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专访】原研哉,家的另一种可能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专访】原研哉,家的另一种可能

筹备五年之久的首届 “CHINA HOUSE VISION 探索家 —— 未来生活大展” 开展至今,在专业观众之外也收获了大量购票参观的非专业观众,有人甚至来过不止一次。这片“理想生活的试验场”背后,是年逾七十的日本极简主义设计师原研哉,在与界面的对话当中,他也将长久以来对中、日社会发展与人居文化的观察与思考进行了一次完整地阐释。

自上个月底 “CHINA HOUSE VISION 探索家 —— 未来生活大展”开幕至今,鸟巢南侧广场上白色帷幔围起的 10 个小房子在人们的口耳相传之中成为新兴的热门打卡地标。项目总发起人,原研哉先生也几乎每天都在展场内四处溜达,收集观者对于这片“理想生活试验场”的体验和反馈。 

“ 原本的话呢,感觉国庆节应该来的人会更多一些,但没想到现在中国这边一到长假期,大家都喜欢去国外旅行,或者干脆就待在家里好好休息。所以来的人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多。” 尽管长年往返于中日之间,也对中国人的生活有细致的观察、调研,国人在出行方面的喜好变迁还是让原研哉有些意外。

发端于日本的 HOUSE VISION 自2012年左右便同时启动了第二届东京展和首届北京展览的筹备,但仅仅五年之间,国内的经济形态已然经历了不止一轮更迭。“ 五年前,我们开始谈合作企业的时候,房地产占了大多数,因为那时是他们主导着中国的经济。但现在已经变成以阿里巴巴为为主的电商平台、以滴滴为主的共享经济形态的企业主导了。所以合作对象也变了许多次。” 自然,最终实现的 10 座 1 :1 的“未来之家”也几乎指向了当下关注度最高的几个问题 —— 环境保护、人工智能与共享居住等。

采访当天,原研哉在常年出现在公众面前仅有的两种颜色——黑、白之间选择了前者,作为当代最具代表性的极简主义设计师,他在面向未来的居住探索方面却秉持着完全开放的姿态,将自己比喻为棒球比赛里的“捕手”,只负责把控场地,但将“投手”的发挥空间完全交还给他们。“希望这个展能够在中国的人居探索历史中留下一个位置,当人们过了许多年之后可以想起,啊,我原来在那个展上看过什么东西,那这样的话,目的就算达到了。”原研哉说。

界面:上一届在日本的大展主题为“CO-DIVIDUAL 分而合/离而聚”,本次中国展览选择了 “新重力(NEW GRAVITY)”作为主题,能否讲讲这背后分别出于怎样对居住问题的思考和观察?

原研哉:实际上在2016年的时候选择 “CO-DIVIDUAL 分而合/离而聚” 这个主题是跟日本当时的大背景相关联的。因为日本社会整个家庭形态和成员组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独居人群成为了数量最大的一个群体,两个人生活的是其次,再其次才是三口之家。可以说日本整个社会已经分割到了不能再分割的程度了,非常细化,这就给通信等社会生活带来了很多问题。“CO-DIVIDUAL 分而合/离而聚”也是基于这样的现状之下做出的一种回应。

说回到中国,现在中国社会无论在技术、经济还是生活方式方面也正在发生非常巨大的变化,电商的爆发、共享经济的盛行和外卖的发达等等现象都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对于能源的合理规划和利用也是政府投入的重点,这些种种从技术到服务的变化,大到完全足以和传统的社会重力相制衡,甚至有可能颠覆它。所以在HOUSE VISION的中国首展当中,我们就借用了物理学的这个概念,命名为“新重力”,意在关注中国在新的大环境之下如何去面对未来。也是因此,这次中国展与日本很大的不同,就是能源企业的参与,比如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以及通信移动技术公司企业的参与。

CHINA HOUSE VISION未来家生活大展9号馆,庭园家/Living Garden​,汉能 x MAD建筑事务所

界面:日本社会现在面临的居住现状和问题是怎样的,和中国又有哪些差异呢?现在包括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在内似乎有一个普遍的认知是说中国在社会发展路径上和曾经的日本很类似,由此必然引发类似的经济、居住问题,您对此怎么看?

原研哉:确实是这样,今天的中国呢,实际上从包括技术在内的许多层面来讲发展都非常迅速。也有很多人开始出国旅游、留学等等,其实今天中国的变化远远是比欧美快的。换句话来说,中国的未来已经来到了我们眼前,所以很多方面的发展我认为会超过以往的预想的。但从另一面来说,包括单身人群的剧增,老龄化的进程的方面,也许也会比日本更多、更快。

 

界面:本次参与展览的作品风格都非常鲜明,且设置角度大多都针对某一个社会问题,例如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对能源的合理利用,独居人群所需要的社交生活等,这是在策展前期给到的要求,还是建筑师、设计师们的主观选择?

