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团购网站的鼻祖Groupon要变成“淘宝”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团购网站的鼻祖Groupon要变成“淘宝”了

它上线了Groupon Store测试版,欢迎其它商家入驻,唯一的要求就是“全网最低价”。

图片来源:CFP

国内美团等网站曾经的学习对象、美国团购网站鼻祖Groupon正在把自己变成团购界的“淘宝”。

它上线了Groupon Store测试版。任何商家都可以在Groupon Store上建立自己的团购页面,唯一的要求就是要比网上同款产品便宜至少5%;同时,Groupon在每笔交易中要收取15%的提成。

据美国科技媒体Re/code报道称,Groupon公关比尔·罗伯茨(Bill Roberts)已证实了这一消息。比尔·罗伯茨(Bill Roberts)在邮件中表示:“这是一个前景巨大、尚未开发的机会,开放团购平台可以吸引更多商家,Groupon将同时在移动和在线购物上发力。”

团购商业模式已经不稀奇,其最早起源于每天特价优惠概念(One deal a day)。这种理念是在2004年7月由Woot.com创造出来的,后来也被亚马逊和Buy.com所采用。2008年11月,美国人安德鲁·梅森(Andrew D.Mason)创办了Groupon。Groupon最初的独特之处在于,每天只推一款折扣产品,每人每天限拍一次。此后,Groupon就以团体购买、价格优惠的销售模式迅速打开市场,并把业务拓展至27个国家。Groupon的发音与Coupon(优惠券)相似,而Group又有群体、团体之意。

很快,Groupon就受到资本市场青睐。2011年11月,成立仅3年的Groupon在纳斯达克上市,募集资金7亿美元,市值达125亿美元。

2011年9月,Groupon低调推出Groupon Goods服务,电商化转型趋势初现。其着重为客户提供一些知名品牌的电器、运动用品、户外、玩具及服装的选购。Groupon会直接代理销售这些商品。数据显示,Groupon Goods仅发布3个月,就带来2000万美元的营收。

此后,Groupon Goods的影响越来越大。2012年1月,Groupon收购了Y Combinator孵化的社交购物创业公司Mertado,全力发展Groupon Goods服务。财报显示,2012年全年,Groupon Goods贡献了4.5亿美元的营收;到2014年,Goods业务所产生的营收已达到18亿美元,同比增长55%,营收额占到Groupon总收入的56%。

2014年,Groupon以4300万美元收购了折扣衣饰电商Ideeli,开始尝试向电商平台转型。

此前由于盈利模式屡遭质疑,2013年,创始人兼CEO安德鲁·梅森(Andrew Mason)被解雇。另一位联合创始人埃里克·莱夫科夫斯基(Eric Lefkofsky)接受任命。从他任职后,Groupon向电商转型的趋势就更加明显。

与Groupon Goods不同,这次推出的Groupon Store更像是“淘宝”,各大商家都可以通过一套Groupon开发的自助服务工具自行创建团购交易。而之前的Groupon Goods则更像“唯品会”,Groupon需要自己负责采购和运送。

Groupon在官网中明确表示,要靠低价与亚马逊和eBay竞争。Groupon要求上架的所有商品都要比亚马逊或其他网站商品售价更低。

受国外团购模式的影响,国内团购网站一度发展迅速。2010年团购模式传到中国后,“千团大战”几乎洗牌整个中国团购产业。现在留存下来的几家团购网站屈指可数。包括美团、窝窝在内,多数团购网站都在深入外卖、电影等垂直细分领域,主打“生活服务”。

在中国,很少有团购网站像团购鼻祖Groupon一样走电商化道路。窝窝团算个例外,在其2015年1月递交的招股书中,明确将自己定位为“本地生活服务电子商务平台”,在官网上你也可以找到“窝窝商城”的页面。不过窝窝团的上市之路略显艰难,财报也并不好看。

