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晓
“创业者逃无可逃,只能血拼”,众创时代,站在梦想和孤勇的天秤上,创业和创业者自然也成为影视题材的宠儿。10月12日,夹杂在芭莎明星慈善夜、第12届金鹰节开幕式的星光熠熠中,黄轩、杨颖、周一围领衔主演的《创业时代》开播。
双台徘徊在0.4%的收视,开播三天豆瓣评分缺失,且三星以下居多,首日播放量5000万,微博话题量2.6亿……一切数据都在印证着,这部备受期待的创业题材并没有如愿激活市场,甚至成为影视行业低迷的又一例证。
作为流量明星加持的电视剧,《创业时代》秉持了一贯特色:多争议多话题。目前,市场上对剧集表现不佳的源头多是对准了女主演:杨颖,标志性的瞪眼演技成为网友征伐的主要着力点,“演技依旧没有任何进步,只会瞪眼”。
行业低迷期、娱乐产业多个重大活动以及杨颖演技不受认可,“天时地利人和”尽失,《创业时代》的开局不利也是意料之中。至于未来能否扭转风向,一点剧读认为并不乐观:初始印象已然形成,若不能一击即中,就意味着已经失去了绝地反击的最佳机会。
“演技还停留在孤芳”,杨颖再成“电视剧毒药”?
“杨颖应该庆幸,在网红时代到来前就红了,找个黄晓明这样的老公就嫁了,上了最早的真人秀《奔跑吧兄弟》爆拉人气,稳坐一线女星C位。若是近两年出道,这不就是标准的网红脸、网红演技,哪还有机会出演《创业时代》”。某微博网友写道。
对于杨颖,网友并不宽容,尤其是踏足影视圈后,专业技术成为她最大的弊病。《创业时代》是她的第三部剧,却贡献了这个行业发展以来最大的丑闻:《孤芳不自赏》抠图替身、天价片酬、瞪眼演技、豆瓣水军。
甚至在时隔一年半之久的当下,这些标签仍然牢牢粘在她身上,未曾被忘却。以《创业时代》归来,虽然打出了第一部现代剧、产后复出第一部剧,以及学习演戏、求助专业人士等话题,但她的表现似乎仍未能让大众满意。
早在去年剧集拍摄期间,便有媒体爆料,杨颖多日缺席拍摄“消失”在现场,黄轩只能对着空气和替身飙戏,该剧或将又是一部《孤芳不自赏》。后来这一些新闻并没有得到回应,淹没在众多娱乐信息中,但也为开播后的“翻旧帐”埋下了祸根。
如今剧集开播,仅演技层面,杨颖并没有能够让观众感觉到舒服一些。在播出的第一集中,网友甚至将她发现男友出轨、面对男友闯进会议室以及开会时的严肃,剪辑为“瞪眼三连拍”,毫无辨识度。
更有网友指出,那蓝人设是职场女精英,而杨颖无论是精气神到各个方面都和角色极度不符合。“可能从她身上唯一能看的就是迪奥赞助的职场穿衣搭配了”,努力了多年的杨颖用一集电视剧的时间回归广告模特。不胜唏嘘。
当然也不乏网友指出,在当下“黑杨颖演技”似乎成为一种政治正确,在该剧中她的演技还是有所进步的,只是略微倾向千篇一律的说辞让这一话题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正面关注,反而被大众简单解读为“粉丝控评”。
跳出《创业时代》,杨颖的影视剧演技一度是行业避之不及、媒体必然提及的负面案例,只是这样的她,为何仍有剧可接、且部部女一呢?甚至在《创业时代》之后,她还将搭档邓伦出演《我的真朋友》、搭档吴秀波出演《欲望之城》。
这便在于她作为一线女星,坐拥9600万粉丝的话题性和市场热度,同时,“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人性之下,争议往往比夸赞更能够助推话题持久发酵,完成剧集本身的热度为继和商业变现,而这恰恰是流量时代投资商所喜爱的。
这一点从《孤芳不自赏》中可窥见端倪。尽管该剧豆瓣评分3.1,并不影响其1.3%的平均收视以及191亿的网播量。同时华策年报显示,《孤芳不自赏》收入达4.3亿,远超《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3亿,而这显然是资本方的追逐所在。
只是回归杨颖本身,这样不断被透支的声誉和粉丝热情,还能够支撑她在影视圈走多久呢?尤其是在观众审美逐渐成熟、市场趋向理性发展的当下,影视剧口碑越来越成为破局关键,杨颖之流如果不磨练演技,衰落,或许就在下一部。
《创业时代》开局不利,创业剧为什么难讨好观众?
