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纽约时报】柯达还没死心 正在寻找胶卷之外的活路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纽约时报】柯达还没死心 正在寻找胶卷之外的活路

破产重组后,留守的一小群人正在从这家公司光辉岁月中留下的遗产里寻找有前景的技术,希望为它们在摄影之外的领域找到用武之地,给公司创收。

图片来源:CFP

美国罗彻斯特市伊士曼柯达公司(Eastman Kodak)占地1300英亩(约合5.26平方千米)的工业园区内,曾经伫立着两百多幢建筑,而现在,其中的80栋楼房已经拆除,还有59栋已经卖掉了。现年60岁、戴着眼镜的特里·泰伯尔(Terry Taber)已经在柯达公司了34年,是公司的忠实员工。目前他还在柯达剩下的楼里继续工作,门外不远处就是拆迁建筑的废墟。

泰伯尔在柯达主要负责研发。现在很多人听到柯达仍然在继续营业的消息可能都会觉得十分意外,更不用说它还在招人研究听起来很有希望的科技新创意。然而,如果说这家从2013年破产中走出来的胶卷公司未来还有一线希望,这份希望很可能与泰伯尔有关。

在错综复杂的地下实验室中,泰伯尔正带领着300名科学家和一些工程师,研制纳米神奇油墨。它是一种价格低廉的传感器,可以嵌入包装袋中监测肉类和药物是否已经变质。它还可以用于制造触摸屏,降低智能手机的价格。

虽然这些大多都是在柯达的光辉岁月中留下来的旧物件,但是泰伯尔的老板希望,这些项目中的某个地方仍然埋藏着金矿。

“我正在挖掘这个公司的历史,找出柯达最根本的技术。”杰夫·克拉克(Jeff Clarke)说。杰夫·克拉克现年53岁,去年成为柯达的首席执行官。当然,克拉克并不奢望柯达凭借一己之力就能把这些技术带到市场上,它需要寻找合作伙伴来生产出实实在在的产品。克拉克站在他的办公室里说:“只靠柯达品牌的销售已经无法实现我们知识产权的价值了。”就在这同一栋楼里,柯达创始人曾经俯视过自己的全球科技帝国。

一家公司行将灭亡,但留下来的人们依然拒绝放弃挣扎,其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柯达的答案是:深入挖掘摄影行业中留下的革新技术,看看留守公司的光学和化学人才能不能把它们用到其它领域,从而创造利润。

柯达的工业园区已经不复往日的繁华。图片来源:网络

就像后世的苹果(Apple)和微软(Microsoft)一样,柯达在它的时代曾经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的胶卷常常做成一个黄色的小盒子出售,用于记录人们出生、度假、以及婚礼的美好瞬间。然而,柯达后来却成了一个警示:一家科技公司变革迟缓最终会落得什么样的下场。数码摄影技术的出现对柯达来说是毁灭性的。柯达现今的年销售额为20亿美元,而在1990年那个胶卷为王的时代,它的销量曾高达190亿美元。柯达现在全球只有8000名员工,而在它的鼎盛时期,员工人数曾多达14.5万人。

自从破产重组以来,柯达主要服务于电影利基市场,因为仍然有一些“死硬派”导演拒绝使用数字电影技术;此外,它还向印刷、包装以及类似的行业供应设备。柯达大部分的利润来自遗留下来的传统业务。对于柯达新首席执行官以及象泰伯尔这样的老员工来说,柯达生存下去的关键就在于它遗留下来的研发成果、多达几千项的专利以及这一小群寻找新发现的科学家。

在柯达的研究实验室中,一台激光打印机一秒钟就能打印出厚度为千分之四英寸的256目银丝网,厚度甚至比一张信用卡还要薄。这项技术可以作为新型手机屏幕的基础,但比触摸屏更加经济实用。很显然,泰伯尔和他的老员工团队对这个成果感到非常自豪。

“人们问我为什么要留下来,”但是泰伯尔说,“因为我看到了柯达的可能性。”

