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伊利股份前三季度揽收613亿,香港中央结算公司大举增持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伊利股份前三季度揽收613亿,香港中央结算公司大举增持

从目前披露的投资者名单里,代表外资意向的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在三季度大手笔增持以银行股为主,热情超乎以往。

10月30日晚间,伊利股份(600887.SH)公开了2018年第三季报,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613.27亿元,同比增长16.88%,其中营业收入接近609亿元,并实现净利润50.56亿元。

对此,一位证券从业人士告诉《五谷财经》,伊利股份前三季度业绩基本符合机构之前的预期,而且,前三季度,伊利股份的经营现金流表现依然比较稳健,这给资本市场“打了一支强心针”。

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伊利股份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约为77.76亿元,和去年同期67.16亿元相比,增幅为15.78%,继续保持双位数增长态势。

“今年前三季度,不少上市公司收入、利润虽然保持增长势头,但是,经营现金流却在下滑,引发投资者普遍忧虑;但是,伊利股份的各项财务指标都在稳步前进之中,属于均衡发展的投资标的,更受投资者青睐。”上述证券从业人士指出,同时,从草根调研来看,伊利股份旗下主力产品销售情况依然火爆,这将为其全年业绩“打下基石”。

据尼尔森数据显示,今年1-9月,伊利旗下“金典”销售额同比增长32.89%;

常温酸奶安慕希销售额同比增长31.82%;

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金领冠”系列,销售额同比增长35.96%,伊利市占率继续稳居行业第一。

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渗透率,近年来,伊利股份明显加快了新品上市力度和速度,从目前情况来看,其新品上市之后,销售势头良好。

由于10月30日晚间发布的2018年第三季报并未透露具体数据,因此,外界无法得知伊利股份旗下新品销售情况。

但是,据了解,2018年上半年,伊利股份旗下新品贡献的销售收入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了5个百分点。

伊利股份方面则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继续坚持和推动创新战略,通过洞察和研究消费者需求,加速健康食品的研发进度,推出了植物蛋白饮料“植选”系列豆乳、能量饮料“焕醒源”、果昔酸奶饮品“果果昔”、女士配方奶粉“优悦”、高端饮用型酸奶“畅轻PET”等产品,目前市场反馈良好。

银河证券在研报中指出,伊利股份营业收入增长维持在较高水平,经营现金流稳健;

而且,伊利股份旗下新品开发和销售能力突出,液态奶和奶粉业务高速增长,市占率也不断提升之中。

除了收入、利润两大财务指标显示伊利股份的销售能力依然强劲,还有一个主要财务指标也表明其产品在终端渠道上依然紧俏。

截止2018年第三季度末,伊利股份存货约为31.86亿元,和年初余额约为46.4亿元相比,降幅在31%左右,业界称:“可见伊利股份毫无库存压力”!

据悉,乳企的存货分类包括在途物资、原材料、周转材料、库存商品、在产品、发出商品、委托加工物资、消耗性生物资产等。

“由于行业竞争激烈,加之进口牛奶大举入侵国内市场,不少本土乳企终端销售受到影响,库存压力骤升,存货余额也在上涨之中,”一位乳企人士告诉《五谷财经》,但是,伊利股份的存货余额却在大幅下降之中,这说明其在竞争激烈的乳业之中,依然具备无可匹敌的销售能力。

具有多个“爆款产品”大幅提高了伊利股份的销售能力,当然这与伊利股份董事长潘刚经常强调“无创新不未来”的经营理念有着直接关系。

为了更好地营造创新氛围,伊利股份及各事业部和分支机构,都把创新作为本单位、本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和考评各级经营班子的重要指标,鼓励全员开展技术创新、营销创新、品牌创新等,并在行业内首先建立了包含产学研研发、集团创新、事业部技术研发的三级研发体系。

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伊利股份的研发费用接近1.39亿元,和去年同期相比,继续呈现增长势头。

“食品饮料企业在研发投入上往往少得可怜,比如因为六个核桃而闻名于世的养元饮品,就因为研发支出过少而被投资者诟病,”上述乳企人士告诉《五谷财经》,如果对比一下就会发现,其他乳企并不十分重视新品研发,所以研发投入也没有办法与伊利股份相提并论;

但是,伊利股份一直将研发作为头等大事,这也是其新品层出不穷的一个主要原因;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伊利股份旗下新品上市之后,销售势头都很不错,安慕希就是最好的例证;

