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北京的朋友一定对门环不会陌生。亲朋好友,远亲近邻,老老少少,敲打了无数遍。院儿里的住户,几代生存,几代繁衍,进门出门都触摸它,留下了故事,留下了油渍,留下了人们生活的喜怒悲欢,留下了事变,留下了历史。这老门环就是见证,就浓缩着历史的记忆。
门钹,清式名称,由铁或铜所制,装饰在大门的左右各一个,成对称位置,其形状类似民乐中的“钹”,称为“门钹”,也似防雨戴的草帽,所以也有人称之为扣在门的“铁草帽”,也有人称作门环。
房屋前门的图腾是门环,它宣告客人的到来,并使得来访者与建筑产生接触。门环,在中国绵延了数千多年的,集实用、装饰和门第等级为一体的一种古建筑构件。其自然也成为中国古建“门文化”中的一部分。
门环由底座和挂件两部分构成,底座称为“铺首”、“门铺”或“铜蠡”,由圆形、方形、多边形或异形的镲钹状金属构件反扣于门板之上,中间高凸位置连接一金属环或金属坠,以实现叩门或拉门的实用功能。
由于门环位于人视线直接所及的位置,所以中国的能工巧匠们将人们对美好、平安的生活期待巧妙的化为各种样式的门环,展示在门面之上。在铺首上,花卉图案、吉祥动物,几何纹样、兽头龙面等都是经常采用的装饰方法。比如装饰“蝙蝠”寓意“多福”;“葵花”寓意“多子”;装饰“狮虎”寓意“镇宅”;装饰“蠡”(蠡为龙生九子之一,性情顽固,又习水性)寓意“防火”;装饰“六边形”寓意“六合”即“鹿鹤延年”等等。
来自丨壹家人-怎么装
▍拾文化采编
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请发送至邮箱:laigao@10wenhua.cn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