但如果再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台激光打印运行的还是微软Windows 2000操作系统,而微软早在10年前就已经淘汰了这套系统。大部分员工佩戴的门禁卡上的照片都带着斑驳的条纹,那是几十年反复刷卡才会留下的印迹。

如果柯达还有未来可言,它最好加快行动。

拯救柯达

克拉克已经失去了耐性。他一年前来到柯达,他说那时他十分震惊,因为这家公司几乎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来把公司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变成钱。他指出,柯达的包装传感器技术多年以前就已经开发出来了,但是没有任何人想明白到底该怎么利用它。

“我们已经错过了巨大的商机。”克拉克说。柯达目前的总市值约为8亿美元。他指出,极限运动专用相机生产商GoPro的市值是柯达的6倍还多。

2014年3月,杰夫·克拉克入主柯达公司,担任CEO。 图片来源:网络

克拉克来自纽约州的汉密尔顿市,离罗彻斯特并不远,后来在纽约州立大学西奥分校拿到了经济学学位。

他亲眼见证了这个行业的起伏动荡。克拉克最初任职于美国数字装备公司(Digital Equipment Corp,,下称DEC),这也是一个因为错过了重大的科技变革最终走上末路的巨头,它错过的是1990年代的PC电脑浪潮。最终DEC在1998年与一家个人电脑制造商康柏电脑(Compaq Computer)合并。随后康柏电脑又于2002年与惠普(Hewlett-Packard)合并。那时,克拉克是一位享有声誉的财务经理,他和另外一个人一起负责了这次合并,还负责裁掉了合并后的公司14.5万名员工中的1.5万人。

虽然这次合并导致了长达数年的内部争斗,但是却节省了25亿美元,同时还让惠普在个人电脑和电脑服务器市场占据了绝对领先的份额。那时,克拉克已经成为惠普首席财务官的候选人之一。然而,2003年,克拉克突然离开了这家公司,自称已经厌倦等待那份职位。惠普官方的说法是,他的离职得到了“双方的共同认可”。

克拉克从惠普骤然离职后,从事过一些类似企业规划师的工作,通过裁员及削减成本等手段帮助一些公司改善状况,同时还曾经与一些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商有过密切的合作。黑石集团(Blackstone Group)收购美国有方国际旅游服务集团(Travelport)前夕,克拉克接管了有方集团,担任CEO,之后成功实现了有方旗下Orbitz公司的首次公开募股。一家收购了柯达大部分债务的私募公司猎头联系他之后,2014年3月,他来到了柯达。

柯达2013年9月重新出现在公开市场,但它大部分股权仍然属于私募公司和一些投资公司所有,其中包括蓝山资本管理公司(BlueMountain Capital Management)、富兰克林资源公司(Franklin Resources)以及塞伦盖蒂资产管理公司(Serengeti Asset Management)。

塞伦盖蒂资产管理公司创始人兼执行合伙人乔迪·拉纳萨(Jody LaNasa)在邮件中写道,“我们投资柯达是因为它曾经是、而且一直是一家富有吸引力、资产雄厚、有过翻身经历的公司。同时,它还以数码打印为核心,拥有令人激动的技术。” 塞伦盖蒂是唯一一家回应记者置评请求的主要持股公司,它暗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继续持有柯达的股份。

柯达现在持有约7.5亿美元现金,但是2014年净损失已高达1.14亿美元,今年的亏损甚至可能会进一步扩大。柯达需要找到合作伙伴,开发、销售卡拉克认为柯达可以生产的产品。资产达到13亿美元的瑞士纸箱设备生产商Bobst可能将是柯达未来业务的众多合作伙伴之一。Bobst首席执行官吉恩·鲍勃斯特(Jean-Pascal Bobst)说,他们希望利用柯达的数字打印技术,生产个性化包装设备。鲍勃斯特说:“它可能将是瓦楞纸箱的一场革命。”其他合作伙伴还包括犹他州一家打印公司和罗彻斯特的一家设备制造公司。后者的老板也曾经是柯达的员工,现在正在开发触屏技术。

