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原深圳副市长:依靠政策扶持的企业很难在市场竞争中成功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原深圳副市长:依靠政策扶持的企业很难在市场竞争中成功

原深圳市委常委、副市长张思平在谈到深圳高科技产业发展时表示,应时刻警惕和防止“国进民退”现象在深圳出现,防止“大国企”思维对高科技和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影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0月26日,原深圳市委常委、副市长张思平在谈到深圳高科技产业发展时表示,应时刻警惕和防止“国进民退”现象在深圳出现,防止“大国企”思维对高科技和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影响。

张思平在“科技与创新2018——全球智能化商业峰会”上援引数据称,2017年,深圳国家级高科技企业有1.12万家,还有近19万家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科技企业,全年高科技产业增加值7359亿元,占当地GDP32%。在高科技产业的每个行业,包括细分行业,深圳都涌现了一批领军企业,有些还成为世界级著名企业。

他指出,深圳高科技的崛起归功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国有企业为保障的产权制度和所有制结构的创新;归功于多年来形成的优胜劣汰、公平竞争的市场体制机制创新;归功于为其提供高质量服务体系的政府体制创新;也归功于以国际市场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的体制创新。

而深圳的民营高科技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主要有三个基本因素:第一,民营企业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企业家有追求创新和资本增值的巨大动力;第二,民营企业具有良好的风险承担机制;第三,民营企业决策主体单一、决策程序简化,具有决策快、效率高的机制。

“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与政府相比,企业离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和未来捉摸不定的科技前沿最近,企业是市场信息变化的第一个接收者,对市场信息、市场需求最为敏感。而政府可以说是市场需求和市场信息传递的最后接收者,政府根据最后一道信息制定的产业政策,往往跟不上市场的变化,是滞后的。”张思平说。

他表示,尽管政府多年来一直在改进管理,提高办事效率,但总的说来,当前政府仍然效率低下、程序复杂,制定规划、确立政策、设立基金往往需要几年的时间,因此,那些依靠政府产业政策扶持的企业,很难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

张思平说,在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政府给了一些必要的支持,但总的来说,和政府给予国有企业的资金政策、土地等要素支持相比,对民营企业发展的直接支持是很少的。政府主要是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服务体系。在市场竞争机制和良好服务体系的大环境下,深圳的民营经济从上世纪80年代起步,90年代成长,21世纪初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快速崛起,进而成就了深圳高科技的辉煌。

近年来,随着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尤其是今年来中美贸易摩擦日益加剧,深圳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也遇到了困难和严重挑战。

“从国内来讲,随着中国高速增长进入中速增长的新常态,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企业经营成本的提高和经营环境的改变,一大批高科技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高科技企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有的已经难以为继,其中不少企业已经把部分制造基地甚至整个企业迁离深圳,深圳面临着产业空心化的风险和危机。”张思平说。

他强调,今后深圳应进一步坚持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国有企业为保障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向不动摇,让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在高科技产业以及深圳现代经济体系发展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作用。时刻警惕和防止“国进民退”的现象在深圳出现,防止“大国企”思维对深圳高科技和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影响。

张思平说,深圳应进一步坚持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化改革方向,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不动摇。在制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产业基金时要遵守市场经济规律,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时刻警惕“强政府、弱市场”的思维对深圳已经形成的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带来负面影响。

同时,坚持政企分开的改革大方向,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时刻警惕政府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直接干预,防止历史上曾经出现的“首长工程”、“形象工程”对经济带来重大损失的现象再次发生,杜绝政府再以财政资金直接投资发展重大科技项目。

此外,深圳应进一步坚持扩大对外开放的方向不动摇。把深圳高科技发展更深入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之中,进一步学习、引进、借鉴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深圳高科技发展持续提供广阔的市场和良好的外部环境,警惕和避免关起门来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思维,对深圳高科技产业发展带来的长远影响。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原深圳副市长:依靠政策扶持的企业很难在市场竞争中成功

原深圳市委常委、副市长张思平在谈到深圳高科技产业发展时表示,应时刻警惕和防止“国进民退”现象在深圳出现,防止“大国企”思维对高科技和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影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0月26日,原深圳市委常委、副市长张思平在谈到深圳高科技产业发展时表示,应时刻警惕和防止“国进民退”现象在深圳出现,防止“大国企”思维对高科技和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影响。

张思平在“科技与创新2018——全球智能化商业峰会”上援引数据称,2017年,深圳国家级高科技企业有1.12万家,还有近19万家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科技企业,全年高科技产业增加值7359亿元,占当地GDP32%。在高科技产业的每个行业,包括细分行业,深圳都涌现了一批领军企业,有些还成为世界级著名企业。

他指出,深圳高科技的崛起归功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国有企业为保障的产权制度和所有制结构的创新;归功于多年来形成的优胜劣汰、公平竞争的市场体制机制创新;归功于为其提供高质量服务体系的政府体制创新;也归功于以国际市场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的体制创新。

而深圳的民营高科技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主要有三个基本因素:第一,民营企业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企业家有追求创新和资本增值的巨大动力;第二,民营企业具有良好的风险承担机制;第三,民营企业决策主体单一、决策程序简化,具有决策快、效率高的机制。

“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与政府相比,企业离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和未来捉摸不定的科技前沿最近,企业是市场信息变化的第一个接收者,对市场信息、市场需求最为敏感。而政府可以说是市场需求和市场信息传递的最后接收者,政府根据最后一道信息制定的产业政策,往往跟不上市场的变化,是滞后的。”张思平说。

他表示,尽管政府多年来一直在改进管理,提高办事效率,但总的说来,当前政府仍然效率低下、程序复杂,制定规划、确立政策、设立基金往往需要几年的时间,因此,那些依靠政府产业政策扶持的企业,很难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

张思平说,在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政府给了一些必要的支持,但总的来说,和政府给予国有企业的资金政策、土地等要素支持相比,对民营企业发展的直接支持是很少的。政府主要是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服务体系。在市场竞争机制和良好服务体系的大环境下,深圳的民营经济从上世纪80年代起步,90年代成长,21世纪初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快速崛起,进而成就了深圳高科技的辉煌。

近年来,随着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尤其是今年来中美贸易摩擦日益加剧,深圳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也遇到了困难和严重挑战。

“从国内来讲,随着中国高速增长进入中速增长的新常态,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企业经营成本的提高和经营环境的改变,一大批高科技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高科技企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有的已经难以为继,其中不少企业已经把部分制造基地甚至整个企业迁离深圳,深圳面临着产业空心化的风险和危机。”张思平说。

他强调,今后深圳应进一步坚持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国有企业为保障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向不动摇,让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在高科技产业以及深圳现代经济体系发展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作用。时刻警惕和防止“国进民退”的现象在深圳出现,防止“大国企”思维对深圳高科技和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影响。

张思平说,深圳应进一步坚持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化改革方向,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不动摇。在制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产业基金时要遵守市场经济规律,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时刻警惕“强政府、弱市场”的思维对深圳已经形成的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带来负面影响。

同时,坚持政企分开的改革大方向,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时刻警惕政府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直接干预,防止历史上曾经出现的“首长工程”、“形象工程”对经济带来重大损失的现象再次发生,杜绝政府再以财政资金直接投资发展重大科技项目。

此外,深圳应进一步坚持扩大对外开放的方向不动摇。把深圳高科技发展更深入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之中,进一步学习、引进、借鉴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深圳高科技发展持续提供广阔的市场和良好的外部环境,警惕和避免关起门来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思维,对深圳高科技产业发展带来的长远影响。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