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为什么用优惠券购物心里就是舒服?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为什么用优惠券购物心里就是舒服?

给消费者的心理安慰而已。

作者:雒增庭

现在很多人都在网上定外卖,外卖的兴起,给现代人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2017年中国在线餐饮外卖用户规模较2016年增长19.1%,正式突破3亿人,2018年预计将达到3.55亿人,这些,不仅归功于旺盛的市场需求催生出了互联网世界庞大的外卖消费市场,还包括很多商家的促销活动,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什么新用户免单券、5元特价菜准点抢购、9.9元的夜宵红包、周末优惠券、满减优惠券等各种福利政策层出不穷,看似会占到一定的便宜,但在实际中,即使人们享受到这些优惠,也并没有节省多少钱,而用户却还是会有那种占了便宜的感觉,尤其在看到满减优惠中,再加几块钱就能减少多少钱的时候,很多人都是会毫不犹豫的再买一些,因为不买会感觉自己吃了大亏。更有甚者会直接去购买这些优惠券,即使这些花费已经远远超出了自己实际购买商品的价值,但是在整个消费过程中,消费者却还是会感觉特别舒坦,感觉自己占了大便宜。

那么,这一张张小小的优惠券,究竟有何种魔力,让人们如此着迷?

在生活中,占便宜这种心理是很多人都会有的,就算自己不懂经济学亦或是心理学,不会去详细的计算自己的利益得失,但还是会倾向于去做自己认为可以占便宜的事,也就是所得最大化。

人有时候是很复杂的,既理性自利,又盲目无私,人能够有计划的为自己获得所有可能的利益。在经济学中,有一个“效应最大化”的理论,这个理论就是说,正常人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不论这件事情多么奇怪和愚蠢,对他/她来说都是理性作用的产物,如果某件事无法将个人所得最大化,人们就会选择不去做。但是该理论在解释实际生活,人们的经济行为这件事中又不可靠。人们往往会到离家更远的超市去买东西,仅仅是因为有这家超市的代金券,不愿意花几块钱去应用商店买歌曲,却又热衷于花费几百、甚至几千的费用去参加一场演唱会。在与金钱有关的各种行为中,人们又会做出相悖与效用最大化的事情。

说到代金券这个问题,事后人们看来,因为要享受这些优惠而做出超出实际成本的事情,确实是不理性的行为,但很多人还是乐于去这样做,究其原因,就在于商家们抓住了人们心中的特权心理,从而实现了自己的商业目的。

当我们进行消费的时候,商家告诉消费者你有多少钱的优惠可以使用时,就是告诉了我们,我们拥有了一种特权,不用特权就会吃亏,而特权也是稀缺资源,不用白不用,这是很多人的心理,正是因为消费者用了这些其实无关紧要的特权,就会买一些其实自己并不需要或者是根本用不着的东西。

吃准了这一心理的商家总是针对性的制造一些诱惑让消费者上钩,在买车的时候,4S店会推出免费贴膜或者是换机油等活动,其实仔细计算下来,这些不是消费者买车的主要原因,但却会增强购买这款车的意愿,从而实现交易,这些无形的因素控制了消费者的行为和心理,一步步走向商家设置好的路径,而这些,往往需要大家保持足够的定力和清醒的头脑,才能守住自己的钱包,不去买不适合亦或是不需要的东西。

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的“特权”刺激下,让我们觉得这些优惠券物超所值,即使为了获得它们付出了额外成本,但我们还是觉得心里舒坦,还是会认为这些钱花的非常值。

人们会因为错过了时间而没有抢到几块钱的优惠红包懊恼不已,但是对于买卖双方而言,吃亏的永远不会是买方,卖方总是琢磨会买方的心理,进而想出各种促销和优惠活动来权衡二者之间的关系,说白了这也只是给消费者的心理安慰而已。

你怎么可能真正占到人家的便宜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为什么用优惠券购物心里就是舒服?

给消费者的心理安慰而已。

作者:雒增庭

现在很多人都在网上定外卖,外卖的兴起,给现代人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2017年中国在线餐饮外卖用户规模较2016年增长19.1%,正式突破3亿人,2018年预计将达到3.55亿人,这些,不仅归功于旺盛的市场需求催生出了互联网世界庞大的外卖消费市场,还包括很多商家的促销活动,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什么新用户免单券、5元特价菜准点抢购、9.9元的夜宵红包、周末优惠券、满减优惠券等各种福利政策层出不穷,看似会占到一定的便宜,但在实际中,即使人们享受到这些优惠,也并没有节省多少钱,而用户却还是会有那种占了便宜的感觉,尤其在看到满减优惠中,再加几块钱就能减少多少钱的时候,很多人都是会毫不犹豫的再买一些,因为不买会感觉自己吃了大亏。更有甚者会直接去购买这些优惠券,即使这些花费已经远远超出了自己实际购买商品的价值,但是在整个消费过程中,消费者却还是会感觉特别舒坦,感觉自己占了大便宜。

那么,这一张张小小的优惠券,究竟有何种魔力,让人们如此着迷?

在生活中,占便宜这种心理是很多人都会有的,就算自己不懂经济学亦或是心理学,不会去详细的计算自己的利益得失,但还是会倾向于去做自己认为可以占便宜的事,也就是所得最大化。

人有时候是很复杂的,既理性自利,又盲目无私,人能够有计划的为自己获得所有可能的利益。在经济学中,有一个“效应最大化”的理论,这个理论就是说,正常人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不论这件事情多么奇怪和愚蠢,对他/她来说都是理性作用的产物,如果某件事无法将个人所得最大化,人们就会选择不去做。但是该理论在解释实际生活,人们的经济行为这件事中又不可靠。人们往往会到离家更远的超市去买东西,仅仅是因为有这家超市的代金券,不愿意花几块钱去应用商店买歌曲,却又热衷于花费几百、甚至几千的费用去参加一场演唱会。在与金钱有关的各种行为中,人们又会做出相悖与效用最大化的事情。

说到代金券这个问题,事后人们看来,因为要享受这些优惠而做出超出实际成本的事情,确实是不理性的行为,但很多人还是乐于去这样做,究其原因,就在于商家们抓住了人们心中的特权心理,从而实现了自己的商业目的。

当我们进行消费的时候,商家告诉消费者你有多少钱的优惠可以使用时,就是告诉了我们,我们拥有了一种特权,不用特权就会吃亏,而特权也是稀缺资源,不用白不用,这是很多人的心理,正是因为消费者用了这些其实无关紧要的特权,就会买一些其实自己并不需要或者是根本用不着的东西。

吃准了这一心理的商家总是针对性的制造一些诱惑让消费者上钩,在买车的时候,4S店会推出免费贴膜或者是换机油等活动,其实仔细计算下来,这些不是消费者买车的主要原因,但却会增强购买这款车的意愿,从而实现交易,这些无形的因素控制了消费者的行为和心理,一步步走向商家设置好的路径,而这些,往往需要大家保持足够的定力和清醒的头脑,才能守住自己的钱包,不去买不适合亦或是不需要的东西。

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的“特权”刺激下,让我们觉得这些优惠券物超所值,即使为了获得它们付出了额外成本,但我们还是觉得心里舒坦,还是会认为这些钱花的非常值。

人们会因为错过了时间而没有抢到几块钱的优惠红包懊恼不已,但是对于买卖双方而言,吃亏的永远不会是买方,卖方总是琢磨会买方的心理,进而想出各种促销和优惠活动来权衡二者之间的关系,说白了这也只是给消费者的心理安慰而已。

你怎么可能真正占到人家的便宜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