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摩拜会成为美团上市之后的“阿喀琉斯之踵”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摩拜会成为美团上市之后的“阿喀琉斯之踵”吗?

美团收购摩拜的故事不会在短期内给出漂亮的答复,但美团倾注的心力似乎能让人相信,摩拜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作者:张一舟

9月20日上午,美团在万众瞩目下上市,开盘报价72.9港元,市值突破500亿美元。在美团不断扩大的业务版图中,摩拜可谓最吸引眼球。美团的招股书显示,美团花了155亿买下了摩拜,还接下了摩拜超过90亿元的债务,对于看重短期收益的投资者来说,这并不是个好消息。

曾经风光无两的摩拜在行业洗牌中脱颖而出之后,反倒身陷囹圄。一起陷入困境的还有整个共享单车行业,没有清晰的盈利方式、高成本低利润成了行业现状。美团和摩拜要如何一起讲好共享单车的新故事,还没有答案。

巨额债务,入不敷出

美团的招股书显示,收购摩拜一共花了155.64亿元,包括94.44亿元的现金,58.88亿的优先股以及2.32亿的期权。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交易用户预付款”和“交易用户按金”应分别对应用户在摩拜上预存的钱以及押金,合计86.23亿元,算上3.9亿元的“借款”,以及2.46亿元的其他应付款项,摩拜的负债已经高达92.59亿元!

媒体公布的摩拜财务报表显示,截至4月3日,摩拜挪用用户押金60亿元人民币,供应商欠款约10亿人民币,债务总额合计超过10亿美元。除去债务(用户押金及供应商欠款),摩拜的实际出售价格为27亿美元,低于其上一轮融资34.5亿美元的估值。

对于美团来说,收购摩拜并不是意料之外的事。美团意图打造全品类的生活服务电商平台,出行领域是一块必争之地,而单车业务带来的巨大流量和客单量,也是美团一直追求的。即使不收购摩拜,最终美团也会打造自己的共享单车。

美团不断地扩大自己的业务版图,试图把眼光放得更加长远。副总裁王慧文曾对媒体表示,美团要学习亚马逊,在高效率、大规模的基础上维持低毛利,让竞争对手失去生存空间。

聊宏观的格局和愿景总是容易的,问题是摩拜的数据真的能给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带来信心吗?

摩拜2018年前4个月的运营数据显示,其1.47亿的收入仅能勉强覆盖经营成本1.58亿元,照此趋势发展下去,“单车及汽车折旧”将会是个持续亏损的无底洞。

2017年3月,有媒体曾进行过测算,单辆共享单车日均使用频次约为2次,取当时的客单价0.5-1元,每辆车每日最多可获2元收入。以一年作为考察周期,如若将冬季及雨天、三伏天等极端天气算作一个季节从总使用时间中刨去,一年约有270天有效骑行日;再乘以每日2元收入,一辆共享单车一年可获得的总收入最多可在500元上下。

而500元,可以大致覆盖共享单车的单辆成本。按照共享单车所宣称的3年设计使用寿命,一辆共享单车在后两年的营收几乎等于净利润。在这个模型中,只要运营成本能控制到与收费打平,即可实现正向现金流。

这种理想的盈利模式已经在现实中被推翻了。对于摩拜来说,尚未找到下一个可行的盈利模式。

“接摩拜是要很大决心的,单车是比外卖、网约车更累更重的业务,而且看不到清晰的盈利模式。”对于当下及未来,王兴是信心满满的,只是不知这信心是否能为投资者提供足够的耐心?

重新上路

在生死存亡的关头走了一遭后,摩拜总算活了过来——至少短期内资金将不成问题。

4月4日开始,王兴与摩拜创始团队和核心总监以上的员工一一谈话,谈了二十多个人。4月28日,一封内部信公布了摩拜的组织调整:王晓峰卸任 CEO,成为公司顾问;胡玮炜成为新的 CEO,总裁一职交于原先的公司的特别顾问刘禹;公司组建起了新的智慧交通实验室,原 CTO 夏一平担当其负责人一职,并直接汇报给美团高级副总裁王慧文。

