或许会比电影还要奇幻,但大部分普通人经历的生活,其实却总是无奈、无趣、无聊,再带一些忧伤的。

这也是大众如此喜爱黑帮电影的原因。

但贾樟柯却说:

“现在的江湖电影都形成一种类型,里面的故事会脱离这种现实,很离奇式的,我想拍的不是那种离奇式的江湖。”

于是,这部流淌于现实生活的黑帮电影,应运而生。

当然,他们更愿意称之为“江湖”——

《江湖儿女》

Ash is Purest White

插句题外话:

《江湖儿女》的海报都太好看了!!感兴趣的可以搜来看看~

对于大众而言,这其实是一部不太爽的电影。

它并不像《古惑仔》那样快意恩仇、荡气回肠;更没有清晰易见、激动人心的江湖恩义。

所以胡总编看了之后会觉得很失望很堵,这很正常,他只是说出了普通观众的感受。

和以往的黑帮电影不一样,《江湖儿女》是平缓的,悲哀的,世俗的,最重要的——

它是真实的。

这种真实不仅仅意味着影片取材于真实人物事件,更是芸芸众生最常经历的普通生活。

贾樟柯之所以拍一部如此另类的江湖片,按他的话来说,是源于童年时期的一段故事:

“在我七八岁的时候,我们县城里面就很多大哥,那些大哥我小时候都特别崇拜。长的都很帅,大哥用山西话来说必须精干。幻想自己长大也像他们一样,有种力量感。其中有一个是我最喜欢的,觉得他最厉害。

有一次我们那儿发大水,然后我去上学,结果我过不了马路,因为那个马路上都是洪水在往下流。正在发愁的时候,有一个人把我夹在胳膊底下,趟过去,到了马路对面把我一扔他就走了,我就好崇拜啊。

但是到我上大学的时候,有一年暑假回家,路过老家的某条街,就看到一个中年人蹲在阴凉地里吃面,穿着那种背心,然后我一看竟然是他。我觉得时间太可怕了,把曾经那么一个精干的男人变成了一个大叔,非常日常、非常居家的这样一个男人形象。”

斌哥(廖凡 饰)就是这样的江湖大哥,甚至,最后要比故事中的大哥更悲惨、落魄一些。

但斌哥也曾辉煌过,司机专车接应,马仔一呼百应。最重要的是,他还有巧巧。

巧巧(赵涛 饰)是典型的“大哥的女人”,身子板挺得笔直,性格可柔可硬。

而无一例外,他们都未如我们从前认知的一样——

大哥最终背信忘义,女人始终两肋插刀。

在大街上群殴开枪,等待你的不是帮派荣耀小弟群拥,而是五年牢狱。

在监狱度过几年时光,迎接你的不是痴情守候男主角,而是你求也求不回来的“渣男”。

但有什么办法呢,这才是现实最真实的模样,这才是黑帮大佬的真面目。

其实,电影里还有许多细节值得细细玩味。

例如在舞厅跳舞时斌哥不小心掉下的枪、例如巧巧设计骗走中年油腻男张译一万多元、例如葬礼前跳国标舞的荒诞、例如略过夜空的超现实UFO……

例如,在火车上偶遇骗子徐峥。

小猩始终觉得,徐峥这一段,最能体现贾樟柯所想表达的真实与忧伤。

两人在开往新疆的狭窄车厢中生硬地拥抱,刚抱下去后不太对劲,又换了一边继续抱。

徐峥说:我其实只有一个小卖部。

巧巧说:没关系,我刚刑满释放。

这时候,观众早已幻想出一个奇异激荡的新疆生活。

但故事中的他们真的没关系吗?

事实是,被吓到的徐峥回到位置上装睡,拗不过自己的巧巧偷偷下了火车。

你明知道如果你是电影中的他们,大概率也会做出他们那样的选择,却执拗的希望现实会有不同。

贾樟柯说:

“我想用电影去关心普通人,首先要尊重世俗生活。在缓慢的时光流程中,感觉每个平淡的生命的喜悦或沉重。

我的江湖式扎根在现实生活跟这种日常场景里面的。因为对我来说,准确的写出中国人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在戛纳首映后,有媒体称这部电影为“Once Upon a Time in China”,也就是中国版“美国往事”。

这个名头过重了,但也算不上偏颇。

不论是影片中运用到的贯穿17年的真实素材(影片中有用DV机纪录的部分),又或是隐藏在电影内涵中的时代隐喻,《江湖儿女》用一个群体,描绘了过去十几年中国社会的剧烈变革。

你无法不承认,现实就是有那么辛苦、压抑、负能量的一面。

这些阴暗与辉煌一起,变幻十几年,形成中国独有的复杂而多样的社会画像。

而直至今日,每一个普通人依旧在时代的洪流中贡献着自己的成就与黑暗。无论否认哪一面的存在,都不过是自欺欺人式的乐观与悲观。

事实上,作为贾樟柯的第9部剧情长片,《江湖儿女》已经是他所有电影中商业性和可观赏性最强的一部。

上映6天拿下5500万票房,甚至成功打破其个人票房最高纪录。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众或许对贾式文艺的接受度已在不断提高,可或许,这也不过是中国电影市场爆发的附带效应。

但不论如何,《江湖儿女》都是中国电影中不可或缺的一类存在。

它并不像《我不是药神》那样直截了当,感人肺腑。

却用赤裸裸的现实告诉了观众——

什么是真实的江湖,什么是真实的儿女。

对一部分观众来说,直面现实的黑暗反而能让人从中获得共鸣与力量。

遇见这样的电影,欣喜若狂。

对另一部分观众来说,看电影不过为了放松娱乐,这种平淡无高潮的压抑片,只会让他越发难受。

这两者并没有谁对谁错,谁高谁低。

那问题应该怎么破?

很简单。

后者,不看,不就得了。

至于耿直Boy胡总编也别因为发个影评被怼得体无完肤这事感到忧桑,

毕竟,人在江湖漂,谁能不挨刀?

在舆论场上,你也是江湖儿女啊。

- E N D -

撰文:倪小猩

出品:影视猩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