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前三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出炉:全国超2.1万,上海是西藏4倍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前三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出炉:全国超2.1万,上海是西藏4倍

31个省(区市)中,上海以48338元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第一位,而排名末尾的西藏仅有11832元,还不到上海的四分之一。此外,全国仅有9个省份超过平均水平。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最新公布的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再次凸显出中国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且收入差距有进一步扩大迹象。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35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具体数据来看,31个省(区市)中,上海以48338元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第一位,而排名末尾的西藏仅有11832元,还不到上海的四分之一。此外,全国仅有9个省份超过平均水平。

东部地区继续领先

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

梳理具体数据可以发现,前三季度上海、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均突破四万元大关,浙江、天津突破三万元排名三、四位。前十位中有9个省份位于东部地区,和去年同期保持一致。

中部地区处于榜单的中游位置,湖北、安徽、湖南、江西、山西、河南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8830元、17924元、17807元、17034元、15651元。榜单排名后五为均位于西部地区,贵州、云南、青海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也普遍偏低。

“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政策支持因素是导致中国区域间收入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对界面新闻表示。

他指出,东部沿海省市在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生活水平等方面处于优势地位,比如高端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而中西部省份产业结构主要还是集中在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且产业竞争力相对落后。地区间经济发展严重不均衡最终会加剧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比如在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的地区,就业机会相对会少很多,收入来源也没有这么广泛。

从行业来看,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2017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显示,工资最高的行业依次为信息传输、金融、可续研究。由于需要强大的人力资本和资金支持,这些行业依然是东部发达地区的核心产业。

居民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消费情况。官方数据显示,在31个省区市中,上海、北京、天津、浙江、广东、江苏、福建、辽宁前三季度人均消费支出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上海是唯一超过3万元的地区,云南、贵州和西藏前三季度人均消费支出居全国末位,分别仅为9981元、9561元和7648元。

差距进一步扩大

比较2018年前三季度和2017年前三季度可以发现,31个省的收入差距有进一步扩大迹象。

比如,上海和西藏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从去年同期的33786元扩大至今年的36506元;排名第二的北京和倒数第二的甘肃,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从去年前三季度的31165元扩大到今年同期的33890元;排名第三的浙江和倒数第三的贵州差距从20465元扩大至22130元。

专家普遍认为,地区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背后是中国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这在政策上需要多重手段并举。

独立经济学家宋清辉对界面新闻表示,要想缩小区中国域间的收入差距,需要调整国家的区域发展战略,需要注重促进东中西部、沿海和内地的联动发展,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和承接,包括构建跨区域大交通。例如,通过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发展战略来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由发达地区带动中西部落后地区的发展来缩小区域差距。

唐建伟认为,下一步需要加快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区域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7月末,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六个稳”(稳就业、稳金融、稳贸易、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并特别提出将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的力度。分析师预计,西部欠发达地区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将有很大突破,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这一区域的经济状况。

在西南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杨业伟看来,中国应加大精准扶贫的力度,通过提升中西部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来缩小居民收入的区域差距,还可以通过转移支付,即加大中央对中西部转移支付力度,支持落后地区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制度建设,其中一个重要制度是减少对人口流动的限制,扩大大城市人口吸纳能力,这样更多落后地区人口进入发达地区,减少收入差距水平。”他对界面新闻说。

唐建伟在采访中称,目前来看区域间居民收入差距在短期内缩小的可能性不大,甚至可能还会阶段性恶化。他指出,从人口流向来看,中西部地区仍是人口净流出地区,且流出的是高素质的年轻人,这一方面会导致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面临需求萎缩问题,另一方面,长此以往,劳动力生产要素供给不足会给这些地区发展带来后劲不足的问题,进一步加剧其居民收入增长的压力。

“在经济结构调整转换和新经济、新产业快速发展的环境下,不同地区反应、把控和推进力度不一,形成了未来经济发展支撑能力的差异,将进一步拉大地区发展差距。在这一过程中有的地区实现弯道超车,有的地区不进反退。” 唐建伟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前三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出炉:全国超2.1万,上海是西藏4倍