原研哉:这次的十个展馆,其实在最初并没有清晰的确定具备社会关怀或是问题解决者的高度要求,是以一个相对开放的态度让企业和设计师自己找到契合点的。但最终这些作品不约而同地关注到当下的社会问题,也说明每个人的生活和作为最小社会单位的家庭、居所所具备的,和整个社会发展的息息相关。

也因此,这个展览不是针对设计师或者设计专业、建筑专业的人来看,我们更希望有很多的普通民众来看参观。让他们不再觉得社会议题和自己距离很远,更让他们感觉到“喔,原来还可以这样居住,原来家庭空间还有这么多的可能性。” 能够意识到这些问题,能够通过自己的双手去改变自己的家居方式,这个展的目的就基本上达到了。 

CHINA HOUSE VISION未来家生活大展5号馆,新家族的家:400盒子的社区城市/ Sharing Community of 400Boxes,华日家居 x 青山周平

界面:这次的参展作品里能够看到许多相对前沿的概念,例如新材料、新能源的利用,模块化居住和共享居住等等。您认为他们在未来真正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还是说更偏向于通过作品引发人们的思考和灵感?

原研哉:实际上这个通过展览,主要是想引起大家的意识觉醒。就像刚才提到的,希望让人们发现,原来我们还可以这样居住。这次的十个展馆,除了火星舱(OPEN建筑,李虎设计作品)之外,其他的应该说在稍远一点的未来都是可以实现的。而且之所以以 1:1的比例去展现,让大家进入空间里面体验,也是想真正把中国人习惯的、集合型的住宅模式完全打开、打破,以一种全新的形式邀请你进来,看看我们的居住还有什么别的可能。

实际上改变一个环境或者改变一个社会,最开始的话是要有一种欲望和诉求的教育。如同一种文化的重新衍生,需要从土壤本身的培育开始。当大环境的氛围被培养出来,慢慢地整体社会的水准才能够不断的提升。

CHINA HOUSE VISION未来家生活大展5号馆,火星生活舱/MARS Case,小米 x 李虎 | OPEN

界面:您如何看待科技智能和情感在家居空间当中的关系体现?

原研哉:今天的技术,包括说所谓的智能化等等,到底会引领人类往哪个方向去发展?是不是真正能给我们带来幸福?实际上现在谁都不敢断言。但是我们愿意试着做一些尝试,例如这次杨明洁老师的作品,还有mad马岩松对于能源和新技术的运用,都在试着找到一种可以融合的途径,将人和人联系起来,达成某种新的交流。如果能够带来新的启示,那么我认为也是有意义的。

 

界面: 能否描述一下您理想中、中国十年之后的家居空间的样子?

原研哉:我觉得会有一个非常大的转变,是发生在农村,或者说发生在中国的城市与乡村的关系变化之下的。

之前有一次这样的机会,我从上海驱车去到黄山脚下的古村落,看到这些村庄在努力地把好的东西留下来,而不是简单地翻建。我就想到,如果高铁建成之后,从上海过去只要一个小时,那应该会给这些村落带来新的机会。如果我们能够引进新的技术,重新让这个农村地方能够焕发出活力,也许会给我们很多民众,包括城市里面居住的民众带来新的一些居住可能性。 并不是说像现在一样,把农村的城乡结合部拆除掉,盖起高楼大厦,提供一些同质化的服务这么简单粗暴的做法。

CHINA HOUSE VISION未来家生活大展2号馆,亼屮囗/House ATO,阿那亚 x 大舍

界面:HOUSE VISION 在未来是否也会考虑下沉到二、三线城市,或者选择乡村居住空间作为主题呢?

原研哉:是的,这一次的展览选择了北京,汇集了很多在北京这样的超级城市办展的资源和经验,未来除了在上海等一线城市展开之外,我们也在考虑把展览办到其他城市去。因为中国非常大,它的一线城市跟二三线,包括农村的居住形态问题差异是非常大的。

现在也有很多人在关心下一届的主体,包括落脚的城市。但因为这个展览不同于以往的活动,没有赞助商,所有的设计师、企业都需要我一家一家去接触。确定之后的布展、落地也是非常耗费人力物力的一个过程。但我想未来家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命题,而家居空间作为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的课题,如果能解决中国农村长期存在的被割裂和隔阂的个体意识,将会是一个更大的突破。

 

排版设计:mimimi_ 

封面图片拍摄:孙晓旭

其他图片由CHINA HOUSE VISION官方提供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专访】原研哉,家的另一种可能

