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易纲在G30讲话透露货币工具仍有空间 市场推测利率维稳存准率明年初再降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易纲在G30讲话透露货币工具仍有空间 市场推测利率维稳存准率明年初再降

“我们在货币政策工具方面还有相当的空间,包括利率、准备金率以及货币条件等。考虑到美联储正在加息,中国的利率水平是合适的。上述工具足以应对不确定性。”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2018年G30国际银行业研讨会的发言表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姜樊

2018年,面对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央行已经四次降准,而美联储却已经3次加息,美元资产收益率上升,中国货币政策空间究竟还有多大?

“我们在货币政策工具方面还有相当的空间,包括利率、准备金率以及货币条件等。考虑到美联储正在加息,中国的利率水平是合适的。上述工具足以应对不确定性。”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2018年G30国际银行业研讨会的发言表示。

不会“大水漫灌”的央行未来会采取怎样的货币政策来应对国内外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

易纲:货币工具足以面对波动市场

“有人担心我们是否在放松银根。我的回答是:中国的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易纲在公开发言中表示,广义货币M2目前增速水平与名义GDP增速基本相当,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也处于合理水平。货币政策工具箱中有足够的政策工具可以运用来面对不确定性。

在业内人士看来,易纲的表态无疑给频频波动市场的投资者们足够的信心。

近日,包括美国及中国在内的全球市场出现了大幅波动。10月10日,美股遭遇“黑色星期三”,道琼斯指数、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单日下跌3.15%、3.29%和4.08%。随后A股也出现了剧烈的波动,10月11日,沪指全天跌幅5.22%,创业板指当日跌幅达到6.30%。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也一度跌破6.94关口,汇率破7的预期愈演愈烈。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主任曾刚表示,当下全球市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波动,市场对于中国经济风险以及中美贸易摩擦都呈现出悲观情绪,易纲的讲话说明,我国仍有足够的货币政策调控能力来应对未来发生风险的可能性。

曾刚认为,当下中国所使用的调节工具均为常规政策,且仍有可调控的区间。而在常规工具之外,还有许多非常规的工具仍未使用,比如像美联储在2008年所使用的量化宽松等工具。“所以中国可用的货币工具和使用空间十分充足,足以应对市场的波动与未来的不确定性。”

实际上,今年以来,央行除了在公开市场上多以MLF等工具调节市场短期流动性以外,还运用了4次降准来调节市场长期流动性,并逐渐形成了以降准的长期流动性来置换MLF等短期工具的思路。

中金所研究员首席经济学家赵庆明也认为,货币政策为宏观调控而服务的,而易纲此番表态,央行将会根据宏观经济的变化,“该出手时就出手”。

市场预期继续降准并非不可能

今年已经实现了4次降准,资金面已然不似年初那样紧张。在这样的状况下,不会“大水漫灌”的中国央行,会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出手”呢?

数据显示,8月银行间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和银行间债券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2.29%和2.45%,环比7月月下降0.27和0.46个百分点,为2016年10月以来的历史低点。

市场认为,未来央行调整利率的可能性不大,但并不排除将进一步降准。

“当下利率水平并不算高,且去杠杆仍在持续,调节利率的可能性并不大。但实体经济压力客观存在,保持充裕的市场环境十分重要,这为降准提供了空间。”曾刚表示,适当降准置换一部分央行借贷资金,能够进一步增加银行体系资金的稳定性,优化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结构,降低银行资金成本,进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不过,董希淼认为,是否降准仍需综合中国宏观经济其他层面来看,比如通胀、汇率等。“如果银根过松,资金可能会流入房地产等领域,导致此前调控失败,而如果汇率进一步贬值,则可能会加剧资本外流。”

数据显示,我国CPI增速已经呈现出上升趋势,机构普遍预计,今年四季度CPI增速或将达到2.2%到2.5%。而汇率如今仍徘徊在6.90关口附近。

“央行并不认为短期内通胀会成为重大威胁。”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明认为,CPI同比增速的中枢水平未来一年内有望从2.0%提升至2.5%左右,但继续上升的空间不大。通胀虽有远虑,但没有近忧。今年年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破7的概率极小。“央行在今年年内继续降准的概率较小,下一次降准可能会放到明年年初春节之前。”

