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你们真不觉得比特大陆上市是个笑话?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你们真不觉得比特大陆上市是个笑话?

没有任何正常的、非基础性的行业,能让某一家公司“占有全球74.5%的市场份额”。这不像一个漂亮的财务数据,更像一个笑话。而这样的收入构成,依托于风雨飘摇的数字币,看起来也实在太过危险。

一周前,关于比特大陆IPO的舆论关键词还是“梦断”和“中止”。众多消息源言之凿凿称,来自比特大陆高层的内部消息,确认已终止IPO。9月26日,比特大陆忽然在港交所正式披露了招股说明书,上市之路似乎又回到了“正常推进”的轨道上。

这期间经历过一番怎样的博弈,外人暂不得知。不过,这家年轻的、主营业务在市场上几乎无可对标的矿机公司,确实是打算给港股投资者讲故事了。比特大陆成立于2013年,5年时间冲刺港股,在新经济公司蓬勃成长的时代倒也并不少见。就近的例子,2015年才正式上线的拼多多,3年就火线上市了。

更多的财务数据不再赘述了,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随处可见。江湖提出最简单的两个疑问,也是拟IPO企业必须要解释通的基础逻辑——

万一“比特”没了,“大陆”在何处着陆?

或许是公司名称讨巧,也或许是5月份递交招股书的同类公司嘉楠耘智至今仍在港交所“处理中”名单列表没有任何新进展, 比特大陆开始被贴上“比特币第一股”的标签。

比特大陆正在努力实现品牌形象上的提升和转型,从“生产矿机的”到“专注于芯片研发的高科技公司”。在9月份最近的一次公开演讲中,他的口风已经完全是“链圈”派头:

区块链和AI的结合将成为新课题。

金融业务继续成为区块链技术的第一大应用。

区块链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一样,是中立的,但从业者会受到监管。

招股书中可以看到,比特大陆这样描述未来战略的一部分:集资所得将部份用于高科技AI芯片及AI应用的研发及扩大生产,这不但能够满足人工智能时代旺盛的芯片算力需求,也与世界各国的高科技发展政策一致,将助力公司进一步朝全球领先的高科技芯片设计公司发展。

当然,招股书中也明明白白写着:

我们专注于设计用于加密货币挖矿和人工智能的ASIC芯片。

按2017年收入计,我们是全球最大的基于ASIC的加密货币矿机公司,占有全球74.5%的市场份额。

我们专注于开发采用不同算法的矿机,涵盖比特币、比特币现金、以太币、莱特币、达世币和Zcash等主要加密货币。

另据招股书显示,比特大陆营收来源十分简单,在列五项:矿机销售、矿池运营、矿场服务、自营挖矿、其他。不得不说,全部是围绕“币”来的。其中,矿机销售占比在2015-2017年分别达到了惊人的78.6%、77.3%和89.9%。2018年上半年,矿机销售占比为94.3%。

没有任何正常的、非基础性的行业,能让某一家公司“占有全球74.5%的市场份额”。这不像一个漂亮的财务数据,更像一个笑话。而这样的收入构成,依托于风雨飘摇的数字币,看起来也实在太过危险。先不说显而易见的政策风险,就是正常的交易价格波动,也都会对比特大陆提出特别严苛的抗压能力考验。

没有数字币交易就没有矿机生产商,而数字币交易本身都还远未形成规范的市场形态和完整的商业、行业生态。趴在浮冰上的比特大陆,除了“AI芯片”,在招股书中并没有包装出更多的着陆点。

谁会买单?

比特大陆不乏实力背书,既有红杉这样的大机构,又有王小川这样的新一代互联网商业领军人物,但我们实在看不到什么能支撑起120亿甚至300亿美金的估值。

在比特大陆招股书所列风险提示里,几乎全部是围绕加密币的风吹草动而来。而自营挖矿收入,也意味着公司资产有相当一部分是数字货币资产。大起大落的币价,让这些资产无法用法币去衡量。这样一家公司,什么样的投资者会买单?上帝知道。

所谓“无可对标”,本文含义并非指比特大陆的独创性或江湖地位。作为一家“数字矿机”公司,其背后依托的终端产业背景(甚至还不能称其为产业)比特币/数字币交易,出现也才不过十年,呈现烈火烹油的态势不过两三年。

一切都太新了,新到还没有一个可见的产业闭环、新到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行业周期。这个故事怎么讲?无可讲就是随便讲。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你们真不觉得比特大陆上市是个笑话?

