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际化大都市一样,巴黎的房价总是让人望尘莫及。除了那些靠父母或祖父母的荫庇而在巴黎有一房之地的人之外,工作了的年轻人中极少有人有经济能力在巴黎市区置业。巴黎人早已习惯了“居大不易”,而随着近些年来墓地价格高歌猛进,“丧大不易”也在袭来。十年来,巴黎市内墓地价格一骑绝尘,两平米墓穴的平均价格超过1.5万欧元(约12万元人民币),是巴黎人均月工资的接近三倍。这让巴黎人纷纷大呼,不仅住不起,也死不起了。
巴黎人并不是一直安葬在公墓里。历史上,居民死后一般会葬在附属于教堂的墓地中。直到18世纪末,随着现代化和文明化的进程,这些安葬了过多死者、卫生状况堪忧的小墓园才逐渐被关闭。一部分骸骨被转移到位于十四区的地下墓场,而其他则被安置到三座大公墓之中:东部墓地,也就是拉雪兹神父公墓,它始建于1804年;南部墓地,也就是建于1824年的蒙帕纳斯墓地;以及建于1825年的北部墓地,即位于十八区的蒙马特公墓。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这些公墓是设在巴黎近郊的,然而1860年以后,随着巴黎城市的扩张和行政区域的重新规划,附近的11个城镇被纳入巴黎的版图之中,这三座公墓也因此被划入巴黎城区。
2016年,法国著名作家、《小野马》一书的作者米歇尔·德翁在爱尔兰去世。家人想把他安葬在巴黎就颇费了一番周折。一开始,巴黎市政府并不同意,后来在不少民众的抗议面前,市长让步了,最终同意将其安葬在蒙帕纳斯公墓。这一当时沸沸扬扬的事件正是因为巴黎城里的墓穴已经饱和,一穴难求。
那么,谁能埋骨巴黎呢?巴黎的公墓每年仍有新人埋进来:2010年有7434人,2015年有8844人,而2016年则有9236人。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葬在巴黎,要么得住在巴黎,要么得死在巴黎,如果是住在国外的法国人,则需要在选民名单上。
如今,巴黎市政府管理着20座墓园,共占地422公顷,有63.4万个墓穴,可安葬大约700万人。其中六座位于城市的近郊,目前有2万个空的墓穴。而位于市区的14座墓园里则仅存150个空的墓穴,而每年的需求却有5000个。甚至有法国网友调侃道:抓紧时间去死吧,不然就没有位子了。
严重不平衡的供需关系造成了巴黎墓地价格的水涨船高,特别是永久性使用权墓地的价格。根据地区审计法院公布的数据,在2008年到2017年间,两平米大小的市内墓穴永久使用权的平均价格从11086欧元涨到15528欧元。
2007年以前,巴黎售出的墓地几乎都采用永久使用权的方式,这个比例高达97%。土地本身仍然归所在市镇所有,个人购买的是墓地的使用年限。拥有永久性使用权的墓主当然有权利使用这块土地,也可以安葬任何墓主愿意安葬的人,即便并无直接的亲属关系;墓主也可以将自己的权利转赠他人,但是不能买卖或者出租这块土地。
因此,市政府无权直接插手对墓地的调控,只能在很有限的方面做出相关规定,以期能够增加墓地土地的流转。方式主要有两个。一是市政府可以在墓地使用期限到期之时收回土地重新分配,但考虑墓地永久使用权的比例占压倒性优势,所以市政府能回收的墓地数量不会很乐观。市政府还能进行干涉的另一种情况则是废弃的墓地,这种墓地的使用权期限虽然是永久的,但如果墓地出现了明显的年久失修、乏人照料的情况,市政府就有权收回墓地,重新投入使用。墓地被重新回收之后,整个基座,以及上面所附着的小祭台和装饰物都将被清理,其中,石质的物品会被砸碎,用于铺设公墓的道路。类似的回收平均每年能有2500到3000例。
除了永久使用权这一根本原因以外,另一个因素也造成了巴黎城区墓地的供不应求。一些1900年以前的墓地,比如已成为著名旅游景点的拉雪兹神父公墓,属于被分级保护的历史古迹,因此不能擅动。包括拉雪兹神父、蒙马特和蒙帕纳斯公墓在内的三大公墓平均每年接待400多万游客。
巴黎城市面积较小,而人口众多,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21000人,是北京人口密度的16倍。这使得市区的土地使用处于非常紧张的状况,因此在现有城市规划下想要开拓新的墓地几乎不可能。因此,市政府只能在现有的城市格局和法律框架里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改革举措。
虽然近些年来巴黎的年均死亡人数稳定在14000人左右,但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特别是战后首批“婴儿潮”逐渐进入老龄阶段,这个数字在可预见的未来会有相应的上升。因此,审计法院督促巴黎市政府要尽快采取措施,采取一项旨在加快墓葬土地流转的计划。2007年以后,购买有限期的墓地使用权成为可能,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购买10年期、30年期、50年期和永久性的墓地使用权。2010年以后,10年期的使用权占了近一半的份额,而永久性墓地只占10%。
墓地的买卖因此构成了不动产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靠近市中心,价格越昂贵;使用权期限越长,价格越贵。十年间,永久性墓地的价格增长了40%,而30年期的价格只增加了14.8%,10年期的仅增长了8%。
墓地价格的飞涨带来了一系列影响,比如在死亡面前,人是否平等?价格高企的永久性墓地使用权使得普通居民望而却步,退而求其次选择有限期的使用权,或者选择火葬,抑或选择把骨灰盒存在墓园的骨灰堂中。购买永久性墓地并入土安葬似乎成了有钱人和有名望的人的特权。
(本文作者杜娟为法国社会学博士,东方语言文化学院讲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