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改革开放40年 | 广东图书馆数量翻一番 读者规模全国第一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改革开放40年 | 广东图书馆数量翻一番 读者规模全国第一

广东省图书达到全国第一的读者规模,除了广东人本身喜好阅读的原因外,往前追溯,还是改革开放40周年来,广东一路追寻精神文化建设的发展缩影。

文/王淑楠

加拿大作家阿尔维托·曼古埃尔在他的名著《阅读史》中写道:“我们每个人都阅读自身及周遭的世界,俾以稍得了解自身与所处。我们阅读以求了解或是开窍。我们不得不阅读。阅读,几乎就如同呼吸一般,是我们的基本功能。”而对于广东人来说,阅读已成为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京东全民阅读报告2018》显示:2017年,广东省图书销量在全国排名第二,读者规模在全国排名第一。2017年,广东省的纸书阅读指数和电子书阅读指数均在全国排名第三。

达到全国第一的读者规模,除了广东人本身喜好阅读的原因外,往前追溯,还是改革开放40周年来,广东一路追寻精神文化建设的发展缩影。时间倒回40年前,广东人处于图书匮乏、阅读饥渴的年代,租书、借书一度成为最主要的阅读途径。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广东人逐渐过上了“有书可读”的日子。

城市公共阅读环境建设带动全民阅读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广东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一直前进。改革开放40年来,广东经济高速发展,经济总量先后在1998年超越新加坡、2003年超越中国香港、2007年超越中国台湾。如今,广东GDP排名稳居全国第一,坐实了我国经济第一大省的位置。经济发展起来,群众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也带动了消费水平的提升。

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纵观改革开放40年来,广东人民的经济能力在实现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生理和安全等基本需要之余,转而追求更高需求——自我实现和求知的需要。阅读自然是最简单便捷的自我实现和求知的实现手段,在广州、深圳、佛山等城市,去图书馆和书店进行阅读活动已经刻进居民的日常生活。

当下我们习以为常的阅读服务,其实也是经历了岁月的淬炼,一步步成长完善起来的。2017年广东省公共图书馆达标率为92.5%,每万人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136.7平方米,人均公共图书馆藏书量1.076册;改革开放40年,广东公共图书馆从1978年的76个增加到2017年的143个,是1978年的1.88倍。40年间,几乎是“翻一番”的图书馆数量,就彰显了广东建设文化强省的决心。

在广州和深圳两座一线城市,图书馆和书店的建设更是国内领先。截至2017年底,广州区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共有15所,《广州“图书馆之城”建设规划》中曾提到,2020年广州每8万人将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人均将拥有3册馆藏书。除了公共资源的保障与充裕,在车水马龙的广州市区还隐匿着超过2400家各具特色、墨香四溢的书店。而在深圳,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公共图书馆632座,各类书店逾500家,民间阅读组织超过100个。

即便是在数字化阅读盛极一时的今天,纸质图书仍旧方兴未艾,不管是公共图书馆还是书店,坚守纸质图书如同坚守阅读的灵魂净土。广东本土书店品牌扶光书店于1999年开始第一家书店的经营,去年落户广州保利中环广场,目前已开至第10家书店。20年来,扶光书店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心骨,将现阶段城市人群对物质和精神文化持续增长的需求放在首位,从阳春的一个小书店逐步而成今日的规模,打造了一张广东本土的城市文化名片。今年刚参加完南国书香节的扶光书店也顺利评上了2018年 “ 全民阅读示范书店 ”,这对于刚刚在广州开张一年的书店来说,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也有赖于整个大环境对“阅读”和“书店”的扶持。2017年初,广东省出台《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立以广州、深圳为中心、各地级市相配套、镇乡发行网点为延伸、贯通城乡的实体书店和发行网络体系。”

据了解,位于广州保利中环广场的扶光书店经过一年的经营后,已经实现了收支平衡,过去“实体书店经营困难”的现象,现在已有了很大的转变。商场和书店的搭配也更为常见,从太古汇的方所、西西弗书店,到广粤天地的唐宁书店,再到广州保利中环广场的扶光书店,这些“网红”独立书店在高人流的商场里占据不小的面积,给城市人提供了与品位和能力相匹配的精神文化消费场所。

除了公共图书馆、书店等实体的阅读空间数量增加,今年5月份,作为广东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广东人民出版社的天猫旗舰店就在成立后短短一年的时间里达到876万元的销售成绩,全年销售额有望突破3000万元。出版市场的不断健全,书籍品类的数量也不断增加,以及人们逐渐养成的付费阅读习惯,都在向我们展示一个峥峥向荣、蓬勃发展的公共阅读环境。