收购之后第二个对外公开的大动作,发生在7月6日。这一天,摩拜在北京召开了发布会,宣布成为美团生态的一份子。发布会的重点内容包括:美团APP接入摩拜单车,摩拜单车与美团吃喝玩乐业务正式融合;全面铺开免押金服务;以及推出电动助力车。

美团对摩拜的规划也比较清晰了。对于负债累累的摩拜,美团不仅没有考虑盈利问题,还想继续为摩拜烧钱。这是很好理解的,共享单车行业的补贴大战已经结束,对于摩拜和美团来说,目前最重要的,是趁ofo依旧陷在资金泥淖之中时,建立起健康的行业生态和精细化的管理,以努力留存用户。若是能做到这一点,摩拜便能在ofo重振旗鼓之前获取先机。而摩拜在此阶段能提供给美团的,可能也仅限于流量了。两个行业里的流量巨头相互导流,可以为用户链接提供帮助,而免押金服务也是为此破除障碍的。

另一方面,在上市前夕,美团董事会达成明确协议,不再继续开拓网约车业务,业界普遍认为这可能和美团的上市计划,以及网约车愈发收紧的政策相关。尤其是在滴滴顺风车接二连三曝出恶性事件的情况下,监管只会更加严峻。这意味着,美团出行业务的重心目前会放在摩拜身上。

美团收购摩拜的故事不会在短期内给出漂亮的答复,但美团倾注的心力似乎能让人相信,摩拜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从巅峰到谷底,寻求出路的单车们

前不久,ofo又找阿里借了一笔救命钱。这并不是ofo第一次找阿里续命,今年3月4日,ofo就通过共享单车抵押的方式拿过“阿里系”一笔17.7亿元的救命钱

无论是摩拜还是ofo,从巅峰到谷底,它们只用了不到三年时间。一起坠落的,是整个共享单车行业和投资者们的激情。

早在2016年底,熊猫资本的李论和金沙江创投的朱啸虎就打了赌。朱啸虎说,共享单车半年后见分晓,李论在朋友圈回应,输了围着国贸裸奔。彼时熊猫资本领投了摩拜的B轮融资,而金沙江创投则选择了竞争对手ofo。

半年之后,李论和朱啸虎谁都没有裸奔。共享单车的战场远没有结束,资本改写了故事进程。本计划着依靠精细化运营和产品优化来赢得的下半场战争,变成了资本加持下不断扩张的补贴大战。仅2016年9月的B轮和C轮融资,ofo就拿到了近9亿元的融资,而摩拜拿到了接近8亿元的融资。

这场补贴大战促使行业进入下一个阶段,耗不起的二三线选手战死沙场,巨大的单车成本和损耗让站在塔尖的摩拜和ofo陷入了亏损的无底洞。两大行业“巨头”在资本的裹挟下挣扎着生存。

2017年上半年,摩拜要和ofo合并的声音就不绝于耳,朱啸虎曾在多个公开场合呼吁“ofo和摩拜合并才能盈利”。在12月9日“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朱啸虎再次发声,“战局已经比较明朗化,再打消耗战已经没有意义了,对双方损耗都很大。”

不过,合并意味着戴威可能失去ofo的控制权,在这一点上戴威非常坚决,“非常感谢资本,”在去年12月的“新青年商业领袖”分论坛上 ,戴威吐露心声,“我觉得资本也要理解创业者的理想和决心。”最终因戴威不愿向滴滴让渡控制权,合并事宜告吹。

随后,为了继续和滴滴博弈,ofo引入了阿里的投资,至此,滴滴、阿里和ofo陷入了角力的僵局。

另一方面,获得腾讯系支持的摩拜最终卖给了美团。王兴对收购摩拜非常坚决,“我不希望在美团和摩拜身上重演滴滴和ofo的故事。” 而将单车出行与生活服务相链接的逻辑,也获得了摩拜高层的认可。

曾经的半年变成了如今的三年,共享单车的故事还将继续下去。如今的摩拜将在美团的业务矩阵中开始新的征程,而ofo历经数次破产传言后又屡屡辟谣,仅依靠不断地借款不知能撑多久。除此之外,在大城市视线之外的哈罗单车,也在试图以后来者的身份,讲述 “农村包围城市”的新故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摩拜会成为美团上市之后的“阿喀琉斯之踵”吗?

