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单集1600万的“剧亡”,改周播的“凉生”更凉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单集1600万的“剧亡”,改周播的“凉生”更凉了

车祸、失忆、癌症、强暴,“凉生”,可不可以少点狗血。

《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剧照

作者:单晓语 

“逼”着《天盛长歌》“瘦身”的《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又被黄教主的《你迟到的许多年》“逼”着从日播的黄金档移到了周播的晚间档。

《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宣传海报

在湖南卫视这波“先日播+后周播”的创新排档方式的“安排”下,《凉生》想必是“凉”运难逃了。

可即便没有湖南卫视的这波操作,这部凭借超1600万的单集价格一度被冠上了“中国单集最贵电视剧”名号的“剧王”,也很难在今年的电视剧市场里翻腾起水花。

可能是剧名起得不够喜气,风光的无限的《凉生》在播出后,真的陷入了忧伤。

车祸、失忆、癌症、强暴,“凉生”,可不可以少点狗血

讲道理,《凉生》绝对是一部神奇的剧,这一点从故事简介就能看出来。

划重点:“一场车祸”、“身世之谜”、“错综复杂的家族关系”、“骨髓血癌”、“姜山拒绝凉生”、“姜生远走法国”。豪门、兄妹、车祸、失忆、癌症、撕逼…还有强暴!

凉生和姜生是伪兄妹,凉生喜欢姜生,姜生喜欢凉生的哥哥程天佑,姜生的闺蜜喜欢凉生,而强暴凉生的陆文隽,还是凉生同父异母的亲生哥哥,这么无敌的狗血剧情“凉生”只是忧伤?难道不应该直接抑郁吗?

整体故事和人物关系狗血,剧里面的具体情节也在拼命的洒狗血。第一集上来就是个“我不同意”的万年老梗,姜生和程天佑的婚礼上,在主婚人问有没有人反对后,凉生果断举手,然后牵着姜生就跑,凉生啊凉生,主动把姜生的手给天佑的是你,那你怎么又不同意了?你这反射弧是要绕地球一圈才能回来吗?

第二集,“有情人还是兄妹”的姜生与凉生考进了同一所大学,在课上,老师提问什么是奥卡姆剃刀原理,然后点名了凉生来回答。凉生在“主角光环”的加持下应对如流,可前面都没问题,但请问最后这句“如果要套在爱情上的话、、、”是什么情况?凉生你是优伤过度伤了脑子吗?你上的是经济学,不是恋爱选修课。

除了剧情狗血,故事的逻辑和细节处理也很有问题。姜生和凉生的穿着打扮丝毫看不出该有的朴实气息,尤其是姜生,作为一个靠哥哥打工才有钱上学的妹子,居然能一集换四套衣服,你这么败家,凉生怎么可能不忧伤?

再说演员,必须要承认马天宇有凉生的忧郁的气质,但演技也确实需要锤炼,抢婚、拿通知书、得知爸爸住院了......所有的表情都是一样的双目无神,感觉像一个插在视频里静态jpg,哪里需要哪里搬。

相比马天宇,钟汉良确实要稍微活一点,可即便剧版《凉生》为了配合钟汉良,把程天佑与姜生相遇的年纪从25岁提到了30岁,但44岁的钟汉良真的不年轻了,和25岁的孙怡搭在一起也真的很违和。

顺便弱弱地问一句,李易峰、杨洋都在忙着转型,钟汉良真的不考虑一下?“家里有矿·钟汉良”的角色设定,真的该改了。

剧播完了凉生的忧伤能不能解不知道,但从现在的收视率情况和观众反馈来看,促成《凉生》“版权剧王”的慈文、PPTV和湖南卫视应该都陷入了忧伤。

慈文、PPTV、湖南卫视集体“押宝”,促成了“版权剧王”却难换“剧王”

戏内狗血不断,戏外的《凉生》也同样撒了一手好狗血,尤其是11.8亿的天价版权。

《凉生》原作IP在国内确实具有一定号召力,但绝对跨不到“顶级IP”行列,自身的质量也不够“硬”,四部小说的豆瓣评分没有一部过7,就连不少书粉都吐槽《凉生》越写越没看头。

再说演员阵容,钟汉良、马天宇和孙怡都是熟面孔,但卖相比起《天盛长歌》的陈坤&倪妮,《如懿传》的周迅&霍建华,或是与其同期播出的《橙红年代》的陈伟霆&马思纯,显然都差距不小。即便是看上去最能打的钟汉良,这两年也因为业务水平下降,在“扣图不自赏”和《一路繁花相送》后,被diss脸太老了,不敬业,观众缘直线下滑。

但就是这样一部IP和演员卖相撑死了中上等的剧,却拿到了11.83亿的版权价格,你说神(gou)奇(xie)不神(gou)奇(xie)!