广东读者:阅读消费需求升级,多维度创新阅读体验

改革开放40年来,广东人如今喜欢看什么书呢?据《京东全民阅读报告2018》,广东读者属于博览群书型,当地读者阅读的品类多,购书的频率也较高。在典型品类上,2017年,广东省传统文学、绘本、科幻小说国内文学和国外文学的销量同比增长位居全国第二。“目前,经典名著、科幻小说、文学作品几种类型的图书比较热销。而这几年我们可以看到,东野圭吾的作品在整个广东包括中国的销量都比较高,除此之外,其他外国文学的销量也在增加。而在国内,读者们比较看爱王小波、龙应台等经典书籍。另外,这两年来随着网络新型作家、个人IP的崛起,诸如《好好说话》《快看漫画》这一类的书籍也比较受欢迎。总的来说,广东读者看书类型更丰富多样了。”扶光书店的负责人吴小姐解释道。

除了“阅读”本身以外,与“阅读”配套的需求也在增加。广州扶光书店通过书店+咖啡、文创产品、文化沙龙、展览讲座、读书会等模式打造一个集合了阅读、艺术、美学空间等多种功能的文化综合体,既满足了普罗大众对于图书的需求,也升级了城市居民对阅读的消费服务。“经营一年来,在用户分析上,我们发现35岁以下的青年读者是最多的,而在整个书店的业绩组成中,书和非书的销售占比是4比6。”这个数据不难看出,有消费能力的年轻群体除了追求“诗和远方”,还在乎当下的精神消费体验。

除了升级消费体验,创新阅读体验也成了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主要亮点。南国书香节、深圳读书月、世界读书日等活动日益获得市民追捧,小型读书会越多越多,微信公众号、豆瓣读书、微博等多种媒介对于图书的推广屡见不鲜,全民阅读狂欢时代已然到来。

高分综艺节目《一本好书》走红,演员用表演的形式“读”书,并借助舞台戏剧、片段朗读、影像图文插播等手段,呈现书中的情节冲突、人物性格、优美语言。通过“看表演”来“读一本好书”,我们的“阅读”除了传统意义的“读”书,含义更加丰富、立体了起来。此外,“听”书也在读者中流行了起来,有声读物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的方式,为读者的阅读提供一个多样化的选择。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kindle电纸书、微信读书等阅读方式也创新了“互联网+阅读”的理念。

“十年前我们还在熬通宵看小说,现在这种现象越来越少出现,事实上我们已经转变为熬通宵看手机、电纸书了。我认为现在‘阅读’的含义越来越广了,不管是通过书籍,还是微博、知乎、抖音等,其实我们都是在阅读,只不是文字载体发生了改变,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从读‘书’变成了读‘屏’。”扶光书店的吴小姐认为,改革开放40年来,人们的读书习惯变得越来越碎片化,轻阅读、短阅读更受青睐,读“屏”时代的到来也让阅读变得越来越轻松和方便。 

四十周年,感受阅读的开放新格局

“四十不惑”,经历了40年风云变化的广东,始终走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在“阅读”上面,深圳居民王小姐也经历了一段从“惑”到“不惑”的过程。“年轻时阅读会选一些入门级的言情小说,后来随着时代发展,大家都更注重知识本身,并且愿意花时间和金钱去学习,后来就会看一些实用类的书籍,比如一些投资类的书籍,再慢慢的越来越注重个人精神追求本身,喜欢看一些文学类的书籍。这几年感受到的一个良好的趋势是,图书馆和书店里,外国文学越来越多,我喜欢的阿拉伯诗人阿多尼斯的作品,基本上都很容易找得到,还有一些很小众的外国作家的作品,也能轻易搜索出来。”对于广东乃至中国的出版市场,王小姐充满了信心。

读者们可能很容易感受到外国文学的“引进来”,却不易发现本土文学的“走出去”。事实上,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岭南文学系列在国际上备受好评,在“传播广东故事”方面,“改革开放”是一个不得不提的话题。今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第二版《广东改革开放决策者访谈录》,广东人民出版社政治读物编辑室主任卢雪华介绍:“相比起2008年的第一版,《访谈录(二)》收录编纂了另外18位广东副省级以上原领导的访谈记录,他们是参与广东改革开放决策和组织实施的重要领导,通过记述其改革决策过程,还原广东重要改革的来龙去脉,展现广东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和辉煌成就,展示了广东改革开放决策者和广东人民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精神。可以说,广东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也是一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其实践与经验给人民以鼓舞、鞭策与思考,以教益与启示。”

站在2018年的尾声,回首过去40年,广东经济高速发展,建设文化强省步履不停,人们的阅读实现了“量”和“质”的双重飞跃。

对于书店未来的经营,扶光书店吴小姐认为“在广东开书店,前景是是乐观且积极向上的。”作为普通读者,深圳的王小姐这样期待:“未来,在广东阅读应该是一件如同吃饭一样方便的事。”

