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研究称我国耕地土壤重金属点位超标率达21.49% 南方污染重于北方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研究称我国耕地土壤重金属点位超标率达21.49% 南方污染重于北方

近20年,我国粮食主产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呈上升趋势,点位超标率从7.16%增加至21.49%,增长了14个百分点;绝大多数重金属元素污染比重呈上升趋势,其中镉(Cd)的污染比重增加趋势最为显著;南方粮食主产区土壤重金属污染重于北方。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最新研究显示,近20多年,我国粮食主产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呈上升趋势,点位超标率从7.16%增加至21.49%,增长了14个百分点。污染物以镉(Cd)、镍(Ni)、铜(Cu)、锌(Zn)和汞(Hg)为主,南方粮食主产区土壤重金属污染重于北方。

上述数据源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发布在最新一期的《环境科学》期刊上。《环境科学》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办,这也是权威期刊第一次公布全国范围内多个区域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分布状况。

研究人员表示,此前对于中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多集中在小尺度或者单个区域内,且多集中在工业区、矿区、城郊耕地等。研究人员分析了2000年以来3006个耕地样点土壤重金属实测数据,以及20世纪80年代的土壤重金属历史数据,评估了我国五大粮食主产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长江中游及江淮地区、黄淮海平原和四川盆地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

研究发现,总体来看我国五大粮食主产区以轻度污染为主。不过,绝大多数重金属元素污染比重呈上升趋势,其中镉(Cd)的污染比重增加趋势最为显著,点位超标比重从1.32%增至17.39%,20多年间增加了16.07%。镍(Ni)、铜(Cu)、锌(Zn)和汞(Hg)的点位超标比重分别增加了4.56%、3.68%、2.24%和1.96%。

图表来源:《环境科学》2018年10月刊

从不同地域的重度污染点位来看,研究结果显示,长江中游及江淮地区重度污染点位比重最大,为7.11%,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东北部、鄱阳湖平原南部、巢湖西部平原和淮河中游等区域;黄淮海平原重度污染次之,点位比重为5.11%,主要分布在山东丘陵区、豫北平原、京津唐地区、黄泛平原等地区;四川盆地重度污染点位主要在成都平原中部;松嫩平原的重污染主要集中在哈尔滨、长春等地;三江平原点位目前尚无重度污染。

2014年4月17日,环保部与国土资源部曾联合发布过一份《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公报》仅有2200余字,没有公布具体的调查数据和污染分布图。据此公报,全国土壤调查点位中,耕地部分的污染比例达19.4%,即受污染耕地约占全部采样耕地的1/5。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的耕地土壤重金属点位超标率为21.49%,较2014年的《公报》增加了2个百分点。不过研究人员解释称,这源于样本采样方法的差异。《公报》中的数据来源于均匀采样,此研究中的数据部分来源于公开发表的文献,可能存在一定发表偏倚,如部分文献重点关注了工矿业区附近、大城市周边等易被污染区域,或将从整体上提高粮食主产区土壤重金属点位超标率。

至于污染源,研究人员表示,采矿业、工业与污灌水是五大粮食主产区土壤重金属的最主要的污染源。除北方粮食主产区污灌污染重于南方外,其余污染源中,南方粮食主产区污染超标率及污染物种类均重于北方。

研究数据显示,矿区附近污染耕地点位重金属超标比重达到93.75%,重度污染比重高达87.50%。除了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没有矿区附近点位之外,长江中游及江淮地区、四川盆地矿区附近的点位重金属超标均为100%。

研究人员表示,土壤重金属具有不可降解和不可移动的特性,农业土壤中的重金属又会转移到地下水、农作物等其他生态系统中,不断富集并通过食物链和水供给危害人体健康。

此前,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将于2019年1月1日起实施。《土壤污染防治法》明确规定,国务院统一领导全国土壤污染状况普查。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林业草原等主管部门,每十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普查。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研究称我国耕地土壤重金属点位超标率达21.49% 南方污染重于北方

近20年,我国粮食主产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呈上升趋势,点位超标率从7.16%增加至21.49%,增长了14个百分点;绝大多数重金属元素污染比重呈上升趋势,其中镉(Cd)的污染比重增加趋势最为显著;南方粮食主产区土壤重金属污染重于北方。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最新研究显示,近20多年,我国粮食主产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呈上升趋势,点位超标率从7.16%增加至21.49%,增长了14个百分点。污染物以镉(Cd)、镍(Ni)、铜(Cu)、锌(Zn)和汞(Hg)为主,南方粮食主产区土壤重金属污染重于北方。

上述数据源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发布在最新一期的《环境科学》期刊上。《环境科学》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办,这也是权威期刊第一次公布全国范围内多个区域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分布状况。

研究人员表示,此前对于中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多集中在小尺度或者单个区域内,且多集中在工业区、矿区、城郊耕地等。研究人员分析了2000年以来3006个耕地样点土壤重金属实测数据,以及20世纪80年代的土壤重金属历史数据,评估了我国五大粮食主产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长江中游及江淮地区、黄淮海平原和四川盆地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

研究发现,总体来看我国五大粮食主产区以轻度污染为主。不过,绝大多数重金属元素污染比重呈上升趋势,其中镉(Cd)的污染比重增加趋势最为显著,点位超标比重从1.32%增至17.39%,20多年间增加了16.07%。镍(Ni)、铜(Cu)、锌(Zn)和汞(Hg)的点位超标比重分别增加了4.56%、3.68%、2.24%和1.96%。

图表来源:《环境科学》2018年10月刊

从不同地域的重度污染点位来看,研究结果显示,长江中游及江淮地区重度污染点位比重最大,为7.11%,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东北部、鄱阳湖平原南部、巢湖西部平原和淮河中游等区域;黄淮海平原重度污染次之,点位比重为5.11%,主要分布在山东丘陵区、豫北平原、京津唐地区、黄泛平原等地区;四川盆地重度污染点位主要在成都平原中部;松嫩平原的重污染主要集中在哈尔滨、长春等地;三江平原点位目前尚无重度污染。

2014年4月17日,环保部与国土资源部曾联合发布过一份《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公报》仅有2200余字,没有公布具体的调查数据和污染分布图。据此公报,全国土壤调查点位中,耕地部分的污染比例达19.4%,即受污染耕地约占全部采样耕地的1/5。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的耕地土壤重金属点位超标率为21.49%,较2014年的《公报》增加了2个百分点。不过研究人员解释称,这源于样本采样方法的差异。《公报》中的数据来源于均匀采样,此研究中的数据部分来源于公开发表的文献,可能存在一定发表偏倚,如部分文献重点关注了工矿业区附近、大城市周边等易被污染区域,或将从整体上提高粮食主产区土壤重金属点位超标率。

至于污染源,研究人员表示,采矿业、工业与污灌水是五大粮食主产区土壤重金属的最主要的污染源。除北方粮食主产区污灌污染重于南方外,其余污染源中,南方粮食主产区污染超标率及污染物种类均重于北方。

研究数据显示,矿区附近污染耕地点位重金属超标比重达到93.75%,重度污染比重高达87.50%。除了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没有矿区附近点位之外,长江中游及江淮地区、四川盆地矿区附近的点位重金属超标均为100%。

研究人员表示,土壤重金属具有不可降解和不可移动的特性,农业土壤中的重金属又会转移到地下水、农作物等其他生态系统中,不断富集并通过食物链和水供给危害人体健康。

此前,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将于2019年1月1日起实施。《土壤污染防治法》明确规定,国务院统一领导全国土壤污染状况普查。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林业草原等主管部门,每十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普查。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