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在首都堪培拉发表情绪激动的演讲,对过去几十年该国遭遇性侵和性虐待的儿童受害者及其家人正式道歉,在场800多名曾经的受害者几度动情落泪......
据调查报告显示,有超过4000机构涉及性虐待,被害人超过1.5万,绝大多数性侵案发生在天主教机构,老师也是被控最多的人群之一。
这一事件在引发了广泛关注的同时,也再一次将儿童性侵害这一话题推入人们视野之内。
早在几年前,世界卫生组织就曾有数据指出,儿童性侵事件的全球平均比率为12.7%,也许光看数据我们很难体会到数字背后的含义,但研究人员也曾多次呼吁国际社会关注儿童性侵受害者的身心健康,研究显示,儿童在遭受性侵之后的酗酒、吸毒、忧郁症甚至企图自杀的风险都要提高4至12倍。
2014年,儿童基金会联盟对儿童暴力的成本与经济影响做出估计,全球经济因儿童侵害所要付出的成本可能高达七万亿美元,这个数字,不用过多描述也实在触目惊心。
2015年,瑞银慈善基金会针对南非儿童遭受性侵害公开了了一份研究报告,该报告显示,南非有将近20%的青少年是性侵受害者;同年,中国研究机构也有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儿童遭受侵害的比率达到7%,这意味着每10个男孩和15个女孩中就各有1名遭受性侵害;2017年,美国相关报告显示,在美国,有上百万的儿童受到了性侵害,清楚记得自己童年时期遭受过性侵事件的女性比例达到25%,男性比例为10%,绝大多数受害者当时的年龄在8-12岁之间。
2018年10月22日,法国《欧洲时报》有报道称,法国多位名人在当地时间10月21日出版的《星期日报》上签名发起倡议,呼吁法国总统马克龙将保护儿童作为全国重要议题。
上述倡议信指出,在法国,每周就会有2名小孩死于伤痛和折磨,根据当地警方数据显示,每年共有7.3万起儿童遭受暴力事件,也就是说每天发生200起,而其中儿童性侵事件每年大约7000起,每天发生20起。
这些儿童受害者中的50%年龄不满12岁,相比这些让人不安的受害者数据,施暴人最终被判刑的数据则仅有2%,足以见得此前儿童性侵事件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1. 魔爪从何而来,又向谁伸去?
虽然理论上来讲任何人都可能成为性侵施虐者,但研究显示,在80%的儿童性侵事件中,性侵害的施虐者往往会是孩子们认识的人,甚至熟识信任的人,在一些极端的案例中,施虐者还有可能是家庭成员......
他们会利用孩子的天真,软硬兼施地对儿童进行引导或强制行为,而且家长们应该注意,平时越是听话、顺从的孩子,越容易成为性侵施虐者的目标。而也正是因为这一原因,有很多儿童时期发生的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性侵事件,要等到孩子已经成年,甚至是更年长的时候才被人知晓。
可惜那个时候,想要弥补童年造成的伤害已经为时过晚,身心创伤对孩子成长过程中造成的影响也已经根深蒂固了。
2. 面对沉默,如何察觉蛛丝马迹?
受到性侵害的儿童由于普遍年龄较小,我们无法避免他们因为施虐者的威逼利诱而选择保持沉默,但有研究人员总结了一些儿童在遭遇此类事件之后的异常反应,也许在这些方面儿童的监护人们可以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1、他们突然很抵触与人发生肢体接触;
2、他们会莫名感觉到焦虑或恐惧,抵触和某个人相处;
3、他们对性行为产生突然的好奇心,急迫地想要了解;
4、一些孩子有可能会出现尿床,大小便失禁的问题;
5、一些原本成绩很好的孩子突然成绩下滑,无端叛逆,甚至出现打架斗殴、虐待小动物的现象;
6、他们排斥医院,医生或是体检;
7、他们用非常强烈的颜色(诸如红色、黑色)描绘了很暴力或恐怖的图画;
8、他们开始对其他同龄孩子讲述与性行为有关的话题并进行诱导。
3. 面对不幸,我们该如何继续?
上文的数据一次又一次让人们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那么一旦不幸发生,我们又该如何对儿童进行后续的引导呢?
首先第一步,还是要知道儿童性侵事件对儿童自身可能造成的影响,包括:
首先,他们很可能产生困惑,恐惧,焦虑的情绪,这些情绪有可能会在孩子的沉默以及家人的忽视中渐渐扩大,导致年龄尚小的孩子开始暴力,叛逆,离家出走。而如果周围的人在不明真相的时候一味指责,这对孩子幼小的内心来说会是巨大打击,甚至会影响整个人格的养成。
其次,如果施虐者与儿童之间是认识甚至熟识的关系,那么可能会导致孩子在面对家庭成员的时候陷入深深的困惑和不信任。这个时候他们很肯能会在重压之下选择适当时机用隐晦或试探性的方式与其他亲密的家庭成员吐露心声,而此时倾听者的反应和态度,就会影响整个事情后续的发展走向。
所以,儿童的监护人及成年家属面对此类事件时务必关注以下几点:
第一, 尊重他们的隐私,不要第一时间刨根问底,要允许孩子们暴露自己不想说的内容,给他们一些时间;
第二, 轻易不责备,要表现出理解和陪伴的态度,缓解孩子心中的独孤和焦虑感;
第三, 一定要告诉孩子这并不是他们的过错,避免他们产生过度的自责、自卑甚至是为自己感到羞耻的心理;
第四, 在孩子接受的前提下,引导他们与专业的医疗人员沟通,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
儿童性侵事件现在已经成为了全球关注的问题,面对阴暗的施虐者,每一个成年人都有责任对身边幼小的心灵多一些关注和关爱,给他们创造一个可以信赖的成长环境。
愿总有那么一束光能直达幼小心灵的心底,愿总有那么一群人能守护住发出光亮的光源,不被贪婪的魔爪肆意蹂躏。
信源:BBC,环球网,界面,Bantam Books
作者:Lydia
编辑:Lydia
微信:留通社(ID: LiutongNews )
美国 > 加拿大 > 英国 > 澳大利亚
商务合作:gmd18701570877@126.com
欢迎投稿:lzh208417@163.com
778.654.8488@copyright http://www.herlandmag.ca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