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婚恋节目交替背后 看老牌电视综艺的高光和黯淡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婚恋节目交替背后 看老牌电视综艺的高光和黯淡

《心动的信号》出生,《非诚勿扰》老了,而我们变了。

《心动的信号》

作者:远山淡影

《心动的信号》收官,关于节目的讨论声此起彼伏的出现在微博热搜榜中,游叔、泽哥、铭酱……从观众给节目嘉宾起的各种昵称便可看出这档节目在市场中所受的欢迎程度。

为什么很多人对于此类婚恋交友节目毫无抵抗力?背后的一大因素无非是人性使然:在满足了基本的物质需求之后,对于异性的幻想和爱情的渴望总会不自主的占据我们的头脑,食、色,性也。

也难怪有人曾放言道,综艺市场上很多类型的节目都能够散发出霎时的夺目光彩,不过也很容易昙花一现,婚恋交友节目会是为数不多能够一直挺立的。

而通过国内如《心动的信号》等婚恋交友类节目能够看到,虽然它们主打的卖点和群体比较相近,但节目形式却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在这种变化背后,反映的则是国内观众对于婚恋交友类节目新的衡量标准和审美诉求,比如他和她的故事。

老牌电视综艺怎么样了?

八年前,一档现象级的婚恋交友类综艺节目《非诚勿扰》风靡天下,甚至进入校园,成了不少大学课堂中的案例教材。

张奇还记得,在新闻传播课上老师半调侃以这档节目为例告诉他们,可以多看看节目,以便了解当下年轻女孩的喜好。当然,《非诚勿扰》之所以能够成为现象级节目,和它展现出的两性间的戏剧化冲突不无关系,可以说是第一档如此放大婚恋市场中隐藏痛点的节目。

他记住了这堂课,隐隐约约地觉得,不止婚恋交友类,综艺节目一直以来“祥和一片”的景象可能要完结了,矛盾和冲突或许将代替“合家欢”难以撼动的地位。

大学前, 张奇对于综艺节目的直观印象还基本停留在湖南台的《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上,何炅和汪涵以恰如其分又不失内涵的幽默征服了很多观众,放在今天来说,这种幽默叫做“有梗”。

他印象中还有一档省台综艺《剧风行动》,是当时常见的将电视剧、明星相结合,以游戏、竞演等元素相结合的娱乐综艺,周群、李斌、徐进等都是当时观众耳熟能详的主持人。彼时,郭德纲、柳岩还未走红,前者是《剧风行动》的搞笑担当,后者曾跟李斌搭档主持过《超级大赢家》。

《剧风行动》止步在了2010年,而这一年,正好是《非诚勿扰》诞生的年份。

“从没看过这么直接“选对象”的节目。” 张奇不是唯一有这种感触的观众。和女性观众的视角不同,他最初看《非诚勿扰》时,经常能自己的心脏声。很多时候,当孤身面对24位女生的男嘉宾出现紧张、不安的状态,他也会捏着一把汗。

因为新颖的节目形式和大胆的嘉宾观点,《非诚勿扰》很快便犹如一股巨浪般席卷了国内千家万户的电视机,收视率在最高时曾逼近过5,碾压了当时国内的大多数电视节目。

在网生内容还没有出现的时候,《非诚勿扰》相当风光,并且贡献了不少全民讨论的社会话题。

张奇清楚地记得,《非诚勿扰》中的女嘉宾马诺在舞台上说出“我宁愿坐在宝马车里苦,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而后极具话题性和争议性的这句话便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直至今日,当人们谈论拜金主义和阶层差距的时候,仍然会想到它。

那个时候,尚未踏入社会的他还无法完全理解马诺背后的缘由。不过现在回过头来看已不稀奇,人们也不再像对待洪水猛兽一样看待这种观点。是更加宽容了。

除了马诺,还担任着点评嘉宾的乐嘉也时不时的爆出“惊人之语”,再加上孟非犀利的主持风格,这两个光头也在国内综艺界一时风头无二。

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拥有了为人艳羡的资本,市场中的竞争者也不断涌现,《我们约会吧》《非常完美》等友台的节目都陆续开播,婚恋交友类节目一时成了国内电视荧屏的常客。

好景不长,眼尖的观众发现一些具有特色的男女嘉宾都不够用了,很多节目都能看到这些熟脸,成了“婚恋节目专业户”。

质疑越演越烈。背后有台本设计?女嘉宾参加节目的动机不纯?嘉宾为节目组请来的托?……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每当张奇提及《非诚勿扰》,周边人的第一反应都是:那档节目有托吗?

