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美团变阵,“聚焦核心”还是“战略收缩”?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美团变阵,“聚焦核心”还是“战略收缩”?

无法盈利,是美团点评无边界扩张最大的隐患。

美团点评今天宣布了组织架构的调整,官方定义是“聚焦核心”,也可以理解为“战略收缩”——眼尖的人说,王兴的内部信没有提到“摩拜单车”,这是媒体解读“战略收缩”的缘由。

美团出行以及摩拜单车,的确不在美团点评的“聚焦核心”之列。

从最高的74港元每股,当下美团点评股价跌到了近期的50港元每股,股价下跌除了资本市场形势之外,原因还在于市场对美团点评未来持怀疑态度。最近两件事,对美团点评冲击很大:一是阿里成立了“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由饿了么与口碑组建合并,将独立融资;二是小蓝车哈罗单车彻底甩开摩拜单车、OFO领跑共享单车市场,哈罗的望野不止于此,今年9月17日正式更名“哈罗出行”。

美团点评此前出行领域气势汹汹,布局网约车又并购摩拜单车,曾一度给了滴滴出行很大的舆论压力,王兴与程维的故事,一度被渲染,高举高打宣称“人民需要多个打车平台”,却不想放了个哑弹,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哈罗出行的杨磊实现王兴的出行梦想,应是大概率事件。

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成立之前,阿里财报显示:阿里巴巴集团将设立一家控股公司,作为本地生活服务的旗舰公司,并已收到来自阿里集团和软银集团等投资者的超过30亿美元投资承诺。

美团点评上一次变阵是2017年12月,上市前,业务分到店、到家、旅行和出行,四大LBS前台业务体系,中后台分为点评平台、广告平台、美团平台,金融服务、技术工程以及基础数据平台、战略和投资平台、公司事务平台、用户体验平台、财务平台、人力资源平台以及行政服务部。

此次变阵,有个潜伏的人事变化——点评系高管的淡出,如姜跃平“因家庭原因转任公司高级顾问”,小象事业部由陈亮负责,又如组建用户平台,包含美团平台、点评平台、服务体验平台等部门,用户平台由王慧文负责,点评平台继续由黄海负责,与王慧文搭档。姜跃平与黄海,均是点评背景。

时下刚刚宣布的架构,除了点评系高管的淡出,核心就是要守住“吃”。我的理解是,王兴在收缩美团点评的战线,应付“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吃”是美团点评的核心盘。

一直在扩张,强调无边界的美团点评,在现实面前终于收缩了。王兴的无限游戏,其实有边界,资本市场不买账,美团点评自身造血能力不足,更重要的是,阿里生态的竞争。王兴要面临的对手,除了哈罗出行杨磊,还有阿里本地生活服务的王磊。

杨磊、王磊,两磊战王兴,名字的巧合,也让这场竞赛有了某种宿命论色彩。

无法盈利,是美团点评无边界扩张最大的隐患。

今年上半年美团点评GMV2319亿元,同比增长55.6%,营收263亿元人民币,增长91.2%,净亏损288亿元人民币,经调整后亏损42亿元。2017年上半年,美团点评亏损为5亿元。GMV与营收的高速增长,也带来了亏损的加剧,亏损5亿到亏损42亿,亏损额扩大740%。

美团点评亏损主要源头是美团外卖,对标饿了么。

我们不妨比较下美团点评诸多业务:2018年年中财报中,餐饮外卖业务毛利率12.2%,到店、酒店以及旅行业务毛利率89.4%,新业务及其他毛利率为-55.5%;就GMV来比较,餐饮外卖1227亿,同比2017年上半年623亿增长了97%,到店、酒店及旅行业务828亿,较2017年上半年749亿增长了10.6%,新业务从2017年上半年的118增长至2018年上半年的264亿,增长率是123.1%。

划重点的是,到店、酒店以及旅行业务GMV增长率仅为10.6%,与此同时,这一块业务美团点评收入从2017年上半年的47亿增长至今年上半年的68亿,增长率为44.1%,整体变现率从6.3%上升至8.2%。也就是说,美团点评线上交易GMV增长乏力,与此同时,收入增长远高于GMV的增长。

线上GMV增长仅为10.6%,更为重要的是,这其实是美团点评毛利核心供给源——餐饮外卖毛利为19.5亿,站总收入比12.2%,到店、酒店及旅游毛利60.9亿,占89.4%。换句话说,为美团点评提供近90%毛利的业务,GMV增长仅为10.6%。

另一方面,包括摩拜单车、美团出行在内的新业务,2018年上半年为美团点评毛利贡献了19.8亿亏损。

目前美团外卖毛利率为12.2%,如将美团点评与京东做比较,美团外卖若要盈利,毛利率应该控制在15%以上。

对当下的美团点评而言,最重要的法则是过冬,应付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的竞争——但其实,美团点评要应付的,绝非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这一家公司,它所要应对的是阿里的整个生态体系。

与2017年12月的架构调整的内容来比较,旅行与出行,的确不在“聚焦”之列,尽管王兴在内部邮件中最后写到“其他组织保持不变”,从业务逻辑来看,陈亮负责的酒店旅行事业群依旧是“保持不变”的,它依旧是美团点评线上变现的一块重要业务,美团点评最应该舍弃的业务,应该是出行,美团出行与摩拜单车。

有人称之为“聚焦核心”,我更倾向于这是一次“战略收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美团

5.4k
  • 港股收评:恒生科技指数涨3.38%,AIGC、网络直播概念领涨,快手涨超8%,美团涨近8%
  • “评价数量”挂钩门店“绩效考核”?平台与商家共建“合规促评”指南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美团变阵,“聚焦核心”还是“战略收缩”?

