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金融科技toB第一股赴美上市,小米携程唯品会全都通过它放贷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金融科技toB第一股赴美上市,小米携程唯品会全都通过它放贷

「上市不是欢庆的锣鼓,而是起跑的发令枪。」

作者:卯卯

当魏伟在 2011 年以高管身份从一家上市公司离开的时候,他或许没有想过,7 年后会带着自己创办的公司,敲响纳斯达克的钟声。

开盘价 14.35 美元,较发行价 11.88 美元大涨 21%。2018 年 10 月 25 日,中国领先的金融科技解决方案提供商品钛(PINTEC)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 (NASDAQ) 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为 PT。

在所有已经上市的金融科技公司当中,品钛是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做着 to B 生意的公司。

对上市这件事,魏伟一直保持着低调和理性。在品钛上市前夕,他告诫自己的员工:「上市不是欢庆的锣鼓,而是起跑的发令枪。」但这位自称公司「首席冷静官」的创始人,此刻显然有理由好好庆祝一番。

1、

2011 年,魏伟结束了自己的第一次创业。

技术出身的他曾辗转于诺基亚、华为、飞利浦,后来便萌生了创业的想法。他自立门户,创办了一家 IT 外包公司,公司很快被上市公司文思创新收购,他也逐渐淡出了公司的管理。

创业之后的魏伟曾经说过:「我想深度嵌入到一个领域中去,用技术的知识和背景去解决这个领域中的实际问题。」这大概便是他在 2011 年离职,进入中欧商学院就读的原因——寻求改变的机会。

巧的是,魏伟在中欧遇到了同样想改变点什么的董骏,他们总是在一起讨论一个问题:在技术的帮助下,金融行业的效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那么我们能在这个方向上做点什么?

于是,就在商学院的图书馆里,一个创业想法诞生了,这便开启了他们金融科技的创业旅途。

但故事远没有结束。2013 年,他们共同创立的积木盒子成立。2016 年 6 月,积木盒子转型为定位于智能金融服务的品钛集团,9 月,品钛宣布重组,旗下积木盒子划分至新成立的积木拼图,原品钛集团 CEO 董骏出任积木拼图 CEO,品钛集团 CEO 一职由原集团 COO 魏伟接任。重组完成后,品钛集团与积木拼图各自成为独立法人,进行差异化、专业化的运营。

近年来,行业经历了监管收紧、互金上市潮、资本寒冬等过山车式的大起大落。而品钛的部署似乎总能够在行业风暴来临之前做出调整。

在行业环境急剧变化之前,魏伟已经感受到了征兆。

接触过魏伟的人总是能在他身上感受到一个「理工男」的纯粹和一个创业者的知见与洞察。但他早早的从 2015 年开始,便逐渐淡出了公众视野,隐在各条产品线的背后。品钛总裁周静笑称,「魏伟在我们公司是专门起名字的人」。

魏伟当然不只会取名字。2018 年,「做技术还是做金融」是金融科技行业内的所有公司都要面临的一道选择题,而就在行业形成这种分化之前,魏伟已经在这两条路当中做出了选择,品钛也成了国内最早 to B 的金融科技公司。

自分拆后,品钛公司与积木拼图开始了完全不同路径的发展。品钛成为一家独立的 to B 智能金融服务商,为企业客户和金融机构提供全流程、模块化的综合金融科技解决方案,并提供针对终端用户的产品运营服务,包括智能信贷、智能投顾、基金销售、互联网保险销售、金融产品运营等。

品钛走出了一条「数据—交易—数据」的金融创新路径,也经历从单一到复合进而回归简单的成长之路。而也是在这个过程中,野蛮生长的互联网金融时代关上大门,Fintech 时代快速到来了。

技术出身的魏伟对 Fintech 这个红极一时的概念有着更深的理解:「技术开始逐步解决一些核心逻辑,我觉得具备这样能力的团队,才可以称得上是 Fintech。用技术解决问题不是被迫的,而是你主动的选择。」

显然,品钛也是魏伟的一次主动选择。之所以另立山头,做一些跟 C 端业务不一样的事情,魏伟坦言也与自己工科背景有关,「我以前是做半导体的,PIN 是芯片的管脚,正好是连接的意思,我们希望用技术来连接金融;TEC 是科技,意味着我们可以专心地做金融和科技的中间件。」

2、

在互金狂飙突进的那些年里,做 to B 的生意并不性感。

但对风险天生敬畏的魏伟却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这条路。他想得很明白:「金融机构天然就是一个金字塔结构,中农工建在最顶层,下面是招商、浦发等股份制银行,再往下是大量的城商行、农信社甚至小贷公司等等。而位于金字塔底端的上万家中小金融机构也想做业务创新,但能力上却不具备,这就是我们盯住的市场。」

