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影视上市公司多数盈利,“寒冬”冷在哪里?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影视上市公司多数盈利,“寒冬”冷在哪里?

对那些忠于内容本身的影视人而言,对天价片酬的打压,对影视行业的各种规范或许都只是一次短暂的阵痛,随之而来的也是“深水”变浅,市场回归内容。“寒冬”与否,或许也是因人而异吧。

作者丨指月

今年以来受到多重因素影响A股市场也在整体动荡下行,上证指数创近4年新低,中美贸易危机等资本市场经济大环境不容乐观,更加剧了影视行业的资本危局。

A股上市公司Q3财报季的序曲——“业绩预告”在10月中旬陆续披露。从部分已披露影视行业代表性公司业绩来看,盈利公司的比例大大高于亏损,业绩亏损同比下滑较大的华录百纳、电广传媒、乐视网等公司都因为自身经营出现了重大问题,很难归罪于今年影视行业的冷却。

其他影视上市公司业绩并未出现与“寒冬”一词相衬的凄绝景象。或许所谓的“寒冬”,更多体现在那些财务数字没有表现出来的地方。

数据来源:各上市公司公告​

华谊光线状态回升,光鲜业绩难阻市值下跌

电影公司方面,万达电影持续停牌超过一年以上,华谊兄弟与光线传媒在今年成为资本市场里“戏份”较多的两家A股上市公司。

Q3业绩预告显示,光线传媒前三季度净利润为22.72亿至22.97亿,同比上升262%至266%,前三季度净利润里有一大部分源于年初出售新丽传媒股份的入账。光线第三季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5,500-17,800万元,较上年同期上升75%-101%,原因主要是《一出好戏》《悲伤逆流成河》两部电影的票房表现超出预期。

光线传媒上半年的问题在于电影业务成绩的平庸,《大世界》《英雄本色2018》《动物世界》等连续多部作品票房不及预期,依靠出售资产撑起业绩给大众留下了疲软的印象。

《一出好戏》上映时同档期的《爱情公寓》口碑遭遇崩盘,最终黄渤处女作成功逆袭,取下13.54亿元票房,也为2018年电影成绩乏力的出品方光线传媒解了燃眉之急。《悲伤逆流成河》原作的大众口碑微妙,但电影版改动颇大成功以校园欺凌题材切入,目前已将3.41亿元票房收入囊中。

10月11日光线传媒再度回复投资者称“未被税务核查”。只是融资困难的大环境未曾改善,10月15日,光线传媒股东光线控股再次质押股份2900万股,占其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的2.24%,累计质押比例已经达到57.86%。光线传媒从新丽传媒出售中获取了大量收入,也意味着今年税负暴增,不得不加大质押融资比例。

相比之下,华谊兄弟的处境更加微妙。虽然华谊多次表示“与合作演员签署的合同均合法合规”,但由于冯小刚、范冰冰、刘震云等都与华谊关系匪浅,也导致其股票成为影视板块中下跌速度较快的一支——截至10月17日收盘,华谊兄弟股价2018年以来已经下跌了50.46%,总市值仅为120.46亿元,静态市盈率下降至14.54,堪称惨淡。

业绩预告显示华谊兄弟前三季度净利润为3.19亿元-3.49亿元,上年同期盈利6.01亿元,同比下滑42%-47%。与光线传媒相反,华谊利润同比下滑主要原因是2017年出售掌趣科技、银汉科技股份获取了大量收入,2017年业绩增幅太高。如果扣除非经常损益,华谊兄弟的盈利同比去年上升124.97%-150.99%,主营业务业绩提升幅度称得上巨大。

华谊电影业务亮点不多。在三季度上映的《狄仁杰之四大天王》《江湖儿女》《胖子行动队》都未能成为爆款。被寄予厚望的《狄仁杰之四大天王》同档期不敌《西虹市首富》,《江湖儿女》口碑虽佳,但也难逃文艺片叫好不叫座的困局,作为贾樟柯内地公映票房最好的一部作品,成绩也不过是6900多万而已。

在华谊的业务板块中,最具有业绩想象力的是如今的实景娱乐板块。华谊兄弟电影世界(苏州)已于2018年7月23日开业,华谊兄弟(长沙)电影小镇也已经于9月29日开启了试运营。“轻资产”进军实景娱乐是华谊兄弟宣传已久的业务模式,如今几个大型项目已进入运营阶段,它们的发展效果将对华谊兄弟的未来业绩造成巨大影响。

政策、税收、舆论,“寒冬”冷在哪里?