一个掏了8亿,一个掏了3亿多,促成了《凉生》“版权剧王”的PPTV和湖南卫视,看上的并不全是《凉生》,还有它背后的“金字招牌”——慈文传媒。

《花千骨》《老九门》《楚乔传》的接连爆红,让慈文这个“影视老兵”成了“爆款制造机”,与“国剧门面”正午阳光一样,在大部分观众心里,慈文=品质,而在视频网站和卫视的眼里,慈文=爆款。

也正因如此,PPTV才乐意高价购入《凉生》的网络版权,其目的无非是想《凉生》能和《人民的名义》一样争气,好让它跳出二线视频网站行列,重回一线的领军地位。

湖南卫视除了看中慈文的“爆款制造力”,也同样看好《凉生》的受众群。众所周知,湖南卫视的观众群主要以年轻观众为主,且女性观众居多,而《凉生》的受众群基本上就是90后的女性,两者的匹配度极高。

砍了《天盛长歌》14集,提档《凉生》,目的也是想借与其受众群定位相符的《凉生》拯救收视率。

除了PPTV和湖南卫视,作为出品公司的慈文也同样对《凉生》的市场表现满怀期待。

慈文传媒董事长马中骏曾表示:“这部剧是慈文传媒100%投资权益的项目,也是公司2017年正在制作的精品头部剧,它有望成为2018年的’剧王’。”

“版权剧王”易造,但“剧王”难造。迷信“IP+流量”的慈文赌错了,而迷信慈文的PPTV和湖南卫视也压错了宝。即便PPTV与苏宁联合搞“狮系营销”,又是“解忧邮件”,又是“解忧早餐”,并在全国范围内启动过亿量级的户外资源为《凉生》打call。

但《凉生》依旧很不争气,开播至今,收视率一直被《娘道》压制,即便守着黄金时段,也未能破1,而且还有了下滑趋势。

“版权剧王”频频陷“剧亡”魔咒,“凉生”凉得委屈吗?

“流量+IP”的带动下,电视剧市场里类似《凉生》的“版权剧王”层出不穷,但往往摔得很惨。

而单集版权价格超了“如懿”的《凉生》,几乎就是“开播凉”,但“凉生”凉得并不委屈。

如果《凉生》能在2017年1月杀青后立马播出,或许还有“大爆”的可能,毕竟与其剧情狗血程度不相上下的《因为遇见你》,在没有大咖加持的情况下,都能在当年播出后雄霸收视榜,单集收视率破3。没错,这两部剧都是同一个女主——孙怡。

可是,它却在今年播出了。10年前的《凉生》能让一批书粉哭得欲罢不能,但10年后的《凉生》在大部分观众眼里除了狗血,还是狗血。《凉生》已经和当下观众的审美脱节了,尤其是在《延禧攻略》让电视圈开启了“爽剧”风后,观众更难接受《凉生》这种磨磨叽叽的故事设定,傻白甜的灰姑娘女主。

再加上演员“赶客”,故事的逻辑和细节处理粗糙,一个又过时又不精致的作品,要观众怎么去爱?

“版权剧王”虽然靠“版权致富”却无法靠“内容致胜”,究其原因,无非是视频网站和卫视平台对“IP+流量”和制作公司的“金字招牌”的迷信,给了这些剧集背后的制作团队和投资方偷懒的机会。

但现在,“流量+IP”的“吸客”能力已经逐渐演变成“赶客”,“金字招牌”的制作公司也频频湿鞋,《外科风云》《欢乐颂2》的接连不如意,让“国剧门面”正午阳光都落下神坛,面临质疑。

在抵制高价片酬和限制天价版权呼声越来越高的当下,是时候,该迷信内容了。明星的名气,IP的热度,制作公司的“招牌效应”都抵不过内容带来的沉浸效果,只有经得起市场和观众检验的内容才是永久的“制胜法宝”。

所以,别再把“内容为王”只当成一个slogan,该行动了!

