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工银国际评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寻找经济增长的长期秘钥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工银国际评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寻找经济增长的长期秘钥

面向未来,实干和探索终将开辟新途。危机十年之后,机遇与挑战并存。两位学术巨擘的研究经历,向我们展现了如何面对不确定性的未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 程实

10月8日,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最终花落诺德豪斯(William D. Nordhaus)和罗默(Paul M. Romer),以表彰其在长期宏观经济分析方面的杰出贡献。我们认为,本次诺奖不仅颁给两位学者的过往贡献,亦颁给全球经济修复伤痛、走向复苏的未来希望。

在危机十年之后,全球经济仍然面临转型发展和气候异变的长期挑战。围绕这两大问题,诺德豪斯教授融合了经济学和自然科学的分析方法,提出了前瞻性政策建议。从长期来看,全球协同发展的根源在于内生稳定的增长。以罗默教授为代表的新增长理论指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扩散是经济增长的不竭之源。

有鉴于此,及时跳出“零和博弈”的政策困局,积极推动全球产业链的技术合作,才是实现全球长周期复苏的有效途径。面对不确定性的未来,两位学术巨擘的经历亦表明,纵使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全球局势之下,人类的实干与探索终将开拓出持续发展的新道路和新未来。

发展的可持续性依然面临长期挑战

危机十年之后,全球经济虽重归复苏轨道,但是发展的可持续性依然面临长期挑战。

外部来看,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正在对全球经济施加日益收紧的外部约束。内部来看,正如IMF的最新研究显示,十年危机阴影之下,全球生育率明显下滑,广泛的劳动力短缺正在迫使全球发展方式加速转型。

面对这些挑战,诺德豪斯教授以其前瞻性的、跨领域的研究,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围绕政治和经济的互动,他从执政党行为的机会主义特征出发,对经济周期的政治决定因素进行了深刻阐释。

围绕经济指标的实质意义,诺德豪斯教授关注经济行为的社会效益和成本,不仅首创了绿色GDP的前身——“净经济福利指标”(net economic welfare),也开辟了探讨环境与经济相互影响的科学路径。

围绕气候变化问题,诺德豪斯教授构建了完备的分析体系,融合经济学和自然科学的分析工具,建立了基础性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对能源有效利用、气候政策选择等关键领域提出了政策建议。

围绕发展转型问题,诺德豪斯教授的研究较早地延伸至“新经济”领域,并对新兴市场的经济改革和管理做出了前瞻性分析。

有鉴于此,以本次诺奖为契机,认真审视和思考上述领域的前沿研究,无疑将有助于全球经济走出危机阴影,走向以“绿色经济”和“新经济”为基础的新一轮繁荣。

经济增长的不竭之源是科技的发展和扩散

放眼长远,全球协同发展的根源在于内生稳定的增长。在经济增长领域,如果说凯恩斯主义是挽狂澜于既倒的最后依靠,在金融危机十年之后的今天,寻找发展的长期动力、探索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无疑是最具现实意义的关切。

如何确立经济内生增长的路径,罗默早在三十年前即给出了答案,那就是将科技创新与人力资本内化于其中的新增长模型。以罗默为代表的新增长理论打破了传统理论的桎梏,率先指出知识具有正向外部性,并能够加深社会分工,从而推动生产的规模收益递增。因此,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扩散是经济增长的不竭之源。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这一论断对全球经济复苏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根据IMF的研究,2004-2014年期间,科技的跨境流入每年对新兴市场的劳动生产率带来约0.7个百分点的增长,占增长总量的40%。并且,近年来,中国、韩国等后发国家已在诸多领域跻身世界前列,成为全球重要的科技创新源泉。

但是,2018年4月以来,美国以知识产权为借口的贸易摩擦,削弱了科技跨境流动,正在侵蚀全球和美国自身的长期增长潜力。有鉴于此,尊重经济学的理论指导和实证分析,及时跳出“零和博弈”的政策困局,积极推动全球产业链的技术合作,才是实现全球长周期复苏的有效途径。

如何面对不确定性的未来

面向未来,实干和探索终将开辟新途。危机十年之后,机遇与挑战并存。两位学术巨擘的研究经历,亦向我们展现了如何面对不确定性的未来。

2018年诺贝尔奖尘埃落定,陪跑多年的罗默终获青睐,远见卓识的诺德豪斯脱颖而出。其中,罗默不只是坐而论道的理论家,也是亲历亲为的实干派。他把对互联网的热情转化为经商创业的成功经历,也不乏在世行担任首席经济学家期间直面真实世界的大胆发声。作为涉猎广泛的经济名家,诺德豪斯是“曾为冷门,现成显学”的气候变化经济学领域的奠基人。

在人类生存环境挑战日益严峻,而国际合作和气候治理也面临重重困难的今天,诺德豪斯同样在三十年多年前开始的独立求索是勇气与视野的最好诠释。从方法论的角度,两位学者又都是秉持科学态度认识世界,从现实出发而不拘泥于技术的典范。

对于中国而言,在投资回报率明显衰减、供给侧改革发轫接力的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思维模式转换决定了改革再出发的基调,相信两位学者的研究和思考将对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带来有益的启发。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工银国际评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寻找经济增长的长期秘钥