从业绩预告数字来看,华谊、光线两大电影公司并未显露明显疲态。电视剧公司业绩方面,欢瑞世纪扭亏为盈,华策影视保持稳步增长,除了受到《巴清传》直接冲击的唐德影视外,明显业绩暴雷的只有华录百纳、电广传媒、乐视网等自身经营出现较大问题的上市公司。

公司业绩暂未传递出寒意,但股价市值下滑、舆论对影视业口诛笔伐、限薪令、横店等制作基地冷清、作品备案减少、公司从霍尔果斯出逃……种种现象表明,所谓的“寒冬”其实是市场环境的大变化。

扎堆在霍尔果斯等税收优惠地注册的影视公司,也是被当年霍尔果斯五年税收优惠条款吸引而来,但在今年的税收风暴之中,这些公司无不被推到风口浪尖。据报道,自6月份以来,有超过100家霍尔果斯的影视公司已经申请注销。

编剧汪海林对此在微博公开表态,直指朝令夕改的弊端:“霍尔果斯这几个月无法正常开发票,很多影视公司的回款无法拿到,因此才纷纷离开霍尔果斯,挣了钱拿不出来,资金不能回笼,公司怎么开得下去,损失巨大,惹不起跑还不行吗?任何政策都需要有延续性,朝令夕改,让企业承担损失,舆论不了解情况还给企业扣上逃税帽子,这是不公平的。 ”

编剧汪海林​

地方税收优惠一向是招商引资的常规手段。值得思考的是,此后,地方上各类有优惠政策的文化产业园是否会因霍尔果斯的案例丧失吸引力?

“阴阳合同”式的逃漏税与政策优惠注册地的合法避税被部分网友混为一谈,也引发了更为猛烈的对影视公司的舆论抨击,空气中充满了一点即燃的火药味。

对影视公司而言,“按兵不动”、“收缩业务”似乎成了最优选择。无论是税收政策,还是对文化产业的管控目前显然都处于一个转折变化阶段,不稳定因素太多。并且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影视公司融资显然更加困难,影视公司普遍股权质押率较高,融资收窄后也很难再进行业务扩张。

新开项目减少,行业洗牌的过程或许还要持续到政策落地,舆论平静之后。

结语

从备案作品、横店开工剧组减少的多个新闻报道来看,目前影视圈风暴影响的主要体现在制作领域,对影视公司的业绩影响可能会在中长期慢慢显现。

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在上海电影节期间就曾表示,“资本在撤离,几千家影视公司要倒闭”。他认为首先出局的是那些不负责任的公司:“接下来行业可能要面对的是‘谁愿意给你投钱’”。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影视产业并未因此一蹶不振。《我不是药神》这样的现实主义题材卖座,总体来看,10月4日全国总票房已经突破500亿元,比2017年提前了47天,票房大盘趋势仍然在上扬。在剧集、综艺等其他领域,也能从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等视频平台的爆炸式发展看出影视业的前景仍然美好。

赛富亚洲投资基金创始管理合伙人阎焱曾经提到——电影是一门典型的风险投资。在如今的大环境下,风险显然会加剧,影视公司或许将会尝试投资较小,风险可控的网剧、网络大电影项目。近期视频平台的网大分账计划接连出炉,也证明这个市场将成为下阶段的一个发展机会。

乐创文娱总裁张昭在论坛上说过:“做内容的人,没有那么容易被资本打倒,我们困难到工资都发不出来的时候,还把四部电影都做了,这个事挺神奇的。我们这个行业要渡过难关,不需要很多钱,只要我们认真做好内容。”

对那些忠于内容本身的影视人而言,对天价片酬的打压,对影视行业的各种规范或许都只是一次短暂的阵痛,随之而来的也是“深水”变浅,市场回归内容。

“寒冬”与否,或许也是因人而异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影视上市公司多数盈利,“寒冬”冷在哪里?