没有任何正常的、非基础性的行业,能让某一家公司“占有全球74.5%的市场份额”。这不像一个漂亮的财务数据,更像一个笑话。而这样的收入构成,依托于风雨飘摇的数字币,看起来也实在太过危险。

一周前,关于比特大陆IPO的舆论关键词还是“梦断”和“中止”。众多消息源言之凿凿称,来自比特大陆高层的内部消息,确认已终止IPO。9月26日,比特大陆忽然在港交所正式披露了招股说明书,上市之路似乎又回到了“正常推进”的轨道上。

这期间经历过一番怎样的博弈,外人暂不得知。不过,这家年轻的、主营业务在市场上几乎无可对标的矿机公司,确实是打算给港股投资者讲故事了。比特大陆成立于2013年,5年时间冲刺港股,在新经济公司蓬勃成长的时代倒也并不少见。就近的例子,2015年才正式上线的拼多多,3年就火线上市了。

更多的财务数据不再赘述了,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随处可见。江湖提出最简单的两个疑问,也是拟IPO企业必须要解释通的基础逻辑——

万一“比特”没了,“大陆”在何处着陆?

或许是公司名称讨巧,也或许是5月份递交招股书的同类公司嘉楠耘智至今仍在港交所“处理中”名单列表没有任何新进展, 比特大陆开始被贴上“比特币第一股”的标签。

比特大陆正在努力实现品牌形象上的提升和转型,从“生产矿机的”到“专注于芯片研发的高科技公司”。在9月份最近的一次公开演讲中,他的口风已经完全是“链圈”派头:

区块链和AI的结合将成为新课题。

金融业务继续成为区块链技术的第一大应用。

区块链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一样,是中立的,但从业者会受到监管。

招股书中可以看到,比特大陆这样描述未来战略的一部分:集资所得将部份用于高科技AI芯片及AI应用的研发及扩大生产,这不但能够满足人工智能时代旺盛的芯片算力需求,也与世界各国的高科技发展政策一致,将助力公司进一步朝全球领先的高科技芯片设计公司发展。

当然,招股书中也明明白白写着:

我们专注于设计用于加密货币挖矿和人工智能的ASIC芯片。

按2017年收入计,我们是全球最大的基于ASIC的加密货币矿机公司,占有全球74.5%的市场份额。

我们专注于开发采用不同算法的矿机,涵盖比特币、比特币现金、以太币、莱特币、达世币和Zcash等主要加密货币。

另据招股书显示,比特大陆营收来源十分简单,在列五项:矿机销售、矿池运营、矿场服务、自营挖矿、其他。不得不说,全部是围绕“币”来的。其中,矿机销售占比在2015-2017年分别达到了惊人的78.6%、77.3%和89.9%。2018年上半年,矿机销售占比为94.3%。

没有任何正常的、非基础性的行业,能让某一家公司“占有全球74.5%的市场份额”。这不像一个漂亮的财务数据,更像一个笑话。而这样的收入构成,依托于风雨飘摇的数字币,看起来也实在太过危险。先不说显而易见的政策风险,就是正常的交易价格波动,也都会对比特大陆提出特别严苛的抗压能力考验。

没有数字币交易就没有矿机生产商,而数字币交易本身都还远未形成规范的市场形态和完整的商业、行业生态。趴在浮冰上的比特大陆,除了“AI芯片”,在招股书中并没有包装出更多的着陆点。

谁会买单?

比特大陆不乏实力背书,既有红杉这样的大机构,又有王小川这样的新一代互联网商业领军人物,但我们实在看不到什么能支撑起120亿甚至300亿美金的估值。

在比特大陆招股书所列风险提示里,几乎全部是围绕加密币的风吹草动而来。而自营挖矿收入,也意味着公司资产有相当一部分是数字货币资产。大起大落的币价,让这些资产无法用法币去衡量。这样一家公司,什么样的投资者会买单?上帝知道。

所谓“无可对标”,本文含义并非指比特大陆的独创性或江湖地位。作为一家“数字矿机”公司,其背后依托的终端产业背景(甚至还不能称其为产业)比特币/数字币交易,出现也才不过十年,呈现烈火烹油的态势不过两三年。

一切都太新了,新到还没有一个可见的产业闭环、新到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行业周期。这个故事怎么讲?无可讲就是随便讲。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