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首富李河君能红多久?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首富李河君能红多久?

以前首富施正荣为坐标,或许我们能更清楚、更冷静地看汉能和李河君。喜欢李和君的人说他是新能源革命的扛鼎者,不喜欢的人说他是“大忽悠”、“大骗子”,是“归零”还是成为“国家名片”,一切且待时间验证。

 

(图说:李河君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会长,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作者/ 陈春雷

太阳底下无新事。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2013年,即以黑马之态登上2013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排名第四位的李河君终于在2015年胡润全球富豪榜上登顶,成为了该榜单发布16年来的第12位中国首富。

以2月6日收盘价4.25港元计,李河君控股的汉能薄膜市值达到1769亿港元,他持有的上市公司部分的市值,加上非上市部分的水电、太阳能及其他产业,整个财富规模已达1600亿元之巨,超过了马云和王健林。

这种“春风得意马蹄疾”的状态,不由让人想起曾经同为光伏产业巨鳄,快速崛起但又迅速陨落的2006年的首富无锡尚德施正荣。

细究起来,两个首富有太多相似之处,以施正荣为坐标,或许我们能更清楚、更冷静地看汉能和李河君。

不同的首富,类似的故事

2005年12月14日,无锡尚德在纽交所上市,成为内地首家在纽交所上市的民企,也是当时在美国IPO融资额最大的民企。公司上市后,股价就一路飙升,到了 2006年1月11日,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就从交易首日的20.35美元一路升至33.00美元,后来最高点时甚至达到80美元。

上市前,施正荣持有无锡尚德46.89%的股权,共6800万股,以1月11日收盘价计,其身家达到22.44亿美元(约182亿元人民币),远超福布斯2005年中国首富荣智健的16.4亿美元与胡润百富榜首富黄光裕的140亿元人民币。

实际上,当时胡润、福布斯榜单都是在2005年10月左右即发布,“新首富”施正荣的诞生如今日李河君“登顶”一样,也是备受媒体关注,一片欢腾。2006年5月10日,由《新财富》杂志评选的“2006《新财富》500 富人榜”火热出炉,施正荣以150亿元高居榜首,才算是真正有了一个首富的“名分”。不过,到了年底,2006年胡润百富榜出炉时,其榜首却不是施正荣,而是玖龙纸业张茵。

如今,李河君的“登顶”也是在挤掉马云、王健林之后获得,财富本变幻无常,但这一幕何其相似。

施正荣2000年带着40万美元归国创业,2005年无锡尚德上市,2007年年底,尚德实现销售收入超100亿人民币,公司市值突破百亿美元,进入世界光伏前三强,2008年遭遇危机,2012年破产,一切归零。

李河君1994年即积累了七八千万的资本,并在当年以1000多万元的价格,收购了河源东江上一座装机容量为1500 千瓦的小水电站。之后,通过并购,李河君旗下电站的装机量从几万千瓦扩大到几十万千瓦,旗下水电项目覆盖浙江、广东、宁夏、云南、广西等地,这也成为他财富帝国的基础。

2009年,李河君在涉足了水电、风电之后进入了光伏产业,并且另辟蹊径,没有选择多晶硅太阳能而是薄膜太阳能。

2011年,通过资本市场的运作,李河君成为在香港上市的硅基薄膜太阳能设备制造商铂阳太阳能(00566.HK,现已更名为汉能薄膜发电)的实际控制人,借此进军上游装备制造领域。

之后短短三年,李河君勾勒出光伏帝国的蓝图:在国内建造九大光伏制造基地,完成了对德国索力比亚、美国米亚索能以及全球太阳能公司的收购。

2012年,李河君宣布,汉能集团已投产的8大光伏基地总产能已经达到 3GW,超越美国第一太阳能公司 (FirstSolar),成为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阳能企业以及太阳能发电系统集成商。