这是因为伊利股份内部的研发不是“闭门造车”,而是紧紧匹配客户需求和满足市场销售,所以才能让“新品上市即是爆品”成为大概率事件。

也正基于此,由FoodBevMedia组织评选的“2018年世界食品创新大奖”入围名单正式公布,伊利股份强势入围六大奖项。

其中,安慕希高端颗粒型希腊酸奶入围了“最佳品牌延伸奖”,这是伊利推出的全球首款利乐冠常温颗粒型酸奶,在技术上首次实现常温酸奶颗粒灌装,使酸奶更加便于携带。

为了提升创新实力,伊利股份十分重视消费者的需求和反馈。

数据显示,伊利整合了500多万销售终端、10亿级消费者和数量庞大合作伙伴提供的信息,实时利用大数据洞察消费者深层次需求。

伊利股份方面表示,“创新”,是持续推动公司产品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公司也将秉承“创新”的战略,不断提供创新产品和服务,为“成为全球最值得信赖的健康食品提供者”的企业愿景而不断努力。

基于此,近期,伊利Joyday冰淇淋正式登陆印尼,标志着伊利带领中国乳业正式进入印尼市场,全球织网又迈出重要一步,这也成为伊利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新典范。

”从深耕国内到放眼国际,伊利发挥龙头优势,在上下游构建了具有协同效应的‘全球乳业共生经济圈’,这是增强当下经济活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智慧之举。”资深乳业专家陈瑜表示,“未来的乳业发展会打破国界,合作共生的思想将成为中国乳业以及其他行业处理内外事务的新模式。伊利为中国乳业调用全球资源、实现共赢并举发展提供了参考。”

由于业绩增长较为稳健、各项业务均衡发展,并且,依然存在巨大的市场潜力,全球织网雏形显现,作为第一大股东的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继续大举增持”伊利股份。

截止2018年上半年末,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有伊利股份数量约为6.56亿股,持股比例是10.8%,位列第一名。

然而,截止2018年第三季度末,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有伊利股份数量增至8.19亿股左右,持股比例为13.48%,继续位列第一名。

也就是说,第三季度,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又增持了伊利股份的股票,数量在1.63亿股左右,增持股票市值起码在30亿元以上,为此,业界惊叹:“大手笔”!

据报道,最新的上市公司三季报显示,建设银行、平安银行、郑州银行、常熟银行等银行股获得了长线资金的格外青睐。

从目前披露的投资者名单里,代表外资意向的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在三季度大手笔增持以银行股为主,热情超乎以往。

为此,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用“真金白银”表明了对伊利股份的看好态度,这等于给了投资者“吃了一颗定心丸”!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伊利

4.3k
  • 伊利股份:已回购3620.58万股,使用资金总额约8.78亿元
  • 伊利股份(600887.SH):2025年一季报净利润为48.74亿元、同比较去年同期下降17.71%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伊利股份前三季度揽收613亿,香港中央结算公司大举增持

从目前披露的投资者名单里,代表外资意向的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在三季度大手笔增持以银行股为主,热情超乎以往。

10月30日晚间,伊利股份(600887.SH)公开了2018年第三季报,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613.27亿元,同比增长16.88%,其中营业收入接近609亿元,并实现净利润50.56亿元。

对此,一位证券从业人士告诉《五谷财经》,伊利股份前三季度业绩基本符合机构之前的预期,而且,前三季度,伊利股份的经营现金流表现依然比较稳健,这给资本市场“打了一支强心针”。

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伊利股份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约为77.76亿元,和去年同期67.16亿元相比,增幅为15.78%,继续保持双位数增长态势。

“今年前三季度,不少上市公司收入、利润虽然保持增长势头,但是,经营现金流却在下滑,引发投资者普遍忧虑;但是,伊利股份的各项财务指标都在稳步前进之中,属于均衡发展的投资标的,更受投资者青睐。”上述证券从业人士指出,同时,从草根调研来看,伊利股份旗下主力产品销售情况依然火爆,这将为其全年业绩“打下基石”。

据尼尔森数据显示,今年1-9月,伊利旗下“金典”销售额同比增长32.89%;

常温酸奶安慕希销售额同比增长31.82%;

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金领冠”系列,销售额同比增长35.96%,伊利市占率继续稳居行业第一。

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渗透率,近年来,伊利股份明显加快了新品上市力度和速度,从目前情况来看,其新品上市之后,销售势头良好。

由于10月30日晚间发布的2018年第三季报并未透露具体数据,因此,外界无法得知伊利股份旗下新品销售情况。

但是,据了解,2018年上半年,伊利股份旗下新品贡献的销售收入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了5个百分点。

伊利股份方面则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继续坚持和推动创新战略,通过洞察和研究消费者需求,加速健康食品的研发进度,推出了植物蛋白饮料“植选”系列豆乳、能量饮料“焕醒源”、果昔酸奶饮品“果果昔”、女士配方奶粉“优悦”、高端饮用型酸奶“畅轻PET”等产品,目前市场反馈良好。

银河证券在研报中指出,伊利股份营业收入增长维持在较高水平,经营现金流稳健;

而且,伊利股份旗下新品开发和销售能力突出,液态奶和奶粉业务高速增长,市占率也不断提升之中。

除了收入、利润两大财务指标显示伊利股份的销售能力依然强劲,还有一个主要财务指标也表明其产品在终端渠道上依然紧俏。

截止2018年第三季度末,伊利股份存货约为31.86亿元,和年初余额约为46.4亿元相比,降幅在31%左右,业界称:“可见伊利股份毫无库存压力”!