克拉克来到柯达之前,很多技术,比如包装传感器技术,就已经在柯达了。2014年夏天,柯达成立了一个新的部门,也就是柯达技术解决方案部(Kodak Technology Solutions),负责孵化更多的业务。

 “我们已经开发出了可用于反盗版、防伪造的隐形墨水、智能包装传感器以及医用的银质抗菌线。”柯达软件兼技术解决方案部门主管裁马赫( Eric-Yves Mahe)说:“现在的挑战是,人们的信心动摇了。”

当年的“乔治”

柯达曾经也是科技公司中的典范。

乔治·伊士曼(George Eastman)创立、定义了柯达。在西雅图,“比尔”特指比尔·盖茨,“史蒂夫”特指“史蒂芬·乔布斯”,而在罗彻斯特,“乔治”这个名字同样有着特殊的含义。人们提起伊士曼,仍然会直接叫他“乔治”。大多数时候,当地居民常谈起来会说,如果乔治还在,他会怎样避免柯达的衰落。

伊士曼是一位可以与史蒂夫·乔布斯媲美的微观管理者,凡事事必躬亲。有一次,他甚至在一起反垄断调查案中还抽出时间来与下属一起讨论柯达的橡皮筋。他还雇了侦探来调查柯达销售员的忠诚度。他还为员工建了一座电影院,免费为每天三个班次的员工放映电影。

1932年,他的健康开始每况愈下,伊士曼和医生讨论了很多种毒药,还请医生在自己的胸口标出了心脏的位置。最后,这位77岁的老人用一支鲁格尔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留下了这样一张纸条:“我的工作已经完成了,没有理由再等下去了。”

乔治·伊士曼(左)一手创立了柯达,定义了这家公司的灵魂。图为乔治与爱迪生在一起。 图片来源:网络

伊士曼的家长式作风在他自杀后还延续了几十年。柯达红黄相间的标志还不断出现在罗彻斯特少年棒球联盟(the Rochester Little League)的免费背包上、市镇游泳池的免费救生衣上,还有免费购物袋和午餐盒上。柯达与谷歌不同,并没有为员工提供公司巴士。柯达员工一般用公司稳定的年终奖金买车。

“我们那时候就是一个黄色的小镇,是一个创新的小镇。乔治为我们做的贡献太多了。”罗彻斯特当地一位44岁的居民布莱恩·怀特(Brian White)说,“即使柯达开始全面衰落,我们也没人相信它会破产。”

罗彻斯特如今凋敝了许多。据当地人口统计局(Census Bureau)的数据显示,罗彻斯特的中等家庭收入约为3.09万美元,仅仅是纽约州总体水平的一半。而美国联邦调查局(FBI)也表示,罗彻斯特谋杀案的数量几乎是纽约市的5倍。

罗彻斯特市长拉伍利·A·沃伦(Lovely A. Warren)说:“15年来,我们一直面临着挑战。”

柯达曾经努力改变,希望发展壮大。1988年,柯达斥资51亿美元收购了斯特林药业公司(Sterling Drug),借此扩大业务,挺进了制药领域。柯达的研究人员还发明了数码摄影技术,1990年代还把这项技术用到了专业相机中。柯达原本已经制定了计划,要转向消费者数码相机领域,但它当时在传统摄影领域赚到了钱,这让它志得意满,于是计划不了了之。

那时候总感觉还有时间。

但是到了2001年,甚至还没等到智能手机相机出现,胶片的销售额就已经开始以每年20%-30%的速度下跌。柯达也曾经斥巨资进军家庭印刷市场,为争取消费者进行最后一搏,但还是以失败告终。

眼下,克拉克并不追求那么大的野心。几十年来,柯达就是罗彻斯特的同义词,但从惠普的合并案发生之后,这位新任CEO就一直住在美国另一头的旧金山。尽管克拉克也出席过罗彻斯特当地的一些活动,但他还没有拜会过罗彻斯特的市长,也很少在罗彻斯特连续住上好几天。没有几个人认为他是传统的柯达人,不是一位会在柯达干上几十年的高管。