无法盈利,是美团点评无边界扩张最大的隐患。

美团点评今天宣布了组织架构的调整,官方定义是“聚焦核心”,也可以理解为“战略收缩”——眼尖的人说,王兴的内部信没有提到“摩拜单车”,这是媒体解读“战略收缩”的缘由。

美团出行以及摩拜单车,的确不在美团点评的“聚焦核心”之列。

从最高的74港元每股,当下美团点评股价跌到了近期的50港元每股,股价下跌除了资本市场形势之外,原因还在于市场对美团点评未来持怀疑态度。最近两件事,对美团点评冲击很大:一是阿里成立了“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由饿了么与口碑组建合并,将独立融资;二是小蓝车哈罗单车彻底甩开摩拜单车、OFO领跑共享单车市场,哈罗的望野不止于此,今年9月17日正式更名“哈罗出行”。

美团点评此前出行领域气势汹汹,布局网约车又并购摩拜单车,曾一度给了滴滴出行很大的舆论压力,王兴与程维的故事,一度被渲染,高举高打宣称“人民需要多个打车平台”,却不想放了个哑弹,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哈罗出行的杨磊实现王兴的出行梦想,应是大概率事件。

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成立之前,阿里财报显示:阿里巴巴集团将设立一家控股公司,作为本地生活服务的旗舰公司,并已收到来自阿里集团和软银集团等投资者的超过30亿美元投资承诺。

美团点评上一次变阵是2017年12月,上市前,业务分到店、到家、旅行和出行,四大LBS前台业务体系,中后台分为点评平台、广告平台、美团平台,金融服务、技术工程以及基础数据平台、战略和投资平台、公司事务平台、用户体验平台、财务平台、人力资源平台以及行政服务部。

此次变阵,有个潜伏的人事变化——点评系高管的淡出,如姜跃平“因家庭原因转任公司高级顾问”,小象事业部由陈亮负责,又如组建用户平台,包含美团平台、点评平台、服务体验平台等部门,用户平台由王慧文负责,点评平台继续由黄海负责,与王慧文搭档。姜跃平与黄海,均是点评背景。

时下刚刚宣布的架构,除了点评系高管的淡出,核心就是要守住“吃”。我的理解是,王兴在收缩美团点评的战线,应付“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吃”是美团点评的核心盘。

一直在扩张,强调无边界的美团点评,在现实面前终于收缩了。王兴的无限游戏,其实有边界,资本市场不买账,美团点评自身造血能力不足,更重要的是,阿里生态的竞争。王兴要面临的对手,除了哈罗出行杨磊,还有阿里本地生活服务的王磊。

杨磊、王磊,两磊战王兴,名字的巧合,也让这场竞赛有了某种宿命论色彩。

无法盈利,是美团点评无边界扩张最大的隐患。

今年上半年美团点评GMV2319亿元,同比增长55.6%,营收263亿元人民币,增长91.2%,净亏损288亿元人民币,经调整后亏损42亿元。2017年上半年,美团点评亏损为5亿元。GMV与营收的高速增长,也带来了亏损的加剧,亏损5亿到亏损42亿,亏损额扩大740%。

美团点评亏损主要源头是美团外卖,对标饿了么。

我们不妨比较下美团点评诸多业务:2018年年中财报中,餐饮外卖业务毛利率12.2%,到店、酒店以及旅行业务毛利率89.4%,新业务及其他毛利率为-55.5%;就GMV来比较,餐饮外卖1227亿,同比2017年上半年623亿增长了97%,到店、酒店及旅行业务828亿,较2017年上半年749亿增长了10.6%,新业务从2017年上半年的118增长至2018年上半年的264亿,增长率是123.1%。

划重点的是,到店、酒店以及旅行业务GMV增长率仅为10.6%,与此同时,这一块业务美团点评收入从2017年上半年的47亿增长至今年上半年的68亿,增长率为44.1%,整体变现率从6.3%上升至8.2%。也就是说,美团点评线上交易GMV增长乏力,与此同时,收入增长远高于GMV的增长。

线上GMV增长仅为10.6%,更为重要的是,这其实是美团点评毛利核心供给源——餐饮外卖毛利为19.5亿,站总收入比12.2%,到店、酒店及旅游毛利60.9亿,占89.4%。换句话说,为美团点评提供近90%毛利的业务,GMV增长仅为10.6%。

另一方面,包括摩拜单车、美团出行在内的新业务,2018年上半年为美团点评毛利贡献了19.8亿亏损。

目前美团外卖毛利率为12.2%,如将美团点评与京东做比较,美团外卖若要盈利,毛利率应该控制在15%以上。

对当下的美团点评而言,最重要的法则是过冬,应付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的竞争——但其实,美团点评要应付的,绝非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这一家公司,它所要应对的是阿里的整个生态体系。

与2017年12月的架构调整的内容来比较,旅行与出行,的确不在“聚焦”之列,尽管王兴在内部邮件中最后写到“其他组织保持不变”,从业务逻辑来看,陈亮负责的酒店旅行事业群依旧是“保持不变”的,它依旧是美团点评线上变现的一块重要业务,美团点评最应该舍弃的业务,应该是出行,美团出行与摩拜单车。

有人称之为“聚焦核心”,我更倾向于这是一次“战略收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