筹备五年之久的首届 “CHINA HOUSE VISION 探索家 —— 未来生活大展” 开展至今,在专业观众之外也收获了大量购票参观的非专业观众,有人甚至来过不止一次。这片“理想生活的试验场”背后,是年逾七十的日本极简主义设计师原研哉,在与界面的对话当中,他也将长久以来对中、日社会发展与人居文化的观察与思考进行了一次完整地阐释。

自上个月底 “CHINA HOUSE VISION 探索家 —— 未来生活大展”开幕至今,鸟巢南侧广场上白色帷幔围起的 10 个小房子在人们的口耳相传之中成为新兴的热门打卡地标。项目总发起人,原研哉先生也几乎每天都在展场内四处溜达,收集观者对于这片“理想生活试验场”的体验和反馈。 

“ 原本的话呢,感觉国庆节应该来的人会更多一些,但没想到现在中国这边一到长假期,大家都喜欢去国外旅行,或者干脆就待在家里好好休息。所以来的人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多。” 尽管长年往返于中日之间,也对中国人的生活有细致的观察、调研,国人在出行方面的喜好变迁还是让原研哉有些意外。

发端于日本的 HOUSE VISION 自2012年左右便同时启动了第二届东京展和首届北京展览的筹备,但仅仅五年之间,国内的经济形态已然经历了不止一轮更迭。“ 五年前,我们开始谈合作企业的时候,房地产占了大多数,因为那时是他们主导着中国的经济。但现在已经变成以阿里巴巴为为主的电商平台、以滴滴为主的共享经济形态的企业主导了。所以合作对象也变了许多次。” 自然,最终实现的 10 座 1 :1 的“未来之家”也几乎指向了当下关注度最高的几个问题 —— 环境保护、人工智能与共享居住等。

采访当天,原研哉在常年出现在公众面前仅有的两种颜色——黑、白之间选择了前者,作为当代最具代表性的极简主义设计师,他在面向未来的居住探索方面却秉持着完全开放的姿态,将自己比喻为棒球比赛里的“捕手”,只负责把控场地,但将“投手”的发挥空间完全交还给他们。“希望这个展能够在中国的人居探索历史中留下一个位置,当人们过了许多年之后可以想起,啊,我原来在那个展上看过什么东西,那这样的话,目的就算达到了。”原研哉说。

界面:上一届在日本的大展主题为“CO-DIVIDUAL 分而合/离而聚”,本次中国展览选择了 “新重力(NEW GRAVITY)”作为主题,能否讲讲这背后分别出于怎样对居住问题的思考和观察?

原研哉:实际上在2016年的时候选择 “CO-DIVIDUAL 分而合/离而聚” 这个主题是跟日本当时的大背景相关联的。因为日本社会整个家庭形态和成员组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独居人群成为了数量最大的一个群体,两个人生活的是其次,再其次才是三口之家。可以说日本整个社会已经分割到了不能再分割的程度了,非常细化,这就给通信等社会生活带来了很多问题。“CO-DIVIDUAL 分而合/离而聚”也是基于这样的现状之下做出的一种回应。

说回到中国,现在中国社会无论在技术、经济还是生活方式方面也正在发生非常巨大的变化,电商的爆发、共享经济的盛行和外卖的发达等等现象都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对于能源的合理规划和利用也是政府投入的重点,这些种种从技术到服务的变化,大到完全足以和传统的社会重力相制衡,甚至有可能颠覆它。所以在HOUSE VISION的中国首展当中,我们就借用了物理学的这个概念,命名为“新重力”,意在关注中国在新的大环境之下如何去面对未来。也是因此,这次中国展与日本很大的不同,就是能源企业的参与,比如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以及通信移动技术公司企业的参与。

CHINA HOUSE VISION未来家生活大展9号馆,庭园家/Living Garden​,汉能 x MAD建筑事务所

界面:日本社会现在面临的居住现状和问题是怎样的,和中国又有哪些差异呢?现在包括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在内似乎有一个普遍的认知是说中国在社会发展路径上和曾经的日本很类似,由此必然引发类似的经济、居住问题,您对此怎么看?

原研哉:确实是这样,今天的中国呢,实际上从包括技术在内的许多层面来讲发展都非常迅速。也有很多人开始出国旅游、留学等等,其实今天中国的变化远远是比欧美快的。换句话来说,中国的未来已经来到了我们眼前,所以很多方面的发展我认为会超过以往的预想的。但从另一面来说,包括单身人群的剧增,老龄化的进程的方面,也许也会比日本更多、更快。

 

界面:本次参与展览的作品风格都非常鲜明,且设置角度大多都针对某一个社会问题,例如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对能源的合理利用,独居人群所需要的社交生活等,这是在策展前期给到的要求,还是建筑师、设计师们的主观选择?

