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如懿传》带火的除了新一波口红色号,还有这把传承千年的油纸伞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如懿传》带火的除了新一波口红色号,还有这把传承千年的油纸伞

从春雨到冬雪,从盛年到迟暮,如懿几次出现在伞下的镜头虽然心境不同往日,也都如同徐徐展开的油画卷轴。

80多集的后宫大戏《如懿传》将在今晚迎来大结局,从开播起便不绝于耳的争议、质疑也足足发酵了两个多月。在此我们将故事本身暂且按下不表,如果单从剧组在置景和服化道上的投入来说,这仍旧是一部极富诚意的作品。

除了如懿封后、木兰秋狝等大场面的排布,在内景的布置和陈设方面,从如懿与弘历皇帝年少相知,到暮年离心,宫中的色调、器物与摆件也做了相应的调整,以契合故事走向与情感基调。

但这当中,有一样贯穿始终的道具每次出现都令人印象深刻,便是中国汉代被发明 ,唐、宋开始兴盛的油纸伞。

也许是紫禁城的红墙过于肃穆,宫殿又过于华贵,这一把把灵秀的油纸伞每次出现在镜头中都让画风在大气威严之外多了一些诗意,妃子、宫女们的油纸伞和他们的衣衫相称,让人如在画中。从春雨到冬雪,从盛年到迟暮,如懿几次出现在伞下的镜头虽然心境不同往日,也都如同徐徐展开的油画卷轴。

 

油纸伞的前世今生

从春秋战国时期鲁班为了给妻子遮雨发明出木质伞,到造纸术之后人们将刷过桐油的纸附在伞骨上,油纸伞距今已经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一千多年。

到了唐宋两代,随着油纸伞的普及和花样的衍生,文人墨客们乐于大肆在伞面上题诗作画,“断桥借伞”更成就了一段凄美的爱情传说。油纸伞在功能性之外,多了一层鉴赏与收藏的文化价值,在2005年的时候在美国一次拍卖会上,文徵明创作的一把山水画油纸伞甚至拍到了98万美元的价格。

而油纸伞中,余杭地区在工艺上最为上乘。一把正宗的余杭纸伞,从寻觅优质毛竹进行处理,将材料锯成大小合规的竹筒,到“刮青”、劈开做伞骨到最终制成,要经历 70 多道工序。在生活简朴惜物的年代,一把好的油纸伞也能修修补补用上好几代人。

但如同所有的老手艺,余杭油纸伞同样没有逃过被工业量产时代碾压的困境,这种费时费力,产量低,成本高的手艺逐渐无人愿意传承,临近消亡。

 

余杭纸伞的未来

在坚守与离弃的挣扎中,余杭油纸伞师傅们在 2011 年等来了第一个转机。

2011年米兰设计周期间,来自中国杭州的设计工作室 “品物流形” 由创始人张雷策展,以“余杭纸伞的未来”为主题首次将这一古老、雅致的东方器物带到国际舞台上,引发了来自全球的目光关注之余,成就了张雷,也为日渐凋敝的手艺打了一剂强心针。

在张雷看来,这一根毛竹,5根棉线,7片皮宣纸,36根伞骨,70多道工序,不该仅仅意味这一把伞。“制伞的传统手工艺,可以衍生出完全不同的产品。追寻纸伞消失的原因,我们又可以改进纸伞的设计,让其重回现代生活。” 复兴余杭纸伞的畅想,张雷也不是说说而已。品物流形工作室至今未间断过的、对余杭纸伞衍生品的设计和开发已经初见成效。

近几年对匠人精神的呼吁和“新匠人”的创业潮感染之下,品物流形的主要合作方,余杭纸伞匠人刘有泉师傅的孙子刘伟学也在大学毕业之后选择继承手艺,成立了纸伞工作室 “纸伞之家”。2016 年的巴黎家饰展 M & O 和去年的米兰设计周期间,品物流形再次策划展出了与纸伞之家合作推出的新品,这一次,除了参展的10把伞当即就被巴黎一家设计品买手店全部订走,后续订单也开始络绎不绝地找上门来。

2016年巴黎家饰展和2017年米兰设计周当中展出的余杭纸伞

纸伞之家的探索,以及品物流形以当代设计手法改良、推广传统手艺制品的模式,给了余杭地区油纸伞匠人们新的启发,尽管不是每一位都有机会在巴黎、米兰展示自己的手艺,但这些正向的关注已经足够激励他们将油纸伞独有的古典与风雅延续下去。

纸伞之家手绘系列产品

在《如懿传》小说原作《后宫 · 如懿传》当中,作者描写还在冷宫当差的凌云彻护送魏嬿婉时,形容他 “ 撑着一把油纸大伞,小心护着一个双手捧着黄牡丹的宫女。他们的神色都是小心翼翼的,可彼此眉眼间却都是深深的欢喜。仿佛这样走在雨下,便是人生极快乐的事情。” 后期,片方又将凌云彻对如懿的情感比喻为 “无论你走了多远,经历了什么,只要回头,我都会在身后默默为你撑着一把伞”的守护。而回看油纸伞这一千年来有些曲折的命运,也许在种种变迁中维系着它的生命的,也是制作者和使用者在日复一日的打磨、擦拭和使用过程中,寄托其中的记忆,是比“匠人精神”更加朴素的温度与情感。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如懿传》带火的除了新一波口红色号,还有这把传承千年的油纸伞