“克拉克就是柯达所需要的人。”经营金斯伯里公司( Kingsbury Corporation)的威廉姆斯·波洛克(William Pollock)说。金斯伯里公司是罗彻斯特的一家小型制造商,正在与新柯达合作制造触控传感器。“他更像企业家,从来不在同一个地方连续住两个晚上。人们说,‘他不像罗彻斯特人,不是柯达作风。’我说,‘这对他是好事。’”

微小的胜算

多花点时间在柯达转一转就会发现,很明显,这家公司的辉煌已经消退。克拉克强调,柯达的历史依旧在赋予柯达品牌以力量,但是眼下的情况却不利于他拯救柯达的大计。

“问题跟技术没关系,而是出在竞争上。”CTR资本集团分析师艾莫·提瓦纳(Amer Tiwana)说,“柯达的知识产权上似乎略胜一筹,但是危险在于它的竞争者们。柯达在每个市场都有八到十个强大的对手,他们靠价格打败柯达。柯达的新产品可能永远也赚不到钱。”

2013年,柯达以5.27亿美元的价格向包括苹果(Apple)、三星(Samsung)、Facebook等在内的12家公司出售了与数字图像捕捉相关的1100项专利。不过,柯达保留了与收购者同等使用这些专利的权利。比如说,如果柯达或许希望有一天再次进入影像领域与这些公司竞争,它依然可以使用这些专利。柯达还保留了7000项其他的专利,其中大部分都涉及图像创作的化学和物理学原理。市场认为,这部分专利价值相对较小。

柯达的商用胶卷业务也在萎缩。一直到2007年,柯达生产的影片胶卷长度还长达114亿英尺(约合34.75亿米),足以绕地球88圈,而现今,这个数字已经缩水了96%。2014年7月,克拉克接手柯达刚刚3个月就保住了一部分传统业务。他在昆汀·塔伦蒂诺(Que ntin Tarantino)等导演的支持下与好莱坞几家主要的电影制片厂达成了协议,它们未来几年将继续购买柯达的电影胶卷。今年2月,协议正式敲定。

“胶卷对我们来说依旧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业务。我们必须确保有办法把它维持下去,”克拉克说,“否则,可能会有300人失业,还要再关一家工厂。另外,我们也希望它继续开着,因为我们要在那里生产触摸屏。”

但是,对克拉克来说,更重要的是,柯达的过去,不仅指的是它的知识产权,也是指柯达的制作工艺,都需要调整。触摸屏在离研发中心不远的商用胶卷大楼初步准备好之后,经过曝光获得银色的交叉排线。这个工艺流程类似于胶卷显影的过程,它使用的机器设备就类似于巨大的相机和暗室。

柯达擅长的这种影印技术可以用令人炫目的速度印刷报纸,也可以为一些大型赛事生产带有参赛队伍标志的定制啤酒箱。这种数码成像技术的根源是涂层包装一类的技术,可以一直追溯到柯达推出的邮寄快照打印业务。这种超高分辨率印刷技术的油墨颗粒只有人类头发直径的千分之一大小。这些都是柯达为了进入消费打印领域花了大价钱、经历了多次失败之后的成果。

柯达目前的实验室。 图片来源:网络

克拉克说,乔治·伊士曼创造的柯达文化是一笔有毛病的遗产。去年10月,公司有一次给80名员工开会,有人问柯达20多年的裁员传统什么时候可以结束。“我的答案当然是,永远不会结束”,克拉克回忆说,“因为没有一家公司敢说什么事情是一成不变的。”

这些年来,柯达每一次都承诺是最后一次裁员。因此,克拉克的坦率反而赢得了一些人的感激。果不其然,2014年12月,克拉克又进行了一次重组和裁员。

事实也确实如此,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改变不会再次到来。

 

(译者:刘倩)

