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海外市场遇挫的ofo,转行共享电单车可还行?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海外市场遇挫的ofo,转行共享电单车可还行?

虽然共享电单车身上没有重现融资盛况,可是在很多城市里,我们都能越来越多地看到这种电单车出现在路边。

在2018年3月,ofo首次登陆日本。而今天,ofo进驻日本的大津市、和歌山市和北九州市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已收到ofo方面正式的书面通知,将于本月31日正式停止日本市场的单车服务。

2017年和摩拜在海外业务上大打出手的ofo一定没有想到,当初花了那么大精力将小黄车运输到世界各地,转眼这么快就不得不收缩市场,努力开源节流,维持生计。

而说到“开源”,同样在今日,《新京报》报道称,ofo小黄车的国内运营主体东峡大通(北京)已经完成了电单车专利申请。这项专利名称为“电单车的车速控制方法、系统及电单车”,今年4月28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10月19日专利被公布。消息曝光后,不少网友都在猜测,ofo是否也要涉足电单车业务,以实现更加细致地深耕国内共享出行市场的目标呢?

共享电单车的潜力:不小

共享单车的火爆,本质上是因为这种随停随走的短途出行服务填补了广大市民城市出行的最后1-3公里的空白,而且一次一元、10元包月的收费标准也令大多数人都能够接受。而在这种共享单车的模式被普遍接受之后, 一种更快捷、行驶距离更长的交通工具——共享电单车出现了。

共享电单车主要面向的是3-10公里出行市场。如果说共享单车是为通勤的上班族提供从家到地铁站的出行工具,那么共享电单车就更像是解决从家到附近商超的交通工具。而且随着城市扩建越来越大,机动车辆越来越多,更为灵活的电单车、单车在中短距离出行时将会起到更为有效的作用。

可以说,无论是共享单车还是共享电单车,这两种共享出行工具都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市民日常出行的问题,有其存在的价值。而正是看中了其中蕴藏的价值,共享单车在前两年才会火的一塌糊涂。现在,虽然共享电单车身上没有重现融资盛况,可是在很多城市里,我们都能越来越多地看到这种电单车出现在路边,似乎完全不受共享单车寒冬的影响。

共享电单车的优势:速度

在武汉的街头,我们就经常能看见一排排黄色的电单车停放在地铁口的附近,从配色上看与ofo十分相近,除非仔细看车上的商标才会发现上面印着“mango”的logo,而这款芒果电单车通过系统设定同一控制电单车速度,官方数据显示其设计最高时速为17公里/小时,实际运营时速12-15公里/小时。

因为2010年1月1日实施的《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通用技术条件》中规定40公斤以上、时速20公里以上的电动自行车划入机动车范畴,也就是说轻便、低速的共享电单车在这两个标准下不属于机动车的范畴,而且从实际运营时速来看,说它是助力车明显更为合适。

但即便是最低的时速12公里/小时的共享电单车,也比一般的自行车来得更加快速且省力,所以不少市民在日常10公里的出行中,还是颇乐意选择共享电单车。事实上,共享单车的代表企业摩拜,也曾在去年11月在浙江绍兴测试能量车,只不过用户们在骑行这款能量车之前须自行在官网上购买一块“能量芯”,也就是电单车的“充电宝”,里面有多少电,摩拜能量车就能走多远。

共享电单车的风险:政策

摩拜的能量车听上去是不是特别不方便?然而相比摩拜,其他的共享电单车的电池可大得多了。以雷风共享电单车为例,车身内的锂电池足有4.3千克。所以当电单车没电后,是运维人员从最近的换电点取出满电电池,再用它替换单车里的无电电池。虽然将更换电池的工作交给了运维人员,但这样一来用户可能面临的情况是,当你打开一辆电单车之后,却因为没电甚至还不如普通单车更好用。

还有一种电单车的充电模式就是传统的充电桩模式,这样一来用户们从充电桩中扫码解锁的电单车基本上都是有电的、可以使用的。但这种模式带来的缺点也显而易见——你必须得找到充电桩才能使用单车,这种站桩模式的共享电单车显然不够自由,极大地限制住了用户的使用环境。

不过比起我们接下来要说的一个问题,上面这些充电毛病都还算小儿科了。共享电单车相比一般自行车,具有省力、快速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如果运营中的电单车出现车轮晃动、车把手松动,甚至刹车不灵的状况,给使用者带来的伤害也远大于单车。

对于共享电单车来说,出了因产品本身特性而带来的充电、安全等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去年《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表态,“不鼓励”的共享电动自行车。当然,你要非说“那政府也没说禁止共享电动自行车啊”也确实如此。不过既然管理者以有此态度,如果后续关于共享电单车的诸多问题,尤其是安全隐患不能及时消除,恐怕也不是能平稳、长远发展的好项目。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海外市场遇挫的ofo,转行共享电单车可还行?

