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继续加码稳增长政策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继续加码稳增长政策

调高社保积极投资基建项目比例,释放的是稳增长的政策信号。

图片来源:CFP

由于今年一季度经济形势未见明显好转,基建投资再次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稳定器——必须保持在适当规模以稳定经济。

4月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适当扩大全国社保基金投资范围,把社保基金债券投资范围扩展到地方政府债券,并将企业债和地方政府债投资比例从10%提高到20%;同时将基金的信托贷款投资比例上限由5%提高到10%,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城市基础设施等项目的参与力度。

在民生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管清友看来,调高社保基金投资基建项目比例,释放的是稳增长的政策信号。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之前财政政策太紧,存量上盘活存量财政资金,增量上引进新的资金来源,参与基建投资稳增长是必然趋势。

实际上,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四万亿”所产生的爆炸性需求的增量逐渐不可持续,中国经济开始恢复常态运行。到2015年,总需求恶化叠加去库存,经济下行很可能超出预期。而7%的政策目标增速又是全面深化改革大局和GDP翻番目标所需。这决定2015年稳增长形势要比2014年严峻。

“稳增长”政策下,发改委频频加码基建项目审批。去年国内2万亿元的主要基建项目中有69%于四季度获批。今年首月国家发改委批复基建项目就达800亿元。

国家统计局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两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13.9%,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长20.6%,基建成为经济托底的中坚力量。

“考虑到未来房地产和制造业均不乐观,但为了2015年GDP7%和固定资产投资15%的目标,基建需加码至25%。”国泰君安指出。

最近中国相关部委一系列的政策都围绕此展开。

3月3日,水利部部长陈雷表示,2015年重大水利工程中央投资将达到700多亿元,较2014年增加300多亿元。

3月4日,交通部网站公布2015年农村公路工作要点,明确2015年将确保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的年度目标,到2015年底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390万公里。

3月5日,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5年铁路水利总计投资额超过1.6万亿。其中,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加到4776亿元,铁路投资要保持在8000亿元以上,在建重大水利工程投资规模超过8000亿元。棚改、铁路、水利等投资多箭齐发,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3月12日,有消息称,今年长三角铁路建设全年计划完成建设投资559亿元,确保6个项目开通和12个项目开工建设,开通运营里程超过1200公里。

3月30日,三部委联合下发个人住房贷款新政策,对冲房地产下滑压力,房地产要为稳增长托底发力。至此,基建稳增长政策达到阶段性高潮。

上述仅仅是国家层面的既定基建投资。从去年8月份以来国家发改委公示的批复项目,以及去年11月份推出的七大工程包来看,大基建主要集中于:交通物流类基础设施、粮食水利重大工程、电网油气等重大网络工程、清洁能源、生态环保、健康养老服务、油气及矿产资源保障等领域。

既定的主要着力点则是,国内四大板块、三个支撑带及城市群节点城市之间的交通、管网、通信等流域的互联互通建设,城镇化中的棚户区改造、城市供水供气供电、公交和防洪防涝设施建设,水利、高标准农田、清洁能源和油气矿产资料等保障项目建设,以及对外开放中的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

更大的规模还在地方酝酿。而“一带一路”给了地方名正言顺的继续推进基建投资的理由,尽管财政紧张、债务高企。

根据公开报道统计,全国有超过20个省市区在2015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上对“一带一路”做出了部署,涉及拟建、在建基础设施规模已经达到1.04万亿元。从项目分布看,主要以“铁公机”为主,占到全部投资的68.8%。其中,铁路投资近5000亿元,公路投资1235亿,机场建设投资1167亿,此外港口水利投资金额也比较大,超过1700亿元。

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圈定18省并明确各省在“一带一路”中的定位及对外合作重点方向。其中,以新疆、福建为核心重点布局15个港口建设。而国开行同时表示已建立项目库,涉及64个国家约900个项目、投资金额逾8000亿美元(约合49600亿元人民币),其中基建主要集中在交通互联互通,通信建设及能源三方面。

随着“一带一路”方案的出炉,基建稳增长已经上升到了更高的层面。由于投资领域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层面都与“一带一路”的国内配套高度融合,基建稳增长呈“一带一路”统领之势。

因一带一路相关基建投资的资金来源初期将主要由中国主导的亚投行和丝路基金解决,且可以预见重点投向应该在海外,国内配套项目的落实,以目前政府财政吃紧的情况,无论是中央和地方都取决于能否有效扩充“钱袋子”。

显然,允许社保基金参与基建项目比例,以及引入社保基金接盘地方债,是扩充“钱袋子”和缓解地方债务风险压力的有效办法。

近期财政部披露了地方存量债务置换的基本情况,财政部向地方下达1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额度置换存量债务。但民生证券预测,短时间内地方债务置换将是对接财政存量资金消化的主要渠道,但2015年仅靠1万亿债务置换仍不足以支撑“一带一路”超过万亿的增量需求。

根据2013年6月审计署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2015年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和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到期规模约1.8万亿,即置换规模仅覆盖今年到期债务的一半多一点。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继续加码稳增长政策

