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18年8月份发布的《2017年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去年内地居民的结婚人数和结婚率延续了过去几年的下降趋势——结婚登记的内地居民为 1063.1 万对,比上年下降 7.0%,其中结婚率为 7.7‰,比上年降低 0.6 个千分点。我国适婚人群规模呈现“萎缩”状态。与此同时,根据市场公开数据统计,全国大部分省市的婚礼花费在4—8万元之间。据此估计,狭义婚庆市场(婚礼服务、婚宴酒席、婚纱摄影、礼服饰品)已经达到万亿人民币规模,可谓非常庞大。同时,在继续细分的婚庆消费场景下,传统的核心消费——婚宴酒席消费逐年下降,而在婚庆产品丰富度和其他产业链服务的消费上,用户的消费欲望和能力表现出明显的上升姿态。
婚庆行业,开始面临产业大转型和内部大洗牌。
内容 | 朱绍岳
统筹 | 林兰枫
作为一个刚需产业,婚庆产业的市场可谓巨大。截至目前,婚庆行业已经成长为一个新的朝阳产业,核心的婚礼服务、婚纱摄影、婚纱礼服、婚宴服务等行业的发展日趋成熟,并与新婚消费的其他行业如家电、家具、床上用品、室内装修、房地产、汽车、银行保险等相结合,逐步形成令人瞩目的婚庆产业链。
国内婚庆服务行业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随着社会整体经济的发展不断变化。萌芽期处于90年代,出现了一大批小型婚庆公司,这些公司普遍规模小,服务模式也非常单一,不过这为备婚用户提供了新的选择,不必自己或朋友协助举行婚嫁仪式。
在移动互联网发展之际,婚庆行业开启了商业化探索。在这期间出现了垂直婚庆服务平台,婚礼纪和到喜啦等移动婚庆服务平台开始受到关注。如今婚庆服务行业尚处于发展阶段,对于“人生大事”,消费者也更注重和追求服务的水平和质量,这在无形中提高了行业壁垒,线上线下各环节的整合度在不断提升。
婚礼纪是目前最受欢迎的垂直婚庆服务平台,在移动端有大量的用户基础,属于一站式婚礼服务平台。婚礼纪收录了全国大量的婚庆商家,并通过商家作品向用户展现婚礼服务和产品的效果,用户可以在移动端直接问询以及下单,非常简洁直接。微信墙是婚礼纪推出的婚礼现场特色互动工具,来宾可以通过微信留言上墙进行互动,有利于调动现场气氛。
百合婚礼是百合网旗下的婚礼服务品牌,在2016年才成立,注重婚礼创意与标准化服务相结合,为新人提供定制化服务。海外婚礼服务是百合婚礼的一大特色,百合婚礼能够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多种有地方特色的婚礼服务。
在2018上半年婚庆服务APP新增下载量的统计中,婚礼纪以854万的下载量领先于其他平台,百合婚礼以240.4万次排在第二位,其他平台均在百万次以下。
伴随中国经济增长进入换挡期,婚庆产业的发展步伐与全国经济形势一致,也将从高速发展向中低速发展转变。中国婚庆经过30年的高速增长,正面临着转型升级重要时期。
一方面是新人们个性化需求的增长,另一方面则是严重分割、难以规模化的本地市场。
在婚庆产业链中,婚宴消费占整体消费的60%以上,八成以上的消费者选择高档酒店作为婚宴场所。而为方便亲朋好友出席,婚礼大多要在家庭所在地举行,这就切分了婚庆市场。
此外,婚礼是低频次、个性化的消费,传统婚庆公司面对库存增加,员工专业化程度差、运营繁琐、推广低效等困难,更增加了规模化的难度。
随着婚姻观念和家庭观念的更新换代,当前适婚主力人群——85后、90后的办理结婚登记率开始降低,结婚年龄向后推迟。据数据统计,2017年,全国依法办理结婚登记1063.1 万对,同比上年下降 7.0%。
《2018美团点评结婚行业蓝皮书》预计,2018年全国结婚对数将跌破1000万对,下降趋势更将持续到2021年。婚庆行业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与之息息相关的婚庆市场增速下降。蓝皮书数据显示,2017年结婚市场规模5500亿左右,相比2016年仅增长4%。
不过,随着消费理念及消费能力的的提升,婚庆市场的客单价在不断增长。伴随着新生代适婚人群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的提升,婚庆消费产品开始步入高品质和精品化阶段。以订制化与精细化,省时省力新型婚庆服务开始成为新潮流。
婚庆市场竞争从区域、类别、局部已经上升为品牌之间的立体战 。强化和加快品牌建设,建立更高层面的品牌内涵,实现更高效的系统化品牌工程成为品牌婚庆企业必走之路。
婚庆行业产业链长,且产业链各个环节比较分散,大多都呈现着单打独斗的状态。行业要继续发展壮大,就要注重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增加与其他行业的交流,互补行业局限性,向消费者提供贯穿结婚登记到蜜月旅行全程内容的 “一体式服务” 。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通过互联网的手段,改变婚礼人的经营模式,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婚庆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与服务品质,以此提高婚礼的品质,迎合新人日益增高的品质追求与个性化需求,才是“互联网+婚庆”的正确玩法。线上线下的结合是不可避免的婚庆网络化大势所向,婚庆+互联网已经成为标配风生水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