对那些忠于内容本身的影视人而言,对天价片酬的打压,对影视行业的各种规范或许都只是一次短暂的阵痛,随之而来的也是“深水”变浅,市场回归内容。“寒冬”与否,或许也是因人而异吧。

作者丨指月

今年以来受到多重因素影响A股市场也在整体动荡下行,上证指数创近4年新低,中美贸易危机等资本市场经济大环境不容乐观,更加剧了影视行业的资本危局。

A股上市公司Q3财报季的序曲——“业绩预告”在10月中旬陆续披露。从部分已披露影视行业代表性公司业绩来看,盈利公司的比例大大高于亏损,业绩亏损同比下滑较大的华录百纳、电广传媒、乐视网等公司都因为自身经营出现了重大问题,很难归罪于今年影视行业的冷却。

其他影视上市公司业绩并未出现与“寒冬”一词相衬的凄绝景象。或许所谓的“寒冬”,更多体现在那些财务数字没有表现出来的地方。

数据来源:各上市公司公告​

华谊光线状态回升,光鲜业绩难阻市值下跌

电影公司方面,万达电影持续停牌超过一年以上,华谊兄弟与光线传媒在今年成为资本市场里“戏份”较多的两家A股上市公司。

Q3业绩预告显示,光线传媒前三季度净利润为22.72亿至22.97亿,同比上升262%至266%,前三季度净利润里有一大部分源于年初出售新丽传媒股份的入账。光线第三季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5,500-17,800万元,较上年同期上升75%-101%,原因主要是《一出好戏》《悲伤逆流成河》两部电影的票房表现超出预期。

光线传媒上半年的问题在于电影业务成绩的平庸,《大世界》《英雄本色2018》《动物世界》等连续多部作品票房不及预期,依靠出售资产撑起业绩给大众留下了疲软的印象。

《一出好戏》上映时同档期的《爱情公寓》口碑遭遇崩盘,最终黄渤处女作成功逆袭,取下13.54亿元票房,也为2018年电影成绩乏力的出品方光线传媒解了燃眉之急。《悲伤逆流成河》原作的大众口碑微妙,但电影版改动颇大成功以校园欺凌题材切入,目前已将3.41亿元票房收入囊中。

10月11日光线传媒再度回复投资者称“未被税务核查”。只是融资困难的大环境未曾改善,10月15日,光线传媒股东光线控股再次质押股份2900万股,占其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的2.24%,累计质押比例已经达到57.86%。光线传媒从新丽传媒出售中获取了大量收入,也意味着今年税负暴增,不得不加大质押融资比例。

相比之下,华谊兄弟的处境更加微妙。虽然华谊多次表示“与合作演员签署的合同均合法合规”,但由于冯小刚、范冰冰、刘震云等都与华谊关系匪浅,也导致其股票成为影视板块中下跌速度较快的一支——截至10月17日收盘,华谊兄弟股价2018年以来已经下跌了50.46%,总市值仅为120.46亿元,静态市盈率下降至14.54,堪称惨淡。

业绩预告显示华谊兄弟前三季度净利润为3.19亿元-3.49亿元,上年同期盈利6.01亿元,同比下滑42%-47%。与光线传媒相反,华谊利润同比下滑主要原因是2017年出售掌趣科技、银汉科技股份获取了大量收入,2017年业绩增幅太高。如果扣除非经常损益,华谊兄弟的盈利同比去年上升124.97%-150.99%,主营业务业绩提升幅度称得上巨大。

华谊电影业务亮点不多。在三季度上映的《狄仁杰之四大天王》《江湖儿女》《胖子行动队》都未能成为爆款。被寄予厚望的《狄仁杰之四大天王》同档期不敌《西虹市首富》,《江湖儿女》口碑虽佳,但也难逃文艺片叫好不叫座的困局,作为贾樟柯内地公映票房最好的一部作品,成绩也不过是6900多万而已。

在华谊的业务板块中,最具有业绩想象力的是如今的实景娱乐板块。华谊兄弟电影世界(苏州)已于2018年7月23日开业,华谊兄弟(长沙)电影小镇也已经于9月29日开启了试运营。“轻资产”进军实景娱乐是华谊兄弟宣传已久的业务模式,如今几个大型项目已进入运营阶段,它们的发展效果将对华谊兄弟的未来业绩造成巨大影响。

政策、税收、舆论,“寒冬”冷在哪里?

