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北京、上海成中国创新能力最强两城市 中、西部创新水平进步加快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北京、上海成中国创新能力最强两城市 中、西部创新水平进步加快

2018年,北京、上海继续成为我国今年最具创新能力的城市。地域分布上,东部沿海城市创新优势突出。但中、西部地区正依托“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实现创新水平升级提速。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18年,北京、上海继续成为我国今年最具创新能力的城市。地域分布上,东部沿海城市创新优势突出。但中、西部地区正依托“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实现创新水平升级提速。

10月28日,中国科技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在浦江创新论坛发布了《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18》。研究显示,我国的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得分为69.63分,比上年提高了2.06分。上海、北京的科技创新水平最高,引领发展的地位愈加凸显,天津排在第3位,广东、江苏和浙江紧随其后,展现了东部地区突出的创新优势。同时,中、西部地区的创新水平进步较快。我国多层次、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格局日渐形成。

这份报告从科技创新环境、科技活动投入、科技活动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5个方面设置一级指标,选取12个二级指标和39个三级指标组成了指标体系,对全国及31个省、市、区科技创新水平进行了分析比较。综合评判了我国31省、市、自治区的创新能力。

与上年的评价结果相比,东部的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和浙江6个省市一直处于全国领先的位置。

其中,上海和北京的创新人才资源集聚水平、创新创业投入规模和强度、知识创造的广度和深度、技术成果传播和扩散效应、对国内乃至国际的创新辐射均明显领先于其他地区。

而在北京、上海的辐射作用下,东部沿海地区在产业创新发展上的带动作用日益突出。

报告显示,江苏、广东、天津、浙江和山东五省市的高技术产业增加值、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和高技术产业利润总额占全国比重均接近60%,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全国的比重超过60%。江苏和广东在科技创新环境、科技活动投入和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明显优于其他地区,成为一东一南两个最重要的技术创新中心和高技术产业集聚区域。浙江科技创新环境和科技活动产出排名均上升2位。福建企业技术获取和技术改造经费支出达到221.1亿元,比上年增长了62.6%。技术国际收入比上年增长了25.7%。

科技创新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东部省市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甜头”。这也对其周边地区形成了示范效应,引发其他省市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加大。

报告中,界面新闻注意到,安徽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排在全国第11位,比上年上升4位。究其原因,安徽是2016年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增长最快的地区。和安徽类似,湖北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排在第7位,其中科技创新环境指数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均比上年上升2位,输出技术成交额紧随北京排在全国第2位。

东三省方面,吉林和黑龙江创新环境显著改善,比上年分别提升了8位和5位。

西部地区受困于地理区位的劣势,科技创新能力一直亟待提高。今年的报告显示,作为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源头,重庆、四川、陕西已成为西部地区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并构成彼此相连的地带,在区域科技与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创新引领、带动和示范的作用。同时,广西、贵州、青海、云南、新疆等地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国家开放战略,努力改善创新环境,积极创造条件增加科技投入,切实扩大科技产出,并通过促进企业创新来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区域竞争力。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北京、上海成中国创新能力最强两城市 中、西部创新水平进步加快

2018年,北京、上海继续成为我国今年最具创新能力的城市。地域分布上,东部沿海城市创新优势突出。但中、西部地区正依托“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实现创新水平升级提速。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18年,北京、上海继续成为我国今年最具创新能力的城市。地域分布上,东部沿海城市创新优势突出。但中、西部地区正依托“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实现创新水平升级提速。

10月28日,中国科技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在浦江创新论坛发布了《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18》。研究显示,我国的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得分为69.63分,比上年提高了2.06分。上海、北京的科技创新水平最高,引领发展的地位愈加凸显,天津排在第3位,广东、江苏和浙江紧随其后,展现了东部地区突出的创新优势。同时,中、西部地区的创新水平进步较快。我国多层次、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格局日渐形成。

这份报告从科技创新环境、科技活动投入、科技活动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5个方面设置一级指标,选取12个二级指标和39个三级指标组成了指标体系,对全国及31个省、市、区科技创新水平进行了分析比较。综合评判了我国31省、市、自治区的创新能力。

与上年的评价结果相比,东部的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和浙江6个省市一直处于全国领先的位置。

其中,上海和北京的创新人才资源集聚水平、创新创业投入规模和强度、知识创造的广度和深度、技术成果传播和扩散效应、对国内乃至国际的创新辐射均明显领先于其他地区。

而在北京、上海的辐射作用下,东部沿海地区在产业创新发展上的带动作用日益突出。

报告显示,江苏、广东、天津、浙江和山东五省市的高技术产业增加值、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和高技术产业利润总额占全国比重均接近60%,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全国的比重超过60%。江苏和广东在科技创新环境、科技活动投入和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明显优于其他地区,成为一东一南两个最重要的技术创新中心和高技术产业集聚区域。浙江科技创新环境和科技活动产出排名均上升2位。福建企业技术获取和技术改造经费支出达到221.1亿元,比上年增长了62.6%。技术国际收入比上年增长了25.7%。

科技创新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东部省市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甜头”。这也对其周边地区形成了示范效应,引发其他省市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加大。

报告中,界面新闻注意到,安徽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排在全国第11位,比上年上升4位。究其原因,安徽是2016年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增长最快的地区。和安徽类似,湖北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排在第7位,其中科技创新环境指数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均比上年上升2位,输出技术成交额紧随北京排在全国第2位。

东三省方面,吉林和黑龙江创新环境显著改善,比上年分别提升了8位和5位。

西部地区受困于地理区位的劣势,科技创新能力一直亟待提高。今年的报告显示,作为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源头,重庆、四川、陕西已成为西部地区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并构成彼此相连的地带,在区域科技与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创新引领、带动和示范的作用。同时,广西、贵州、青海、云南、新疆等地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国家开放战略,努力改善创新环境,积极创造条件增加科技投入,切实扩大科技产出,并通过促进企业创新来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区域竞争力。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