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东方电气的逆袭之路:从深陷巨亏到买买买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东方电气的逆袭之路:从深陷巨亏到买买买

近70亿资产的注入确实给东方电气带来了转亏为盈的效果。

作者:冯优

华夏能源网(微信号:hxny100)获悉,10月22日晚,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电气,股票代码:600875)发布公告称,鉴于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能国际,代码:00902)未来发展预期良好,公司出资约5亿元认购其7633.59万股股票,占华能国际本次发行后总股本的0.49%,本次认购股份锁定期为12个月。目前,该认购事项已经完成。

东方电气,是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特大型企业,总部位于成都。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磨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发电设备供应商和电站工程总承包商之一,且与上海电气、哈尔滨电气,并称为“三大电气”。

然而,作为曾经的电气三甲,东方电气近几年的经营情况并不乐观。据公布的财报显示,其半年业绩曾一度定格在2016年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7.84亿元,同比大降302.92%”,这样的数据让这个连续多年发电设备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的龙头企业黯然失色。

短暂走下神坛的东方电气并没有放弃,而是走上了一条通过“买买买”自救的道路,本次认购也是其扭亏为盈之路上的一个重要举措。那么,东方电气因何陷入巨亏,“买买买”之路是否真的会逆袭?

深陷巨亏的东方电气

东方电气对于火电板块长期保持的依赖,是使得公司业绩持续承压的首要推手。

自2007年完成主业资产整体上市以来,东方电气的产品结构逐渐定为水电、火电、核电、风电、气电,五电并举,且被公司视作核心竞争力之一。但看似无懈可击的产品构成实则暗含产品营收比例失衡的风险——高占比的火电板块正在拖累公司的业绩。

2007年东方电气年报显示,公司火电产品当年实现营业收入196.17亿元,占比高达78.82%。为了平衡各主营产品之间的营收比重,东方电气采取一系列措施,在随后的几年,东方电气火电产品的营收占比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并减少至2012年的53.05%。

但华夏能源网(微信号:hxny100)梳理历年的财报数据发现,2013年开始,东方电气的火电产品营收比重有所抬头,虽不及2009年之前一度超七成的占比分量,但整体表现出上升趋势。

然而,押宝火电产品并不能给公司带来业绩的提升,相反,在供过于求、煤价的回升和电力改革市场化交易的逐步放开等利空因素叠加下,火力发电陷入了大面积严重亏损。

值得注意的是,东方电气重拾对火电的倚仗是一种被动之举。

曾有媒体报道称,东方电气旗下杭州新能源公司正深陷数亿元的欠款漩涡之中,逾200家供应商被欠款。此后,东方电气发布澄清公告,并披露了涉事公司的经营情况。而这次“丑闻”是东方电气近些年折戟新能源业务的一个缩影,其背后隐藏的数据是其新能源产品的营收已缩水45.85亿。

回归主业的东方电气,却在2016年,遭遇营业收入和主营业务净利润的“双降”的残酷事实,造成该公司盈利下滑的原因是其贷款业务规模、贷款贴现业务利息收入均下降。

此外,国内债券市场违约事件频发,导致该公司持有的债券市场估值下调,从而致使其非经常损益中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同比上一年缩水近30%。

收购多家资产“自救”

在依靠现有业务已无法阻止公司业绩继续下滑的情况下,深陷巨亏的东方电气收购多家兄弟公司,获控股股东注入资产69亿元。向其伸出援手的是东方电气的控股股东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将旗下包含东方电气集团财务有限公司(下称东方财务)、东方电气集团国际合作有限公司(下称国合公司)等8项标的资产注入上市公司。

这种绝渡逢舟的举动给身处困境的东方电气带来希望,东方电气表示,资产注入,将延伸上市公司产业链,新增电力电子与控制、金融、物流、贸易、新能源、工业智能装备等业务,公司将在产融结合、国际化经营方面得到有力提升,并可望通过新增业务培育未来业绩增长点,提高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事实上,近70亿资产的注入确实给东方电气带来了转亏为盈的效果。今年3月,东方电气发布的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8.3亿元,同比下滑7.3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73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而本次认购案的另一主角——华能国际,成立于1994年,全资拥有17家营运电厂、控股12家营运电力公司及参股5家营运电力公司,其发电厂设备先进,高效稳定,被国家电力公司授予“中国一流电力公司”称号。

认购完成后,东方电气将充分利用和发挥华能国际的资源和设备优势,继续延伸公司产业链,进一步提高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本次认购,也是东方电气扭亏为盈的重要举措和保障。

如今的东方电气,肩负着振兴国家装备制造业的重要使命,寄托着两万多名员工的发展梦想和社会各界的美好期望。其估值、基本面都已经历过铁底,已没有太多下降空间,而中国有句老话叫“否极泰来”,否已极,泰能否来?我们期待着经过多次收购重组后的东方电气能够交出令人满意的“成绩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东方电气

