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晓晓
近日,法国有机彩妆品牌ZAO正式宣布进入中国市场,并将目标瞄准同类品牌少有涉足的CS渠道,预计2021年在中国一二线城市布局1200家门店。
值得探讨的是,一方面中国彩妆市场持续增长,众多国际巨头纷纷布局天然有机化妆品;另一方面,“有机”概念触及政策红线,同时,虽然天然有机护肤市场已相对成熟,但有机彩妆对CS渠道而言还是过于超前。
ZAO此番落地将成为先驱还是先烈?
化妆刷制造商看中有机彩妆
如此大张旗鼓,ZAO实际有备而来。据了解,ZAO由尚洋科技控股,该公司主要从事化妆刷及其他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以出口为主,业务覆盖亚洲、北美、欧洲等地区,主要客户为It Cosmetics、屈臣氏等国际知名的化妆品品牌商和零售商。2015年8月12日在新三板成功挂牌上市。
2016年,尚洋科技与ZAO母公司COSM’ETIKA FRANCE成立合资公司珠海尚妆,后者负责ZAO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运营。入主ZA0也可看作是其扩大业务范围,冲击IPO的方式之一。
▍ZAO产品图
据悉,ZAO定位为CS渠道有机彩妆第一品牌,2019年重点布局CS渠道,百货渠道为辅,并自建线上团队。现面向全国部分省市CS渠道及百货连锁系统开放招商,已与妍丽、橙小橙等零售商达成合作。
让“有机”的风再吹一会儿
在美国和欧洲市场,不同机构对于“有机”概念认证的标准不同,但通常比常规护肤品更为严格,要求经过全程无污染的生产、萃取,以及严格测定其有机成分的百分比含量。例如,认证机构NaTrue要求产品成分至少有75%来自有机农业。
但在中国市场,国家新版《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的目录中,并未包含“化妆品”这一项,品牌也就无法获得有机认证,也不得在广告宣传中采用有机这一定义。
尽管如此,在“有机=更安全”的普遍消费观念里,中国企业很早便已捕捉到这一风向,并成就了不少主流护肤品牌,典型如韩后、法兰琳卡,多以天然植物为主打概念。
另外,对于进口品而言,此前中国法律关于一般贸易进口备案必需经过动物测试的门槛,也让禁止动物实验的有机美妆品牌望而却步。不过,可喜的是这一门槛正逐步放宽,今年7月国际零残忍组织CFI与中国相关部门达成合作,将采取措施豁免进口化妆品在中国的动物测试,帮助更多“无动物测试”国际美妆品牌进入中国市场。ZAO正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
近年来,联合利华、宝洁、欧莱雅等美妆巨头也纷纷向有机护肤品牌抛去橄榄枝,进行一系列的品牌收购和孵化。随着中国相关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有机市场这块蛋糕被做大或将指日可待。
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Grand View Research预测,到2020年全球有机护理产品市场规模将达到1100亿元,其中亚太市场的有机化妆品的规模将达到206亿元。
不过,就市场现状来看,有机的风口刮向彩妆似乎还需要一点时间。目前,真正进入中国市场的有机专业彩妆品牌凤毛麟角。在淘宝上以“有机彩妆”为关键词搜索仅有28页商品,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的声量也远不如有机护肤品。但随着彩妆市场的整体爆发,有机彩妆在口红品类上也呈现出一定的增长趋势。
“有机”不一定更安全,但可以更贵?
浙江某化妆品连锁店老板表示,目前整个CS渠道几乎没有有机彩妆品牌,他此前也少有关注。不过,他表示愿意尝试引进,因为当下消费者对于进口彩妆的需求旺盛,特别是一些有个性、有特色的品牌。
据了解,此次大举进军CS渠道的ZAO,通过欧盟ECO有机认证和法国BIO认证,其包装采用环保的再生竹,具有鲜明的辨识度。目前已通过一般贸易引进粉底液、唇膏、粉饼等共计52个SKU,单品零售价在200-400元之间。
▍ZAO产品定价
一般来讲,有机化妆品要求不能添加人工香料、色素、硅油及石化生产的成分,其中所添加的防腐剂及界面活性剂都受到严格控制。不论是天然原料还是生产制作工艺相比一般化妆品成本通常更高。从市场上来看,日本、德国、澳洲等国家的有机彩妆品牌大多为中高端定价。
此外,因为色素的严格限制,也导致有机彩妆的制造难度通常高于有机护肤品。一位国际大型代工企业的原料工程师曾在接受青眼《师说》栏目的采访时表示,彩妆中常用到的色粉原料,目前市面上多是以合成原料为主,纯植物提取色粉在色彩的遮盖力以及稳定性上都不如合成色粉,在色彩的表现上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同时,他表示宣称“天然的”、“有机的”等强调安全性概念的原料当下在中国市场也颇受青睐。“但天然不一定就更安全”,他认为,具体到某一种原料来看,可能由厂家、产地等各方因素决定。另外,也存在许多会引起过敏症状的天然成分,是否更安全因人而异。
由此看来,“有机”化妆品不一定更安全,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价格更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