也许是盛极而衰,先是广电总局就价值观等问题发文要求整改婚恋节目,首当其冲的就是《非诚勿扰》。

节目为此隐身了一段时间,“复出之后”明显变得伟光正。后来乐嘉退出,点评嘉宾频繁更换,《非诚勿扰》从高峰期渐渐步入平缓期。

外部综艺市场的格局也不断被重塑,观众的注意力从亲子类节目到户外类节目,从歌唱竞技类节目再到辩论脱口秀节目。娱乐内容骤然增多,人们可以选择的消费对象更多了。

综艺节目的“婚恋潮”渐渐冷却。

内容井喷,现象级节目“神隐”

李思嘉喜欢看这类节目,是想要从中找到“恋爱灵感”。失恋,恋爱,周而复始,是一部分都市女孩的生活难题。

就像有的人钟爱鸡汤文,有的人喜欢向朋友倾诉,有的人转移视线去饭爱豆一样,她觉得自己喜欢看节目,很大程度是因为“共鸣感”。

当时天津卫视有一档《爱情保卫战》,节目常常会把情侣之间那些琐碎而接地气的问题摆在上台面,涂磊的点评常常能戳到她的心里。尽管当时“直男癌”的名号还没有红遍全国,每每看到涂磊言辞犀利地批判男嘉宾时,她都很爽。

综艺里也藏着她的向往。男星乔任梁击中她的瞬间,不是在好男儿时期问鼎第一名,而是在《我们相爱吧》。当他深情对着徐璐唱出自己改编的《可爱女人》,她瞬间被击中,认定了对方就是自己心仪的伴侣类型。

明星对粉丝的魔力在于,即便“男友/女友粉”知道不可能和对方建立什么关系,但是依然会沉迷于编织幻梦的满足感中。

就像知道圈粉无数人的“宇宙CP”是在完成节目任务,但总有观众认为他们之间有真情,试图通过寻找蛛丝马迹中为自己的论调盖棺定论。李思嘉也是,《我们相爱吧》的甜蜜CP、偶像剧般的场景,都让她无法出戏。

直到后来这位明星突然辞世,她才感觉到幻梦被打破,一种难以承受的真实感向她袭来。

李思嘉并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在享受幻梦。当“王子公主式”的泡沫碎裂,当女性的主导权不断被弱化、质疑时,这种心理落差更加明显了。

看到某期《黄金单身汉》中女生们各自打着小算盘,撞破头颅般的争着想跟陈楚河约会,她突然心生不适,“这是古代皇帝在选妃么?”

节目的变化还体现在,竞赛、推理、悬念等更为丰富的元素被添加进来,去年年初播出的《单身战争》更将其直接体现在了名字上。不过相比这种竞赛意味浓厚的节目,她还是希望看到更为贴近生活的东西。

素人婚恋交友节目向来不为外界看好,在某种观点看来,看素人谈恋爱,不如看明星撕名牌。这便是国内婚恋交友类节目的困局,如果没有明星的吸引力加持,缺乏优质剧本和趣味性环节设置,以及素人本身发挥空间有限,都容易让这类节目陷入尴尬或者不咸不淡的境地里。

当年的《非诚勿扰》,虽然有着激烈的冲突的元素,但是“相亲”+“争议感”的模式,由于价值观更迭,已经不被当代互联网用户所喜爱了。

即便素人婚恋交友节目没有非常能打的,《心动的信号》还是吸引了李思嘉的注意力。节目形式跟《花儿与少年》《幸福三重奏》这类观察类综艺有相似之处,八位性格不一、职业不同的男女在同一屋檐下共处一个月,其中会发生各种人心之间的博弈和纠缠。

其中感动她的地方在于“离别的温度”。鼓起勇气的周游想要推进跟胡金铭之间的关系,却无奈得知对方即将游学英国的消息,那一刻她想起了因为毕业而分手的男友。

此外,朱亚文、张雨绮、杨超越等组成的心动侦探团对嘉宾情感牵线时的猜测推理也让她感到新鲜,这是李思嘉看了多档婚恋节目以来,第一次遇到紧张元素的加入。

随着这档节目的走红,网络上开始出现关于节目嘉宾的爆料,正所谓“走过便有痕迹”,没有人在互联网上是全然“干净”的。当一身酷妹打扮的王靖雯,被挖掘出鄙夷同伴买不起一万块钱潮牌的往事,对她在节目中展现出的文静腼腆形象造成了降维打击。

