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坠毁德国之翼客机黑匣子录音显示,在飞机坠毁之前,一位飞行员曾被锁在驾驶舱外,一直试图回到舱内但没有成功。舱内的副驾驶似乎充分利用了2001年9·11袭击后的一项安全措施——像堡垒一样易守难攻的飞机驾驶舱。同时,此次事件也暴露了航空公司在评估飞行员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漏洞。
此次坠毁的是一架空客A320飞机,据了解,机组人员若想要在紧急状况下进入驾驶舱,可输入紧急代码,30秒后,若舱内没有回应,舱门会在五秒内自动开启。若驾驶舱内人员想把其他人锁在舱外,驾驶员会将舱门开关切换到“锁定”状态,阻止其他人进入。
而每切换一次“锁定”状态,紧急进入机制就会失灵五分钟。这表明,若驾驶员无法进入驾驶舱,很可能是舱内人员切换到了“锁定”状态。此时,若舱内只有一人在场,舱外人员在五分钟内无法进入。

图片来源:网络
此次重大飞行事故引起了人们对驾驶舱规定人员数的重视。目前,美国和欧洲航班在飞机飞行过程中要求有所不同,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规定,当一位飞行员离开驾驶舱时,必须有另外一位空乘人员代替他坐在驾驶舱的位置上,驾驶舱内必须保持两人在岗。而欧洲很多航空公司则没有要求驾驶舱内至少保留两个人的规定。

图片来源:网络
此次坠机事件后,多家航空公司表示,将立即制定驾驶舱至少保持两人的规定,其中包括加拿大航空公司(Air Canada)、挪威快运航空(Norwegian Air Shuttle)和易捷航空(easyJet)以及柏林航空公司(Air Berlin)。而一些已有此项规定的航空公司,如欧洲瑞安航空公司(Ryanair)则忙于安抚旅客,让旅客放心。
对此,德国之翼航空的母公司,德国汉莎航空公司(Lufthansa)却没有像其他航空公司一样宣布更改驾驶舱人数规定。汉莎航空公司首席执行官卡斯坦·斯珀尔(Carsten Spohr)认为,此事件尚属个案,不需要改变制度,但他们会与相关专家和部门一道,严格调查此事件。
针对上述事件,前美国国家交通运输安全委员会(the National Transportation Safety Board)主席马克·罗森克(Mark Rosenker)在采访中说:“驾驶舱内竟然没有第二个人在场,这太让我震惊了。”
美国对于进出飞机驾驶舱的管理十分严格。乘客绝不允许在驾驶舱门附近区域聚集或停留。在飞行中如果驾驶舱门打开,驾驶舱附近的卫生间就会暂停使用,任何人不能再进入。乘务员必须在驾驶舱和客舱之间设置障碍。
当然,驾驶舱内的两人规定通常都是为了应对其中一位飞行员突发疾病,或者丧失驾驶能力的情况而设立的,而从未考虑到可以阻止另外一位飞行员的不当行径。同时,据专家分析,由于少数美国飞行员会携带枪支,因此驾驶舱内保留两人的规定并不见得一定有效。
除了驾驶舱管理问题以外,此次坠机事件也暴露了航空公司在飞行员心理健康检查方面存在的漏洞。这个问题主要集中在一些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有较强纪律性或者较大压力的行业中。
“我认为,此次事件会对今后如何挑选飞行员敲响一个警钟,并提醒他们应该对飞行员在哪些方面进行考察。”美国国家交通运输安全委员会前总经理彼得•戈尔兹说道。罗森克也认为:“(应对飞行员的精神问题),实际上就是在面对人性问题,我们必须直面人类的内心,人类的软弱。”
面对此次坠机事件,斯珀尔在德国之翼科隆总部的新闻发布会上说道:“我们没有发现征兆,是什么可能导致这名副驾驶犯下如此可怕的行径”,“类似这种毫无任何迹象的独立行为是无法彻底防范的,世界上最先进的制度都无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这位副驾驶名叫安德鲁·卢比茨(Andreas Lubitz),是一位27岁的德国人,他一直很热爱飞行,14岁就加入了一家飞行俱乐部,飞行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他通过了所有的资格考试和医学检测。斯珀尔说:“他完全能够胜任飞行,且不存在任何限制。”然而,据了解,自任职以来,卢比茨尚未接受国任何心理健康检查。
据CNN报道,当时机舱里充斥着重击舱门的声音和尖叫声。但是驾驶舱内却相对安静,只有副驾驶的呼吸声,没有驾驶员突发心脏病或者其他疾病的声音。目前尚不能肯定是否为蓄意坠毁行为,还需要找到第二个黑匣子提供更多的语音信息进行推测。
在美国,飞行员在录用之前都要接受医疗和心理问题检测,任职后还会不时接受药物和酒精检测。40岁以下的飞行员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医疗体检,40岁以上的每年需要体检两次,才能保持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对他们的资格认证。
但据一些飞行员反应,这些由普通医师进行的检测并不总是十分彻底。同时,航空公司和联邦航空管理局得到的飞行员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及他们的用药信息,大多也都是由飞行员自愿透露。
自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至少有6次飞行事故与之类似,其中2013年莫桑比克航空公司TM-470航班在纳米比亚东北部地区坠毁,造成33人遇难;1999年10月31日,埃及航空公司990航班在美国马萨诸塞州附近的大西洋海域坠毁,机上217人全部遇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