据悉,乳企的存货分类包括在途物资、原材料、周转材料、库存商品、在产品、发出商品、委托加工物资、消耗性生物资产等。

“由于行业竞争激烈,加之进口牛奶大举入侵国内市场,不少本土乳企终端销售受到影响,库存压力骤升,存货余额也在上涨之中,”一位乳企人士告诉《五谷财经》,但是,伊利股份的存货余额却在大幅下降之中,这说明其在竞争激烈的乳业之中,依然具备无可匹敌的销售能力。

具有多个“爆款产品”大幅提高了伊利股份的销售能力,当然这与伊利股份董事长潘刚经常强调“无创新不未来”的经营理念有着直接关系。

为了更好地营造创新氛围,伊利股份及各事业部和分支机构,都把创新作为本单位、本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和考评各级经营班子的重要指标,鼓励全员开展技术创新、营销创新、品牌创新等,并在行业内首先建立了包含产学研研发、集团创新、事业部技术研发的三级研发体系。

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伊利股份的研发费用接近1.39亿元,和去年同期相比,继续呈现增长势头。

“食品饮料企业在研发投入上往往少得可怜,比如因为六个核桃而闻名于世的养元饮品,就因为研发支出过少而被投资者诟病,”上述乳企人士告诉《五谷财经》,如果对比一下就会发现,其他乳企并不十分重视新品研发,所以研发投入也没有办法与伊利股份相提并论;

但是,伊利股份一直将研发作为头等大事,这也是其新品层出不穷的一个主要原因;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伊利股份旗下新品上市之后,销售势头都很不错,安慕希就是最好的例证;

这是因为伊利股份内部的研发不是“闭门造车”,而是紧紧匹配客户需求和满足市场销售,所以才能让“新品上市即是爆品”成为大概率事件。

也正基于此,由FoodBevMedia组织评选的“2018年世界食品创新大奖”入围名单正式公布,伊利股份强势入围六大奖项。

其中,安慕希高端颗粒型希腊酸奶入围了“最佳品牌延伸奖”,这是伊利推出的全球首款利乐冠常温颗粒型酸奶,在技术上首次实现常温酸奶颗粒灌装,使酸奶更加便于携带。

为了提升创新实力,伊利股份十分重视消费者的需求和反馈。

数据显示,伊利整合了500多万销售终端、10亿级消费者和数量庞大合作伙伴提供的信息,实时利用大数据洞察消费者深层次需求。

伊利股份方面表示,“创新”,是持续推动公司产品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公司也将秉承“创新”的战略,不断提供创新产品和服务,为“成为全球最值得信赖的健康食品提供者”的企业愿景而不断努力。

基于此,近期,伊利Joyday冰淇淋正式登陆印尼,标志着伊利带领中国乳业正式进入印尼市场,全球织网又迈出重要一步,这也成为伊利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新典范。

”从深耕国内到放眼国际,伊利发挥龙头优势,在上下游构建了具有协同效应的‘全球乳业共生经济圈’,这是增强当下经济活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智慧之举。”资深乳业专家陈瑜表示,“未来的乳业发展会打破国界,合作共生的思想将成为中国乳业以及其他行业处理内外事务的新模式。伊利为中国乳业调用全球资源、实现共赢并举发展提供了参考。”

由于业绩增长较为稳健、各项业务均衡发展,并且,依然存在巨大的市场潜力,全球织网雏形显现,作为第一大股东的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继续大举增持”伊利股份。

截止2018年上半年末,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有伊利股份数量约为6.56亿股,持股比例是10.8%,位列第一名。

然而,截止2018年第三季度末,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有伊利股份数量增至8.19亿股左右,持股比例为13.48%,继续位列第一名。

也就是说,第三季度,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又增持了伊利股份的股票,数量在1.63亿股左右,增持股票市值起码在30亿元以上,为此,业界惊叹:“大手笔”!

据报道,最新的上市公司三季报显示,建设银行、平安银行、郑州银行、常熟银行等银行股获得了长线资金的格外青睐。

从目前披露的投资者名单里,代表外资意向的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在三季度大手笔增持以银行股为主,热情超乎以往。

为此,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用“真金白银”表明了对伊利股份的看好态度,这等于给了投资者“吃了一颗定心丸”!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