随着剧集播出,杨颖带来的“附加效应”正在扩大,一向以演技服人的黄轩也成为“牺牲品”。“继杜淳、钟汉良之后,杨颖又成功毁了第三个男演员”,“被带偏”成为网友对黄轩的主要评价,尤其是贡献了《推拿》《芳华》等多部高品质电影后。
只是理性跳出个人情绪极强的明星话题,《创业时代》创作上的“硬伤”也逐渐被指出。首播当天,便有网友根据剧情列出了诸多“悖论”之处:无论是创业失败解散公司时郭鑫年的做派,还是谈投资合作时打招呼的方式,都被网友群嘲“早就被赶出去了”;同时那蓝身上,随意闯进会议室的前男友、毫无女强人气势的处理方式,都在挑战观众的“极限”。
“打着创业的旗号内容像是过家家,一点也不符合职场”、“编剧并不了解中国互联网”、“为了戏剧性强行胡编乱造”,网友将苗头对准了编剧,剧中背景交代不清、时间线混乱、非写实性创业,都成为被列举的“罪状”。当然天秤的两端,也有网友表示“剧情挺有意思,对创业这部分还挺有感触的”。
目前来看,《创业时代》面临的舆论前景并不乐观,“看了三集准备弃了”的声音逐渐成为主流。随着《创业时代》的“开局不利”,关于创业题材的讨论也再次被提上了台面,为什么创业剧尤为难讨好观众呢?
全民创业时代,创业和创业者是影视的宠儿,纵观近年来聚焦创业话题的电视剧,早期的《聚宝盆》《温州一家人》以及去年的《鸡毛飞上天》都是其中代表,只是不难发现这些剧集受众群体并不是当下的年轻人,创业主体,而是更倾向于手握遥控器的中老年群体。
再看将目光瞄准年轻人、打着创业剧而来的“年轻态”创业剧,《梦想合伙人》《为了你我愿意热爱整个世界》《南方有乔木》之流,要么彻底淹没在娱乐时代没有任何水花,要么成为情感发展的点缀失去创业的意义,和行业剧一样成为“鸡肋”式题材。
换言之,创业剧的“难”主要在于如何在年轻受众和创业题材上取得平衡。以《创业时代》为例,虽然标榜是以互联网创业圈真实事件和幕后真相为原型,但是对于大部分受众来讲,《创业时代》是一个“四不像”作品,在偶像和创业上来回拉扯。
“为什么一个连语音消息、类似大众点评都没有时代,一切看起来那么高级呢?包括他们用的系统、手机等,这样会混乱观众的认知”,来自豆瓣网友的话更有说服力。想要塑造创业题材,却放不下偶像剧的外壳,才让大部分“创业时代们”在投入市场之后指向不明、受到诸多指责。
如今《创业时代》刚刚开播,能否绝地反击尚不可知,但是它却为业内人士敲响了警钟:无论是创业剧和年轻受众之间的拉扯,还是资本流量和表演艺术之间的博弈,让创业题材回归时代命题,让影视成为表演的艺术,才是发展关键,毕竟观众已经开始不为流量和偶像买单。
(本文为一点剧读原创首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