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看佛山人40年的穿着变迁: 告别“黑灰蓝”追求时尚美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看佛山人40年的穿着变迁: 告别“黑灰蓝”追求时尚美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动了人们的衣衫。清一色的“黑灰蓝”服装版图,逐渐填充缤纷的色彩,涌现出“喇叭裤”等爆款。

作者:韦娟明

一张拍摄于上世纪80年代的照片中,穿着喇叭裤的红衣女子,烫着时髦卷发,正和一名身着白衬衫、条纹裙、高跟鞋的女子翩翩起舞。10月16日,佛山街坊邓惠萍翻出不少老照片,每个时期的服饰风格都不尽相同。

喇叭裤、高跟鞋都是当时的流行元素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动了人们的衣衫。清一色的“黑灰蓝”服装版图,逐渐填充缤纷的色彩,涌现出“牛仔裤”“喇叭裤”等爆款。2000年后,服装更是一派“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景象。如今,时尚吹起了“复古风”,而佛山人的生活更是随着时代发展日新月异。

当时的结婚礼服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年轻人爱穿喇叭裤

1983年,17岁的邓惠萍拿到第一笔工资后,买了人生中的第一双高跟鞋。“你这样太特别了,哪有人穿高跟鞋,小心别扭到脚了。”父亲劝她换回平底鞋。她没有听,搭配了新款的五分袖白衬衫和条纹迷笛裙,“现在就流行这样穿,我才不管别人的眼光”。

邓惠萍一家三口的装扮在今天看来都毫不过时

不仅如此,她还天天穿着高跟鞋去上班,“当时厂里很多女生都不敢穿,但我敢。”邓惠萍爽朗一笑,翻出了老照片,衬衫搭阔腿裤、雪纺衫配苏格兰超短裙、格纹衫搭喇叭裤……很多装扮现在看来都毫不过时。

“这得益于改革开放,人们爱美的天性得到释放,早些年是不敢想象的。”1987年,邝伟斌高中毕业于佛山市第四中学,开始帮家里打理服装生意。班里还有4名同学选择了服装这一行。“碰上佛山服装市场的红利期,大大小小的服装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邝伟斌回想起小时候,一套运动服、一套纯蓝中山装,粗棉布质地,一穿就是好几年。天冷时,母亲便一针一线地给子女织毛衣。有时候,他也穿哥哥姐姐不合穿的衣服。他说,改革开放前,衣服大多只有黑灰蓝三种颜色。人们买衣服,首先看“耐不耐磨”。

改革开放后,佛山人的穿着开始新潮起来。《巴士奇遇结良缘》等香港电影在内地的火爆,掀起了一股牛仔裤风潮。邝伟斌说,如今流行的高腰卷边牛仔裤(即“妈妈裤”),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佛山街头随处可见。年轻的女子穿着高腰牛仔裤,烫着大卷发,还喜欢模仿电影明星戴上一副蛤蟆镜。

这时,喇叭裤以井喷之势开始流行。“没有一条喇叭裤,不敢称是‘时髦人’。”邓惠萍说,长辈经常把穿喇叭裤的年轻人称作“飞仔”,认为不正经的人才穿喇叭裤。

然而,当看到朋友买了喇叭裤,即使冒着挨骂的风险,年轻人仍会围上去“索要”购买地址,甚至连前南斯拉夫电影《桥》的主题曲,也被改编成“我们去买喇叭裤……”在大街小巷传唱。

“人挪活,树挪死。做服装要有前瞻性,及时转变观念。”邝伟斌说,香港商人在佛山设立加工厂,带来了新款式,被本土迅速消化。“我们不担心销路,佛山人适应新事物的能力很强。生产与消费相辅相成,也吸引无数人前来佛山务工,当时流行着一句话:在家耕一年地,不如在佛山打一个月工。”

21世纪 从跟随潮流到追求风格

90后卓琳大学毕业后,进入兴华商场从事衣服销售工作。一大早,她就忙着给“模特”换上最新的穿搭。

1982年,兴华商场开业,如今已有36年历史,承载着许多佛山街坊的成长轨迹。“小时候在春节前,父母都会带我来这里买衣服。”卓琳回忆,2003年自己读小学六年级时,当时东方广场还没建好,平时最常去的就是福禄路,满街的服装店款式多种多样,价位也偏低。只有逢年过节,父母才带着她去逛相对高档的兴华商场。“当时的生活水平已经好很多了,哥哥姐姐的旧衣服,弟弟妹妹几乎不会再穿。”