(部分数据来源于广东省统计局、广州市文明办、《京东全民阅读报告2018》、南方网)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改革开放40年 | 广东图书馆数量翻一番 读者规模全国第一

广东省图书达到全国第一的读者规模,除了广东人本身喜好阅读的原因外,往前追溯,还是改革开放40周年来,广东一路追寻精神文化建设的发展缩影。

文/王淑楠

加拿大作家阿尔维托·曼古埃尔在他的名著《阅读史》中写道:“我们每个人都阅读自身及周遭的世界,俾以稍得了解自身与所处。我们阅读以求了解或是开窍。我们不得不阅读。阅读,几乎就如同呼吸一般,是我们的基本功能。”而对于广东人来说,阅读已成为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京东全民阅读报告2018》显示:2017年,广东省图书销量在全国排名第二,读者规模在全国排名第一。2017年,广东省的纸书阅读指数和电子书阅读指数均在全国排名第三。

达到全国第一的读者规模,除了广东人本身喜好阅读的原因外,往前追溯,还是改革开放40周年来,广东一路追寻精神文化建设的发展缩影。时间倒回40年前,广东人处于图书匮乏、阅读饥渴的年代,租书、借书一度成为最主要的阅读途径。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广东人逐渐过上了“有书可读”的日子。

城市公共阅读环境建设带动全民阅读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广东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一直前进。改革开放40年来,广东经济高速发展,经济总量先后在1998年超越新加坡、2003年超越中国香港、2007年超越中国台湾。如今,广东GDP排名稳居全国第一,坐实了我国经济第一大省的位置。经济发展起来,群众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也带动了消费水平的提升。

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纵观改革开放40年来,广东人民的经济能力在实现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生理和安全等基本需要之余,转而追求更高需求——自我实现和求知的需要。阅读自然是最简单便捷的自我实现和求知的实现手段,在广州、深圳、佛山等城市,去图书馆和书店进行阅读活动已经刻进居民的日常生活。

当下我们习以为常的阅读服务,其实也是经历了岁月的淬炼,一步步成长完善起来的。2017年广东省公共图书馆达标率为92.5%,每万人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136.7平方米,人均公共图书馆藏书量1.076册;改革开放40年,广东公共图书馆从1978年的76个增加到2017年的143个,是1978年的1.88倍。40年间,几乎是“翻一番”的图书馆数量,就彰显了广东建设文化强省的决心。

在广州和深圳两座一线城市,图书馆和书店的建设更是国内领先。截至2017年底,广州区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共有15所,《广州“图书馆之城”建设规划》中曾提到,2020年广州每8万人将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人均将拥有3册馆藏书。除了公共资源的保障与充裕,在车水马龙的广州市区还隐匿着超过2400家各具特色、墨香四溢的书店。而在深圳,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公共图书馆632座,各类书店逾500家,民间阅读组织超过100个。

即便是在数字化阅读盛极一时的今天,纸质图书仍旧方兴未艾,不管是公共图书馆还是书店,坚守纸质图书如同坚守阅读的灵魂净土。广东本土书店品牌扶光书店于1999年开始第一家书店的经营,去年落户广州保利中环广场,目前已开至第10家书店。20年来,扶光书店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心骨,将现阶段城市人群对物质和精神文化持续增长的需求放在首位,从阳春的一个小书店逐步而成今日的规模,打造了一张广东本土的城市文化名片。今年刚参加完南国书香节的扶光书店也顺利评上了2018年 “ 全民阅读示范书店 ”,这对于刚刚在广州开张一年的书店来说,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也有赖于整个大环境对“阅读”和“书店”的扶持。2017年初,广东省出台《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立以广州、深圳为中心、各地级市相配套、镇乡发行网点为延伸、贯通城乡的实体书店和发行网络体系。”

据了解,位于广州保利中环广场的扶光书店经过一年的经营后,已经实现了收支平衡,过去“实体书店经营困难”的现象,现在已有了很大的转变。商场和书店的搭配也更为常见,从太古汇的方所、西西弗书店,到广粤天地的唐宁书店,再到广州保利中环广场的扶光书店,这些“网红”独立书店在高人流的商场里占据不小的面积,给城市人提供了与品位和能力相匹配的精神文化消费场所。

除了公共图书馆、书店等实体的阅读空间数量增加,今年5月份,作为广东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广东人民出版社的天猫旗舰店就在成立后短短一年的时间里达到876万元的销售成绩,全年销售额有望突破3000万元。出版市场的不断健全,书籍品类的数量也不断增加,以及人们逐渐养成的付费阅读习惯,都在向我们展示一个峥峥向荣、蓬勃发展的公共阅读环境。

