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近年扑街的大IP们,围绕在它们身上的共同特点,总逃不开“幼稚”一词。电视剧的“低龄化”现象已深入影视链条的各个环节,情节、人物、题材的严重同质化,简单熟悉的配方加上天真无邪的脸,将越来越多的观众拒之门外,电视剧低龄化现象频发,究竟为何?
年轻责编与编剧的矛盾
正如正剧导演拍网文容易夹生,90后责编与70后编剧、制片也有着难以调和的嫁接困难。
实际上,对剧本的筛选、与编剧的沟通和整体故事架构的走向,是由制片人来完成的。但自资本注入影视圈,网文IP成了大势所趋之后,原创剧本越来越少,负责改编的编剧团队,以及更懂年轻人审美的年轻责编多了起来。相比年长的责编,年轻责编对同辈人的消费习惯和娱乐审美有足够的认识,她们对相对应的市场的敏感度就成了一向宝贵的“资源”。
相比主流的电视剧电影,网剧更是网文IP和二次元受众的“天下”,为了更好地融于市场,各个制片方启用年轻责编是顺理成章的事。在这个视角下形成的众多网剧及电视剧,“低龄化”的趋向已经越来越明显。
《法医秦明》的编剧杨哲就曾表示,十年前制片人看完一部剧本,大概前三集就知道水平如何,现在的一些制片人则是前三集都不看,直接交给年轻的责编来判断一部剧本。“以往的制片人看到故事里的主人公跟自己比较接近,故事里讲的这个人,收入两千块钱没法付房租,接下来怎么结婚、生娃?制片人感同身受,能够看进去这个剧本。现在怎么样呢?郭敬明的《小时代》,一个女孩因为把老板2000块钱的杯子打碎,为此郁闷了半集。制片人看了以后什么感受?我完全看不懂,根本不是戏,结果人家票房是4个亿,制片人为此觉得我可能确实老了,我确实需要一些能‘看得懂’剧本的(年轻)人给我提建议,于是制片人雇了一帮人,替他看这个剧本是否符合年轻人的趣味。”
编剧是一个专业性强、门槛高的工作,而责编又是深入到编剧创作环节的前端工作人员,责编的意见对剧本的确会起到不小的正向或反向作用,而一些不专业的意见则会破坏剧本正常的肌理。这就不光是低龄元素注入的问题,而是“业余指挥专业”的问题。
演员表演低龄化
现代社会中的年轻人似乎普遍心智成熟较晚,不仅限于娱乐业,包括我们在内的现实生活中,即使我已经成年了,我也经常下意识地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这种情况非常矛盾,因为由于网络的发展,物质精神世界的双重丰富性,我们这些年轻一代从很小的时候就拥有很多大人都不用有的广阔的视野和知识。
也正因如此,导致很多幼儿园的孩子谈恋爱的事情并不新鲜,就现在的情况放到几十年以前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但是到了我们的年轻一代,显然可以在小的时候就有能力做一些大人们可能要做的事情,但是当我们的身体年龄真的长大时,我们的心理年龄似乎仍然处于年轻时代。
对于现在的影视市场来说,演员所饰演的角色与自己年龄相差很大的情况很多,大多数娱乐界的演员,30岁仍然是每个人眼中的小鲜肉。在这个年龄段,老一辈的演员早已成熟稳定。但现在的演员,40岁,仍然扮演各种小清新的角色。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小哥哥小姐姐般的爱情故事。这就促使好多老一辈的资深演员也开始饰演一些少年少女的角色,这就是市场需求,你所能做的就是降低心智去塑造角色。
我们大多数年轻人都普遍的“晚熟“,即便是30多岁的人了,还是会下意识的认为自己是个孩子,所以对于心理与生理年龄上的不符,我们也应该开始慢慢的审视自己,早日摆脱”晚熟“的标签。
剧情拖沓,逻辑略显混乱
记得以前我们看电视剧,有时候有个一部40多集的,都觉得时间特别长了,更喜欢集数短一点的,剧情不拖沓,节奏快,让人看了才会提的起兴趣。如果上了四十集,难免就会觉得啰里啰嗦的,一件事也是镜头长得要死。但是说真的,看了看现在的电视剧,才知道40集是多么好,小时候不懂还说长。
现在的电视剧好像动不动就是60集以上,哪怕短一点的不超过50集也都没面子播出了,甚至有的本来应该60集播出的,但是活生生剪辑多了很多集,而且人家还把结尾给剪了,要出第二部了。
近年来本该大热的电视剧常常出现剧情拖沓,观看途中莫明跳出搞笑广告一下让观众跳戏等乱象频出导致观众弃剧,特别是网剧让很多网友成为了快进党,完全失去耐心去细细品味一部电视剧。观众时间、导演和演员对剧本所投入的心力都成为投资方变现的工具。2015年,国产剧的集数已经达到了平均每部42集。有人说,国产电视剧越拍越长,已经成了一种“流行病”。
其实,“长剧”并非原罪,像去年跻身年度电视剧排行榜前列的《琅琊榜》等电视剧,都超过了40集,观众观看此类“长剧”,不觉拖沓,反而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甄嬛传》洋洋洒洒76集,至今仍“重播率极高”。
反观在长剧集充斥荧屏的今天,更多的是为了长而长,本来明明可以在三四十集就把故事说清楚,却偏偏要用各种手段注水拉长情节。剧评人谢晓虎指出,古装剧普遍集数多,其实一般观众还能接受,但本来在题材上就不宜把战线拉得过长的都市剧,也开始放水抻剧情,比如学习韩剧的招数,在一部剧集里放上十几分钟前情回忆或者不断重复台词。
说到底,都是因为利益的驱动。对播出平台来说,如果按照每天播出两集,一部电视剧低于30集,那么两周时间就播完了。播出时间短,剧情就算口碑再好,没等带动收视率爬升就剧终了,很难让观众与剧中的角色培养起感情。
其实,剧集长短不是根本,质量和内容才是王道。像热播美剧每一季、每一集都不长,但在全球范围内往往可以大获成功,首先靠的就是内容制作上保持了相当程度的精良水准。其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扎实高效的生产制作方式,再加上紧跟市场和观众需求的推广营销模式,都值得借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