美团收购摩拜的故事不会在短期内给出漂亮的答复,但美团倾注的心力似乎能让人相信,摩拜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作者:张一舟

9月20日上午,美团在万众瞩目下上市,开盘报价72.9港元,市值突破500亿美元。在美团不断扩大的业务版图中,摩拜可谓最吸引眼球。美团的招股书显示,美团花了155亿买下了摩拜,还接下了摩拜超过90亿元的债务,对于看重短期收益的投资者来说,这并不是个好消息。

曾经风光无两的摩拜在行业洗牌中脱颖而出之后,反倒身陷囹圄。一起陷入困境的还有整个共享单车行业,没有清晰的盈利方式、高成本低利润成了行业现状。美团和摩拜要如何一起讲好共享单车的新故事,还没有答案。

巨额债务,入不敷出

美团的招股书显示,收购摩拜一共花了155.64亿元,包括94.44亿元的现金,58.88亿的优先股以及2.32亿的期权。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交易用户预付款”和“交易用户按金”应分别对应用户在摩拜上预存的钱以及押金,合计86.23亿元,算上3.9亿元的“借款”,以及2.46亿元的其他应付款项,摩拜的负债已经高达92.59亿元!

媒体公布的摩拜财务报表显示,截至4月3日,摩拜挪用用户押金60亿元人民币,供应商欠款约10亿人民币,债务总额合计超过10亿美元。除去债务(用户押金及供应商欠款),摩拜的实际出售价格为27亿美元,低于其上一轮融资34.5亿美元的估值。

对于美团来说,收购摩拜并不是意料之外的事。美团意图打造全品类的生活服务电商平台,出行领域是一块必争之地,而单车业务带来的巨大流量和客单量,也是美团一直追求的。即使不收购摩拜,最终美团也会打造自己的共享单车。

美团不断地扩大自己的业务版图,试图把眼光放得更加长远。副总裁王慧文曾对媒体表示,美团要学习亚马逊,在高效率、大规模的基础上维持低毛利,让竞争对手失去生存空间。

聊宏观的格局和愿景总是容易的,问题是摩拜的数据真的能给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带来信心吗?

摩拜2018年前4个月的运营数据显示,其1.47亿的收入仅能勉强覆盖经营成本1.58亿元,照此趋势发展下去,“单车及汽车折旧”将会是个持续亏损的无底洞。

2017年3月,有媒体曾进行过测算,单辆共享单车日均使用频次约为2次,取当时的客单价0.5-1元,每辆车每日最多可获2元收入。以一年作为考察周期,如若将冬季及雨天、三伏天等极端天气算作一个季节从总使用时间中刨去,一年约有270天有效骑行日;再乘以每日2元收入,一辆共享单车一年可获得的总收入最多可在500元上下。

而500元,可以大致覆盖共享单车的单辆成本。按照共享单车所宣称的3年设计使用寿命,一辆共享单车在后两年的营收几乎等于净利润。在这个模型中,只要运营成本能控制到与收费打平,即可实现正向现金流。

这种理想的盈利模式已经在现实中被推翻了。对于摩拜来说,尚未找到下一个可行的盈利模式。

“接摩拜是要很大决心的,单车是比外卖、网约车更累更重的业务,而且看不到清晰的盈利模式。”对于当下及未来,王兴是信心满满的,只是不知这信心是否能为投资者提供足够的耐心?

重新上路

在生死存亡的关头走了一遭后,摩拜总算活了过来——至少短期内资金将不成问题。

4月4日开始,王兴与摩拜创始团队和核心总监以上的员工一一谈话,谈了二十多个人。4月28日,一封内部信公布了摩拜的组织调整:王晓峰卸任 CEO,成为公司顾问;胡玮炜成为新的 CEO,总裁一职交于原先的公司的特别顾问刘禹;公司组建起了新的智慧交通实验室,原 CTO 夏一平担当其负责人一职,并直接汇报给美团高级副总裁王慧文。