两者都是“狂人”。施正荣回国后拉项目时与人说:“给我800万美元,我给你做一个世界第一大企业”,李河君与一些地市政府部门接触时,也会提响亮的口号:“灭了英利”、“成为中国最大薄膜制造商”。

进军资本密集、技术密集而且具有垄断性的电力行业,与政府的交道必不可少。施正荣的尚德快速崛起与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密不可分,甚至有说“没有无锡政府就没有尚德”,而无锡市政府也靠着施正荣大幅度提升政绩。所以施正荣与无锡市政府官员的私交甚好,借助政府关系,施正荣可以轻易从银行取得贷款。

不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无锡市与施正荣的紧密结合造就的巨大财富与政绩的效应,使得各地纷纷上马光伏产业园,一时成红海之势,后来遭遇金融危机,出口受阻之时,尚德的境遇就急转直下。尚德溃败时,已成墙倒众人推之势,其虽然一直寄望于政府救助,但最后迎来的是关联交易、利益输送的调查。

反观李河君的“2000 亿计划”,媒体已有报道,汉能在各地投资依据“三三制原则”,即政府、银行、汉能各出三分之一,而有时汉能连自己的三分之一也不出,资金实则大多数来源于银行与地方政府。

对于国内制造基地,汉能的策略是进驻二线城市,迎合地方政府的招商需求,在土地和资金层面上获得政策支持,也将政府和银行绑在一起。业内已有评论认为,如若光伏市场滑坡,由此或将引发巨大风险。中国最早的光伏企业无锡尚德,及最大的光伏企业江西赛维衰落的案例还历历在目,并没有过去多久。

实际上,虽然有云南丽江金沙江上装机容量为 300 万千瓦的金安桥水电站这样一个“印钞机”存在,但面对李河君所抛出的“2000亿计划”,即打造一条完整的太阳能薄膜产业链:从生产线研发设计到太阳能薄膜电池组件生产,再到应用此技术的光伏电站,并网发电。人们的质疑从来没有停止过。

无论是汉能掌握的太阳能薄膜技术还是汉能的财力乃至汉能存在的关联交易,在有了光伏产业大跃进及之后的一地鸡毛的经验后,人们对汉能的庞大计划与宏伟蓝图多少会保持三分警惕。

做能源领域的苹果

(图说:李河君认为新能源革命的核心是光伏革命,而薄膜化、柔性化是光伏产业发展的未来和总趋势。)

“我们往往高估一到两年的变化,低估五到十年的变化。”李河君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从趋势的角度来讲,与“先驱”乃至“先烈”施正荣相比,李河君对时间节点的把握无疑会更好一些。

2009年,李河君进军光伏产业时,恰逢国家大力支持光伏产业:3月,中国政府出台对光电建筑每瓦补贴20元政策;7月,“金太阳示范工程”起步。国开行放开对光伏贷款,2011 年年底给了汉能300亿元贷款授信额度。“4万亿”、新能源作为七大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之一,都成为汉能快速发展的助力。

不过,李河君选择的是技术上还在突破,成本不占优势的薄膜太阳能技术,而不是技术上已经成熟的多晶硅太阳能。在市场选择上也不是出口欧盟而是专注国内市场。

他曾在2013年11月出版了《中国领先一把:第三次工业革命在中国》一书。其中阐述了这样的观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是新能源革命,新能源革命的核心是光伏革命,而薄膜化、柔性化是光伏产业发展的未来和总趋势。

2015年2月2日,在汉能举办的移动能源战略发布暨全球薄膜发电产品创意大赛启动仪式上,李河君又在演讲中重申了这一观点。或许,他也看到了薄膜发电产品有很大的前景,但是应用率不高,开始在应用市场发力。

他认为,薄膜发电本质上是让人类进入一个移动能源时代,不亚于一场互联网时代的终极人类利用能源革命。薄膜发电其实就是让太阳能直接把光能变为电能,中间没有媒介,直接利用,这是人类的终极能源利用,转化率能高到 30%,彻底颠覆了传统利用能源方式。