虽然共享电单车身上没有重现融资盛况,可是在很多城市里,我们都能越来越多地看到这种电单车出现在路边。

在2018年3月,ofo首次登陆日本。而今天,ofo进驻日本的大津市、和歌山市和北九州市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已收到ofo方面正式的书面通知,将于本月31日正式停止日本市场的单车服务。

2017年和摩拜在海外业务上大打出手的ofo一定没有想到,当初花了那么大精力将小黄车运输到世界各地,转眼这么快就不得不收缩市场,努力开源节流,维持生计。

而说到“开源”,同样在今日,《新京报》报道称,ofo小黄车的国内运营主体东峡大通(北京)已经完成了电单车专利申请。这项专利名称为“电单车的车速控制方法、系统及电单车”,今年4月28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10月19日专利被公布。消息曝光后,不少网友都在猜测,ofo是否也要涉足电单车业务,以实现更加细致地深耕国内共享出行市场的目标呢?

共享电单车的潜力:不小

共享单车的火爆,本质上是因为这种随停随走的短途出行服务填补了广大市民城市出行的最后1-3公里的空白,而且一次一元、10元包月的收费标准也令大多数人都能够接受。而在这种共享单车的模式被普遍接受之后, 一种更快捷、行驶距离更长的交通工具——共享电单车出现了。

共享电单车主要面向的是3-10公里出行市场。如果说共享单车是为通勤的上班族提供从家到地铁站的出行工具,那么共享电单车就更像是解决从家到附近商超的交通工具。而且随着城市扩建越来越大,机动车辆越来越多,更为灵活的电单车、单车在中短距离出行时将会起到更为有效的作用。

可以说,无论是共享单车还是共享电单车,这两种共享出行工具都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市民日常出行的问题,有其存在的价值。而正是看中了其中蕴藏的价值,共享单车在前两年才会火的一塌糊涂。现在,虽然共享电单车身上没有重现融资盛况,可是在很多城市里,我们都能越来越多地看到这种电单车出现在路边,似乎完全不受共享单车寒冬的影响。

共享电单车的优势:速度

在武汉的街头,我们就经常能看见一排排黄色的电单车停放在地铁口的附近,从配色上看与ofo十分相近,除非仔细看车上的商标才会发现上面印着“mango”的logo,而这款芒果电单车通过系统设定同一控制电单车速度,官方数据显示其设计最高时速为17公里/小时,实际运营时速12-15公里/小时。

因为2010年1月1日实施的《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通用技术条件》中规定40公斤以上、时速20公里以上的电动自行车划入机动车范畴,也就是说轻便、低速的共享电单车在这两个标准下不属于机动车的范畴,而且从实际运营时速来看,说它是助力车明显更为合适。

但即便是最低的时速12公里/小时的共享电单车,也比一般的自行车来得更加快速且省力,所以不少市民在日常10公里的出行中,还是颇乐意选择共享电单车。事实上,共享单车的代表企业摩拜,也曾在去年11月在浙江绍兴测试能量车,只不过用户们在骑行这款能量车之前须自行在官网上购买一块“能量芯”,也就是电单车的“充电宝”,里面有多少电,摩拜能量车就能走多远。

共享电单车的风险:政策

摩拜的能量车听上去是不是特别不方便?然而相比摩拜,其他的共享电单车的电池可大得多了。以雷风共享电单车为例,车身内的锂电池足有4.3千克。所以当电单车没电后,是运维人员从最近的换电点取出满电电池,再用它替换单车里的无电电池。虽然将更换电池的工作交给了运维人员,但这样一来用户可能面临的情况是,当你打开一辆电单车之后,却因为没电甚至还不如普通单车更好用。

还有一种电单车的充电模式就是传统的充电桩模式,这样一来用户们从充电桩中扫码解锁的电单车基本上都是有电的、可以使用的。但这种模式带来的缺点也显而易见——你必须得找到充电桩才能使用单车,这种站桩模式的共享电单车显然不够自由,极大地限制住了用户的使用环境。

不过比起我们接下来要说的一个问题,上面这些充电毛病都还算小儿科了。共享电单车相比一般自行车,具有省力、快速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如果运营中的电单车出现车轮晃动、车把手松动,甚至刹车不灵的状况,给使用者带来的伤害也远大于单车。

对于共享电单车来说,出了因产品本身特性而带来的充电、安全等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去年《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表态,“不鼓励”的共享电动自行车。当然,你要非说“那政府也没说禁止共享电动自行车啊”也确实如此。不过既然管理者以有此态度,如果后续关于共享电单车的诸多问题,尤其是安全隐患不能及时消除,恐怕也不是能平稳、长远发展的好项目。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