不过对于这些,在网上冲浪已久的人们早已见怪不怪,只是比较不幸,当各种“爆点”不再足以成为吸引人眼球的冲突点,素人类和广义上的婚恋交友类节目,必然要寻求更加高级的话题制造模式。

婚恋和交友,作为人际关系关系中特殊而又复杂的环节,可供挖掘的东西很多,从中窥得的观众情感需求和社会价值观变迁,便能为创作者提供一些灵感。

毕竟像李思嘉这样的观众不在少数,未来可能还会继续在节目中寻找安慰,不仅希望幻想被满足,还有他们所代表的个体背后的时代共鸣等待被看见、被理解。

未来,还未来

从《非诚勿扰》到《心动的信号》,这两档身处“年代刻度线”上的节目,已然表明了国内婚恋节目的变迁之势。而这个过程,大概能够带来哪些启发?

首先,婚恋交友节目不再扎堆出现。经过市场的优胜劣汰之后,具有各自特色和固定受众才能生存下来。

《非诚勿扰》之所以能够在市场上屹立不倒,跟节目组不断调整节目形式、主持人的稳定出色发挥都有密切关系,虽然早已告别了曾经的高光时刻,但是所形成的品牌效应和固定受众使其依然具有不小的生命力。

当然市场中也有不少同类型节目,因为竞争力不强而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如《我们约会吧》等。

其次,与真人秀结合。具有相对完整故事情节的会更受年轻群体喜欢,区别于传统室内录制+室外VCR播放,把婚恋交友节目做成真人秀的在市场声量上会更占优势。

具有强烈故事性的节目一方面可以给观众带来沉浸感和追剧感,另一方面又能通过塑造出的性格鲜明的人设而具有话题性。

最后,婚恋节目的兴衰是与观众口味的变化息息相关的。当《非诚勿扰》最火之际,许多校园的社团、地方和商家常常会模仿《非诚勿扰》的节目形式来做一些“创意”活动,现在这些对于观众来说则显然不具有吸引力了,过时已久。当更具新意的节目出炉,人们喜新厌旧的特性总会展露无遗。

《心动的信号》出生,《非诚勿扰》老了,而我们变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婚恋节目交替背后 看老牌电视综艺的高光和黯淡

《心动的信号》出生,《非诚勿扰》老了,而我们变了。

《心动的信号》

作者:远山淡影

《心动的信号》收官,关于节目的讨论声此起彼伏的出现在微博热搜榜中,游叔、泽哥、铭酱……从观众给节目嘉宾起的各种昵称便可看出这档节目在市场中所受的欢迎程度。

为什么很多人对于此类婚恋交友节目毫无抵抗力?背后的一大因素无非是人性使然:在满足了基本的物质需求之后,对于异性的幻想和爱情的渴望总会不自主的占据我们的头脑,食、色,性也。

也难怪有人曾放言道,综艺市场上很多类型的节目都能够散发出霎时的夺目光彩,不过也很容易昙花一现,婚恋交友节目会是为数不多能够一直挺立的。

而通过国内如《心动的信号》等婚恋交友类节目能够看到,虽然它们主打的卖点和群体比较相近,但节目形式却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在这种变化背后,反映的则是国内观众对于婚恋交友类节目新的衡量标准和审美诉求,比如他和她的故事。

老牌电视综艺怎么样了?

八年前,一档现象级的婚恋交友类综艺节目《非诚勿扰》风靡天下,甚至进入校园,成了不少大学课堂中的案例教材。

张奇还记得,在新闻传播课上老师半调侃以这档节目为例告诉他们,可以多看看节目,以便了解当下年轻女孩的喜好。当然,《非诚勿扰》之所以能够成为现象级节目,和它展现出的两性间的戏剧化冲突不无关系,可以说是第一档如此放大婚恋市场中隐藏痛点的节目。

他记住了这堂课,隐隐约约地觉得,不止婚恋交友类,综艺节目一直以来“祥和一片”的景象可能要完结了,矛盾和冲突或许将代替“合家欢”难以撼动的地位。

大学前, 张奇对于综艺节目的直观印象还基本停留在湖南台的《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上,何炅和汪涵以恰如其分又不失内涵的幽默征服了很多观众,放在今天来说,这种幽默叫做“有梗”。