品钛把对整个金融业务流的理解变成了端到端的产品,一端连接商业机构,为其补强金融服务能力,打造并运营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以更好地服务终端用户,帮助流量变现;另一端连接金融机构,为其获取、运营海量的互联网用户,助其快速实现智能化转型。

在这个逻辑下,便有了读秒和璇玑两大引擎。

2015 年 6 月上线的「读秒」布局的是消费端,它的产品是一个智能信贷决策引擎,核心是基于大数据的风控模型和精准决策运营模型,商业逻辑是直接嵌入场景端,为合作伙伴提供智能信贷服务和解决方案,进一步服务到消费者、小微企业和机构用户,行程 B to B to C 的商业模式。

这完全是一个由技术和数据驱动的产品。魏伟把周静从 Capital One 挖来品钛做智能信贷解决方案之前,公司已经成立了金融大数据中心。大概正是品钛舍得在技术上投入,为「技术驱动」这样的目标做长期规划,才得以吸引到周静这样一个「技术崇尚派」的加入。

「今天我们面对的 Fintech 的理解,更多是用技术怎么去改变金融的核心逻辑,智能信贷解决方案产品,它的核心逻辑是算法。」魏伟说,「最早组建金融大数据中心的时候,并没有明确的计划说要做这样的产品,我们只是觉得该往那个方向做投入,算法团队、互联网应用团队和大数据支撑团队三个方向合到一起,就成了今天的读秒。」

而专注于理财端的璇玑团队于 2015 年投入运作,在一年的时间里便快速完成了量化建模、数据获取、机器学习、底层资产对接、海量计算优化、交易策略调整等一系列的开发,为适配国内特殊的市场环境进行了大量技术创新。

彼时,也正是智能投顾风起之时,品钛虽然跟进,但魏伟却非常冷静:他没有选择大部分创业公司瞄准的 to C 市场,而是另辟蹊径,做起了 to B 的生意。

品钛财富管理业务 CEO 郑毓栋认为,一个技术的好坏,普通投资人很难分辨清楚,但机构客户就有这个能力。「举例来说,老百姓一般关注收益率,而机构更关注回撤的情况。何况璇玑的优势在技术,我们愿意与机构客户合作,帮助他们服务更广大的客户群。」

依靠技术引擎,璇玑可灵活适配不同的机构,帮助合作伙伴开发面向终端投资者的金融产品。目前,该公司服务对象涵盖六大行业,包括银行、财富管理行业、互联网公司等。今年,品钛智能财富管理解决方案已经成功嵌入南京银行、浙江省联社、国元证券、证通股份有限公司等金融机构。

3、

在清晰的业务布局下,品钛快速成长。

2016 年,刚开始独立运营仅 3 个月,品钛总收入达到 5490 万元人民币。而到了 2017 年,收入快速攀升至 5.687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936%。2018 年上半年,品钛总收入 5.777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232%。并且,品钛在 2018 年上半年已经实现盈利 3250 万元人民币。

让品钛能快速实现盈利的是它背后那 260 家合作机构。截止 2018 年上半年,品钛的商业机构客户达 183 家,金融机构客户 83 家,包括去哪儿、携程、中国电信翼支付、唯品会、小米、民生证券等。

通过品钛信贷解决方案来获取贷款服务的注册用户达到 2510 万,经由各类解决方案累计完成的贷款总量达到 292 亿元人民币。通过合作伙伴使用品钛财富管理解决方案的用户达到 17.6 万人,交易金额 48 亿元人民币。

而上市也不是终点,此后,品钛会继续聚焦在两大方向上:业务产品化和国际化。

魏伟表示,品钛管理层近期密集考察了多个国家的市场,一些重要的项目正在落地过程中。国际化布局是面向金融机构服务的一个延伸,品钛也将向这个领域重点投入人力和资源。

此前,品钛在海外市场已经有所布局。

2017 年 10 月,品钛与香港富卫集团(FWD)达成合作,二者合资在新加坡成立一家金融科技公司 PIVOT,面向东南亚地区推广智能投顾技术服务。2018 年 4 月,品钛与新加坡大华银行成立合资公司 AVATEC(华钛科技),其核心业务是为东南亚地区提供智能信贷服务与解决方案。

同时,品钛还会将更多过去面向内部的能力和业务,变成可对外输出的产品和服务。

诚然,今年的资本环境市场不好,但经历过一次上市,见识过资本市场起起伏伏的魏伟依然希望品钛可以逆流而上。「上市对品钛有一个好处是,金融机构不再把品钛看成是一个前途未卜、刚刚开始创业的公司,这会更有利业务发展。」

「夏虫不可语冰,一个好的公司应该能经得起冬天考验。随着品钛的成功上市,我们已经在寒冬里做了充分准备。」魏伟在上市公开信里这样写道。这让我想起 2016 年品钛刚刚独立时,他对我说的,「创业是场冒险,但坚持下来终会获得回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金融科技toB第一股赴美上市,小米携程唯品会全都通过它放贷