说起10年前的流行元素,85后谭先生兴致很高,“非主流的发型,必须有厚厚的刘海,再搭配一条小脚裤或哈伦裤。”谭先生笑道,为了追赶潮流,看到韩国、台湾明星这么穿,便跟着模仿。自己个头不高,却跟风买了一条哈伦裤,结果穿出了“五五分”的效果,现在买衣服更看重个性、风格,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近年来,佛山多家商场陆续建成,仅去年就新增10家购物中心。祖庙商圈内,铂顿城、岭南站NOVA等商场引进大量潮流快时尚品牌。昨日,岭南站NOVA某快时尚店内,顾客摩肩接踵,毛衣、卫衣、长裙、喇叭裤、风衣、羽绒服各据一方,一派“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景象。

“别人怎么看随他去,我感到舒服自在就够了。”宽大的卫衣搭配短裙,95后小何目前就读于广东东软学院。她说,平时自己会关注穿衣流行趋势,但不会盲目跟风,适合自己风格的才会购买。

“改革开放40年,佛山的服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佛山市纺织服装行业协会会长吴浩亮介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男款固定为中山装、女款为两用衫。改革开放将香港、国外的流行款式“吹”了进来,加上大批服装设计师进驻佛山,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了极大转变。

“以前买衣服主要看‘牢不牢’,现在更要看‘美不美’。”吴浩亮说,生活水平提高后,人们的衣服由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到如今的随时更换,审美个性化色彩更加浓烈。

在吴浩亮看来,审美需求同样反作用于生产力,促使服装生产从一人一台缝纫机,提高到机械化、自动化、大批量生产。乘着改革开放的快车,“制造业大市”佛山也正飞速发展。

来源:佛山日报

原标题:看佛山人40年的穿着变迁:告别“黑灰蓝”追求时尚美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看佛山人40年的穿着变迁: 告别“黑灰蓝”追求时尚美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动了人们的衣衫。清一色的“黑灰蓝”服装版图,逐渐填充缤纷的色彩,涌现出“喇叭裤”等爆款。

作者:韦娟明

一张拍摄于上世纪80年代的照片中,穿着喇叭裤的红衣女子,烫着时髦卷发,正和一名身着白衬衫、条纹裙、高跟鞋的女子翩翩起舞。10月16日,佛山街坊邓惠萍翻出不少老照片,每个时期的服饰风格都不尽相同。

喇叭裤、高跟鞋都是当时的流行元素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动了人们的衣衫。清一色的“黑灰蓝”服装版图,逐渐填充缤纷的色彩,涌现出“牛仔裤”“喇叭裤”等爆款。2000年后,服装更是一派“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景象。如今,时尚吹起了“复古风”,而佛山人的生活更是随着时代发展日新月异。

当时的结婚礼服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年轻人爱穿喇叭裤

1983年,17岁的邓惠萍拿到第一笔工资后,买了人生中的第一双高跟鞋。“你这样太特别了,哪有人穿高跟鞋,小心别扭到脚了。”父亲劝她换回平底鞋。她没有听,搭配了新款的五分袖白衬衫和条纹迷笛裙,“现在就流行这样穿,我才不管别人的眼光”。

邓惠萍一家三口的装扮在今天看来都毫不过时

不仅如此,她还天天穿着高跟鞋去上班,“当时厂里很多女生都不敢穿,但我敢。”邓惠萍爽朗一笑,翻出了老照片,衬衫搭阔腿裤、雪纺衫配苏格兰超短裙、格纹衫搭喇叭裤……很多装扮现在看来都毫不过时。