收购之后第二个对外公开的大动作,发生在7月6日。这一天,摩拜在北京召开了发布会,宣布成为美团生态的一份子。发布会的重点内容包括:美团APP接入摩拜单车,摩拜单车与美团吃喝玩乐业务正式融合;全面铺开免押金服务;以及推出电动助力车。

美团对摩拜的规划也比较清晰了。对于负债累累的摩拜,美团不仅没有考虑盈利问题,还想继续为摩拜烧钱。这是很好理解的,共享单车行业的补贴大战已经结束,对于摩拜和美团来说,目前最重要的,是趁ofo依旧陷在资金泥淖之中时,建立起健康的行业生态和精细化的管理,以努力留存用户。若是能做到这一点,摩拜便能在ofo重振旗鼓之前获取先机。而摩拜在此阶段能提供给美团的,可能也仅限于流量了。两个行业里的流量巨头相互导流,可以为用户链接提供帮助,而免押金服务也是为此破除障碍的。

另一方面,在上市前夕,美团董事会达成明确协议,不再继续开拓网约车业务,业界普遍认为这可能和美团的上市计划,以及网约车愈发收紧的政策相关。尤其是在滴滴顺风车接二连三曝出恶性事件的情况下,监管只会更加严峻。这意味着,美团出行业务的重心目前会放在摩拜身上。

美团收购摩拜的故事不会在短期内给出漂亮的答复,但美团倾注的心力似乎能让人相信,摩拜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从巅峰到谷底,寻求出路的单车们

前不久,ofo又找阿里借了一笔救命钱。这并不是ofo第一次找阿里续命,今年3月4日,ofo就通过共享单车抵押的方式拿过“阿里系”一笔17.7亿元的救命钱

无论是摩拜还是ofo,从巅峰到谷底,它们只用了不到三年时间。一起坠落的,是整个共享单车行业和投资者们的激情。

早在2016年底,熊猫资本的李论和金沙江创投的朱啸虎就打了赌。朱啸虎说,共享单车半年后见分晓,李论在朋友圈回应,输了围着国贸裸奔。彼时熊猫资本领投了摩拜的B轮融资,而金沙江创投则选择了竞争对手ofo。

半年之后,李论和朱啸虎谁都没有裸奔。共享单车的战场远没有结束,资本改写了故事进程。本计划着依靠精细化运营和产品优化来赢得的下半场战争,变成了资本加持下不断扩张的补贴大战。仅2016年9月的B轮和C轮融资,ofo就拿到了近9亿元的融资,而摩拜拿到了接近8亿元的融资。

这场补贴大战促使行业进入下一个阶段,耗不起的二三线选手战死沙场,巨大的单车成本和损耗让站在塔尖的摩拜和ofo陷入了亏损的无底洞。两大行业“巨头”在资本的裹挟下挣扎着生存。

2017年上半年,摩拜要和ofo合并的声音就不绝于耳,朱啸虎曾在多个公开场合呼吁“ofo和摩拜合并才能盈利”。在12月9日“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朱啸虎再次发声,“战局已经比较明朗化,再打消耗战已经没有意义了,对双方损耗都很大。”

不过,合并意味着戴威可能失去ofo的控制权,在这一点上戴威非常坚决,“非常感谢资本,”在去年12月的“新青年商业领袖”分论坛上 ,戴威吐露心声,“我觉得资本也要理解创业者的理想和决心。”最终因戴威不愿向滴滴让渡控制权,合并事宜告吹。

随后,为了继续和滴滴博弈,ofo引入了阿里的投资,至此,滴滴、阿里和ofo陷入了角力的僵局。

另一方面,获得腾讯系支持的摩拜最终卖给了美团。王兴对收购摩拜非常坚决,“我不希望在美团和摩拜身上重演滴滴和ofo的故事。” 而将单车出行与生活服务相链接的逻辑,也获得了摩拜高层的认可。

曾经的半年变成了如今的三年,共享单车的故事还将继续下去。如今的摩拜将在美团的业务矩阵中开始新的征程,而ofo历经数次破产传言后又屡屡辟谣,仅依靠不断地借款不知能撑多久。除此之外,在大城市视线之外的哈罗单车,也在试图以后来者的身份,讲述 “农村包围城市”的新故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