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克中国赛每年都固定在3月底至4月初的这一周举办,赛程恰恰把丁俊晖的生日(4月1日)包含在内,所以为丁俊晖庆生是中国赛的保留节目。但是今年4月1日,刚好是第二轮开打,如果丁俊晖继续此前“一轮游”的低迷表现,那生日当天就只能看着别人拼杀了。
2014年丁俊晖豪取五项排名赛冠军,年底跃升世界排名第一后,突然遭遇状态低迷期。2015年已经进行的六项大赛:大师赛、威尔士公开赛、德国大师赛、印度公开赛、大奖赛以及PTC总决赛,丁俊晖全部首轮出局。
“我希望能通过一些胜利获得一些信心,特别是在世锦赛之前,这样才能更加饱满地去迎接世锦赛。”中国赛前新闻发布会上,丁俊晖也表达了期待突破首轮魔咒的愿望。
用“一个人带动一项运动”来评价丁俊晖给斯诺克在中国带来的影响,毫不为过。近几年,正当国际台联苦于斯诺克没钱,影响力又下滑的时候,刚好遇上这项运动在中国上升,不少赞助商都慷慨投入。于是双方一拍即可,国内各种名目的斯诺克赛事越来越多。甚至有种论调,斯诺克的未来在中国。
斯诺克在中国市场的未来潜力不容小视,但这个市场却缺少斯诺克的传统和历史沉淀,再加上赞助商短期的投机行为,所以斯诺克运动在中国的发展道路注定曲折。
一些斯诺克赛事已经夭折。目前,已经连续举办三年的海口世界公开赛,今年一月没能如期举行。海口公开赛的取消,国际台联官网去年底公布了原因:承办方没能续约,国际台联也没找到接手的下家。不续约,其实也反映了承办方遭遇的另一种尴尬。看似繁荣的市场,却没能在门票、广告等收益上得到相应的回报。
另外,斯诺克的过度火热也使得中国诞生了很多各种类型的赛事,包括一些未达标准的赛事。一个细节是,国内经常把斯诺克赛事安排在体育馆,除了决赛、半决赛,都是在场地划分的若干个小格子中进行,有点像乒乓球比赛。灯光等条件无法达到英国本土标配水准,现场观众的位置也很难满足观赛需求。还有不合适宜的闪光灯、叫好声,屡次被选手们抱怨。
斯诺克大部分选手来自于“英伦三岛”,长年在克鲁斯堡剧院那样的条件、环境、氛围中比赛,早已形成习惯。所以并不是每位球手都愿意不远万里、倒着时差,打一场不太像斯诺克的斯诺克比赛,当然奖金的刺激除外。
3月27日,国际台联宣布奥沙利文因健康原因不参加本届中国赛。这已是奥沙利文连续三年缺席中国赛。
显然,对于目前并不成熟的中国斯诺克市场来说,主办方所能打出的牌就是丁俊晖,他的成绩好坏将决定这项运动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
从抽签结果可以看出,丁俊晖受到主办方的某些“照顾”。丁俊晖所在的1/4区,强手不多,可能遭遇马克·戴维斯和马克·威廉姆斯。此后,丁俊晖才遇到挑战,如果他能打进1/4决赛,就可能面对希金斯或特鲁姆普。而到了半决赛则会面对戴尔、罗伯逊或瑞恩·戴。
“我很期待第一场,赢下来提升一下信心,世锦赛前找回状态是很不错的。”在赛前新闻发布会上,丁俊晖说,3月30日晚上,他的卫冕之路要从终结“一轮游”开始,他的首轮对手将是阵坎贝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