他印象中还有一档省台综艺《剧风行动》,是当时常见的将电视剧、明星相结合,以游戏、竞演等元素相结合的娱乐综艺,周群、李斌、徐进等都是当时观众耳熟能详的主持人。彼时,郭德纲、柳岩还未走红,前者是《剧风行动》的搞笑担当,后者曾跟李斌搭档主持过《超级大赢家》。

《剧风行动》止步在了2010年,而这一年,正好是《非诚勿扰》诞生的年份。

“从没看过这么直接“选对象”的节目。” 张奇不是唯一有这种感触的观众。和女性观众的视角不同,他最初看《非诚勿扰》时,经常能自己的心脏声。很多时候,当孤身面对24位女生的男嘉宾出现紧张、不安的状态,他也会捏着一把汗。

因为新颖的节目形式和大胆的嘉宾观点,《非诚勿扰》很快便犹如一股巨浪般席卷了国内千家万户的电视机,收视率在最高时曾逼近过5,碾压了当时国内的大多数电视节目。

在网生内容还没有出现的时候,《非诚勿扰》相当风光,并且贡献了不少全民讨论的社会话题。

张奇清楚地记得,《非诚勿扰》中的女嘉宾马诺在舞台上说出“我宁愿坐在宝马车里苦,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而后极具话题性和争议性的这句话便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直至今日,当人们谈论拜金主义和阶层差距的时候,仍然会想到它。

那个时候,尚未踏入社会的他还无法完全理解马诺背后的缘由。不过现在回过头来看已不稀奇,人们也不再像对待洪水猛兽一样看待这种观点。是更加宽容了。

除了马诺,还担任着点评嘉宾的乐嘉也时不时的爆出“惊人之语”,再加上孟非犀利的主持风格,这两个光头也在国内综艺界一时风头无二。

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拥有了为人艳羡的资本,市场中的竞争者也不断涌现,《我们约会吧》《非常完美》等友台的节目都陆续开播,婚恋交友类节目一时成了国内电视荧屏的常客。

好景不长,眼尖的观众发现一些具有特色的男女嘉宾都不够用了,很多节目都能看到这些熟脸,成了“婚恋节目专业户”。

质疑越演越烈。背后有台本设计?女嘉宾参加节目的动机不纯?嘉宾为节目组请来的托?……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每当张奇提及《非诚勿扰》,周边人的第一反应都是:那档节目有托吗?

也许是盛极而衰,先是广电总局就价值观等问题发文要求整改婚恋节目,首当其冲的就是《非诚勿扰》。

节目为此隐身了一段时间,“复出之后”明显变得伟光正。后来乐嘉退出,点评嘉宾频繁更换,《非诚勿扰》从高峰期渐渐步入平缓期。

外部综艺市场的格局也不断被重塑,观众的注意力从亲子类节目到户外类节目,从歌唱竞技类节目再到辩论脱口秀节目。娱乐内容骤然增多,人们可以选择的消费对象更多了。

综艺节目的“婚恋潮”渐渐冷却。

内容井喷,现象级节目“神隐”

李思嘉喜欢看这类节目,是想要从中找到“恋爱灵感”。失恋,恋爱,周而复始,是一部分都市女孩的生活难题。

就像有的人钟爱鸡汤文,有的人喜欢向朋友倾诉,有的人转移视线去饭爱豆一样,她觉得自己喜欢看节目,很大程度是因为“共鸣感”。

当时天津卫视有一档《爱情保卫战》,节目常常会把情侣之间那些琐碎而接地气的问题摆在上台面,涂磊的点评常常能戳到她的心里。尽管当时“直男癌”的名号还没有红遍全国,每每看到涂磊言辞犀利地批判男嘉宾时,她都很爽。

综艺里也藏着她的向往。男星乔任梁击中她的瞬间,不是在好男儿时期问鼎第一名,而是在《我们相爱吧》。当他深情对着徐璐唱出自己改编的《可爱女人》,她瞬间被击中,认定了对方就是自己心仪的伴侣类型。

明星对粉丝的魔力在于,即便“男友/女友粉”知道不可能和对方建立什么关系,但是依然会沉迷于编织幻梦的满足感中。

就像知道圈粉无数人的“宇宙CP”是在完成节目任务,但总有观众认为他们之间有真情,试图通过寻找蛛丝马迹中为自己的论调盖棺定论。李思嘉也是,《我们相爱吧》的甜蜜CP、偶像剧般的场景,都让她无法出戏。

直到后来这位明星突然辞世,她才感觉到幻梦被打破,一种难以承受的真实感向她袭来。

李思嘉并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在享受幻梦。当“王子公主式”的泡沫碎裂,当女性的主导权不断被弱化、质疑时,这种心理落差更加明显了。

看到某期《黄金单身汉》中女生们各自打着小算盘,撞破头颅般的争着想跟陈楚河约会,她突然心生不适,“这是古代皇帝在选妃么?”