只降准无法解决实体经济问题

“降准向市场释放流动性,但往往最终的资金无法进入实体经济中去。”一位业内人士直言,尽管当下资金面十分宽裕,但从实际的效果来看,降准的影响目前并未真的传导下去: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仍然较高,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并未得到缓解。

董希淼表示,当下金融市场的严监管、去杠杆让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下降,而中小企业本身违约率较高,导致银行不愿意贷款的状况,从而让资金无法传导至实体经济中去。

“政策的传导机制十分重要,中国经济如今仅有货币政策远远不够。”除了把控金融强监管节奏以外,董希淼认为,更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跟进是传导机制中重要一环。

实际上,财政政策正在持续跟进。今年8月份,以缓解小微企业、“三农”和创业创新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为目标的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成立,财政部持股45.39%。

而在央行10月7日宣布降准的同一天,财政部部长刘昆也立刻发声称,财政部正在研究更大规模的减税、更加明显的降费措施,预计全年减税降费规模超1.3万亿元,真正让企业轻装上阵、放手发展。

不过,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高培勇撰文指出,以减税降费、扩大支出、增列赤字为主要内容的积极财政政策不意味着财政扩张,积极财政政策以“积极的立场”、“积极的姿态”、“积极的作为”介入和从事包括扩大内需、结构调整在内的多维度、多领域的宏观调控操作,是与时俱进地理解和认识积极财政政策内涵、阐释和解读积极财政政策行动路线的适当选择。“要防止‘新瓶装旧酒’,对症下药,精准施策,以务实管用的举措应对中美经贸摩擦所带来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

来源:财联社

原标题:【原创】易纲在G30讲话透露货币工具仍有空间 市场推测利率维稳存准率明年初再降

最新更新时间:10/16 13:12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易纲在G30讲话透露货币工具仍有空间 市场推测利率维稳存准率明年初再降

“我们在货币政策工具方面还有相当的空间,包括利率、准备金率以及货币条件等。考虑到美联储正在加息,中国的利率水平是合适的。上述工具足以应对不确定性。”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2018年G30国际银行业研讨会的发言表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姜樊

2018年,面对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央行已经四次降准,而美联储却已经3次加息,美元资产收益率上升,中国货币政策空间究竟还有多大?

“我们在货币政策工具方面还有相当的空间,包括利率、准备金率以及货币条件等。考虑到美联储正在加息,中国的利率水平是合适的。上述工具足以应对不确定性。”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2018年G30国际银行业研讨会的发言表示。

不会“大水漫灌”的央行未来会采取怎样的货币政策来应对国内外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

易纲:货币工具足以面对波动市场

“有人担心我们是否在放松银根。我的回答是:中国的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易纲在公开发言中表示,广义货币M2目前增速水平与名义GDP增速基本相当,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也处于合理水平。货币政策工具箱中有足够的政策工具可以运用来面对不确定性。

在业内人士看来,易纲的表态无疑给频频波动市场的投资者们足够的信心。

近日,包括美国及中国在内的全球市场出现了大幅波动。10月10日,美股遭遇“黑色星期三”,道琼斯指数、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单日下跌3.15%、3.29%和4.08%。随后A股也出现了剧烈的波动,10月11日,沪指全天跌幅5.22%,创业板指当日跌幅达到6.30%。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也一度跌破6.94关口,汇率破7的预期愈演愈烈。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主任曾刚表示,当下全球市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波动,市场对于中国经济风险以及中美贸易摩擦都呈现出悲观情绪,易纲的讲话说明,我国仍有足够的货币政策调控能力来应对未来发生风险的可能性。