来源:纽约时报

原标题:AT KODAK, CLINGING TO A FUTURE BEYOND FILM

最新更新时间:03/26 15:07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纽约时报】柯达还没死心 正在寻找胶卷之外的活路

破产重组后,留守的一小群人正在从这家公司光辉岁月中留下的遗产里寻找有前景的技术,希望为它们在摄影之外的领域找到用武之地,给公司创收。

图片来源:CFP

美国罗彻斯特市伊士曼柯达公司(Eastman Kodak)占地1300英亩(约合5.26平方千米)的工业园区内,曾经伫立着两百多幢建筑,而现在,其中的80栋楼房已经拆除,还有59栋已经卖掉了。现年60岁、戴着眼镜的特里·泰伯尔(Terry Taber)已经在柯达公司了34年,是公司的忠实员工。目前他还在柯达剩下的楼里继续工作,门外不远处就是拆迁建筑的废墟。

泰伯尔在柯达主要负责研发。现在很多人听到柯达仍然在继续营业的消息可能都会觉得十分意外,更不用说它还在招人研究听起来很有希望的科技新创意。然而,如果说这家从2013年破产中走出来的胶卷公司未来还有一线希望,这份希望很可能与泰伯尔有关。

在错综复杂的地下实验室中,泰伯尔正带领着300名科学家和一些工程师,研制纳米神奇油墨。它是一种价格低廉的传感器,可以嵌入包装袋中监测肉类和药物是否已经变质。它还可以用于制造触摸屏,降低智能手机的价格。

虽然这些大多都是在柯达的光辉岁月中留下来的旧物件,但是泰伯尔的老板希望,这些项目中的某个地方仍然埋藏着金矿。

“我正在挖掘这个公司的历史,找出柯达最根本的技术。”杰夫·克拉克(Jeff Clarke)说。杰夫·克拉克现年53岁,去年成为柯达的首席执行官。当然,克拉克并不奢望柯达凭借一己之力就能把这些技术带到市场上,它需要寻找合作伙伴来生产出实实在在的产品。克拉克站在他的办公室里说:“只靠柯达品牌的销售已经无法实现我们知识产权的价值了。”就在这同一栋楼里,柯达创始人曾经俯视过自己的全球科技帝国。

一家公司行将灭亡,但留下来的人们依然拒绝放弃挣扎,其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柯达的答案是:深入挖掘摄影行业中留下的革新技术,看看留守公司的光学和化学人才能不能把它们用到其它领域,从而创造利润。

柯达的工业园区已经不复往日的繁华。图片来源:网络

就像后世的苹果(Apple)和微软(Microsoft)一样,柯达在它的时代曾经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的胶卷常常做成一个黄色的小盒子出售,用于记录人们出生、度假、以及婚礼的美好瞬间。然而,柯达后来却成了一个警示:一家科技公司变革迟缓最终会落得什么样的下场。数码摄影技术的出现对柯达来说是毁灭性的。柯达现今的年销售额为20亿美元,而在1990年那个胶卷为王的时代,它的销量曾高达190亿美元。柯达现在全球只有8000名员工,而在它的鼎盛时期,员工人数曾多达14.5万人。

自从破产重组以来,柯达主要服务于电影利基市场,因为仍然有一些“死硬派”导演拒绝使用数字电影技术;此外,它还向印刷、包装以及类似的行业供应设备。柯达大部分的利润来自遗留下来的传统业务。对于柯达新首席执行官以及象泰伯尔这样的老员工来说,柯达生存下去的关键就在于它遗留下来的研发成果、多达几千项的专利以及这一小群寻找新发现的科学家。

在柯达的研究实验室中,一台激光打印机一秒钟就能打印出厚度为千分之四英寸的256目银丝网,厚度甚至比一张信用卡还要薄。这项技术可以作为新型手机屏幕的基础,但比触摸屏更加经济实用。很显然,泰伯尔和他的老员工团队对这个成果感到非常自豪。

“人们问我为什么要留下来,”但是泰伯尔说,“因为我看到了柯达的可能性。”