「上市不是欢庆的锣鼓,而是起跑的发令枪。」

作者:卯卯

当魏伟在 2011 年以高管身份从一家上市公司离开的时候,他或许没有想过,7 年后会带着自己创办的公司,敲响纳斯达克的钟声。

开盘价 14.35 美元,较发行价 11.88 美元大涨 21%。2018 年 10 月 25 日,中国领先的金融科技解决方案提供商品钛(PINTEC)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 (NASDAQ) 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为 PT。

在所有已经上市的金融科技公司当中,品钛是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做着 to B 生意的公司。

对上市这件事,魏伟一直保持着低调和理性。在品钛上市前夕,他告诫自己的员工:「上市不是欢庆的锣鼓,而是起跑的发令枪。」但这位自称公司「首席冷静官」的创始人,此刻显然有理由好好庆祝一番。

1、

2011 年,魏伟结束了自己的第一次创业。

技术出身的他曾辗转于诺基亚、华为、飞利浦,后来便萌生了创业的想法。他自立门户,创办了一家 IT 外包公司,公司很快被上市公司文思创新收购,他也逐渐淡出了公司的管理。

创业之后的魏伟曾经说过:「我想深度嵌入到一个领域中去,用技术的知识和背景去解决这个领域中的实际问题。」这大概便是他在 2011 年离职,进入中欧商学院就读的原因——寻求改变的机会。

巧的是,魏伟在中欧遇到了同样想改变点什么的董骏,他们总是在一起讨论一个问题:在技术的帮助下,金融行业的效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那么我们能在这个方向上做点什么?

于是,就在商学院的图书馆里,一个创业想法诞生了,这便开启了他们金融科技的创业旅途。

但故事远没有结束。2013 年,他们共同创立的积木盒子成立。2016 年 6 月,积木盒子转型为定位于智能金融服务的品钛集团,9 月,品钛宣布重组,旗下积木盒子划分至新成立的积木拼图,原品钛集团 CEO 董骏出任积木拼图 CEO,品钛集团 CEO 一职由原集团 COO 魏伟接任。重组完成后,品钛集团与积木拼图各自成为独立法人,进行差异化、专业化的运营。

近年来,行业经历了监管收紧、互金上市潮、资本寒冬等过山车式的大起大落。而品钛的部署似乎总能够在行业风暴来临之前做出调整。

在行业环境急剧变化之前,魏伟已经感受到了征兆。

接触过魏伟的人总是能在他身上感受到一个「理工男」的纯粹和一个创业者的知见与洞察。但他早早的从 2015 年开始,便逐渐淡出了公众视野,隐在各条产品线的背后。品钛总裁周静笑称,「魏伟在我们公司是专门起名字的人」。

魏伟当然不只会取名字。2018 年,「做技术还是做金融」是金融科技行业内的所有公司都要面临的一道选择题,而就在行业形成这种分化之前,魏伟已经在这两条路当中做出了选择,品钛也成了国内最早 to B 的金融科技公司。

自分拆后,品钛公司与积木拼图开始了完全不同路径的发展。品钛成为一家独立的 to B 智能金融服务商,为企业客户和金融机构提供全流程、模块化的综合金融科技解决方案,并提供针对终端用户的产品运营服务,包括智能信贷、智能投顾、基金销售、互联网保险销售、金融产品运营等。

品钛走出了一条「数据—交易—数据」的金融创新路径,也经历从单一到复合进而回归简单的成长之路。而也是在这个过程中,野蛮生长的互联网金融时代关上大门,Fintech 时代快速到来了。

技术出身的魏伟对 Fintech 这个红极一时的概念有着更深的理解:「技术开始逐步解决一些核心逻辑,我觉得具备这样能力的团队,才可以称得上是 Fintech。用技术解决问题不是被迫的,而是你主动的选择。」

显然,品钛也是魏伟的一次主动选择。之所以另立山头,做一些跟 C 端业务不一样的事情,魏伟坦言也与自己工科背景有关,「我以前是做半导体的,PIN 是芯片的管脚,正好是连接的意思,我们希望用技术来连接金融;TEC 是科技,意味着我们可以专心地做金融和科技的中间件。」

2、

在互金狂飙突进的那些年里,做 to B 的生意并不性感。

但对风险天生敬畏的魏伟却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这条路。他想得很明白:「金融机构天然就是一个金字塔结构,中农工建在最顶层,下面是招商、浦发等股份制银行,再往下是大量的城商行、农信社甚至小贷公司等等。而位于金字塔底端的上万家中小金融机构也想做业务创新,但能力上却不具备,这就是我们盯住的市场。」

