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工商银行净利润首现个位数增长 姜建清仍表示满意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工商银行净利润首现个位数增长 姜建清仍表示满意

经济结构转型、利率市场化加上金融脱媒的三重叠加效应,使得银行业整体利率开始放缓。

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图片来源:CFP

虽然中国工商银行(601398,SH)在2013年失去全球总市值最大银行的地位,但2013年中国工商银行仍以资产规模2.8万亿美元(约合17.41万亿元人民币)超越埃克森美孚,成为全球最大的企业。

在2014年,这家全球最大企业获得了总量巨大的利润增长——净利润为2763亿,相较上年增长133.2亿元。不过,与此同时净利润增速却下滑到5.1%的个位数,这个数字仅是上一年净利润增速的一半。

本周正值银行年报密集发布期。从各家银行公布的年报来看,特点突出,一方面是不良双升,二是利润增速均下滑至个位数:同日发布年报的交行利润增速为5.71%,农行利润增速从14.5%下滑至8%,中行利润增速降至8.22%,而中信仅增长了3.87%。周四(3月26日)晚间刚刚公布年报被称为“宇宙行”的工行,亦不例外。

对于利润放缓的原因,工行董事长姜建清在发布会上解释,一方面是基数原因,“2014年的利润数相当于2000年之后8年的利润总量,总量大了,基数大了,不可能像过去那么高速增长。”

另一方面,是经济周期导致的成本增加。“中国经济遇到了三期叠加,有些企业面对结构调整,出现去库存、去产能过剩等去杠杆的过程,这些问题传导至银行。”他解释,银行为此增提了拨备,用拨备来消化不良贷款,以稳定资产质量,这使得银行成本提高。三期叠加,指的是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以及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

此外,利率市场化的提速和金融脱媒,也给银行利润带来重创。“整个金融改革在加速,利率市场化的进展很快,互联网金融等影响的叠加,都给银行盈利增长带来影响。”姜建清在发布会上称。

姜建清所阐述的上述三点,正是国内银行业目前共同面临的问题。

“利润增速放缓是大方向,各家银行都一样,降息和利率市场化之后,息差收窄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资产质量的压力也在加大。”国金证券银行分析师马鲲鹏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他预计,2015年,不良肯定是会继续上升的。

针对银行业利润增速下滑,中信银行行长李庆萍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是很正常的。”她认为,这并不代表银行的盈利能力不行了,而是与中国经济形势密切相关。“去年中信银行拨备前净利润增速为21.33%,这说明银行的盈利能力并没有下降,只是将一部分利润放入了银行拨备和计提。”李庆萍在会上称。

农行银行行长张云则表示,在经济新常态下,银行业正在进入一个调整期,发展模式也在发生变化。银行要从过去外延粗放的模式,向集约内涵的方向转化,与新常态相适应。

中国银行业正处于调整期,而调整还在进行中,这可能会带来一定的阵痛。像中国其他的商业银行一样,工商银行也在进行改革和结构的调整,来消化上述问题。

“在今后的几年,中国的商业银行必须进行结构的调整,也会继续感受到经营中间很多的压力,包括不良贷款的压力。”姜建清在答记者问时表示。但他认为,在不良贷款方面,风险可控。

“我们(工行)的拨备覆盖水平是206.9%,也就是说1块钱的不良贷款有2块多钱的拨备,这个在全球也是非常高的一个水平。”

对于市场非常关注的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开发贷款、以及产能过剩行业这三个风险点的不良贷款水平,工行将上述不良贷款率分别控制在0.07%、0.64%、以及2.5%左右。

去年全年,工行处置不良贷款为1060亿,其中,约2/3靠现金清收跟重组转化,1/3来自于贷款核销。“今年趋势未变,不良贷款总额今年预计会稍微多一些,但是我们估计全年的不良贷款总体还是可控的。”他希望,今年工行的管理层,能将不良贷款控制在1.45%以内。

姜建清认为,国家的经济转型升级也将给银行带来新的机会。“‘一带一路’等三大战略的实施,新兴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以及资产管理、零售金融的发展,都给商业银行未来发展带来大量的机遇。”他表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工商银行净利润首现个位数增长 姜建清仍表示满意