但如果再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台激光打印运行的还是微软Windows 2000操作系统,而微软早在10年前就已经淘汰了这套系统。大部分员工佩戴的门禁卡上的照片都带着斑驳的条纹,那是几十年反复刷卡才会留下的印迹。

如果柯达还有未来可言,它最好加快行动。

拯救柯达

克拉克已经失去了耐性。他一年前来到柯达,他说那时他十分震惊,因为这家公司几乎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来把公司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变成钱。他指出,柯达的包装传感器技术多年以前就已经开发出来了,但是没有任何人想明白到底该怎么利用它。

“我们已经错过了巨大的商机。”克拉克说。柯达目前的总市值约为8亿美元。他指出,极限运动专用相机生产商GoPro的市值是柯达的6倍还多。

2014年3月,杰夫·克拉克入主柯达公司,担任CEO。 图片来源:网络

克拉克来自纽约州的汉密尔顿市,离罗彻斯特并不远,后来在纽约州立大学西奥分校拿到了经济学学位。

他亲眼见证了这个行业的起伏动荡。克拉克最初任职于美国数字装备公司(Digital Equipment Corp,,下称DEC),这也是一个因为错过了重大的科技变革最终走上末路的巨头,它错过的是1990年代的PC电脑浪潮。最终DEC在1998年与一家个人电脑制造商康柏电脑(Compaq Computer)合并。随后康柏电脑又于2002年与惠普(Hewlett-Packard)合并。那时,克拉克是一位享有声誉的财务经理,他和另外一个人一起负责了这次合并,还负责裁掉了合并后的公司14.5万名员工中的1.5万人。

虽然这次合并导致了长达数年的内部争斗,但是却节省了25亿美元,同时还让惠普在个人电脑和电脑服务器市场占据了绝对领先的份额。那时,克拉克已经成为惠普首席财务官的候选人之一。然而,2003年,克拉克突然离开了这家公司,自称已经厌倦等待那份职位。惠普官方的说法是,他的离职得到了“双方的共同认可”。

克拉克从惠普骤然离职后,从事过一些类似企业规划师的工作,通过裁员及削减成本等手段帮助一些公司改善状况,同时还曾经与一些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商有过密切的合作。黑石集团(Blackstone Group)收购美国有方国际旅游服务集团(Travelport)前夕,克拉克接管了有方集团,担任CEO,之后成功实现了有方旗下Orbitz公司的首次公开募股。一家收购了柯达大部分债务的私募公司猎头联系他之后,2014年3月,他来到了柯达。

柯达2013年9月重新出现在公开市场,但它大部分股权仍然属于私募公司和一些投资公司所有,其中包括蓝山资本管理公司(BlueMountain Capital Management)、富兰克林资源公司(Franklin Resources)以及塞伦盖蒂资产管理公司(Serengeti Asset Management)。

塞伦盖蒂资产管理公司创始人兼执行合伙人乔迪·拉纳萨(Jody LaNasa)在邮件中写道,“我们投资柯达是因为它曾经是、而且一直是一家富有吸引力、资产雄厚、有过翻身经历的公司。同时,它还以数码打印为核心,拥有令人激动的技术。” 塞伦盖蒂是唯一一家回应记者置评请求的主要持股公司,它暗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继续持有柯达的股份。

柯达现在持有约7.5亿美元现金,但是2014年净损失已高达1.14亿美元,今年的亏损甚至可能会进一步扩大。柯达需要找到合作伙伴,开发、销售卡拉克认为柯达可以生产的产品。资产达到13亿美元的瑞士纸箱设备生产商Bobst可能将是柯达未来业务的众多合作伙伴之一。Bobst首席执行官吉恩·鲍勃斯特(Jean-Pascal Bobst)说,他们希望利用柯达的数字打印技术,生产个性化包装设备。鲍勃斯特说:“它可能将是瓦楞纸箱的一场革命。”其他合作伙伴还包括犹他州一家打印公司和罗彻斯特的一家设备制造公司。后者的老板也曾经是柯达的员工,现在正在开发触屏技术。

