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目失明的他仅凭一根电话线三年挽救三百多人

2018年8月29日,天津,李飞在三年的时间里已经接了300多个欲轻生者的求助电话,有的人因为职场变动,有的人因为亲子关系,还有的因为婚姻破裂,电话另一头传达出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所有的案例,总结为一句话就是:“我不想活了。”

界面影像 · 评论(0)

  • 36岁的李飞是天津的一名盲人心理咨询师,在10岁那年冬天,天空下着鹅毛般的大雪,调皮的李飞在外面玩耍时不慎摔伤眼睛致盲,“那是我这辈子见过最漂亮也是最后一场大雪。”李飞说。那个时候,他还不知道看不见对于自己意味着什么,只是听到越来越多的人说这个孩子废了。

  • 眼睛失明后,李飞的叔叔送给了他一台收音机,通过一台小小的收音机,让李飞了解到外面的大千世界。而他最喜欢的是心理访谈类的节目,有一天他装作大人的腔调拨打了热线电话,“我是盲人,我不想成为一个废人,我以后还能做什么工作?”“你们当地有做什么工作的?”“我们村里有吹打班子的、算卦的。”对方告诉他如果想更好的发展,可以去做心理咨询师,这是李飞第一次听说“心理咨询师”这个词汇,尽管当时不懂,但把这个词深深地记在了心里。

  • 为了将来能够养活自己,李飞在初中阶段就被父母送去盲人学校就读,在学校学习盲文、按摩等。大学毕业后,像大多数盲人一样,李飞从事盲人按摩这个职业,但成为心理咨询师的理想一直盘踞在他的脑海中。

  • 为了学习心理类的知识,李飞在2005年购买了一台电脑,在鼓捣坏了几个键盘后,终于学会了如何借助盲人读屏软件操作电脑,“当初我的电脑硬盘是80个G的,心理咨询类的资料就下载了50个G。”为了更好的学习心理咨询,李飞辞掉了按摩师的工作,去北京过起了半工半读的生活。

  • 2015年,李飞加入了“希望24小时热线”。在李飞看来,盲人的身份在做心理疏导的时候反而大有帮助,敏锐的感知力和场景想象力是其他心理咨询师没有的优势,让他可以更快的进入求助者所处的心理环境中。

  • 从家到的“希望24小时热线”办公地点,需要做十几站的公交。三年来,妻子就这么风雨无阻的把李飞送到公交车上,妻子从始至终支持丈夫所做的“赔本买卖”,让李飞很是感动。

  • 李飞的妻子是他老家的小学同学,两个人毕业后便断了联系,长大后通过一档电台交友节目阴差阳错的联系到了对方。“当时我和他在一块,父母都是强烈反对,但他人特别好,我就想照顾他。”李飞的妻子说到。在出门前,妻子帮李飞整理头发,结婚十几年来,妻子把李飞照顾的无微不至。

  • 说起第一天上岗的情形,李飞还清晰地记得。干了多年心理咨询的他,认为电话接线自然不在话下,而他接的第一个电话就是高危电话。“我不想活了!”电话另一端的老大爷声嘶力竭的喊着,李飞经过短暂的失神后,尽量克制自己的情绪,并以晚辈的身份与对方沟通。“他作为一个空巢老人,并不是真的想自尽,而是想找个人去倾诉。”李飞说。

  • 在李飞看来,通过电话做心理疏导时,对方戒备心不强,更容易做拉近彼此的关系。有一天半夜,电话铃声响起,“我正在12楼的天台上。”电话另一端传来一个小姑娘的声音,并夹杂着呼呼地风声,“我小时候父母离异,并且经常被人欺负,我感觉我坚持不下去了。”李飞回忆,“那一端的话听不出任何感情,小姑娘得承受多大的挫折才会走到这个地步啊!”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疏导,小女孩从天台走了下来后,李飞整个人已疲惫不堪。

  • 三年的时间里,李飞接了300多个求助电话,如今的他,走出接线室,稍作调整就能回归到正常生活中去。对于未来,李飞更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盲人心理演讲师,在心理咨询这条路上坚持的走下去。

更多图片报道

评论(5)

表情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