3k
  • 东方电气(600875.SH):2025年一季报净利润为11.54亿元、同比较去年同期上涨27.39%
  • 东方电气(600875.SH):2024年年报净利润为29.22亿元、同比较去年同期下降17.70%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东方电气的逆袭之路:从深陷巨亏到买买买

近70亿资产的注入确实给东方电气带来了转亏为盈的效果。

作者:冯优

华夏能源网(微信号:hxny100)获悉,10月22日晚,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电气,股票代码:600875)发布公告称,鉴于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能国际,代码:00902)未来发展预期良好,公司出资约5亿元认购其7633.59万股股票,占华能国际本次发行后总股本的0.49%,本次认购股份锁定期为12个月。目前,该认购事项已经完成。

东方电气,是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特大型企业,总部位于成都。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磨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发电设备供应商和电站工程总承包商之一,且与上海电气、哈尔滨电气,并称为“三大电气”。

然而,作为曾经的电气三甲,东方电气近几年的经营情况并不乐观。据公布的财报显示,其半年业绩曾一度定格在2016年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7.84亿元,同比大降302.92%”,这样的数据让这个连续多年发电设备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的龙头企业黯然失色。

短暂走下神坛的东方电气并没有放弃,而是走上了一条通过“买买买”自救的道路,本次认购也是其扭亏为盈之路上的一个重要举措。那么,东方电气因何陷入巨亏,“买买买”之路是否真的会逆袭?

深陷巨亏的东方电气

东方电气对于火电板块长期保持的依赖,是使得公司业绩持续承压的首要推手。

自2007年完成主业资产整体上市以来,东方电气的产品结构逐渐定为水电、火电、核电、风电、气电,五电并举,且被公司视作核心竞争力之一。但看似无懈可击的产品构成实则暗含产品营收比例失衡的风险——高占比的火电板块正在拖累公司的业绩。

2007年东方电气年报显示,公司火电产品当年实现营业收入196.17亿元,占比高达78.82%。为了平衡各主营产品之间的营收比重,东方电气采取一系列措施,在随后的几年,东方电气火电产品的营收占比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并减少至2012年的53.05%。

但华夏能源网(微信号:hxny100)梳理历年的财报数据发现,2013年开始,东方电气的火电产品营收比重有所抬头,虽不及2009年之前一度超七成的占比分量,但整体表现出上升趋势。

然而,押宝火电产品并不能给公司带来业绩的提升,相反,在供过于求、煤价的回升和电力改革市场化交易的逐步放开等利空因素叠加下,火力发电陷入了大面积严重亏损。

值得注意的是,东方电气重拾对火电的倚仗是一种被动之举。

曾有媒体报道称,东方电气旗下杭州新能源公司正深陷数亿元的欠款漩涡之中,逾200家供应商被欠款。此后,东方电气发布澄清公告,并披露了涉事公司的经营情况。而这次“丑闻”是东方电气近些年折戟新能源业务的一个缩影,其背后隐藏的数据是其新能源产品的营收已缩水45.85亿。

回归主业的东方电气,却在2016年,遭遇营业收入和主营业务净利润的“双降”的残酷事实,造成该公司盈利下滑的原因是其贷款业务规模、贷款贴现业务利息收入均下降。

此外,国内债券市场违约事件频发,导致该公司持有的债券市场估值下调,从而致使其非经常损益中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同比上一年缩水近30%。

收购多家资产“自救”

在依靠现有业务已无法阻止公司业绩继续下滑的情况下,深陷巨亏的东方电气收购多家兄弟公司,获控股股东注入资产69亿元。向其伸出援手的是东方电气的控股股东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将旗下包含东方电气集团财务有限公司(下称东方财务)、东方电气集团国际合作有限公司(下称国合公司)等8项标的资产注入上市公司。

这种绝渡逢舟的举动给身处困境的东方电气带来希望,东方电气表示,资产注入,将延伸上市公司产业链,新增电力电子与控制、金融、物流、贸易、新能源、工业智能装备等业务,公司将在产融结合、国际化经营方面得到有力提升,并可望通过新增业务培育未来业绩增长点,提高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事实上,近70亿资产的注入确实给东方电气带来了转亏为盈的效果。今年3月,东方电气发布的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8.3亿元,同比下滑7.3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73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而本次认购案的另一主角——华能国际,成立于1994年,全资拥有17家营运电厂、控股12家营运电力公司及参股5家营运电力公司,其发电厂设备先进,高效稳定,被国家电力公司授予“中国一流电力公司”称号。

认购完成后,东方电气将充分利用和发挥华能国际的资源和设备优势,继续延伸公司产业链,进一步提高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本次认购,也是东方电气扭亏为盈的重要举措和保障。

如今的东方电气,肩负着振兴国家装备制造业的重要使命,寄托着两万多名员工的发展梦想和社会各界的美好期望。其估值、基本面都已经历过铁底,已没有太多下降空间,而中国有句老话叫“否极泰来”,否已极,泰能否来?我们期待着经过多次收购重组后的东方电气能够交出令人满意的“成绩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