从业绩预告数字来看,华谊、光线两大电影公司并未显露明显疲态。电视剧公司业绩方面,欢瑞世纪扭亏为盈,华策影视保持稳步增长,除了受到《巴清传》直接冲击的唐德影视外,明显业绩暴雷的只有华录百纳、电广传媒、乐视网等自身经营出现较大问题的上市公司。

公司业绩暂未传递出寒意,但股价市值下滑、舆论对影视业口诛笔伐、限薪令、横店等制作基地冷清、作品备案减少、公司从霍尔果斯出逃……种种现象表明,所谓的“寒冬”其实是市场环境的大变化。

扎堆在霍尔果斯等税收优惠地注册的影视公司,也是被当年霍尔果斯五年税收优惠条款吸引而来,但在今年的税收风暴之中,这些公司无不被推到风口浪尖。据报道,自6月份以来,有超过100家霍尔果斯的影视公司已经申请注销。

编剧汪海林对此在微博公开表态,直指朝令夕改的弊端:“霍尔果斯这几个月无法正常开发票,很多影视公司的回款无法拿到,因此才纷纷离开霍尔果斯,挣了钱拿不出来,资金不能回笼,公司怎么开得下去,损失巨大,惹不起跑还不行吗?任何政策都需要有延续性,朝令夕改,让企业承担损失,舆论不了解情况还给企业扣上逃税帽子,这是不公平的。 ”

编剧汪海林​

地方税收优惠一向是招商引资的常规手段。值得思考的是,此后,地方上各类有优惠政策的文化产业园是否会因霍尔果斯的案例丧失吸引力?

“阴阳合同”式的逃漏税与政策优惠注册地的合法避税被部分网友混为一谈,也引发了更为猛烈的对影视公司的舆论抨击,空气中充满了一点即燃的火药味。

对影视公司而言,“按兵不动”、“收缩业务”似乎成了最优选择。无论是税收政策,还是对文化产业的管控目前显然都处于一个转折变化阶段,不稳定因素太多。并且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影视公司融资显然更加困难,影视公司普遍股权质押率较高,融资收窄后也很难再进行业务扩张。

新开项目减少,行业洗牌的过程或许还要持续到政策落地,舆论平静之后。

结语

从备案作品、横店开工剧组减少的多个新闻报道来看,目前影视圈风暴影响的主要体现在制作领域,对影视公司的业绩影响可能会在中长期慢慢显现。

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在上海电影节期间就曾表示,“资本在撤离,几千家影视公司要倒闭”。他认为首先出局的是那些不负责任的公司:“接下来行业可能要面对的是‘谁愿意给你投钱’”。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影视产业并未因此一蹶不振。《我不是药神》这样的现实主义题材卖座,总体来看,10月4日全国总票房已经突破500亿元,比2017年提前了47天,票房大盘趋势仍然在上扬。在剧集、综艺等其他领域,也能从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等视频平台的爆炸式发展看出影视业的前景仍然美好。

赛富亚洲投资基金创始管理合伙人阎焱曾经提到——电影是一门典型的风险投资。在如今的大环境下,风险显然会加剧,影视公司或许将会尝试投资较小,风险可控的网剧、网络大电影项目。近期视频平台的网大分账计划接连出炉,也证明这个市场将成为下阶段的一个发展机会。

乐创文娱总裁张昭在论坛上说过:“做内容的人,没有那么容易被资本打倒,我们困难到工资都发不出来的时候,还把四部电影都做了,这个事挺神奇的。我们这个行业要渡过难关,不需要很多钱,只要我们认真做好内容。”

对那些忠于内容本身的影视人而言,对天价片酬的打压,对影视行业的各种规范或许都只是一次短暂的阵痛,随之而来的也是“深水”变浅,市场回归内容。

“寒冬”与否,或许也是因人而异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