“这得益于改革开放,人们爱美的天性得到释放,早些年是不敢想象的。”1987年,邝伟斌高中毕业于佛山市第四中学,开始帮家里打理服装生意。班里还有4名同学选择了服装这一行。“碰上佛山服装市场的红利期,大大小小的服装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邝伟斌回想起小时候,一套运动服、一套纯蓝中山装,粗棉布质地,一穿就是好几年。天冷时,母亲便一针一线地给子女织毛衣。有时候,他也穿哥哥姐姐不合穿的衣服。他说,改革开放前,衣服大多只有黑灰蓝三种颜色。人们买衣服,首先看“耐不耐磨”。

改革开放后,佛山人的穿着开始新潮起来。《巴士奇遇结良缘》等香港电影在内地的火爆,掀起了一股牛仔裤风潮。邝伟斌说,如今流行的高腰卷边牛仔裤(即“妈妈裤”),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佛山街头随处可见。年轻的女子穿着高腰牛仔裤,烫着大卷发,还喜欢模仿电影明星戴上一副蛤蟆镜。

这时,喇叭裤以井喷之势开始流行。“没有一条喇叭裤,不敢称是‘时髦人’。”邓惠萍说,长辈经常把穿喇叭裤的年轻人称作“飞仔”,认为不正经的人才穿喇叭裤。

然而,当看到朋友买了喇叭裤,即使冒着挨骂的风险,年轻人仍会围上去“索要”购买地址,甚至连前南斯拉夫电影《桥》的主题曲,也被改编成“我们去买喇叭裤……”在大街小巷传唱。

“人挪活,树挪死。做服装要有前瞻性,及时转变观念。”邝伟斌说,香港商人在佛山设立加工厂,带来了新款式,被本土迅速消化。“我们不担心销路,佛山人适应新事物的能力很强。生产与消费相辅相成,也吸引无数人前来佛山务工,当时流行着一句话:在家耕一年地,不如在佛山打一个月工。”

21世纪 从跟随潮流到追求风格

90后卓琳大学毕业后,进入兴华商场从事衣服销售工作。一大早,她就忙着给“模特”换上最新的穿搭。

1982年,兴华商场开业,如今已有36年历史,承载着许多佛山街坊的成长轨迹。“小时候在春节前,父母都会带我来这里买衣服。”卓琳回忆,2003年自己读小学六年级时,当时东方广场还没建好,平时最常去的就是福禄路,满街的服装店款式多种多样,价位也偏低。只有逢年过节,父母才带着她去逛相对高档的兴华商场。“当时的生活水平已经好很多了,哥哥姐姐的旧衣服,弟弟妹妹几乎不会再穿。”

说起10年前的流行元素,85后谭先生兴致很高,“非主流的发型,必须有厚厚的刘海,再搭配一条小脚裤或哈伦裤。”谭先生笑道,为了追赶潮流,看到韩国、台湾明星这么穿,便跟着模仿。自己个头不高,却跟风买了一条哈伦裤,结果穿出了“五五分”的效果,现在买衣服更看重个性、风格,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近年来,佛山多家商场陆续建成,仅去年就新增10家购物中心。祖庙商圈内,铂顿城、岭南站NOVA等商场引进大量潮流快时尚品牌。昨日,岭南站NOVA某快时尚店内,顾客摩肩接踵,毛衣、卫衣、长裙、喇叭裤、风衣、羽绒服各据一方,一派“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景象。

“别人怎么看随他去,我感到舒服自在就够了。”宽大的卫衣搭配短裙,95后小何目前就读于广东东软学院。她说,平时自己会关注穿衣流行趋势,但不会盲目跟风,适合自己风格的才会购买。

“改革开放40年,佛山的服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佛山市纺织服装行业协会会长吴浩亮介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男款固定为中山装、女款为两用衫。改革开放将香港、国外的流行款式“吹”了进来,加上大批服装设计师进驻佛山,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了极大转变。

“以前买衣服主要看‘牢不牢’,现在更要看‘美不美’。”吴浩亮说,生活水平提高后,人们的衣服由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到如今的随时更换,审美个性化色彩更加浓烈。

在吴浩亮看来,审美需求同样反作用于生产力,促使服装生产从一人一台缝纫机,提高到机械化、自动化、大批量生产。乘着改革开放的快车,“制造业大市”佛山也正飞速发展。

来源:佛山日报

原标题:看佛山人40年的穿着变迁:告别“黑灰蓝”追求时尚美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