来源:犀牛娱乐

原标题:单集1600万的“剧亡”,改周播的“凉生”更凉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单集1600万的“剧亡”,改周播的“凉生”更凉了

车祸、失忆、癌症、强暴,“凉生”,可不可以少点狗血。

《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剧照

作者:单晓语 

“逼”着《天盛长歌》“瘦身”的《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又被黄教主的《你迟到的许多年》“逼”着从日播的黄金档移到了周播的晚间档。

《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宣传海报

在湖南卫视这波“先日播+后周播”的创新排档方式的“安排”下,《凉生》想必是“凉”运难逃了。

可即便没有湖南卫视的这波操作,这部凭借超1600万的单集价格一度被冠上了“中国单集最贵电视剧”名号的“剧王”,也很难在今年的电视剧市场里翻腾起水花。

可能是剧名起得不够喜气,风光的无限的《凉生》在播出后,真的陷入了忧伤。

车祸、失忆、癌症、强暴,“凉生”,可不可以少点狗血

讲道理,《凉生》绝对是一部神奇的剧,这一点从故事简介就能看出来。

划重点:“一场车祸”、“身世之谜”、“错综复杂的家族关系”、“骨髓血癌”、“姜山拒绝凉生”、“姜生远走法国”。豪门、兄妹、车祸、失忆、癌症、撕逼…还有强暴!

凉生和姜生是伪兄妹,凉生喜欢姜生,姜生喜欢凉生的哥哥程天佑,姜生的闺蜜喜欢凉生,而强暴凉生的陆文隽,还是凉生同父异母的亲生哥哥,这么无敌的狗血剧情“凉生”只是忧伤?难道不应该直接抑郁吗?

整体故事和人物关系狗血,剧里面的具体情节也在拼命的洒狗血。第一集上来就是个“我不同意”的万年老梗,姜生和程天佑的婚礼上,在主婚人问有没有人反对后,凉生果断举手,然后牵着姜生就跑,凉生啊凉生,主动把姜生的手给天佑的是你,那你怎么又不同意了?你这反射弧是要绕地球一圈才能回来吗?

第二集,“有情人还是兄妹”的姜生与凉生考进了同一所大学,在课上,老师提问什么是奥卡姆剃刀原理,然后点名了凉生来回答。凉生在“主角光环”的加持下应对如流,可前面都没问题,但请问最后这句“如果要套在爱情上的话、、、”是什么情况?凉生你是优伤过度伤了脑子吗?你上的是经济学,不是恋爱选修课。

除了剧情狗血,故事的逻辑和细节处理也很有问题。姜生和凉生的穿着打扮丝毫看不出该有的朴实气息,尤其是姜生,作为一个靠哥哥打工才有钱上学的妹子,居然能一集换四套衣服,你这么败家,凉生怎么可能不忧伤?

再说演员,必须要承认马天宇有凉生的忧郁的气质,但演技也确实需要锤炼,抢婚、拿通知书、得知爸爸住院了......所有的表情都是一样的双目无神,感觉像一个插在视频里静态jpg,哪里需要哪里搬。

相比马天宇,钟汉良确实要稍微活一点,可即便剧版《凉生》为了配合钟汉良,把程天佑与姜生相遇的年纪从25岁提到了30岁,但44岁的钟汉良真的不年轻了,和25岁的孙怡搭在一起也真的很违和。

顺便弱弱地问一句,李易峰、杨洋都在忙着转型,钟汉良真的不考虑一下?“家里有矿·钟汉良”的角色设定,真的该改了。

剧播完了凉生的忧伤能不能解不知道,但从现在的收视率情况和观众反馈来看,促成《凉生》“版权剧王”的慈文、PPTV和湖南卫视应该都陷入了忧伤。

慈文、PPTV、湖南卫视集体“押宝”,促成了“版权剧王”却难换“剧王”

戏内狗血不断,戏外的《凉生》也同样撒了一手好狗血,尤其是11.8亿的天价版权。

《凉生》原作IP在国内确实具有一定号召力,但绝对跨不到“顶级IP”行列,自身的质量也不够“硬”,四部小说的豆瓣评分没有一部过7,就连不少书粉都吐槽《凉生》越写越没看头。

再说演员阵容,钟汉良、马天宇和孙怡都是熟面孔,但卖相比起《天盛长歌》的陈坤&倪妮,《如懿传》的周迅&霍建华,或是与其同期播出的《橙红年代》的陈伟霆&马思纯,显然都差距不小。即便是看上去最能打的钟汉良,这两年也因为业务水平下降,在“扣图不自赏”和《一路繁花相送》后,被diss脸太老了,不敬业,观众缘直线下滑。

但就是这样一部IP和演员卖相撑死了中上等的剧,却拿到了11.83亿的版权价格,你说神(gou)奇(xie)不神(gou)奇(xie)!