在技术上,他说:“很多年前大家都知道薄膜挺好,但薄膜太贵,转化率低。这已经变成过去三四年前的事了。现在薄膜第一转化率已经超越晶硅,应用超过晶硅。每年薄膜发电以一个百分点速度往上增加,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的转化率,意味着成本下降 5%。所以现在随着技术和装备的大规模国产化,成本会大量的下降。”

在李河君的设想中,“每个人的衣服、戴的帽子、包都是能源发电站,能源将无处不在。也许人类将来直接利用太阳能的时候,人类能源不但不会缺乏,可能会过剩”。

薄膜太阳能的巨大应用前景让李河君激动不已,在发布会现场,他如布道一般。他也笃信汉能的市值在刚刚过去的一年翻3倍,实际上代表着市场认可薄膜发电是未来的方向。

在当天的发布会,汉能展示了衣服、户外背包、帐篷、遮阳伞等多种结合了薄膜发电系统的日用品。汉能方面表示,希望在建筑相关行业、消费电子行业、交通工具行业、太阳能全动力车、家用及户外行业、其他行业产品等六大领域推动薄膜发电应用,并以最高奖100万元现金的奖励发起全球薄膜发电产品创新大赛,希望引入全球新能源和设计领域的精英共同参与这场革命。

李河君说:“我们为什么冒这么大风险转型去做薄膜电池?使命与信念支持我们。我们相信薄膜发电能改变世界,改变能源格局。一个伟大的企业不是说你给社会、给老百姓带来好吃好喝就行了,更重要的是能改变世界,带来更大的向上向善,提供一种精神的指引。我们希望这轮能源革命,中国人能领先一把。我们的梦想就是像苹果在美国、三星在韩国一样,成为中国企业的国家名片。”

喜欢他的人说他是新能源革命的扛鼎者,不喜欢他的人说他是“大忽悠”、“大骗子”,是“归零”还是成为“国家名片”,一切且待时间验证。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李河君

  • “汉能系”9家公司破产清算,被“首富”拖累的金融机构还好吗?
  • 汉能系九家核心公司集中破产清算:水电、光伏资产均在列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首富李河君能红多久?

以前首富施正荣为坐标,或许我们能更清楚、更冷静地看汉能和李河君。喜欢李和君的人说他是新能源革命的扛鼎者,不喜欢的人说他是“大忽悠”、“大骗子”,是“归零”还是成为“国家名片”,一切且待时间验证。

 

(图说:李河君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会长,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作者/ 陈春雷

太阳底下无新事。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2013年,即以黑马之态登上2013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排名第四位的李河君终于在2015年胡润全球富豪榜上登顶,成为了该榜单发布16年来的第12位中国首富。

以2月6日收盘价4.25港元计,李河君控股的汉能薄膜市值达到1769亿港元,他持有的上市公司部分的市值,加上非上市部分的水电、太阳能及其他产业,整个财富规模已达1600亿元之巨,超过了马云和王健林。

这种“春风得意马蹄疾”的状态,不由让人想起曾经同为光伏产业巨鳄,快速崛起但又迅速陨落的2006年的首富无锡尚德施正荣。

细究起来,两个首富有太多相似之处,以施正荣为坐标,或许我们能更清楚、更冷静地看汉能和李河君。

不同的首富,类似的故事

2005年12月14日,无锡尚德在纽交所上市,成为内地首家在纽交所上市的民企,也是当时在美国IPO融资额最大的民企。公司上市后,股价就一路飙升,到了 2006年1月11日,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就从交易首日的20.35美元一路升至33.00美元,后来最高点时甚至达到80美元。

上市前,施正荣持有无锡尚德46.89%的股权,共6800万股,以1月11日收盘价计,其身家达到22.44亿美元(约182亿元人民币),远超福布斯2005年中国首富荣智健的16.4亿美元与胡润百富榜首富黄光裕的140亿元人民币。