克拉克来到柯达之前,很多技术,比如包装传感器技术,就已经在柯达了。2014年夏天,柯达成立了一个新的部门,也就是柯达技术解决方案部(Kodak Technology Solutions),负责孵化更多的业务。

 “我们已经开发出了可用于反盗版、防伪造的隐形墨水、智能包装传感器以及医用的银质抗菌线。”柯达软件兼技术解决方案部门主管裁马赫( Eric-Yves Mahe)说:“现在的挑战是,人们的信心动摇了。”

当年的“乔治”

柯达曾经也是科技公司中的典范。

乔治·伊士曼(George Eastman)创立、定义了柯达。在西雅图,“比尔”特指比尔·盖茨,“史蒂夫”特指“史蒂芬·乔布斯”,而在罗彻斯特,“乔治”这个名字同样有着特殊的含义。人们提起伊士曼,仍然会直接叫他“乔治”。大多数时候,当地居民常谈起来会说,如果乔治还在,他会怎样避免柯达的衰落。

伊士曼是一位可以与史蒂夫·乔布斯媲美的微观管理者,凡事事必躬亲。有一次,他甚至在一起反垄断调查案中还抽出时间来与下属一起讨论柯达的橡皮筋。他还雇了侦探来调查柯达销售员的忠诚度。他还为员工建了一座电影院,免费为每天三个班次的员工放映电影。

1932年,他的健康开始每况愈下,伊士曼和医生讨论了很多种毒药,还请医生在自己的胸口标出了心脏的位置。最后,这位77岁的老人用一支鲁格尔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留下了这样一张纸条:“我的工作已经完成了,没有理由再等下去了。”

乔治·伊士曼(左)一手创立了柯达,定义了这家公司的灵魂。图为乔治与爱迪生在一起。 图片来源:网络

伊士曼的家长式作风在他自杀后还延续了几十年。柯达红黄相间的标志还不断出现在罗彻斯特少年棒球联盟(the Rochester Little League)的免费背包上、市镇游泳池的免费救生衣上,还有免费购物袋和午餐盒上。柯达与谷歌不同,并没有为员工提供公司巴士。柯达员工一般用公司稳定的年终奖金买车。

“我们那时候就是一个黄色的小镇,是一个创新的小镇。乔治为我们做的贡献太多了。”罗彻斯特当地一位44岁的居民布莱恩·怀特(Brian White)说,“即使柯达开始全面衰落,我们也没人相信它会破产。”

罗彻斯特如今凋敝了许多。据当地人口统计局(Census Bureau)的数据显示,罗彻斯特的中等家庭收入约为3.09万美元,仅仅是纽约州总体水平的一半。而美国联邦调查局(FBI)也表示,罗彻斯特谋杀案的数量几乎是纽约市的5倍。

罗彻斯特市长拉伍利·A·沃伦(Lovely A. Warren)说:“15年来,我们一直面临着挑战。”

柯达曾经努力改变,希望发展壮大。1988年,柯达斥资51亿美元收购了斯特林药业公司(Sterling Drug),借此扩大业务,挺进了制药领域。柯达的研究人员还发明了数码摄影技术,1990年代还把这项技术用到了专业相机中。柯达原本已经制定了计划,要转向消费者数码相机领域,但它当时在传统摄影领域赚到了钱,这让它志得意满,于是计划不了了之。

那时候总感觉还有时间。

但是到了2001年,甚至还没等到智能手机相机出现,胶片的销售额就已经开始以每年20%-30%的速度下跌。柯达也曾经斥巨资进军家庭印刷市场,为争取消费者进行最后一搏,但还是以失败告终。

眼下,克拉克并不追求那么大的野心。几十年来,柯达就是罗彻斯特的同义词,但从惠普的合并案发生之后,这位新任CEO就一直住在美国另一头的旧金山。尽管克拉克也出席过罗彻斯特当地的一些活动,但他还没有拜会过罗彻斯特的市长,也很少在罗彻斯特连续住上好几天。没有几个人认为他是传统的柯达人,不是一位会在柯达干上几十年的高管。