曾刚认为,当下中国所使用的调节工具均为常规政策,且仍有可调控的区间。而在常规工具之外,还有许多非常规的工具仍未使用,比如像美联储在2008年所使用的量化宽松等工具。“所以中国可用的货币工具和使用空间十分充足,足以应对市场的波动与未来的不确定性。”

实际上,今年以来,央行除了在公开市场上多以MLF等工具调节市场短期流动性以外,还运用了4次降准来调节市场长期流动性,并逐渐形成了以降准的长期流动性来置换MLF等短期工具的思路。

中金所研究员首席经济学家赵庆明也认为,货币政策为宏观调控而服务的,而易纲此番表态,央行将会根据宏观经济的变化,“该出手时就出手”。

市场预期继续降准并非不可能

今年已经实现了4次降准,资金面已然不似年初那样紧张。在这样的状况下,不会“大水漫灌”的中国央行,会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出手”呢?

数据显示,8月银行间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和银行间债券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2.29%和2.45%,环比7月月下降0.27和0.46个百分点,为2016年10月以来的历史低点。

市场认为,未来央行调整利率的可能性不大,但并不排除将进一步降准。

“当下利率水平并不算高,且去杠杆仍在持续,调节利率的可能性并不大。但实体经济压力客观存在,保持充裕的市场环境十分重要,这为降准提供了空间。”曾刚表示,适当降准置换一部分央行借贷资金,能够进一步增加银行体系资金的稳定性,优化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结构,降低银行资金成本,进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不过,董希淼认为,是否降准仍需综合中国宏观经济其他层面来看,比如通胀、汇率等。“如果银根过松,资金可能会流入房地产等领域,导致此前调控失败,而如果汇率进一步贬值,则可能会加剧资本外流。”

数据显示,我国CPI增速已经呈现出上升趋势,机构普遍预计,今年四季度CPI增速或将达到2.2%到2.5%。而汇率如今仍徘徊在6.90关口附近。

“央行并不认为短期内通胀会成为重大威胁。”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明认为,CPI同比增速的中枢水平未来一年内有望从2.0%提升至2.5%左右,但继续上升的空间不大。通胀虽有远虑,但没有近忧。今年年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破7的概率极小。“央行在今年年内继续降准的概率较小,下一次降准可能会放到明年年初春节之前。”

只降准无法解决实体经济问题

“降准向市场释放流动性,但往往最终的资金无法进入实体经济中去。”一位业内人士直言,尽管当下资金面十分宽裕,但从实际的效果来看,降准的影响目前并未真的传导下去: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仍然较高,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并未得到缓解。

董希淼表示,当下金融市场的严监管、去杠杆让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下降,而中小企业本身违约率较高,导致银行不愿意贷款的状况,从而让资金无法传导至实体经济中去。

“政策的传导机制十分重要,中国经济如今仅有货币政策远远不够。”除了把控金融强监管节奏以外,董希淼认为,更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跟进是传导机制中重要一环。

实际上,财政政策正在持续跟进。今年8月份,以缓解小微企业、“三农”和创业创新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为目标的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成立,财政部持股45.39%。

而在央行10月7日宣布降准的同一天,财政部部长刘昆也立刻发声称,财政部正在研究更大规模的减税、更加明显的降费措施,预计全年减税降费规模超1.3万亿元,真正让企业轻装上阵、放手发展。

不过,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高培勇撰文指出,以减税降费、扩大支出、增列赤字为主要内容的积极财政政策不意味着财政扩张,积极财政政策以“积极的立场”、“积极的姿态”、“积极的作为”介入和从事包括扩大内需、结构调整在内的多维度、多领域的宏观调控操作,是与时俱进地理解和认识积极财政政策内涵、阐释和解读积极财政政策行动路线的适当选择。“要防止‘新瓶装旧酒’,对症下药,精准施策,以务实管用的举措应对中美经贸摩擦所带来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

来源:财联社

原标题:【原创】易纲在G30讲话透露货币工具仍有空间 市场推测利率维稳存准率明年初再降

最新更新时间:10/16 13:12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