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评论】上海自贸区五周年:从一枝独秀到领头雁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评论】上海自贸区五周年:从一枝独秀到领头雁

从五年前的一枝独秀,到现在12家共同参与的改革竞赛,上海自贸区一直担负着探索引领我国新阶段改革开放的重任。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光谷自贸研究院院长 陈波

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建立。弹指一挥间,上海自贸区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走过了五年的探索期。

上海自贸区建立伊始,就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它所代表的改革开放动向能否成为中国发展新阶段的起点?上海自贸区建设的总体方案体现了这样的雄心。方案明确了上海自贸区将不局限于保税区升级版所要求的贸易便利化,还要在政府职能转变、投资服务准入、金融开放、法律法规上进一步与国际接轨,适应国际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协定的要求,为我国创建国际一流的开放型营商环境先行先试。

在这五年中,上海自贸区按照总体方案的精神,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第一,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2013年9月30日,上海自贸区在我国首次实施了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外资企业只要投资的业务不在负面清单所列的限制和禁止项中就可以享受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的制定和实施为我国参与国际高水平贸易和投资协定谈判打下了基础。负面清单从2013年版的190项条目缩短到目前2018年版的45项条,五年间上海自贸区通过自己的实践,为我国扩大投资准入探索出了可行的路径。

第二,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此方面的改革首先从政府监管由前置型的审批制到后置型的报备制开始。这一改革大大缩短了企业注册成立所花费的时间以及相应的费用。在改革前,企业完成注册平均要3个月,而目前在自贸区一般只要1个工作日即可完成。在市场准入方面,我国还存在着“大小门”之说。也就是说企业获得了营业执照只是进入了市场的“大门”,具体经营可能还需要通过许可证这样的“小门”。因此,在推动报备制改革后,自贸区又继续推动“证照分离”、“先照后证”、“照后减证”等一系列改革,为企业的设立和经营提供便利化服务。

第三,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贸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之一。虽然我国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但是我国在贸易便利化和贸易模式创新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以新加坡这样的世界一流贸易中心为榜样,上海自贸区在贸易便利化方面探索实施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将海关、口岸、检验检疫、税务等相关部门的管理通过高效的电子化平台联系在了一起,实现了“大通关”,使进出口企业在通关时效和费用上大大节省。上海自贸区贸易便利化的措施也正通过全国范围的“通关一体化”改革向全国迅速复制和推广。此外,在相关的监控技术和金融服务发展的支持下,离岸贸易乃至期货贸易可望在拟议中的上海自贸港中实现突破性发展,上海自贸区也因此不断朝着世界最高水平贸易港目标迈进。

第四,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制度。金融改革是上海自贸区也是我国整体开放中的重点与难点。在中国人民银行等金融监管机构的支持下,上海自贸区在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资本项目可兑换和外汇管理便利化等方面做出了重大改革举措。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自由贸易账户(即FT账户)的推出,使得自贸区内具有资质的企业能够便利化地在全球进行借贷投融资,从而大大提高了企业配置资源的有效性。2016年底上海自贸区又将FT账户推广到了个人,首期受益者是来自张江片区的高科技企业中高职称研究和管理人员。这一举措为国际人才落户张江片区提供了进一步便利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要着力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而着力点就是自贸区乃至自贸港的建设对标国际先进乃至最高的开放水平。从五年前的一枝独秀,到现在12家共同参与的改革竞赛,上海自贸区一直担负着探索引领我国新阶段改革开放的重任。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在国际经贸摩擦的加剧期,我国的改革开放压力日渐加大,上海自贸区的开放引领意义就更加凸显。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评论】上海自贸区五周年:从一枝独秀到领头雁

从五年前的一枝独秀,到现在12家共同参与的改革竞赛,上海自贸区一直担负着探索引领我国新阶段改革开放的重任。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光谷自贸研究院院长 陈波

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建立。弹指一挥间,上海自贸区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走过了五年的探索期。

上海自贸区建立伊始,就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它所代表的改革开放动向能否成为中国发展新阶段的起点?上海自贸区建设的总体方案体现了这样的雄心。方案明确了上海自贸区将不局限于保税区升级版所要求的贸易便利化,还要在政府职能转变、投资服务准入、金融开放、法律法规上进一步与国际接轨,适应国际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协定的要求,为我国创建国际一流的开放型营商环境先行先试。

在这五年中,上海自贸区按照总体方案的精神,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第一,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2013年9月30日,上海自贸区在我国首次实施了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外资企业只要投资的业务不在负面清单所列的限制和禁止项中就可以享受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的制定和实施为我国参与国际高水平贸易和投资协定谈判打下了基础。负面清单从2013年版的190项条目缩短到目前2018年版的45项条,五年间上海自贸区通过自己的实践,为我国扩大投资准入探索出了可行的路径。

第二,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此方面的改革首先从政府监管由前置型的审批制到后置型的报备制开始。这一改革大大缩短了企业注册成立所花费的时间以及相应的费用。在改革前,企业完成注册平均要3个月,而目前在自贸区一般只要1个工作日即可完成。在市场准入方面,我国还存在着“大小门”之说。也就是说企业获得了营业执照只是进入了市场的“大门”,具体经营可能还需要通过许可证这样的“小门”。因此,在推动报备制改革后,自贸区又继续推动“证照分离”、“先照后证”、“照后减证”等一系列改革,为企业的设立和经营提供便利化服务。

第三,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贸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之一。虽然我国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但是我国在贸易便利化和贸易模式创新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以新加坡这样的世界一流贸易中心为榜样,上海自贸区在贸易便利化方面探索实施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将海关、口岸、检验检疫、税务等相关部门的管理通过高效的电子化平台联系在了一起,实现了“大通关”,使进出口企业在通关时效和费用上大大节省。上海自贸区贸易便利化的措施也正通过全国范围的“通关一体化”改革向全国迅速复制和推广。此外,在相关的监控技术和金融服务发展的支持下,离岸贸易乃至期货贸易可望在拟议中的上海自贸港中实现突破性发展,上海自贸区也因此不断朝着世界最高水平贸易港目标迈进。

第四,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制度。金融改革是上海自贸区也是我国整体开放中的重点与难点。在中国人民银行等金融监管机构的支持下,上海自贸区在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资本项目可兑换和外汇管理便利化等方面做出了重大改革举措。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自由贸易账户(即FT账户)的推出,使得自贸区内具有资质的企业能够便利化地在全球进行借贷投融资,从而大大提高了企业配置资源的有效性。2016年底上海自贸区又将FT账户推广到了个人,首期受益者是来自张江片区的高科技企业中高职称研究和管理人员。这一举措为国际人才落户张江片区提供了进一步便利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要着力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而着力点就是自贸区乃至自贸港的建设对标国际先进乃至最高的开放水平。从五年前的一枝独秀,到现在12家共同参与的改革竞赛,上海自贸区一直担负着探索引领我国新阶段改革开放的重任。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在国际经贸摩擦的加剧期,我国的改革开放压力日渐加大,上海自贸区的开放引领意义就更加凸显。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