如此看来,国外团购鼻祖的转型和其商业模式是否真的适应于国内环境还很难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团购网站的鼻祖Groupon要变成“淘宝”了

它上线了Groupon Store测试版,欢迎其它商家入驻,唯一的要求就是“全网最低价”。

图片来源:CFP

国内美团等网站曾经的学习对象、美国团购网站鼻祖Groupon正在把自己变成团购界的“淘宝”。

它上线了Groupon Store测试版。任何商家都可以在Groupon Store上建立自己的团购页面,唯一的要求就是要比网上同款产品便宜至少5%;同时,Groupon在每笔交易中要收取15%的提成。

据美国科技媒体Re/code报道称,Groupon公关比尔·罗伯茨(Bill Roberts)已证实了这一消息。比尔·罗伯茨(Bill Roberts)在邮件中表示:“这是一个前景巨大、尚未开发的机会,开放团购平台可以吸引更多商家,Groupon将同时在移动和在线购物上发力。”

团购商业模式已经不稀奇,其最早起源于每天特价优惠概念(One deal a day)。这种理念是在2004年7月由Woot.com创造出来的,后来也被亚马逊和Buy.com所采用。2008年11月,美国人安德鲁·梅森(Andrew D.Mason)创办了Groupon。Groupon最初的独特之处在于,每天只推一款折扣产品,每人每天限拍一次。此后,Groupon就以团体购买、价格优惠的销售模式迅速打开市场,并把业务拓展至27个国家。Groupon的发音与Coupon(优惠券)相似,而Group又有群体、团体之意。

很快,Groupon就受到资本市场青睐。2011年11月,成立仅3年的Groupon在纳斯达克上市,募集资金7亿美元,市值达125亿美元。

2011年9月,Groupon低调推出Groupon Goods服务,电商化转型趋势初现。其着重为客户提供一些知名品牌的电器、运动用品、户外、玩具及服装的选购。Groupon会直接代理销售这些商品。数据显示,Groupon Goods仅发布3个月,就带来2000万美元的营收。

此后,Groupon Goods的影响越来越大。2012年1月,Groupon收购了Y Combinator孵化的社交购物创业公司Mertado,全力发展Groupon Goods服务。财报显示,2012年全年,Groupon Goods贡献了4.5亿美元的营收;到2014年,Goods业务所产生的营收已达到18亿美元,同比增长55%,营收额占到Groupon总收入的56%。

2014年,Groupon以4300万美元收购了折扣衣饰电商Ideeli,开始尝试向电商平台转型。

此前由于盈利模式屡遭质疑,2013年,创始人兼CEO安德鲁·梅森(Andrew Mason)被解雇。另一位联合创始人埃里克·莱夫科夫斯基(Eric Lefkofsky)接受任命。从他任职后,Groupon向电商转型的趋势就更加明显。

与Groupon Goods不同,这次推出的Groupon Store更像是“淘宝”,各大商家都可以通过一套Groupon开发的自助服务工具自行创建团购交易。而之前的Groupon Goods则更像“唯品会”,Groupon需要自己负责采购和运送。

Groupon在官网中明确表示,要靠低价与亚马逊和eBay竞争。Groupon要求上架的所有商品都要比亚马逊或其他网站商品售价更低。

受国外团购模式的影响,国内团购网站一度发展迅速。2010年团购模式传到中国后,“千团大战”几乎洗牌整个中国团购产业。现在留存下来的几家团购网站屈指可数。包括美团、窝窝在内,多数团购网站都在深入外卖、电影等垂直细分领域,主打“生活服务”。

在中国,很少有团购网站像团购鼻祖Groupon一样走电商化道路。窝窝团算个例外,在其2015年1月递交的招股书中,明确将自己定位为“本地生活服务电子商务平台”,在官网上你也可以找到“窝窝商城”的页面。不过窝窝团的上市之路略显艰难,财报也并不好看。

如此看来,国外团购鼻祖的转型和其商业模式是否真的适应于国内环境还很难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