调高社保积极投资基建项目比例,释放的是稳增长的政策信号。

图片来源:CFP

由于今年一季度经济形势未见明显好转,基建投资再次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稳定器——必须保持在适当规模以稳定经济。

4月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适当扩大全国社保基金投资范围,把社保基金债券投资范围扩展到地方政府债券,并将企业债和地方政府债投资比例从10%提高到20%;同时将基金的信托贷款投资比例上限由5%提高到10%,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城市基础设施等项目的参与力度。

在民生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管清友看来,调高社保基金投资基建项目比例,释放的是稳增长的政策信号。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之前财政政策太紧,存量上盘活存量财政资金,增量上引进新的资金来源,参与基建投资稳增长是必然趋势。

实际上,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四万亿”所产生的爆炸性需求的增量逐渐不可持续,中国经济开始恢复常态运行。到2015年,总需求恶化叠加去库存,经济下行很可能超出预期。而7%的政策目标增速又是全面深化改革大局和GDP翻番目标所需。这决定2015年稳增长形势要比2014年严峻。

“稳增长”政策下,发改委频频加码基建项目审批。去年国内2万亿元的主要基建项目中有69%于四季度获批。今年首月国家发改委批复基建项目就达800亿元。

国家统计局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两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13.9%,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长20.6%,基建成为经济托底的中坚力量。

“考虑到未来房地产和制造业均不乐观,但为了2015年GDP7%和固定资产投资15%的目标,基建需加码至25%。”国泰君安指出。

最近中国相关部委一系列的政策都围绕此展开。

3月3日,水利部部长陈雷表示,2015年重大水利工程中央投资将达到700多亿元,较2014年增加300多亿元。

3月4日,交通部网站公布2015年农村公路工作要点,明确2015年将确保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的年度目标,到2015年底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390万公里。

3月5日,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5年铁路水利总计投资额超过1.6万亿。其中,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加到4776亿元,铁路投资要保持在8000亿元以上,在建重大水利工程投资规模超过8000亿元。棚改、铁路、水利等投资多箭齐发,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3月12日,有消息称,今年长三角铁路建设全年计划完成建设投资559亿元,确保6个项目开通和12个项目开工建设,开通运营里程超过1200公里。

3月30日,三部委联合下发个人住房贷款新政策,对冲房地产下滑压力,房地产要为稳增长托底发力。至此,基建稳增长政策达到阶段性高潮。

上述仅仅是国家层面的既定基建投资。从去年8月份以来国家发改委公示的批复项目,以及去年11月份推出的七大工程包来看,大基建主要集中于:交通物流类基础设施、粮食水利重大工程、电网油气等重大网络工程、清洁能源、生态环保、健康养老服务、油气及矿产资源保障等领域。

既定的主要着力点则是,国内四大板块、三个支撑带及城市群节点城市之间的交通、管网、通信等流域的互联互通建设,城镇化中的棚户区改造、城市供水供气供电、公交和防洪防涝设施建设,水利、高标准农田、清洁能源和油气矿产资料等保障项目建设,以及对外开放中的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

更大的规模还在地方酝酿。而“一带一路”给了地方名正言顺的继续推进基建投资的理由,尽管财政紧张、债务高企。

根据公开报道统计,全国有超过20个省市区在2015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上对“一带一路”做出了部署,涉及拟建、在建基础设施规模已经达到1.04万亿元。从项目分布看,主要以“铁公机”为主,占到全部投资的68.8%。其中,铁路投资近5000亿元,公路投资1235亿,机场建设投资1167亿,此外港口水利投资金额也比较大,超过1700亿元。

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圈定18省并明确各省在“一带一路”中的定位及对外合作重点方向。其中,以新疆、福建为核心重点布局15个港口建设。而国开行同时表示已建立项目库,涉及64个国家约900个项目、投资金额逾8000亿美元(约合49600亿元人民币),其中基建主要集中在交通互联互通,通信建设及能源三方面。

随着“一带一路”方案的出炉,基建稳增长已经上升到了更高的层面。由于投资领域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层面都与“一带一路”的国内配套高度融合,基建稳增长呈“一带一路”统领之势。

因一带一路相关基建投资的资金来源初期将主要由中国主导的亚投行和丝路基金解决,且可以预见重点投向应该在海外,国内配套项目的落实,以目前政府财政吃紧的情况,无论是中央和地方都取决于能否有效扩充“钱袋子”。

显然,允许社保基金参与基建项目比例,以及引入社保基金接盘地方债,是扩充“钱袋子”和缓解地方债务风险压力的有效办法。

近期财政部披露了地方存量债务置换的基本情况,财政部向地方下达1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额度置换存量债务。但民生证券预测,短时间内地方债务置换将是对接财政存量资金消化的主要渠道,但2015年仅靠1万亿债务置换仍不足以支撑“一带一路”超过万亿的增量需求。

根据2013年6月审计署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2015年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和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到期规模约1.8万亿,即置换规模仅覆盖今年到期债务的一半多一点。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