实际上,当时胡润、福布斯榜单都是在2005年10月左右即发布,“新首富”施正荣的诞生如今日李河君“登顶”一样,也是备受媒体关注,一片欢腾。2006年5月10日,由《新财富》杂志评选的“2006《新财富》500 富人榜”火热出炉,施正荣以150亿元高居榜首,才算是真正有了一个首富的“名分”。不过,到了年底,2006年胡润百富榜出炉时,其榜首却不是施正荣,而是玖龙纸业张茵。

如今,李河君的“登顶”也是在挤掉马云、王健林之后获得,财富本变幻无常,但这一幕何其相似。

施正荣2000年带着40万美元归国创业,2005年无锡尚德上市,2007年年底,尚德实现销售收入超100亿人民币,公司市值突破百亿美元,进入世界光伏前三强,2008年遭遇危机,2012年破产,一切归零。

李河君1994年即积累了七八千万的资本,并在当年以1000多万元的价格,收购了河源东江上一座装机容量为1500 千瓦的小水电站。之后,通过并购,李河君旗下电站的装机量从几万千瓦扩大到几十万千瓦,旗下水电项目覆盖浙江、广东、宁夏、云南、广西等地,这也成为他财富帝国的基础。

2009年,李河君在涉足了水电、风电之后进入了光伏产业,并且另辟蹊径,没有选择多晶硅太阳能而是薄膜太阳能。

2011年,通过资本市场的运作,李河君成为在香港上市的硅基薄膜太阳能设备制造商铂阳太阳能(00566.HK,现已更名为汉能薄膜发电)的实际控制人,借此进军上游装备制造领域。

之后短短三年,李河君勾勒出光伏帝国的蓝图:在国内建造九大光伏制造基地,完成了对德国索力比亚、美国米亚索能以及全球太阳能公司的收购。

2012年,李河君宣布,汉能集团已投产的8大光伏基地总产能已经达到 3GW,超越美国第一太阳能公司 (FirstSolar),成为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阳能企业以及太阳能发电系统集成商。

两者都是“狂人”。施正荣回国后拉项目时与人说:“给我800万美元,我给你做一个世界第一大企业”,李河君与一些地市政府部门接触时,也会提响亮的口号:“灭了英利”、“成为中国最大薄膜制造商”。

进军资本密集、技术密集而且具有垄断性的电力行业,与政府的交道必不可少。施正荣的尚德快速崛起与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密不可分,甚至有说“没有无锡政府就没有尚德”,而无锡市政府也靠着施正荣大幅度提升政绩。所以施正荣与无锡市政府官员的私交甚好,借助政府关系,施正荣可以轻易从银行取得贷款。

不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无锡市与施正荣的紧密结合造就的巨大财富与政绩的效应,使得各地纷纷上马光伏产业园,一时成红海之势,后来遭遇金融危机,出口受阻之时,尚德的境遇就急转直下。尚德溃败时,已成墙倒众人推之势,其虽然一直寄望于政府救助,但最后迎来的是关联交易、利益输送的调查。

反观李河君的“2000 亿计划”,媒体已有报道,汉能在各地投资依据“三三制原则”,即政府、银行、汉能各出三分之一,而有时汉能连自己的三分之一也不出,资金实则大多数来源于银行与地方政府。

对于国内制造基地,汉能的策略是进驻二线城市,迎合地方政府的招商需求,在土地和资金层面上获得政策支持,也将政府和银行绑在一起。业内已有评论认为,如若光伏市场滑坡,由此或将引发巨大风险。中国最早的光伏企业无锡尚德,及最大的光伏企业江西赛维衰落的案例还历历在目,并没有过去多久。

实际上,虽然有云南丽江金沙江上装机容量为 300 万千瓦的金安桥水电站这样一个“印钞机”存在,但面对李河君所抛出的“2000亿计划”,即打造一条完整的太阳能薄膜产业链:从生产线研发设计到太阳能薄膜电池组件生产,再到应用此技术的光伏电站,并网发电。人们的质疑从来没有停止过。