原研哉:这次的十个展馆,其实在最初并没有清晰的确定具备社会关怀或是问题解决者的高度要求,是以一个相对开放的态度让企业和设计师自己找到契合点的。但最终这些作品不约而同地关注到当下的社会问题,也说明每个人的生活和作为最小社会单位的家庭、居所所具备的,和整个社会发展的息息相关。

也因此,这个展览不是针对设计师或者设计专业、建筑专业的人来看,我们更希望有很多的普通民众来看参观。让他们不再觉得社会议题和自己距离很远,更让他们感觉到“喔,原来还可以这样居住,原来家庭空间还有这么多的可能性。” 能够意识到这些问题,能够通过自己的双手去改变自己的家居方式,这个展的目的就基本上达到了。 

CHINA HOUSE VISION未来家生活大展5号馆,新家族的家:400盒子的社区城市/ Sharing Community of 400Boxes,华日家居 x 青山周平

界面:这次的参展作品里能够看到许多相对前沿的概念,例如新材料、新能源的利用,模块化居住和共享居住等等。您认为他们在未来真正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还是说更偏向于通过作品引发人们的思考和灵感?

原研哉:实际上这个通过展览,主要是想引起大家的意识觉醒。就像刚才提到的,希望让人们发现,原来我们还可以这样居住。这次的十个展馆,除了火星舱(OPEN建筑,李虎设计作品)之外,其他的应该说在稍远一点的未来都是可以实现的。而且之所以以 1:1的比例去展现,让大家进入空间里面体验,也是想真正把中国人习惯的、集合型的住宅模式完全打开、打破,以一种全新的形式邀请你进来,看看我们的居住还有什么别的可能。

实际上改变一个环境或者改变一个社会,最开始的话是要有一种欲望和诉求的教育。如同一种文化的重新衍生,需要从土壤本身的培育开始。当大环境的氛围被培养出来,慢慢地整体社会的水准才能够不断的提升。

CHINA HOUSE VISION未来家生活大展5号馆,火星生活舱/MARS Case,小米 x 李虎 | OPEN

界面:您如何看待科技智能和情感在家居空间当中的关系体现?

原研哉:今天的技术,包括说所谓的智能化等等,到底会引领人类往哪个方向去发展?是不是真正能给我们带来幸福?实际上现在谁都不敢断言。但是我们愿意试着做一些尝试,例如这次杨明洁老师的作品,还有mad马岩松对于能源和新技术的运用,都在试着找到一种可以融合的途径,将人和人联系起来,达成某种新的交流。如果能够带来新的启示,那么我认为也是有意义的。

 

界面: 能否描述一下您理想中、中国十年之后的家居空间的样子?

原研哉:我觉得会有一个非常大的转变,是发生在农村,或者说发生在中国的城市与乡村的关系变化之下的。

之前有一次这样的机会,我从上海驱车去到黄山脚下的古村落,看到这些村庄在努力地把好的东西留下来,而不是简单地翻建。我就想到,如果高铁建成之后,从上海过去只要一个小时,那应该会给这些村落带来新的机会。如果我们能够引进新的技术,重新让这个农村地方能够焕发出活力,也许会给我们很多民众,包括城市里面居住的民众带来新的一些居住可能性。 并不是说像现在一样,把农村的城乡结合部拆除掉,盖起高楼大厦,提供一些同质化的服务这么简单粗暴的做法。

CHINA HOUSE VISION未来家生活大展2号馆,亼屮囗/House ATO,阿那亚 x 大舍

界面:HOUSE VISION 在未来是否也会考虑下沉到二、三线城市,或者选择乡村居住空间作为主题呢?

原研哉:是的,这一次的展览选择了北京,汇集了很多在北京这样的超级城市办展的资源和经验,未来除了在上海等一线城市展开之外,我们也在考虑把展览办到其他城市去。因为中国非常大,它的一线城市跟二三线,包括农村的居住形态问题差异是非常大的。

现在也有很多人在关心下一届的主体,包括落脚的城市。但因为这个展览不同于以往的活动,没有赞助商,所有的设计师、企业都需要我一家一家去接触。确定之后的布展、落地也是非常耗费人力物力的一个过程。但我想未来家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命题,而家居空间作为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的课题,如果能解决中国农村长期存在的被割裂和隔阂的个体意识,将会是一个更大的突破。

 

排版设计:mimimi_ 

封面图片拍摄:孙晓旭

其他图片由CHINA HOUSE VISION官方提供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