31个省(区市)中,上海以48338元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第一位,而排名末尾的西藏仅有11832元,还不到上海的四分之一。此外,全国仅有9个省份超过平均水平。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最新公布的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再次凸显出中国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且收入差距有进一步扩大迹象。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35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具体数据来看,31个省(区市)中,上海以48338元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第一位,而排名末尾的西藏仅有11832元,还不到上海的四分之一。此外,全国仅有9个省份超过平均水平。

东部地区继续领先

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

梳理具体数据可以发现,前三季度上海、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均突破四万元大关,浙江、天津突破三万元排名三、四位。前十位中有9个省份位于东部地区,和去年同期保持一致。

中部地区处于榜单的中游位置,湖北、安徽、湖南、江西、山西、河南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8830元、17924元、17807元、17034元、15651元。榜单排名后五为均位于西部地区,贵州、云南、青海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也普遍偏低。

“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政策支持因素是导致中国区域间收入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对界面新闻表示。

他指出,东部沿海省市在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生活水平等方面处于优势地位,比如高端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而中西部省份产业结构主要还是集中在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且产业竞争力相对落后。地区间经济发展严重不均衡最终会加剧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比如在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的地区,就业机会相对会少很多,收入来源也没有这么广泛。

从行业来看,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2017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显示,工资最高的行业依次为信息传输、金融、可续研究。由于需要强大的人力资本和资金支持,这些行业依然是东部发达地区的核心产业。

居民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消费情况。官方数据显示,在31个省区市中,上海、北京、天津、浙江、广东、江苏、福建、辽宁前三季度人均消费支出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上海是唯一超过3万元的地区,云南、贵州和西藏前三季度人均消费支出居全国末位,分别仅为9981元、9561元和7648元。

差距进一步扩大

比较2018年前三季度和2017年前三季度可以发现,31个省的收入差距有进一步扩大迹象。

比如,上海和西藏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从去年同期的33786元扩大至今年的36506元;排名第二的北京和倒数第二的甘肃,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从去年前三季度的31165元扩大到今年同期的33890元;排名第三的浙江和倒数第三的贵州差距从20465元扩大至22130元。

专家普遍认为,地区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背后是中国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这在政策上需要多重手段并举。

独立经济学家宋清辉对界面新闻表示,要想缩小区中国域间的收入差距,需要调整国家的区域发展战略,需要注重促进东中西部、沿海和内地的联动发展,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和承接,包括构建跨区域大交通。例如,通过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发展战略来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由发达地区带动中西部落后地区的发展来缩小区域差距。

唐建伟认为,下一步需要加快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区域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7月末,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六个稳”(稳就业、稳金融、稳贸易、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并特别提出将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的力度。分析师预计,西部欠发达地区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将有很大突破,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这一区域的经济状况。

在西南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杨业伟看来,中国应加大精准扶贫的力度,通过提升中西部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来缩小居民收入的区域差距,还可以通过转移支付,即加大中央对中西部转移支付力度,支持落后地区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制度建设,其中一个重要制度是减少对人口流动的限制,扩大大城市人口吸纳能力,这样更多落后地区人口进入发达地区,减少收入差距水平。”他对界面新闻说。

唐建伟在采访中称,目前来看区域间居民收入差距在短期内缩小的可能性不大,甚至可能还会阶段性恶化。他指出,从人口流向来看,中西部地区仍是人口净流出地区,且流出的是高素质的年轻人,这一方面会导致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面临需求萎缩问题,另一方面,长此以往,劳动力生产要素供给不足会给这些地区发展带来后劲不足的问题,进一步加剧其居民收入增长的压力。

“在经济结构调整转换和新经济、新产业快速发展的环境下,不同地区反应、把控和推进力度不一,形成了未来经济发展支撑能力的差异,将进一步拉大地区发展差距。在这一过程中有的地区实现弯道超车,有的地区不进反退。” 唐建伟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