“克拉克就是柯达所需要的人。”经营金斯伯里公司( Kingsbury Corporation)的威廉姆斯·波洛克(William Pollock)说。金斯伯里公司是罗彻斯特的一家小型制造商,正在与新柯达合作制造触控传感器。“他更像企业家,从来不在同一个地方连续住两个晚上。人们说,‘他不像罗彻斯特人,不是柯达作风。’我说,‘这对他是好事。’”

微小的胜算

多花点时间在柯达转一转就会发现,很明显,这家公司的辉煌已经消退。克拉克强调,柯达的历史依旧在赋予柯达品牌以力量,但是眼下的情况却不利于他拯救柯达的大计。

“问题跟技术没关系,而是出在竞争上。”CTR资本集团分析师艾莫·提瓦纳(Amer Tiwana)说,“柯达的知识产权上似乎略胜一筹,但是危险在于它的竞争者们。柯达在每个市场都有八到十个强大的对手,他们靠价格打败柯达。柯达的新产品可能永远也赚不到钱。”

2013年,柯达以5.27亿美元的价格向包括苹果(Apple)、三星(Samsung)、Facebook等在内的12家公司出售了与数字图像捕捉相关的1100项专利。不过,柯达保留了与收购者同等使用这些专利的权利。比如说,如果柯达或许希望有一天再次进入影像领域与这些公司竞争,它依然可以使用这些专利。柯达还保留了7000项其他的专利,其中大部分都涉及图像创作的化学和物理学原理。市场认为,这部分专利价值相对较小。

柯达的商用胶卷业务也在萎缩。一直到2007年,柯达生产的影片胶卷长度还长达114亿英尺(约合34.75亿米),足以绕地球88圈,而现今,这个数字已经缩水了96%。2014年7月,克拉克接手柯达刚刚3个月就保住了一部分传统业务。他在昆汀·塔伦蒂诺(Que ntin Tarantino)等导演的支持下与好莱坞几家主要的电影制片厂达成了协议,它们未来几年将继续购买柯达的电影胶卷。今年2月,协议正式敲定。

“胶卷对我们来说依旧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业务。我们必须确保有办法把它维持下去,”克拉克说,“否则,可能会有300人失业,还要再关一家工厂。另外,我们也希望它继续开着,因为我们要在那里生产触摸屏。”

但是,对克拉克来说,更重要的是,柯达的过去,不仅指的是它的知识产权,也是指柯达的制作工艺,都需要调整。触摸屏在离研发中心不远的商用胶卷大楼初步准备好之后,经过曝光获得银色的交叉排线。这个工艺流程类似于胶卷显影的过程,它使用的机器设备就类似于巨大的相机和暗室。

柯达擅长的这种影印技术可以用令人炫目的速度印刷报纸,也可以为一些大型赛事生产带有参赛队伍标志的定制啤酒箱。这种数码成像技术的根源是涂层包装一类的技术,可以一直追溯到柯达推出的邮寄快照打印业务。这种超高分辨率印刷技术的油墨颗粒只有人类头发直径的千分之一大小。这些都是柯达为了进入消费打印领域花了大价钱、经历了多次失败之后的成果。

柯达目前的实验室。 图片来源:网络

克拉克说,乔治·伊士曼创造的柯达文化是一笔有毛病的遗产。去年10月,公司有一次给80名员工开会,有人问柯达20多年的裁员传统什么时候可以结束。“我的答案当然是,永远不会结束”,克拉克回忆说,“因为没有一家公司敢说什么事情是一成不变的。”

这些年来,柯达每一次都承诺是最后一次裁员。因此,克拉克的坦率反而赢得了一些人的感激。果不其然,2014年12月,克拉克又进行了一次重组和裁员。

事实也确实如此,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改变不会再次到来。

 

(译者:刘倩)

来源:纽约时报

原标题:AT KODAK, CLINGING TO A FUTURE BEYOND FILM

最新更新时间:03/26 15:07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