经济结构转型、利率市场化加上金融脱媒的三重叠加效应,使得银行业整体利率开始放缓。

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图片来源:CFP

虽然中国工商银行(601398,SH)在2013年失去全球总市值最大银行的地位,但2013年中国工商银行仍以资产规模2.8万亿美元(约合17.41万亿元人民币)超越埃克森美孚,成为全球最大的企业。

在2014年,这家全球最大企业获得了总量巨大的利润增长——净利润为2763亿,相较上年增长133.2亿元。不过,与此同时净利润增速却下滑到5.1%的个位数,这个数字仅是上一年净利润增速的一半。

本周正值银行年报密集发布期。从各家银行公布的年报来看,特点突出,一方面是不良双升,二是利润增速均下滑至个位数:同日发布年报的交行利润增速为5.71%,农行利润增速从14.5%下滑至8%,中行利润增速降至8.22%,而中信仅增长了3.87%。周四(3月26日)晚间刚刚公布年报被称为“宇宙行”的工行,亦不例外。

对于利润放缓的原因,工行董事长姜建清在发布会上解释,一方面是基数原因,“2014年的利润数相当于2000年之后8年的利润总量,总量大了,基数大了,不可能像过去那么高速增长。”

另一方面,是经济周期导致的成本增加。“中国经济遇到了三期叠加,有些企业面对结构调整,出现去库存、去产能过剩等去杠杆的过程,这些问题传导至银行。”他解释,银行为此增提了拨备,用拨备来消化不良贷款,以稳定资产质量,这使得银行成本提高。三期叠加,指的是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以及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

此外,利率市场化的提速和金融脱媒,也给银行利润带来重创。“整个金融改革在加速,利率市场化的进展很快,互联网金融等影响的叠加,都给银行盈利增长带来影响。”姜建清在发布会上称。

姜建清所阐述的上述三点,正是国内银行业目前共同面临的问题。

“利润增速放缓是大方向,各家银行都一样,降息和利率市场化之后,息差收窄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资产质量的压力也在加大。”国金证券银行分析师马鲲鹏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他预计,2015年,不良肯定是会继续上升的。

针对银行业利润增速下滑,中信银行行长李庆萍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是很正常的。”她认为,这并不代表银行的盈利能力不行了,而是与中国经济形势密切相关。“去年中信银行拨备前净利润增速为21.33%,这说明银行的盈利能力并没有下降,只是将一部分利润放入了银行拨备和计提。”李庆萍在会上称。

农行银行行长张云则表示,在经济新常态下,银行业正在进入一个调整期,发展模式也在发生变化。银行要从过去外延粗放的模式,向集约内涵的方向转化,与新常态相适应。

中国银行业正处于调整期,而调整还在进行中,这可能会带来一定的阵痛。像中国其他的商业银行一样,工商银行也在进行改革和结构的调整,来消化上述问题。

“在今后的几年,中国的商业银行必须进行结构的调整,也会继续感受到经营中间很多的压力,包括不良贷款的压力。”姜建清在答记者问时表示。但他认为,在不良贷款方面,风险可控。

“我们(工行)的拨备覆盖水平是206.9%,也就是说1块钱的不良贷款有2块多钱的拨备,这个在全球也是非常高的一个水平。”

对于市场非常关注的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开发贷款、以及产能过剩行业这三个风险点的不良贷款水平,工行将上述不良贷款率分别控制在0.07%、0.64%、以及2.5%左右。

去年全年,工行处置不良贷款为1060亿,其中,约2/3靠现金清收跟重组转化,1/3来自于贷款核销。“今年趋势未变,不良贷款总额今年预计会稍微多一些,但是我们估计全年的不良贷款总体还是可控的。”他希望,今年工行的管理层,能将不良贷款控制在1.45%以内。

姜建清认为,国家的经济转型升级也将给银行带来新的机会。“‘一带一路’等三大战略的实施,新兴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以及资产管理、零售金融的发展,都给商业银行未来发展带来大量的机遇。”他表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