节目的变化还体现在,竞赛、推理、悬念等更为丰富的元素被添加进来,去年年初播出的《单身战争》更将其直接体现在了名字上。不过相比这种竞赛意味浓厚的节目,她还是希望看到更为贴近生活的东西。

素人婚恋交友节目向来不为外界看好,在某种观点看来,看素人谈恋爱,不如看明星撕名牌。这便是国内婚恋交友类节目的困局,如果没有明星的吸引力加持,缺乏优质剧本和趣味性环节设置,以及素人本身发挥空间有限,都容易让这类节目陷入尴尬或者不咸不淡的境地里。

当年的《非诚勿扰》,虽然有着激烈的冲突的元素,但是“相亲”+“争议感”的模式,由于价值观更迭,已经不被当代互联网用户所喜爱了。

即便素人婚恋交友节目没有非常能打的,《心动的信号》还是吸引了李思嘉的注意力。节目形式跟《花儿与少年》《幸福三重奏》这类观察类综艺有相似之处,八位性格不一、职业不同的男女在同一屋檐下共处一个月,其中会发生各种人心之间的博弈和纠缠。

其中感动她的地方在于“离别的温度”。鼓起勇气的周游想要推进跟胡金铭之间的关系,却无奈得知对方即将游学英国的消息,那一刻她想起了因为毕业而分手的男友。

此外,朱亚文、张雨绮、杨超越等组成的心动侦探团对嘉宾情感牵线时的猜测推理也让她感到新鲜,这是李思嘉看了多档婚恋节目以来,第一次遇到紧张元素的加入。

随着这档节目的走红,网络上开始出现关于节目嘉宾的爆料,正所谓“走过便有痕迹”,没有人在互联网上是全然“干净”的。当一身酷妹打扮的王靖雯,被挖掘出鄙夷同伴买不起一万块钱潮牌的往事,对她在节目中展现出的文静腼腆形象造成了降维打击。

不过对于这些,在网上冲浪已久的人们早已见怪不怪,只是比较不幸,当各种“爆点”不再足以成为吸引人眼球的冲突点,素人类和广义上的婚恋交友类节目,必然要寻求更加高级的话题制造模式。

婚恋和交友,作为人际关系关系中特殊而又复杂的环节,可供挖掘的东西很多,从中窥得的观众情感需求和社会价值观变迁,便能为创作者提供一些灵感。

毕竟像李思嘉这样的观众不在少数,未来可能还会继续在节目中寻找安慰,不仅希望幻想被满足,还有他们所代表的个体背后的时代共鸣等待被看见、被理解。

未来,还未来

从《非诚勿扰》到《心动的信号》,这两档身处“年代刻度线”上的节目,已然表明了国内婚恋节目的变迁之势。而这个过程,大概能够带来哪些启发?

首先,婚恋交友节目不再扎堆出现。经过市场的优胜劣汰之后,具有各自特色和固定受众才能生存下来。

《非诚勿扰》之所以能够在市场上屹立不倒,跟节目组不断调整节目形式、主持人的稳定出色发挥都有密切关系,虽然早已告别了曾经的高光时刻,但是所形成的品牌效应和固定受众使其依然具有不小的生命力。

当然市场中也有不少同类型节目,因为竞争力不强而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如《我们约会吧》等。

其次,与真人秀结合。具有相对完整故事情节的会更受年轻群体喜欢,区别于传统室内录制+室外VCR播放,把婚恋交友节目做成真人秀的在市场声量上会更占优势。

具有强烈故事性的节目一方面可以给观众带来沉浸感和追剧感,另一方面又能通过塑造出的性格鲜明的人设而具有话题性。

最后,婚恋节目的兴衰是与观众口味的变化息息相关的。当《非诚勿扰》最火之际,许多校园的社团、地方和商家常常会模仿《非诚勿扰》的节目形式来做一些“创意”活动,现在这些对于观众来说则显然不具有吸引力了,过时已久。当更具新意的节目出炉,人们喜新厌旧的特性总会展露无遗。

《心动的信号》出生,《非诚勿扰》老了,而我们变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