面向未来,实干和探索终将开辟新途。危机十年之后,机遇与挑战并存。两位学术巨擘的研究经历,向我们展现了如何面对不确定性的未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 程实

10月8日,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最终花落诺德豪斯(William D. Nordhaus)和罗默(Paul M. Romer),以表彰其在长期宏观经济分析方面的杰出贡献。我们认为,本次诺奖不仅颁给两位学者的过往贡献,亦颁给全球经济修复伤痛、走向复苏的未来希望。

在危机十年之后,全球经济仍然面临转型发展和气候异变的长期挑战。围绕这两大问题,诺德豪斯教授融合了经济学和自然科学的分析方法,提出了前瞻性政策建议。从长期来看,全球协同发展的根源在于内生稳定的增长。以罗默教授为代表的新增长理论指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扩散是经济增长的不竭之源。

有鉴于此,及时跳出“零和博弈”的政策困局,积极推动全球产业链的技术合作,才是实现全球长周期复苏的有效途径。面对不确定性的未来,两位学术巨擘的经历亦表明,纵使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全球局势之下,人类的实干与探索终将开拓出持续发展的新道路和新未来。

发展的可持续性依然面临长期挑战

危机十年之后,全球经济虽重归复苏轨道,但是发展的可持续性依然面临长期挑战。

外部来看,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正在对全球经济施加日益收紧的外部约束。内部来看,正如IMF的最新研究显示,十年危机阴影之下,全球生育率明显下滑,广泛的劳动力短缺正在迫使全球发展方式加速转型。

面对这些挑战,诺德豪斯教授以其前瞻性的、跨领域的研究,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围绕政治和经济的互动,他从执政党行为的机会主义特征出发,对经济周期的政治决定因素进行了深刻阐释。

围绕经济指标的实质意义,诺德豪斯教授关注经济行为的社会效益和成本,不仅首创了绿色GDP的前身——“净经济福利指标”(net economic welfare),也开辟了探讨环境与经济相互影响的科学路径。

围绕气候变化问题,诺德豪斯教授构建了完备的分析体系,融合经济学和自然科学的分析工具,建立了基础性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对能源有效利用、气候政策选择等关键领域提出了政策建议。

围绕发展转型问题,诺德豪斯教授的研究较早地延伸至“新经济”领域,并对新兴市场的经济改革和管理做出了前瞻性分析。

有鉴于此,以本次诺奖为契机,认真审视和思考上述领域的前沿研究,无疑将有助于全球经济走出危机阴影,走向以“绿色经济”和“新经济”为基础的新一轮繁荣。

经济增长的不竭之源是科技的发展和扩散

放眼长远,全球协同发展的根源在于内生稳定的增长。在经济增长领域,如果说凯恩斯主义是挽狂澜于既倒的最后依靠,在金融危机十年之后的今天,寻找发展的长期动力、探索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无疑是最具现实意义的关切。

如何确立经济内生增长的路径,罗默早在三十年前即给出了答案,那就是将科技创新与人力资本内化于其中的新增长模型。以罗默为代表的新增长理论打破了传统理论的桎梏,率先指出知识具有正向外部性,并能够加深社会分工,从而推动生产的规模收益递增。因此,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扩散是经济增长的不竭之源。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这一论断对全球经济复苏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根据IMF的研究,2004-2014年期间,科技的跨境流入每年对新兴市场的劳动生产率带来约0.7个百分点的增长,占增长总量的40%。并且,近年来,中国、韩国等后发国家已在诸多领域跻身世界前列,成为全球重要的科技创新源泉。

但是,2018年4月以来,美国以知识产权为借口的贸易摩擦,削弱了科技跨境流动,正在侵蚀全球和美国自身的长期增长潜力。有鉴于此,尊重经济学的理论指导和实证分析,及时跳出“零和博弈”的政策困局,积极推动全球产业链的技术合作,才是实现全球长周期复苏的有效途径。

如何面对不确定性的未来

面向未来,实干和探索终将开辟新途。危机十年之后,机遇与挑战并存。两位学术巨擘的研究经历,亦向我们展现了如何面对不确定性的未来。

2018年诺贝尔奖尘埃落定,陪跑多年的罗默终获青睐,远见卓识的诺德豪斯脱颖而出。其中,罗默不只是坐而论道的理论家,也是亲历亲为的实干派。他把对互联网的热情转化为经商创业的成功经历,也不乏在世行担任首席经济学家期间直面真实世界的大胆发声。作为涉猎广泛的经济名家,诺德豪斯是“曾为冷门,现成显学”的气候变化经济学领域的奠基人。

在人类生存环境挑战日益严峻,而国际合作和气候治理也面临重重困难的今天,诺德豪斯同样在三十年多年前开始的独立求索是勇气与视野的最好诠释。从方法论的角度,两位学者又都是秉持科学态度认识世界,从现实出发而不拘泥于技术的典范。

对于中国而言,在投资回报率明显衰减、供给侧改革发轫接力的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思维模式转换决定了改革再出发的基调,相信两位学者的研究和思考将对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带来有益的启发。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