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自贸区负面清单的隐形“天花板”需要清醒认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自贸区负面清单的隐形“天花板”需要清醒认识

自贸区试验区下一步的主要着眼点就要放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通过系统集成推进企业开办进一步便利化,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当前,营商环境竞争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角。世界银行报告表明:良好的营商环境,会使投资率增长0.3%,GDP增长率增加0.36%。转型时期的中国经济社会,“要素红利”逐渐让位于“创新红利”,“政策红利”逐渐让位于“制度红利”。

虽然我国各大城市、尤其是各自贸区,都已展开优化营商环境竞速,加大改革力度。但也暴露了不少问题。在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管理局办公室副主任郭雨松看来,无论全国版还是自贸区版负面清单,在实际操作中都还有很多隐形“天花板”;而在对负面清单的理解上,各自贸区在实际标准上也不能做到完全一致。

改革向何处去?这样的清醒认识,来得恰逢其时。郭雨松从开办企业的角度对我国国内营商环境的现状做了详细解读,并提出改进意见。

开办企业的现状仍然不容乐观。目前我国企业开办时间平均为22.9个工作日。2018年5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曾公开表示,目前我国企业开办涉及的环节多、部门多、时间长,我国将进一步简化企业从设立到具备一般性经营条件所必须办理的环节,压缩办理时间。国务院要求2018年年底前,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要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一半以上,由目前平均20天减至8.5天以内,2019年上半年,在全国实现8.5天目标。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也明确要求,“企业开办时间再减一半”。

再看国内各主要城市之间的对比情况。

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指出,广州、北京、深圳、上海位居中国城市营商环境前四名,形成对人才、资源、资金、技术等长期的磁石效应。这些地区经济活跃,投资创业需求旺盛,社会对开办企业便利化要求更高,对开办企业领域的便利化程度等服务方面要求更高。各城市之间的营商环境差异明显。

具体而言,营商环境的不规范体现在:

一是随着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证照分离”等改革试点的推行,市场准入门槛不断降低,但在上下部门之间、相关部门之间,因沟通衔接不及时、政策宣讲不到位等原因,还不同程度存在“准入不准营”情况。

二是“一次性告知”等管理制度落实不够好、办事指南不够规范、样表填写模板不够详细、咨询服务不够到位等问题。网上网下告知事项描述不准确、不全面,需要往返,“只需跑一次”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来源:《2018年营商环境报告》

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2018年营商环境报告》中,排名靠前的国际先进经济体,开办企业的时间一般在5天以内,共性经验主要是简化经营场所要求、电子化办理、部门间信息互联互通等。以排名第一的新西兰为例,在新西兰开办企业仅需1项手续半天时间。中国则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排名78位。

另外,我国营商环境在“公平”和“便利”方面存在较明显的不足。

“公平”,指的是负面清单要落在实处。五年来,自贸区版负面清单从190项缩减到45项。但是,无论是全国版负面清单,还是自贸区版负面清单,在实际操作中还有很多隐形“天花板”。譬如,增值电信业务在全部自贸试验区内同步开放,外资企业渴盼已久,但截至目前还缺乏落地实施细则。

在对负面清单的理解上,各自贸区在实际标准上也不能做到完全一致。譬如对于“中方控股”的理解,就存在第一大股东是中方、中方资本之和超过50%、中方股份达到30%并拥有实际控制权等多种理解方式。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逐步统一认识。

“便利”,不仅要企业少跑路,其核心是规则要明晰、透明并可预期。世界各国在放松对开办企业的要求方面实施的改革数量最多,过去15年共记录改革626项。因此,全世界开办新的中小企业平均耗时缩短为20天以下,而2003年时则为52天。此外,有65个经济体的创业者能够在网上完成至少一项公司注册手续,而2003年只有9个经济体能做到这一点。

我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形成稳定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加强营商环境的治理和规范,不仅是我国市场经济日益成熟的标志,也是不断迈向全球开放经济体的基础。特别是企业开办环节,是影响世界各国对我国经济是否开放、是否成熟的重要印象。

因此,自贸区试验区下一步的主要着眼点就要放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通过系统集成推进企业开办进一步便利化,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

