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稍微观察一下,整个互联网界2015年比2014年夯实了许多。我们看到很多谈互联网思维的大咖哑口无言了,谈O2O的不少兄弟也改门风谈起了微商,玩社群的不再痴迷于抽科打诨,自媒体人能坚持到今天依然笔根不辍搞原创的,也屈指可数了!
有人说,不对啊,浩浩荡荡的微商不是挺浮躁的吗?才不是呢,微商起码是在落地卖货,虽然目前不少操作思路非常low,但起码是在为了流水而苦苦奔波着,这比张口情怀、闭口温度的实在多了。喔还有,今年讲课的貌似也不怎么好混,只谈是什么和为什么的学院派要价都挺吃力的,而学员也逐渐变的聪明,他们更期待落地方案,甚至辅助资源,哪怕付费也在所不惜。
其实今年的大形势是十分清晰的,政府在实验“智慧城市”战略和实践“互联网+”产业政策,传统互联网大佬通过融合布局生态,创新型企业在细分行业大刀阔斧地颠覆传统模式,传统企业则借机转型互联网,草根个人在铺天盖地的践行“全民微商”和“人人都是自媒体”。从上到下,一股信息革命的洪流汹涌而来,这就是时代的力量。
和很多人的看法不同,在面对机遇井喷时,我更倾向于冷处理,而不是一窝蜂地追时髦。因为机遇这个东西其实挺虚的,就像擦肩而过的美女群,是挺美的,可这么多美女未必就是你的菜啊,因为美女也挺挑的,如果你没有王思聪般可以傲娇的资本,哪能任性地奢望蝴蝶扑身嘛!机遇只有能够转化,对你才有价值,否则就是诱导性关注!
在过往的岁月里,我们丢失了太多的沉淀,而不是机遇,这导致了我们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变革时无所适从,这倒没什么了,问题是太多的人面对变革选择了“追逐风口”,大家在一窝蜂地向上攀爬,总希望能抢在众人前头沐浴春风,然后互联网下的中国大众,前所未有地陷入了空前浮躁!而这时候,真正牛逼的人没有选择向上飘,而是走向了地球另一端——扎根、沉淀!当大多数人都陷入浮躁时,下沉就是一种进步,直到浮躁褪去,商业拨乱反正,下沉者反败为胜、占据上风,这就是隐藏的力量!
去年不小心发明了传播深远的“四B论”,一下子把众生相划分成了傻B、装B、二B和牛B。每当自己迷茫时,都忍不住拿这个理论检讨自己,智商不足时就多练基本功,情商不足时就自我优化,目的就是能在当下圈子里成为牛B份子嘛!其实,这个理论对于互联网人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举目望去,四B的依存集中度再也没有比互联网圈更高的了。其实我更想表达的是,在移动互联网的机遇期,做好自我对话比啥都重要。对于创业或者做生意的人来说,追求个人成长是企业成长的基石,面对变革,企业是被动的,而只有领袖才具备化被动为主动的神奇力量,所以,让自己沉淀为牛B份子,何其重要!
关于圈子,去年的文章已经做过深入思考,有时间的朋友不妨往前翻翻看,其实经过这大半年的折腾,我发现混圈子是个伪命题,而且圈子是有能量场的,原因有二,第一,你混圈子目的是抓取资源和价值,而资源和价值是天生追随强者的,所以,当你自身能量不足够时,混圈子只会混沌了自己,第二,圈子的能量场有强弱,当你牛B到能量盖过圈子本身,圈子不过是你的一个粉丝单位,此时,你可以向上进化了。这特么就是传说中的“四B进化论”,不知道你看懂没有,反正挺残酷的。
很可惜,市面上见不到这样的透析,因为这都是流淌在缝隙间的底层人性,要是不具备扎马步的耐心和超强的领悟力,是无论如何也捕捉不到的,但真正的高人都学林彪了:看不懂时不说,看懂了不必说!
最后总结一下,表层的竞争看似纷繁芜杂,其实都是假象,决定战局成败的绝非一招一式,更不是嗓门高、脸蛋俏,而是你是不是具备了系统思维、全局意识和本质参悟力,其次才是你手中聚拢的资源是否足够支撑你的雄才大略,而至于这股神秘的力量,不过是促使沉淀扎根的一种惯性罢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