无论是汉能掌握的太阳能薄膜技术还是汉能的财力乃至汉能存在的关联交易,在有了光伏产业大跃进及之后的一地鸡毛的经验后,人们对汉能的庞大计划与宏伟蓝图多少会保持三分警惕。

做能源领域的苹果

(图说:李河君认为新能源革命的核心是光伏革命,而薄膜化、柔性化是光伏产业发展的未来和总趋势。)

“我们往往高估一到两年的变化,低估五到十年的变化。”李河君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从趋势的角度来讲,与“先驱”乃至“先烈”施正荣相比,李河君对时间节点的把握无疑会更好一些。

2009年,李河君进军光伏产业时,恰逢国家大力支持光伏产业:3月,中国政府出台对光电建筑每瓦补贴20元政策;7月,“金太阳示范工程”起步。国开行放开对光伏贷款,2011 年年底给了汉能300亿元贷款授信额度。“4万亿”、新能源作为七大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之一,都成为汉能快速发展的助力。

不过,李河君选择的是技术上还在突破,成本不占优势的薄膜太阳能技术,而不是技术上已经成熟的多晶硅太阳能。在市场选择上也不是出口欧盟而是专注国内市场。

他曾在2013年11月出版了《中国领先一把:第三次工业革命在中国》一书。其中阐述了这样的观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是新能源革命,新能源革命的核心是光伏革命,而薄膜化、柔性化是光伏产业发展的未来和总趋势。

2015年2月2日,在汉能举办的移动能源战略发布暨全球薄膜发电产品创意大赛启动仪式上,李河君又在演讲中重申了这一观点。或许,他也看到了薄膜发电产品有很大的前景,但是应用率不高,开始在应用市场发力。

他认为,薄膜发电本质上是让人类进入一个移动能源时代,不亚于一场互联网时代的终极人类利用能源革命。薄膜发电其实就是让太阳能直接把光能变为电能,中间没有媒介,直接利用,这是人类的终极能源利用,转化率能高到 30%,彻底颠覆了传统利用能源方式。

在技术上,他说:“很多年前大家都知道薄膜挺好,但薄膜太贵,转化率低。这已经变成过去三四年前的事了。现在薄膜第一转化率已经超越晶硅,应用超过晶硅。每年薄膜发电以一个百分点速度往上增加,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的转化率,意味着成本下降 5%。所以现在随着技术和装备的大规模国产化,成本会大量的下降。”

在李河君的设想中,“每个人的衣服、戴的帽子、包都是能源发电站,能源将无处不在。也许人类将来直接利用太阳能的时候,人类能源不但不会缺乏,可能会过剩”。

薄膜太阳能的巨大应用前景让李河君激动不已,在发布会现场,他如布道一般。他也笃信汉能的市值在刚刚过去的一年翻3倍,实际上代表着市场认可薄膜发电是未来的方向。

在当天的发布会,汉能展示了衣服、户外背包、帐篷、遮阳伞等多种结合了薄膜发电系统的日用品。汉能方面表示,希望在建筑相关行业、消费电子行业、交通工具行业、太阳能全动力车、家用及户外行业、其他行业产品等六大领域推动薄膜发电应用,并以最高奖100万元现金的奖励发起全球薄膜发电产品创新大赛,希望引入全球新能源和设计领域的精英共同参与这场革命。

李河君说:“我们为什么冒这么大风险转型去做薄膜电池?使命与信念支持我们。我们相信薄膜发电能改变世界,改变能源格局。一个伟大的企业不是说你给社会、给老百姓带来好吃好喝就行了,更重要的是能改变世界,带来更大的向上向善,提供一种精神的指引。我们希望这轮能源革命,中国人能领先一把。我们的梦想就是像苹果在美国、三星在韩国一样,成为中国企业的国家名片。”

喜欢他的人说他是新能源革命的扛鼎者,不喜欢他的人说他是“大忽悠”、“大骗子”,是“归零”还是成为“国家名片”,一切且待时间验证。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