品钛把对整个金融业务流的理解变成了端到端的产品,一端连接商业机构,为其补强金融服务能力,打造并运营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以更好地服务终端用户,帮助流量变现;另一端连接金融机构,为其获取、运营海量的互联网用户,助其快速实现智能化转型。

在这个逻辑下,便有了读秒和璇玑两大引擎。

2015 年 6 月上线的「读秒」布局的是消费端,它的产品是一个智能信贷决策引擎,核心是基于大数据的风控模型和精准决策运营模型,商业逻辑是直接嵌入场景端,为合作伙伴提供智能信贷服务和解决方案,进一步服务到消费者、小微企业和机构用户,行程 B to B to C 的商业模式。

这完全是一个由技术和数据驱动的产品。魏伟把周静从 Capital One 挖来品钛做智能信贷解决方案之前,公司已经成立了金融大数据中心。大概正是品钛舍得在技术上投入,为「技术驱动」这样的目标做长期规划,才得以吸引到周静这样一个「技术崇尚派」的加入。

「今天我们面对的 Fintech 的理解,更多是用技术怎么去改变金融的核心逻辑,智能信贷解决方案产品,它的核心逻辑是算法。」魏伟说,「最早组建金融大数据中心的时候,并没有明确的计划说要做这样的产品,我们只是觉得该往那个方向做投入,算法团队、互联网应用团队和大数据支撑团队三个方向合到一起,就成了今天的读秒。」

而专注于理财端的璇玑团队于 2015 年投入运作,在一年的时间里便快速完成了量化建模、数据获取、机器学习、底层资产对接、海量计算优化、交易策略调整等一系列的开发,为适配国内特殊的市场环境进行了大量技术创新。

彼时,也正是智能投顾风起之时,品钛虽然跟进,但魏伟却非常冷静:他没有选择大部分创业公司瞄准的 to C 市场,而是另辟蹊径,做起了 to B 的生意。

品钛财富管理业务 CEO 郑毓栋认为,一个技术的好坏,普通投资人很难分辨清楚,但机构客户就有这个能力。「举例来说,老百姓一般关注收益率,而机构更关注回撤的情况。何况璇玑的优势在技术,我们愿意与机构客户合作,帮助他们服务更广大的客户群。」

依靠技术引擎,璇玑可灵活适配不同的机构,帮助合作伙伴开发面向终端投资者的金融产品。目前,该公司服务对象涵盖六大行业,包括银行、财富管理行业、互联网公司等。今年,品钛智能财富管理解决方案已经成功嵌入南京银行、浙江省联社、国元证券、证通股份有限公司等金融机构。

3、

在清晰的业务布局下,品钛快速成长。

2016 年,刚开始独立运营仅 3 个月,品钛总收入达到 5490 万元人民币。而到了 2017 年,收入快速攀升至 5.687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936%。2018 年上半年,品钛总收入 5.777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232%。并且,品钛在 2018 年上半年已经实现盈利 3250 万元人民币。

让品钛能快速实现盈利的是它背后那 260 家合作机构。截止 2018 年上半年,品钛的商业机构客户达 183 家,金融机构客户 83 家,包括去哪儿、携程、中国电信翼支付、唯品会、小米、民生证券等。

通过品钛信贷解决方案来获取贷款服务的注册用户达到 2510 万,经由各类解决方案累计完成的贷款总量达到 292 亿元人民币。通过合作伙伴使用品钛财富管理解决方案的用户达到 17.6 万人,交易金额 48 亿元人民币。

而上市也不是终点,此后,品钛会继续聚焦在两大方向上:业务产品化和国际化。

魏伟表示,品钛管理层近期密集考察了多个国家的市场,一些重要的项目正在落地过程中。国际化布局是面向金融机构服务的一个延伸,品钛也将向这个领域重点投入人力和资源。

此前,品钛在海外市场已经有所布局。

2017 年 10 月,品钛与香港富卫集团(FWD)达成合作,二者合资在新加坡成立一家金融科技公司 PIVOT,面向东南亚地区推广智能投顾技术服务。2018 年 4 月,品钛与新加坡大华银行成立合资公司 AVATEC(华钛科技),其核心业务是为东南亚地区提供智能信贷服务与解决方案。

同时,品钛还会将更多过去面向内部的能力和业务,变成可对外输出的产品和服务。

诚然,今年的资本环境市场不好,但经历过一次上市,见识过资本市场起起伏伏的魏伟依然希望品钛可以逆流而上。「上市对品钛有一个好处是,金融机构不再把品钛看成是一个前途未卜、刚刚开始创业的公司,这会更有利业务发展。」

「夏虫不可语冰,一个好的公司应该能经得起冬天考验。随着品钛的成功上市,我们已经在寒冬里做了充分准备。」魏伟在上市公开信里这样写道。这让我想起 2016 年品钛刚刚独立时,他对我说的,「创业是场冒险,但坚持下来终会获得回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