从春雨到冬雪,从盛年到迟暮,如懿几次出现在伞下的镜头虽然心境不同往日,也都如同徐徐展开的油画卷轴。

80多集的后宫大戏《如懿传》将在今晚迎来大结局,从开播起便不绝于耳的争议、质疑也足足发酵了两个多月。在此我们将故事本身暂且按下不表,如果单从剧组在置景和服化道上的投入来说,这仍旧是一部极富诚意的作品。

除了如懿封后、木兰秋狝等大场面的排布,在内景的布置和陈设方面,从如懿与弘历皇帝年少相知,到暮年离心,宫中的色调、器物与摆件也做了相应的调整,以契合故事走向与情感基调。

但这当中,有一样贯穿始终的道具每次出现都令人印象深刻,便是中国汉代被发明 ,唐、宋开始兴盛的油纸伞。

也许是紫禁城的红墙过于肃穆,宫殿又过于华贵,这一把把灵秀的油纸伞每次出现在镜头中都让画风在大气威严之外多了一些诗意,妃子、宫女们的油纸伞和他们的衣衫相称,让人如在画中。从春雨到冬雪,从盛年到迟暮,如懿几次出现在伞下的镜头虽然心境不同往日,也都如同徐徐展开的油画卷轴。

 

油纸伞的前世今生

从春秋战国时期鲁班为了给妻子遮雨发明出木质伞,到造纸术之后人们将刷过桐油的纸附在伞骨上,油纸伞距今已经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一千多年。

到了唐宋两代,随着油纸伞的普及和花样的衍生,文人墨客们乐于大肆在伞面上题诗作画,“断桥借伞”更成就了一段凄美的爱情传说。油纸伞在功能性之外,多了一层鉴赏与收藏的文化价值,在2005年的时候在美国一次拍卖会上,文徵明创作的一把山水画油纸伞甚至拍到了98万美元的价格。

而油纸伞中,余杭地区在工艺上最为上乘。一把正宗的余杭纸伞,从寻觅优质毛竹进行处理,将材料锯成大小合规的竹筒,到“刮青”、劈开做伞骨到最终制成,要经历 70 多道工序。在生活简朴惜物的年代,一把好的油纸伞也能修修补补用上好几代人。

但如同所有的老手艺,余杭油纸伞同样没有逃过被工业量产时代碾压的困境,这种费时费力,产量低,成本高的手艺逐渐无人愿意传承,临近消亡。

 

余杭纸伞的未来

在坚守与离弃的挣扎中,余杭油纸伞师傅们在 2011 年等来了第一个转机。

2011年米兰设计周期间,来自中国杭州的设计工作室 “品物流形” 由创始人张雷策展,以“余杭纸伞的未来”为主题首次将这一古老、雅致的东方器物带到国际舞台上,引发了来自全球的目光关注之余,成就了张雷,也为日渐凋敝的手艺打了一剂强心针。

在张雷看来,这一根毛竹,5根棉线,7片皮宣纸,36根伞骨,70多道工序,不该仅仅意味这一把伞。“制伞的传统手工艺,可以衍生出完全不同的产品。追寻纸伞消失的原因,我们又可以改进纸伞的设计,让其重回现代生活。” 复兴余杭纸伞的畅想,张雷也不是说说而已。品物流形工作室至今未间断过的、对余杭纸伞衍生品的设计和开发已经初见成效。

近几年对匠人精神的呼吁和“新匠人”的创业潮感染之下,品物流形的主要合作方,余杭纸伞匠人刘有泉师傅的孙子刘伟学也在大学毕业之后选择继承手艺,成立了纸伞工作室 “纸伞之家”。2016 年的巴黎家饰展 M & O 和去年的米兰设计周期间,品物流形再次策划展出了与纸伞之家合作推出的新品,这一次,除了参展的10把伞当即就被巴黎一家设计品买手店全部订走,后续订单也开始络绎不绝地找上门来。

2016年巴黎家饰展和2017年米兰设计周当中展出的余杭纸伞

纸伞之家的探索,以及品物流形以当代设计手法改良、推广传统手艺制品的模式,给了余杭地区油纸伞匠人们新的启发,尽管不是每一位都有机会在巴黎、米兰展示自己的手艺,但这些正向的关注已经足够激励他们将油纸伞独有的古典与风雅延续下去。

纸伞之家手绘系列产品

在《如懿传》小说原作《后宫 · 如懿传》当中,作者描写还在冷宫当差的凌云彻护送魏嬿婉时,形容他 “ 撑着一把油纸大伞,小心护着一个双手捧着黄牡丹的宫女。他们的神色都是小心翼翼的,可彼此眉眼间却都是深深的欢喜。仿佛这样走在雨下,便是人生极快乐的事情。” 后期,片方又将凌云彻对如懿的情感比喻为 “无论你走了多远,经历了什么,只要回头,我都会在身后默默为你撑着一把伞”的守护。而回看油纸伞这一千年来有些曲折的命运,也许在种种变迁中维系着它的生命的,也是制作者和使用者在日复一日的打磨、擦拭和使用过程中,寄托其中的记忆,是比“匠人精神”更加朴素的温度与情感。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