广东读者:阅读消费需求升级,多维度创新阅读体验

改革开放40年来,广东人如今喜欢看什么书呢?据《京东全民阅读报告2018》,广东读者属于博览群书型,当地读者阅读的品类多,购书的频率也较高。在典型品类上,2017年,广东省传统文学、绘本、科幻小说国内文学和国外文学的销量同比增长位居全国第二。“目前,经典名著、科幻小说、文学作品几种类型的图书比较热销。而这几年我们可以看到,东野圭吾的作品在整个广东包括中国的销量都比较高,除此之外,其他外国文学的销量也在增加。而在国内,读者们比较看爱王小波、龙应台等经典书籍。另外,这两年来随着网络新型作家、个人IP的崛起,诸如《好好说话》《快看漫画》这一类的书籍也比较受欢迎。总的来说,广东读者看书类型更丰富多样了。”扶光书店的负责人吴小姐解释道。

除了“阅读”本身以外,与“阅读”配套的需求也在增加。广州扶光书店通过书店+咖啡、文创产品、文化沙龙、展览讲座、读书会等模式打造一个集合了阅读、艺术、美学空间等多种功能的文化综合体,既满足了普罗大众对于图书的需求,也升级了城市居民对阅读的消费服务。“经营一年来,在用户分析上,我们发现35岁以下的青年读者是最多的,而在整个书店的业绩组成中,书和非书的销售占比是4比6。”这个数据不难看出,有消费能力的年轻群体除了追求“诗和远方”,还在乎当下的精神消费体验。

除了升级消费体验,创新阅读体验也成了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主要亮点。南国书香节、深圳读书月、世界读书日等活动日益获得市民追捧,小型读书会越多越多,微信公众号、豆瓣读书、微博等多种媒介对于图书的推广屡见不鲜,全民阅读狂欢时代已然到来。

高分综艺节目《一本好书》走红,演员用表演的形式“读”书,并借助舞台戏剧、片段朗读、影像图文插播等手段,呈现书中的情节冲突、人物性格、优美语言。通过“看表演”来“读一本好书”,我们的“阅读”除了传统意义的“读”书,含义更加丰富、立体了起来。此外,“听”书也在读者中流行了起来,有声读物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的方式,为读者的阅读提供一个多样化的选择。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kindle电纸书、微信读书等阅读方式也创新了“互联网+阅读”的理念。

“十年前我们还在熬通宵看小说,现在这种现象越来越少出现,事实上我们已经转变为熬通宵看手机、电纸书了。我认为现在‘阅读’的含义越来越广了,不管是通过书籍,还是微博、知乎、抖音等,其实我们都是在阅读,只不是文字载体发生了改变,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从读‘书’变成了读‘屏’。”扶光书店的吴小姐认为,改革开放40年来,人们的读书习惯变得越来越碎片化,轻阅读、短阅读更受青睐,读“屏”时代的到来也让阅读变得越来越轻松和方便。 

四十周年,感受阅读的开放新格局

“四十不惑”,经历了40年风云变化的广东,始终走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在“阅读”上面,深圳居民王小姐也经历了一段从“惑”到“不惑”的过程。“年轻时阅读会选一些入门级的言情小说,后来随着时代发展,大家都更注重知识本身,并且愿意花时间和金钱去学习,后来就会看一些实用类的书籍,比如一些投资类的书籍,再慢慢的越来越注重个人精神追求本身,喜欢看一些文学类的书籍。这几年感受到的一个良好的趋势是,图书馆和书店里,外国文学越来越多,我喜欢的阿拉伯诗人阿多尼斯的作品,基本上都很容易找得到,还有一些很小众的外国作家的作品,也能轻易搜索出来。”对于广东乃至中国的出版市场,王小姐充满了信心。

读者们可能很容易感受到外国文学的“引进来”,却不易发现本土文学的“走出去”。事实上,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岭南文学系列在国际上备受好评,在“传播广东故事”方面,“改革开放”是一个不得不提的话题。今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第二版《广东改革开放决策者访谈录》,广东人民出版社政治读物编辑室主任卢雪华介绍:“相比起2008年的第一版,《访谈录(二)》收录编纂了另外18位广东副省级以上原领导的访谈记录,他们是参与广东改革开放决策和组织实施的重要领导,通过记述其改革决策过程,还原广东重要改革的来龙去脉,展现广东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和辉煌成就,展示了广东改革开放决策者和广东人民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精神。可以说,广东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也是一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其实践与经验给人民以鼓舞、鞭策与思考,以教益与启示。”

站在2018年的尾声,回首过去40年,广东经济高速发展,建设文化强省步履不停,人们的阅读实现了“量”和“质”的双重飞跃。

对于书店未来的经营,扶光书店吴小姐认为“在广东开书店,前景是是乐观且积极向上的。”作为普通读者,深圳的王小姐这样期待:“未来,在广东阅读应该是一件如同吃饭一样方便的事。”

(部分数据来源于广东省统计局、广州市文明办、《京东全民阅读报告2018》、南方网)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