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

原标题:聚焦丨改革向何处去?自贸区负面清单的隐形“天花板”需要清醒认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自贸区负面清单的隐形“天花板”需要清醒认识

自贸区试验区下一步的主要着眼点就要放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通过系统集成推进企业开办进一步便利化,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当前,营商环境竞争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角。世界银行报告表明:良好的营商环境,会使投资率增长0.3%,GDP增长率增加0.36%。转型时期的中国经济社会,“要素红利”逐渐让位于“创新红利”,“政策红利”逐渐让位于“制度红利”。

虽然我国各大城市、尤其是各自贸区,都已展开优化营商环境竞速,加大改革力度。但也暴露了不少问题。在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管理局办公室副主任郭雨松看来,无论全国版还是自贸区版负面清单,在实际操作中都还有很多隐形“天花板”;而在对负面清单的理解上,各自贸区在实际标准上也不能做到完全一致。

改革向何处去?这样的清醒认识,来得恰逢其时。郭雨松从开办企业的角度对我国国内营商环境的现状做了详细解读,并提出改进意见。

开办企业的现状仍然不容乐观。目前我国企业开办时间平均为22.9个工作日。2018年5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曾公开表示,目前我国企业开办涉及的环节多、部门多、时间长,我国将进一步简化企业从设立到具备一般性经营条件所必须办理的环节,压缩办理时间。国务院要求2018年年底前,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要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一半以上,由目前平均20天减至8.5天以内,2019年上半年,在全国实现8.5天目标。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也明确要求,“企业开办时间再减一半”。

再看国内各主要城市之间的对比情况。

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指出,广州、北京、深圳、上海位居中国城市营商环境前四名,形成对人才、资源、资金、技术等长期的磁石效应。这些地区经济活跃,投资创业需求旺盛,社会对开办企业便利化要求更高,对开办企业领域的便利化程度等服务方面要求更高。各城市之间的营商环境差异明显。

具体而言,营商环境的不规范体现在:

一是随着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证照分离”等改革试点的推行,市场准入门槛不断降低,但在上下部门之间、相关部门之间,因沟通衔接不及时、政策宣讲不到位等原因,还不同程度存在“准入不准营”情况。

二是“一次性告知”等管理制度落实不够好、办事指南不够规范、样表填写模板不够详细、咨询服务不够到位等问题。网上网下告知事项描述不准确、不全面,需要往返,“只需跑一次”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来源:《2018年营商环境报告》

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2018年营商环境报告》中,排名靠前的国际先进经济体,开办企业的时间一般在5天以内,共性经验主要是简化经营场所要求、电子化办理、部门间信息互联互通等。以排名第一的新西兰为例,在新西兰开办企业仅需1项手续半天时间。中国则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排名78位。

另外,我国营商环境在“公平”和“便利”方面存在较明显的不足。

“公平”,指的是负面清单要落在实处。五年来,自贸区版负面清单从190项缩减到45项。但是,无论是全国版负面清单,还是自贸区版负面清单,在实际操作中还有很多隐形“天花板”。譬如,增值电信业务在全部自贸试验区内同步开放,外资企业渴盼已久,但截至目前还缺乏落地实施细则。

在对负面清单的理解上,各自贸区在实际标准上也不能做到完全一致。譬如对于“中方控股”的理解,就存在第一大股东是中方、中方资本之和超过50%、中方股份达到30%并拥有实际控制权等多种理解方式。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逐步统一认识。

“便利”,不仅要企业少跑路,其核心是规则要明晰、透明并可预期。世界各国在放松对开办企业的要求方面实施的改革数量最多,过去15年共记录改革626项。因此,全世界开办新的中小企业平均耗时缩短为20天以下,而2003年时则为52天。此外,有65个经济体的创业者能够在网上完成至少一项公司注册手续,而2003年只有9个经济体能做到这一点。

我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形成稳定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加强营商环境的治理和规范,不仅是我国市场经济日益成熟的标志,也是不断迈向全球开放经济体的基础。特别是企业开办环节,是影响世界各国对我国经济是否开放、是否成熟的重要印象。

因此,自贸区试验区下一步的主要着眼点就要放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通过系统集成推进企业开办进一步便利化,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

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

原标题:聚焦丨改革向何处去?自贸区负面清单的隐形“天花板”需要清醒认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