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烈程度不足,竞技水平欠奉,女性参与运动不得体……长久以来,体育被默认带有“男性”的前缀,女子体育被视作男性竞技的附庸、陪衬与调剂,乃至有违社会规范的存在。
除社会文化观念外,掣肘女子体育发展的另一要素便是相关数据的有限与缺失。“观众兴趣阑珊”的推断及预设,使得版权商、投资方与媒体对深耕女性赛事多持观望态度,阻碍了女子体育的商业化与普及化,构成恶性循环。
近日,知名市场调研公司尼尔森发布女子体育发展报告,填补该领域空白的同时,帮助版权所有者、赛事组织者各方更全面地理解女子体育的商业前景。
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8个最活跃的体育市场中,尼尔森分别选取1000名采访对象进行调研。
研究发现,84%受访体育迷对女子体育感兴趣,其中51%为男性。45%的受访者考虑现场观看女子赛事,在电视台免费转播女子体育的前提下,有意提高观赛频率的体育迷则占到46%。
值得注意的是,对女子体育不感冒的受访者中,38%表示从未观看过但可能感兴趣。如何争取这部分尚未开拓的观众群体,将是相关从业者需要研究的议题。
相较于商业化趋于成熟的男性竞技,女子体育的当务之急依然是积累足够的观众群体,而非研究如何从传播权中获益。
正因如此,在D2C和OTT崛起的背景下,通过免费赛事转播吸引关注,仍是多数女子赛事的重要手段。尼尔森报告显示,付费女子赛事已然具备一定的发展潜力。
38%英国受访者有意通过流媒体平台观看女子赛事,其中74%愿为比赛支付最多10英镑费用。实际操作层面,WTA和UFC已分别开设WTV频道和UFC联盟通,并基于平台拓展多媒体转播战略。
各类女子体育项目中,网球无疑是综合发展最为成熟的一项。
女子网球运动不仅具备较为完善的转播与商业开发,还拥有突出的辨识度与号召力。综合八国受访者给出的最知名女性运动员前三排名,网球运动员占据半数,小威更是五度居首,知名团队运动员则主要集中于足球项目。
作为男子竞技的热门项目,篮球(43%)和足球(43%)在女子体育迷心中并未占有过高地位。相较高尔夫(61%)、板球(52%)、自行车(51%)以及足篮球等男女选手分开竞技的项目,男女项目一同举行的赛事对体育迷有更强的吸引力,如田径(89%)、网球(86%)、铁人三项(81%)和综合格斗(79%)。
尽管女足运动目前在关注度不足,但其拥有1.05亿潜在观众群体,超过综合格斗(9400万)、极限运动(7900万)和篮球(7200万)居首。
在知名度与吸引力方面,足球项目呈现出明显的性别界限。女足世界杯和女足欧冠的知名度分别为63%和48%,男足世界杯和男足欧冠则达到84%和69%。受访者对于2019年女足世界杯的兴趣(34%),明显低于男足世界杯(45%)。
全部受访者中,认为女子体育具有一定竞争力、技巧与高质量的分别占到46%、35%和32%。相较男性竞技,女子体育被认为更具激励性、进步、干净透明,较少被资本驱使,且更为家庭导向。
报告认为,受访者对男女体育特点的认识与划分,可以帮助赞助商更全面地评估赞助方案,并依此规划未来战略。
2013到2017年间,女子体育达成的年赞助合约数量提升37%,合约平均价值的涨幅则达到49%,整体呈现出积极信号。
但需要明确的是,这项调研的对象集中在西欧、北美以及澳洲等女子体育相对发达的地区,亚洲、南美以及非洲地区的现状则仍未得到清晰呈现。
李娜、大阪娜奥米等个体运动员的成功,以及墨西哥女足联赛的火热已证明,发展中国家的女子体育同样具备可观的市场潜力。随着女子体育的持续发展,世界各地资源的联动,这部分空白将会被有效填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