一个掏了8亿,一个掏了3亿多,促成了《凉生》“版权剧王”的PPTV和湖南卫视,看上的并不全是《凉生》,还有它背后的“金字招牌”——慈文传媒。

《花千骨》《老九门》《楚乔传》的接连爆红,让慈文这个“影视老兵”成了“爆款制造机”,与“国剧门面”正午阳光一样,在大部分观众心里,慈文=品质,而在视频网站和卫视的眼里,慈文=爆款。

也正因如此,PPTV才乐意高价购入《凉生》的网络版权,其目的无非是想《凉生》能和《人民的名义》一样争气,好让它跳出二线视频网站行列,重回一线的领军地位。

湖南卫视除了看中慈文的“爆款制造力”,也同样看好《凉生》的受众群。众所周知,湖南卫视的观众群主要以年轻观众为主,且女性观众居多,而《凉生》的受众群基本上就是90后的女性,两者的匹配度极高。

砍了《天盛长歌》14集,提档《凉生》,目的也是想借与其受众群定位相符的《凉生》拯救收视率。

除了PPTV和湖南卫视,作为出品公司的慈文也同样对《凉生》的市场表现满怀期待。

慈文传媒董事长马中骏曾表示:“这部剧是慈文传媒100%投资权益的项目,也是公司2017年正在制作的精品头部剧,它有望成为2018年的’剧王’。”

“版权剧王”易造,但“剧王”难造。迷信“IP+流量”的慈文赌错了,而迷信慈文的PPTV和湖南卫视也压错了宝。即便PPTV与苏宁联合搞“狮系营销”,又是“解忧邮件”,又是“解忧早餐”,并在全国范围内启动过亿量级的户外资源为《凉生》打call。

但《凉生》依旧很不争气,开播至今,收视率一直被《娘道》压制,即便守着黄金时段,也未能破1,而且还有了下滑趋势。

“版权剧王”频频陷“剧亡”魔咒,“凉生”凉得委屈吗?

“流量+IP”的带动下,电视剧市场里类似《凉生》的“版权剧王”层出不穷,但往往摔得很惨。

而单集版权价格超了“如懿”的《凉生》,几乎就是“开播凉”,但“凉生”凉得并不委屈。

如果《凉生》能在2017年1月杀青后立马播出,或许还有“大爆”的可能,毕竟与其剧情狗血程度不相上下的《因为遇见你》,在没有大咖加持的情况下,都能在当年播出后雄霸收视榜,单集收视率破3。没错,这两部剧都是同一个女主——孙怡。

可是,它却在今年播出了。10年前的《凉生》能让一批书粉哭得欲罢不能,但10年后的《凉生》在大部分观众眼里除了狗血,还是狗血。《凉生》已经和当下观众的审美脱节了,尤其是在《延禧攻略》让电视圈开启了“爽剧”风后,观众更难接受《凉生》这种磨磨叽叽的故事设定,傻白甜的灰姑娘女主。

再加上演员“赶客”,故事的逻辑和细节处理粗糙,一个又过时又不精致的作品,要观众怎么去爱?

“版权剧王”虽然靠“版权致富”却无法靠“内容致胜”,究其原因,无非是视频网站和卫视平台对“IP+流量”和制作公司的“金字招牌”的迷信,给了这些剧集背后的制作团队和投资方偷懒的机会。

但现在,“流量+IP”的“吸客”能力已经逐渐演变成“赶客”,“金字招牌”的制作公司也频频湿鞋,《外科风云》《欢乐颂2》的接连不如意,让“国剧门面”正午阳光都落下神坛,面临质疑。

在抵制高价片酬和限制天价版权呼声越来越高的当下,是时候,该迷信内容了。明星的名气,IP的热度,制作公司的“招牌效应”都抵不过内容带来的沉浸效果,只有经得起市场和观众检验的内容才是永久的“制胜法宝”。

所以,别再把“内容为王”只当成一个slogan,该行动了!

来源:犀牛娱乐

原标题:单集1600万的“剧亡”,改周播的“凉生”更凉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