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教育部要高校负责人领导审计工作 这靠谱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教育部要高校负责人领导审计工作 这靠谱吗?

教育部最近发布《关于加强直属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要求高校主要负责人应直接领导审计工作。这多少让人担忧,这种制度设计是否有效。

图片来源:CFP

近年来,高校腐败时有发生。科研经费管理、基建工程项目、校办企业资产等领域都是高校腐败的多发区。去年以来,高校也成为中国本轮反腐风暴中的重点之一。

为进一步加强高校反腐,教育部3月20日发布了《关于加强直属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要求高校主要负责人应直接领导审计工作。

对于上述《意见》的出台,教育部财务司有关负责人解释,当前直属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存在审计力量不足、业务能力不强、审计业务范围较窄、审计站位不高、审计结果运用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问题。

《意见》要求学校主要负责人应直接领导内部审计工作,把审计结果作为相关决策的重要依据。对承担重要经济责任的领导人员,任期内至少审计一次。要坚持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适时开展任中经济责任审计。

《意见》指出,要设置独立内部审计部门,充分保障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督促审计意见落实。要推进结果公开,建立经济责任审计结果通报制度。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在学校内部进行公开,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逐步向社会公开。

审计作为一种经济监督机制,可以有效防治经济中的低效、浪费及犯罪行为。此次《意见》的出台能否改变高校腐败现状?著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并不乐观。

“不独立审计,不对外公开,内部审计是没用的。而有条件才对外公开,跟我们所说的公开、客观、真实的财务信息,仍有很大区别。”熊丙奇告诉界面新闻说,审计最重要的特征即独立,需要在财务审计中引入独立的第三方机制,保证审计的独立性与专业性。

熊丙奇长期呼吁高校信息公开。他认为,公开信息是校方的责任,是对师生负责的表现。他说,2010年9月中国出台了《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去年也出台了《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

熊丙奇还注意到,中央纪委驻教育部纪检组组长王立英2010年提出,高校领导干部要紧抓容易滋生腐败现象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严把工程建设、财务、招生、领导班子决策等四关。同年,教育部出台《直属高校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十不准”》,对领导干部的行为作出细化要求。2013年,中纪委、教育部、监察部颁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反腐倡廉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高校党政主要负责人对学校反腐倡廉建设要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信件亲自批阅,重要案件亲自督办。要对党政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落实廉洁自律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但他认为,这些制度设计并没有起有效的制约作用。

以信息公开为例,熊丙奇认为,“现在只是反复地通过政府的行政命令来促进学校信息公开,最终效果是很弱的,也解决不了问题。最关键的是推进学校的治理结构。”

去年,他还专门撰文称,要遏制高校贪腐,不能只寄望于“一把手”自律,而应该限制“一把手”的行政权力。他解释说:“因为他们的权力没有监督与制约,在学校里就是‘老大’,可以动用手中的权力,直接干涉基建招标、财务拨款、人事任命、招生录取,于是存在权力寻租、权钱交易现象。”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教育部要高校负责人领导审计工作 这靠谱吗?

教育部最近发布《关于加强直属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要求高校主要负责人应直接领导审计工作。这多少让人担忧,这种制度设计是否有效。

图片来源:CFP

近年来,高校腐败时有发生。科研经费管理、基建工程项目、校办企业资产等领域都是高校腐败的多发区。去年以来,高校也成为中国本轮反腐风暴中的重点之一。

为进一步加强高校反腐,教育部3月20日发布了《关于加强直属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要求高校主要负责人应直接领导审计工作。

对于上述《意见》的出台,教育部财务司有关负责人解释,当前直属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存在审计力量不足、业务能力不强、审计业务范围较窄、审计站位不高、审计结果运用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问题。

《意见》要求学校主要负责人应直接领导内部审计工作,把审计结果作为相关决策的重要依据。对承担重要经济责任的领导人员,任期内至少审计一次。要坚持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适时开展任中经济责任审计。

《意见》指出,要设置独立内部审计部门,充分保障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督促审计意见落实。要推进结果公开,建立经济责任审计结果通报制度。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在学校内部进行公开,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逐步向社会公开。

审计作为一种经济监督机制,可以有效防治经济中的低效、浪费及犯罪行为。此次《意见》的出台能否改变高校腐败现状?著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并不乐观。

“不独立审计,不对外公开,内部审计是没用的。而有条件才对外公开,跟我们所说的公开、客观、真实的财务信息,仍有很大区别。”熊丙奇告诉界面新闻说,审计最重要的特征即独立,需要在财务审计中引入独立的第三方机制,保证审计的独立性与专业性。

熊丙奇长期呼吁高校信息公开。他认为,公开信息是校方的责任,是对师生负责的表现。他说,2010年9月中国出台了《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去年也出台了《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

熊丙奇还注意到,中央纪委驻教育部纪检组组长王立英2010年提出,高校领导干部要紧抓容易滋生腐败现象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严把工程建设、财务、招生、领导班子决策等四关。同年,教育部出台《直属高校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十不准”》,对领导干部的行为作出细化要求。2013年,中纪委、教育部、监察部颁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反腐倡廉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高校党政主要负责人对学校反腐倡廉建设要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信件亲自批阅,重要案件亲自督办。要对党政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落实廉洁自律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但他认为,这些制度设计并没有起有效的制约作用。

以信息公开为例,熊丙奇认为,“现在只是反复地通过政府的行政命令来促进学校信息公开,最终效果是很弱的,也解决不了问题。最关键的是推进学校的治理结构。”

去年,他还专门撰文称,要遏制高校贪腐,不能只寄望于“一把手”自律,而应该限制“一把手”的行政权力。他解释说:“因为他们的权力没有监督与制约,在学校里就是‘老大’,可以动用手中的权力,直接干涉基建招标、财务拨款、人事任命、招生录取,于是存在权力寻租、权钱交易现象。”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